银行业专业人员初级职业资格考试专用教材:银行管理(新大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章 银行业运行环境

思维导图

第一节 货币政策

考点精讲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经济目标而采用的控制和调节货币、信用及利率等方针和措施的总称,是国家调节和控制宏观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货币政策由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两部分构成。

一、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

(一)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包括最终目标操作目标中介目标

1.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这四大目标之间既有统一性,也有矛盾性。因此,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中,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应该有所侧重。

《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币值稳定分为对内币值稳定和对外币值稳定两个方面。这一政策目标既规定了稳定货币的第一属性,又明确了稳定货币的最终目的;既充分遵循了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一般规律,又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2.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

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是基础货币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

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指具有使货币总量成倍扩张或收缩能力的货币,由中央银行发行的现金通货和吸收的金融机构存款构成。我国基础货币由三部分构成:金融机构存入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流通中的现金和金融机构的库存现金。

货币供应量指某个时点上全社会承担流通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存量。中国人民银行从1994年第三季度起正式推出货币供应量统计监测指标,并按季公布,目前为按月公布。现阶段,我国按流动性不同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

M0=流通中现金

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银行卡项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证券公司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

其中,M1被称为狭义货币,是现实购买力;M2被称为广义货币;M2与M1之差被称为准货币,是潜在购买力。

(二)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而采取的具体手段和措施。

货币政策工具表1-1

续表

续表

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一)存款准备金率的传导机制与运用

表1-2 存款准备金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的直接效果是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水平,通过货币乘数效用对信用活动产生影响。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需要上缴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增加,可直接运用的超额准备金减少,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减少,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商业银行贷款或投资下降,从而收紧信用,引起存款的数量收缩,导致货币供应量减少。反之,当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会造成准备金释放,为商业银行提供新增的可用于偿还借入款或进行放款的超额准备,以此扩大信用规模,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

(二)基准利率的传导机制与运用

表1-3 中央银行基准利率

中央银行提高再贷款或再贴现利率,会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融资的成本,降低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意愿,减少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或贴现。如果准备金不足,商业银行只能收缩对客户的贷款和投资规模,进而缩减货币供应量。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市场利率相应上升,社会对货币的需求相应减少,整个社会的投资支出减少,经济增速放慢,最终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中央银行降低再贷款或再贴现利率的作用过程与上述相反。

第二节 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

考点精讲

一、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内容与工具

表1-4 财政政策

(二)财政政策对金融的影响

1.扩张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指通过财政收支规模的变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在总需求不足时,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使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平衡。

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财政支出是社会总需求的直接构成因素,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会直接增加总需求。减税政策可以增加民间的可支配收入,在财政支出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也可以扩大社会总需求。

2.紧缩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指通过财政收支规模的变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在国民经济已出现总需求过旺的情况下,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消除通货膨胀,达到供求平衡。

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减少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减少支出可以降低政府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增加税收可以减少民间的可支配收入,降低民间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无论是减少支出和增加税收,都具有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的效应。

二、产业政策(★★★)

(一)产业政策及相关内容

产业政策是国家为了促进本国经济体制的发育完善,依据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设计有关于产业发展的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的总和。一般认为,产业政策包括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布局政策等。其中,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是产业政策的核心

表1-5 产业政策及相关内容

续表

(二)我国主要产业政策的发展变化

从新中国经济发展史来看,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我国才比较系统地实行产业政策。1989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产业政策大纲》,在政府文件中首次使用“产业政策”一词。1989年3月1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成为我国第一个正式的产业政策。1994年国家颁布的《九十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将机械业、电子业、石油化工业、汽车制造业和建筑业列为主导产业。2002年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及附件成为我国现行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于2007年做出修订。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经济增长的转型势在必行,新兴战略性产业兴起,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于2009年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推动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2010年10月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目标。2011年末,国务院出台《关于印发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的通知》,对“十二五”时期我国推进工业发展方式转变进行了系统部署。2011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工业转型升级投资指南》,从投资的角度对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及相关行业规划、专项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进行细化,对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电子信息等产业领域13个行业的投资重点和方向做了梳理,为引导社会投资方向、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指导。“十二五”期间,我国产业政策的特点体现为几个方面:规模化导向、抑制部分产业产能过剩和防止过度竞争、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技术进步和创新、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2015年面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我国推出了更多产业政策,“一带一路”将促使中国更多企业“走出去”、中国制造2015将引导创建制造业强国战略,“互联网+”将推动互联网经济的深度发展,供给侧重改革促进产业融合和提高竞争力。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开局,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自贸区建设、政府大数据行动、互联网金融监管等政策给产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三)产业政策对银行的影响

