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针对文段
1.2.1 表现风格
表现风格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关于说话方式的,我们可以看成语体风格;一种是关于写作方式的,我们可以看成是文体风格。
语体风格很好理解,一般分为口语化和书面化两种。口语化,顾名思义,就是指文段显得比较通俗、朴实、生动,多在日常交际或者旁白、对白中运用;书面化,则与口语化相对,文段则显得文雅、庄重些,多在一些正式场合或“标签性”较强的文章上运用。(所谓的“标签性”较强就是指散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形式性明显。)
比如上述例题中的“商量”与“商榷”。这两个词语义相同但语体风格却不同,“商量”属于口语语体,常用于日常交际;“商榷”属于书面语语体,如“这项政策值得商榷”。
文体风格,我们就可以和平时接触到的文体联系起来记忆,比如散文是以抒情为主,语言比较优美;议论文则需要有理有据,注重真实可靠;公文则比较侧重格式的正确性、语体的规范化等要素。
【例】(2014年浙江)
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______;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崇尚劳动,造福劳动者,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______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破解 释放
B.完成 激发
C.化解 开发
D.解决 发挥
【类型】纯实词类。
【分析】根据“铸就”“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等地方可以发现这段话的语言优美流畅,情真意切。
第一个空,根据语词搭配,我们排除了B。因为“难题”和“完成”不能搭配。根据语体风格,我们排除了D。相对于“化解”“破解”与难题搭配的话,“解决”显得有些口语化,且语气程度比较低。
我们初步将答案锁定在A、C两项中。
第二个空,“开发”一般是对新资源、新领域的开拓和利用;且“释放创造潜能”更具书面色彩,与前文的“焕发劳动热情”构成并列关系。
【参考答案】A
【关键信息点】需要将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1.2.2 语境信息
语境信息的这个方法,我们可以理解为是语言环境具有提示信息的效果,更直白点理解,就是我们可以根据空缺部位的前后文,探究之间的关联。下面,我们通过例题具体分析。
【例1】(2014年国考)
读书时对感兴趣的东西深钻细研,无疑有助于我们更全面、系统、深入地了解这些东西。但不感兴趣的东西,有的也可能恰恰是我们所______的。这不仅因为兴趣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因为在特定领域浸染日久,往往______会 这种兴趣,形成越不感兴趣越排斥的恶性循环,导致短板更短。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需要 泛化
B.忽视 僵化
C.欠缺 固化
D.提倡 弱化
【类型】纯实词类。
【分析】第一个空,横线前方出现了关键信息点“不感兴趣的东西”,一般而言,不感兴趣的我们就不会进行了解,也就自然带有忽视层面的含义,因此为避免句意重复,我们排除了B选项。
再看第二个空,根据语境信息法,横线前出现了“在特定领域浸染日久”和“往往”可知,后文不应该出现“弱化”的环节,因此排除D。再看A, “泛化”强调范围的扩大化,根据前后文的介绍,并没有显示出兴趣种类的增多,因此也就排除了A。
【参考答案】C
【关键信息点】有效运用横线前后的语言。
【例2】(2014年上海)
如今社会上“厌读”的情绪严重。由于不读书,导致一些人走上邪路。读者厌读固然有读者自身的问题。我们作者是不是也该______:为什么读者不爱读?是读者不赞成作者的观点吗?未必!既然赞成作者的观点就该同声相应,可读者为什么不来“应”呢?这就告诉我们:作者有个文风问题。再想一想:为什么别人的文章读者______,奔走相告,而我们的文章读者却______呢?这只能说明我们的文风确有问题。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扪心自问 爱不释手 不足挂齿
B.自我反省 奉为至宝 嗤之以鼻
C.反躬自问 手不释卷 不屑一顾
D.不耻下问 爱不释手 鄙夷不屑
【类型】成语型填空。
【分析】第一个空根据语境信息法,空格前后出现了“我们作者是不是也该”与“为什么读者不爱读”的句子,这说明,发问的句子中包含了自问的成分。“扪心自问”是指用手抚摸着胸口向自己发问,表示自我反省;“自我反省”是指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检查其中的错误;“反躬自问”是指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而“不耻下问”则是指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不感到羞耻。唯独D项“不耻下问”没有自问的成分,因此也就排除了D选项。与此同时,根据表现风格,这段话观点明晰,有理有据,“自我反省”较“扪心自问”“反躬自问”通俗且口语化,也就排除了B选项。