产业政策是国家规范产业资本发展,引导资本流向的重要手段。按照产业政策内容划分,产业政策对银行的影响可以分为:产业结构政策对银行的影响,产业组织政策对银行的影响,产业技术政策对银行的影响和产业布局政策对银行的影响。

1.产业政策引导银行的贷款走向

产业结构政策对产业的发展具有指导性和预测性。银行业应该具备研读产业政策,判断产业结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信贷结构的能力。

2.产业政策对银行的风险规避具有提示作用

不同产业政策的发展规划,促使商业银行往往根据此规划资金的行业投向和风险的转移方向。对不同行业设置不同的风险预警体系,以此来达到规避产业风险的目的。

3.可能出现的产业政策和银行盈利之间的矛盾

产业政策中对战略产业的扶持,对中小企业的支持都需要银行的支持,这些企业的风险高,盈利水平较低,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银行的风险,减少银行盈利。因此银行要在支持产业发展的前提下,增强自身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水平,尽量减少潜在损失。

第三节 金融体系

考点精讲

金融体系是一个经济体中资金流动的基本框架,由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其他要素组成。

一、金融市场(★)

(一)金融市场的概念、分类和功能

金融市场的概念、分类和功能表1-6

续表

(二)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1年以内(包括1年)的资金交易市场,又称为短期资金市场。货币市场的基本功能在于实现资金的流动性,从而便于各类经济主体可以随时获得或运用现实的货币。货币市场的主要特点是低风险低收益期限短流动性强风险性小交易量大交易频繁

1.同业拆借市场

同业拆借市场是指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性的、临时性的资金调剂所形成的市场。主要满足金融机构日常资金的支付清算和短期融通需要。该市场主要有三个特征:①主要限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参加;②拆借期限短;③拆借利率市场化。

2.回购市场

回购市场是指通过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回购协议是指证券持有人在出售证券的同时,与证券购买商约定在一定期限后再按约定价格购回所售证券的协议。在回购交易中先出售证券、后购回证券称为正回购;先购入证券、后出售证券则为逆回购。回购市场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①参与者的广泛性;②风险性;③短期性,回购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通常为隔夜或7天;④利率的市场化。回购利率由交易双方确定,主要受回购证券的质地、回购期限的长短、交割条件、货币市场利率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3.票据市场

票据市场即是以商业票据作为交易对象的市场。狭义的票据市场仅指交易性商业票据的交易市场,广义上的票据市场则包括融资性商业票据和交易性商业票据。从广义角度介绍票据市场的构成来看,票据市场主要由票据承兑市场、票据贴现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构成。

(三)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是指以长期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的、期限在1年以上的长期资金融通市场。在资本市场上,发行主体所筹集的资金大多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投资,融通的资金期限长、流动性相对较差、风险较大而收益相对较高。资本市场主要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等。

1.中长期债券市场

债券市场是发行和交易债券的市场,它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债券期限划分,债券市场可分为短期债券市场和中、长期债券市场。

2.股票市场

股票市场是影响力最大的金融实体之一。它们向投资者出售公司股票,为公司筹集运营资本。作为回报,投资者获得公司所有权的股份,并分享公司的利润。股票市场一般分为发行市场(又称一级市场)和流通市场(又称二级市场)。

二、金融机构与金融工具(★★)

(一)金融机构概述

从事各种金融活动的组织,被统称为金融机构。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由货币当局、金融监管机构、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组成。

(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

1.政策性银行

1994年,我国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专门从事原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2014年底及2015年初,三家政策性银行陆续实施改革,国家开发银行定位为开发性金融机构,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融资需求;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则强化政策性职能定位,坚持以政策性业务为主体。政策性业务是经特定程序由国家交办或批准的业务,其目的主要是补充和完善市场机制、促进区域与产业协调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2.商业银行