第二、三个空是在一句话上,仔细读来,便可通过有效信息点“而我们的文章读者却”得知,前后所填之词应该是具备相反之意的。纵观A、C两个选项,“爱不释手”和“手不释卷”都是褒义词,那既然需要一个相反之意的答案,这里就需要一个贬义词更为明确恰当,也更能体现出两者对比之后的了然关系。A项的“不足挂齿”是个中性词,C项的“不屑一顾”是个贬义词,相对来说,C项感情色彩更为明晰。
【参考答案】C
【关键信息点】1.学会运用前后语境;2.本题采用了语境信息和感情色彩综合分析的方法。
【例3】(2012年国考)
持之以恒的精神固然可贵,但如果我们所坚持、所固守的是______甚至错误的,那坚持到底的结果只能是一错再错。人生允许______,敢于放弃不切实际的理想,也是一种生存智慧。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消极 无功而返
B.盲目 知错就改
C.反面 偃旗息鼓
D.偏颇 改弦易辙
【类型】实词+成语混合型。
【分析】第一个空,横线后有“甚至”“错误”两个关键词,我们就可以得到两个有效信息,第一个就是通过“甚至”得知,横线上的词应该要填的语气弱一些,但要怎么弱呢,和谁弱呢?这就得看第二个关键词了——“错误”,这样看来,第二个有效信息就是横线上要填的词需得和“错误”表达的意思一致,此外语气还要再弱一些。看四个选项,D项的“偏颇”里包含“错误”的含义比“消极”“盲目”“反面”里包含“错误”的含义更加明显,其具体是指偏向某一方面,有失公允,程度也轻于“错误”。
第二个空,既要与后文的“敢于放弃不切实际的理想”相对应,又要承接上文的“人生允许”。A项的“无功而返”是指没有任何成效而返回,这里用来形容人生是不恰当的,因为人生是不能折返的;若填B项的“知错就改”,虽然与前文的“错误”相呼应,但是文段所说的“生存智慧”不是改正错误,而是勇敢地放弃,不坚持错误;C项“偃旗息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该成语被排除的原因同“无功而返”一致,均因与前面的“人生”搭配不当。而D项的“改弦易辙”比喻改变原来的方向、计划、办法等,能够用来与“放弃不切实际的理想”形成对应关系。
【参考答案】D
【关键知识点】1.有效运用语境分析法;2.将语境分析法与语词搭配结合运用。
1.2.3 关键引导词
所谓关联词法,就是在语段中会出现一些特殊的词,这些词又代表着特定的含义,掌握这些含义,会大大节省我们做题的时间,提高我们做题的效率。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将这些词汇所代表的特定含义烂熟于心,达到的效果就是看到这个词就知道其代表含义,比如:看到“然后”就知道是表示承接的,前后是存在关联关系的;看到“而且”就知道是表示递进的,后面说的内容要比前面的稍深一个层次;看到“实际上”就知道是表示转折的,该词前后的内容会存在一个反差,等等。这里我们会为同学们做一个罗列,需要同学们多看多悟,熟记用之。
类型一:表示并列的词语
并列,顾名思义,就是同等层次,程度相同,这样的词有:“又”“也”“有的……有的”“一面……一面”“一边……一边”“不是……而是”“是……不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同时”“此外”等。
【例1】(2015年国考)
对于家长们来说,能够和孩子一起参与其中,亲身______到孩子的进步,是一次难得的亲子活动经历。同时,他们也可以在训练营中受到______,得到一些教育的灵感。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感触 启示
B.感悟 启蒙
C.感受 启发
D.感觉 启迪
【类型】纯实词类。
【分析】第一个空,横线前后是关键信息点,“亲身怎么样孩子的进步”,看选项都是围绕着“感”来说的,“感触”是指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的思想情绪,能说亲身感触,但不能说感触到进步,所以排除A。同理,D项也排除,可以感觉到进步,但一般我们不把“亲身”和“感觉”搭配。
第二个空,有个关键词“同时”“也可以”,表示并列关系,说明后文的内容“通行于”前文,因此这个“他们”指的就是家长们,所以这里的“受到”也是家长们“受到的”。B项的“启蒙”是指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一般指向的对象为初学者或蒙童,用在家长身上不合适,因此排除了B。C项“启发”是指阐明事理,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用在此处恰当,且可与后文的“得到灵感”相呼应。
代入验证“感受”,经验证,语句通畅。
【参考答案】C
【关键信息点】通过关键信息词推测横线前后信息。
【例2】(2012年联考下)
如今各地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有的地方看不到自己的优势,______,无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的 地方只盯着别人,______,以致出现同质化恶性竞争。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目光短浅 如法炮制
B.舍本逐末 亦步亦趋
C.缘木求鱼 生搬硬套
D.舍本求末 邯郸学步
【类型】成语类填空。
【分析】整个语段先是总说“如今各地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然后由并列词“有的……有的”引出两个例子。
先看第一个空,根据空格前“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可知,有的地方还不明白自己的优势才是自己发展的根本。A项的“目光短浅”是说眼光不远,见识不深,形容缺乏远见,并不能够用来形容看不到自己的优势,所以排除;C项的“缘木求鱼”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不可能达到目的,这个也是不符合句意,也即排除C。
第二个空,提示语句信息“有的地方只盯着别人”“出现同质化恶性竞争”可知,第二空需要填入一个语义偏重且表示没有自己的主张,只知模仿或追随的词语。B项的“亦步亦趋”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含贬义的成分;D项的“邯郸学步”是说比喻模仿别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忘掉了。显然,“亦步亦趋”要比“邯郸学步”更合适。
代入“舍本逐末”,该词意思为抛弃根本,追求枝节。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枝末节。符合文意。
【参考答案】B
【关键信息点】抓住“各地出现同样的问题”这个总领句可知,这些地方忘记了自己利用自己的优势创新,反而变得盲目追随。
类型二:表示递进的词语
所谓递进,顾名思义,就是上升了一步。放在文段中,具体来说就是出现了递进词,那该词后面要说的内容要比前面的内容所表达的更进一层,更深一步。一般有“不仅……还”“不但……而且”“不单……也”“不只……并且”“不但不……反而”“不但……还”“甚至”“更”“尤其是”等。
【例】(2013年联考上)
对于吸引人才,地方政府 最应该做的,是营造一个适合人才流动、有利人才成长的环境与空间,而不是直接参与甚至___________企业的人才录用过程。其实,自由、公平的竞争本身就是对人才最好的回报,足够的成长空间才是______吸引人才、留住 人才的沃土。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主导 长久
B.干预 直接
C.破坏 长期
D.影响 有效
【类型】纯实词类。
【分析】第一条横线前出现了关键词“而不是……甚至”(递进含义),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甚至后面出现的词语一定是要比“而不是”后面出现的“直接参与”的程度还要深。另外我们还需要搞清楚一点就是,“其实”前面所谈的主体都是“地方政府”。根据这两点,我们再来看选项。
第一个空,由上述判断可知,“破坏”是个贬义词,且地方政府也不会破坏企业的人才录用过程,所以C项可以排除;另,“影响”与“直接参与”的程度差不多,因此也排除D选项。
第二个空,由“其实”表明语段出现了转折,开始强调“自由、公平的竞争对人才的回报”,且语段末尾出现了“成长空间”“吸引”“留住”等关键词,这暗示的是一个时间的过程,表明的是企业更需要的是长久地吸引、留住人才。因此,本处填“长久”会比“直接”更加恰当。
【参考答案】A
【关键信息点】抓住关键引导词“而不是……甚至”。
类型三:表示因果的词语
就像是“因为……所以”“由于……以至于”“由于……因而”“总之”“可见”“看来”“综上所述”“概而言之”“以此来看”“由此可知”等都表达着因果关系,他们之间常常存在着一个是原因,一个是结果的对应关系。
【例1】(2015年国考)
缺乏必要的试错机制,很多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对改革创新都心存______情绪,“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导致改革创新动力普遍不足。以此来看,______“改革失败”的责任,创造一个宽容的创新环境,才能让更多的政府部门和官员“甩开膀子”谋改革、搞创新。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畏难 豁免
B.紧张 宽恕
C.侥幸 淡化
D.抵触 忽略
【类型】纯实词类。
【分析】第一个空,从文段前半部分的内容可知,因为缺乏必要的试错机制,很多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都不敢大胆地改革创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因此,C项的“侥幸”不合语境,排除C项。