(1)大型商业银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及中国建设银行逐步得以建立、恢复和发展。随着四家银行改制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交通银行的发展壮大,从同质同类机构监管的角度,这五家银行统一归类为“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大型商业银行”。

(2)股份制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是指大型商业银行以外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称。如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等。

(3)城市商业银行。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城市信用社为基础,各地纷纷组建城市商业银行,至今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已过百家。

(4)农村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贷款公司。

(5)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是在邮政储蓄的基础上组建的,依托和发挥网络优势,以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为主,为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完善城乡金融服务功能。

(6)外资银行。外资银行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经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下列机构:一家外国银行单独出资或者一家外国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共同出资设立的外商独资银行;外国金融机构与中国的公司、企业共同出资设立的中外合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外国银行代表处。

3.非银行金融机构

(1)证券类机构。主要包括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证券服务机构、期货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

(2)保险类机构。主要包括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

(3)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和货币经纪公司等。

(三)金融工具的分类与特征

表1-7 金融工具的分类与特征

(四)货币和信用

1.货币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这是货币的本质特征。货币制度在发展过程中曾先后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和现行的纸币本位制。金本位制又可分为金铸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

2.信用

信用是指以现有的财务和货币,回复将来支付的一种承诺,通常以信用主体为标准,把信用划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消费信用等。信用工具也叫金融工具,是金融市场的重要交易对象。信用工具由面值、到期日、期限、利率、利息支付方式组成。

三、综合化经营概述(★★)

(一)综合化经营的基本概念

1.综合化经营与分业经营

分业经营即指各子行业相对独立,一类子行业机构不得从事另一类子行业机构的有关业务,业务主体在法人层面互为隔离,并按照机构分类受到不同监管主体监管。

综合化经营即指同一金融企业同时开展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多种金融业务。

2.综合化经营的组织形式

从全球范围看,开展金融综合经营的模式较常见的主要有三种,全能银行、银行母子公司和金融控股公司模式,除此以外,还有一种是通过合作协议达成综合化经营的模式,但相对较为小众,现将各个类型简要介绍如下:

(1)全能银行。全能银行指单家金融机构直接通过内部职能部门或分支机构从事银行、证券、保险等多个领域的金融服务,突出特征是其单一法人的公司架构,全能银行又称为金融百货公司制。

(2)银行母子公司。该模式又称银行控股模式,是以银行为母公司,通过控股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方式,以子公司为载体,对不同的金融领域进行业务渗透扩张。

(3)金融控股公司。金融控股公司是以金融为主导行业的控股公司,是银行控股公司概念的延伸。从控股股东来看,金融控股公司又可分为纯粹型和产融结合型。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的母公司自身不从事金融业务,只负责整个集团的战略规划和股权管理、不涉足具体业务经营,金融业务由子公司开展;产融结合型的金融控股公司则由一个实业企业作为母公司控股金融机构,除股权管理外,该实业企业还从事实业经营活动。

(4)通过代理协议实现的综合化经营。该模式最大特色是银保合作(银行销售保险产品或保险公司销售银行产品),这种合作形式可以采用金融控股公司的方式实现,但更为普遍的做法是通过协议代理、策略联盟或建立合资公司来实行综合化经营。

(二)综合化经营的主要特点

在上述各具特色的组织形式下,综合化经营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公司主体规模大实力强

(2)明显的集团化趋势

(3)经营领域广阔,基本可以提供金融全领域的服务

(三)我国综合化经营的发展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具体模式。我国商业银行基本上采取分业经营模式,但也存在多种方式的综合化经营的案例。根据控股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模式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1.金融机构控股模式

金融机构控股模式的主要特征是:控股方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其全资拥有或者控股一些包括银行、证券、保险、金融服务公司以及非金融性实体在内的附属公司或子公司。其中的代表有光大集团、中信集团等。

2.银行控股模式

银行控股模式的主要特征是:控股方为商业银行,其全资拥有或控股一些包括银行、证券、保险、金融服务公司以及非金融性实体在内的附属公司或子公司。其中的代表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

3.工商企业控股模式

工商企业控股模式的主要特征是:控股方非金融机构的工商企业集团,其全资拥有或者控股一些包括银行、证券、保险、金融服务公司以及非金融性实体在内的附属公司或子公司。其中的代表有海航集团、宝钢集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