第二个空,由“以此来看”可以得知,前面的是原因,后面的是结果,也就是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是因,所以,要针对这个因,我们要“创造一个宽容的创新环境”, “让更多的政府部门和官员‘甩开膀子’谋改革、搞创新”。B项的“宽恕”常与“罪过”“错误”搭配,且D项的“忽略”也不能与责任搭配,责任应该是与“免除”搭配,所以A项的“豁免”比较恰当。
代入“畏难”验证,语意通畅。
【参考答案】A
【关键信息点】1.抓住关键因果词;2.固定搭配。
【例2】(2012年国考)
怀特海说:科学研究的概率是999个想法会没有任何结果,可是,第1000个想法也许会改变世界。可见,好想法的产生不是______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随心所欲
B.轻而易举
C.一蹴而就
D.信手拈来
【类型】成语填空题。
【分析】横线前出现了关键词“可见”,我们说过,“可见”是具有因果含义的,很明显,“可见”表示的是一种结果,由上文推导出的结论。
那我们重点就看一下,“可见”之前说了什么。“科学研究的概率是999个想法会没有任何结果,可是,第1000个想法也许会改变世界。”这就表明999个想法虽然没有结果,但探究这999个想法的过程会给第1000个带来结果,也有一层的含义是,999条路是走不通,但再走一次也许就会成功,思路的开阔,方法的转变也是会给我们带来结果的。无论哪种理解,都说明过程的产生是复杂多变的,好的结果也不是随便地、很轻松地就能得出的,必须都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才会获得。
再看这几个选项:“随心所欲”指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一蹴而就”比喻做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信手拈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所以,“一蹴而就”的成语含义会更符合文意。
【参考答案】C
【关键信息点】抓住关键信息词——“可见”。
类型四:表示转折的词语
转折,就是前面说的一种意思,加上一个转折词后,后面就变成了另外一层意思。一般有“其实”“实际上”“事实上”“只是”“虽然……但是”“然而”“不过”“却”“尽管……但”“但其实”等。
【例1】(2014年国考)
在早已对漂亮假花、假树司空见惯的现代人眼里,干枯苍白的植物标本或许难有多少魅力可言。但在标本馆中,每一份看似不起眼的植物标本都代表着它在地球上的______。它们虽然远离了阳光雨露,告别了生长的土地,却在科学殿堂中______了自己的生命。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经历 重现
B.同类 延续
C.存在 超越
D.物种 证明
【类型】纯实词类填空。
【分析】这道题十分典型,两个横线前后均出现了转折词。第一个空,横线前出现了“但”的转折,所以我们要分析“但”的前后说了什么。“但”前说的现代人很难喜欢干枯苍白的植物标本,然后经过“但”的转折后,我们应该就可以推测出,在标本馆里,每一个植物标本都价值非凡,因为标本本身的含义就是某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所以一个植物标本就代表一类植物。所以将“经历”和“存在”排除,也即排除A、C。
第二个空,横线前又出现了转折的词语——“虽然……却”,这表明植物虽然告别了原有的生活存在形式,在被改造成标本后,却使得自己经久不衰。所以这里不存在需要证明的内容,也即排除了D选项。
【参考答案】B
【关键信息点】1.掌握关键转折词;2.联系前后语境。
【例2】(2015年国考)
交流是复杂的艺术,有声语言并不是表达意义的唯一方式,辅以动作和面部表情,可以使表达生动形象,也折射出历史和文化智慧的光芒。各民族间的形体语言,有的形式和意义相同(如握手致意),有的虽然形式相同,意义却______,如果不能正确解读就可能产生误会,甚至引起严重的后果。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南辕北辙
B.针锋相对
C.截然相反
D.纷繁复杂
【类型】成语类填空。
【分析】横线前出现了“却”这个关键词,代表着转折的含义,所以我们接下来就要看前文说了什么。经过阅读,我们发现,前文说的“有的形式和意义相同”“有的虽然形式相同”,但在“意义”这里发生了转折,所以我们推测出,意义是不同的。
观察选项,A项中“南辕北辙”指目标和行动不一致;B项里“针锋相对”比喻双方在策略、论点及行动方式等方面尖锐对立,主要用在辩论方面;C项中“截然相反”形容事物或事件毫无共同之处;D项“纷繁复杂”意为多而复杂。在这里和句意最贴切的应当是“截然相反”。
【参考答案】C
【关键信息点】1.找准关键转折词;2.了解成语含义。
【例3】(2015年国考)
天气预报看似很______,只有寥寥几句话,但实际上,要做出______的天气预报,工程量非常大。而且,气象是一个大环境,大气运动本身又______,这是天气预报有时不准确的根本原因所在。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轻松 准确 无迹可寻
B.平常 精密 变幻莫测
C.普通 精确 难以捉摸
D.简单 精准 错综复杂
【类型】实词+成语混搭型。
【分析】第一个空,根据“只有寥寥几句话”以及转折之后的“工程量非常大”可知,所填词语应表示天气预报看起来不是一件很复杂和困难的事情,D项“简单”符合文意。
第二空“准确”“精确”“精准”都可用来形容天气预报,“精密”与天气预报搭配不当,一般“精密”用来形容仪器设备,因此排除B项。
第三空所填词语形容大气运动的特点,并且这样的特点导致天气预报不准确,“错综复杂”符合文意,“无迹可寻”“变幻莫测”“难以捉摸”语义过重,我们还是可以根据一些特点来判断推测天气的,只是条件多变,比较复杂。
【参考答案】D
【关键信息点】1.抓住转折关键词;2.结合语义轻重知识点答题。
类型五:表示条件的词语
表示条件的词语我们做了四种分类:
1.充分条件:“只要……就”“有……就有”“一旦……就”等,充分的含义就是前者具备了,后者就存在了。
2.必要条件:“只有……才”“除非……才”“不……不”“除非不……”“必要条件是……”“必须……”等,必要的含义就是要想满足后面的结果,就必须要有前面的内容。
3.周遍条件:“不管……也”“不管……都”“无论……也”“无论……都”等,周遍的含义就是要想结果得到实现,前者不论什么情况也得克服。
4.假设条件:“如果……就”“要是……就”“假如……那么”“倘若……便”“若是……只好”“如果……那么”“假若……则”“如果……将”等,假设的含义就是前面是假设的条件,后面的是这个条件实现后产生的结果。
【例1】(2014年广东)
广东地处改革开放前沿,面临复杂环境,只有 时刻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坚持团结和依靠人民群众,才能( )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A.稳定
B.筑牢
C.修建
D.强化
【类型】纯实词填空。
【分析】在括号前出现了关键词——“只有……才”,这是一个必要条件的关键信息点,要想产生后面“才能”的结果,就必须遵守前面“只有”的内容,所以后面的结果才是我们最终想要的。
回到文中,后面的结果是“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分析出了这一点,也就排除了“修建”和“强化”,因为搭配不当,也即排除了C、D;相比“稳定基础”来说,“筑牢基础”会更恰当。
【参考答案】B
【关键信息点】掌握住表示条件的关键信息点。
【例2】(2014年山西)
有人断言,如果中医不能______,随着老一代中医纷纷故去,中国将只能成为教科书上的“中医故乡”。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仆后继
B.生生不息
C.薪火相传
D.继往开来
【类型】成语类填空。
【分析】文段中出现了“如果不能……将只能”的条件关系,则表明是两种情况存在一种,且是相对立的关系。由后文“一代代中医故去,中国将成为‘中医故乡’”表明,前文应该是表达“中医的技艺将会持续不断地得到发展”的含义。
前仆后继表达的是前面的人倒下去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来,形容奋勇向前,连续不断。生生不息是不断地生长、繁殖的意思。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继往开来是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结合文段的意思,“薪火相传”更贴切一些。
【参考答案】C
【关键信息点】意思正确重要,对象正确更重要,比如此题,A、B、C三项的意思都含有持续不断向前进的含义,但他们之间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因此要掌握相似含义成语的不同侧重点。
类型六:表示让步的词语
让步,就是前面的内容为还没发生的事实作出让步,后面的内容从相反的方向说出正面的内容。一般有“即使”“纵然”“哪怕”,并且常和“也”搭配。
【例】(2012年联考下)
如果没有正确的工作方法,即使每天埋首于工作,忙得______,也还是会收获甚微,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无所适从 因小失大
B.心力交瘁 大失所望
C.不可开交 差强人意
D.筋疲力尽 得不偿失
【类型】成语类填空。
【分析】这段话里包含了让步引导词“即使……也还是”。读完整段话,是在强调正确的工作方法的重要性。
第一个空,看完选项,好像都可以运用,区别度不大。
我们就来看第二个空,首先A,整句话并没有强调“大”在哪,“小”在哪,因此排除A; B项的“大失所望”,整句话中也没有提及“所望”是什么,由此,也排除B; C项的“差强人意”,它的含义是大体上让人满意,然而读完整句话,根据让步引导词和“收获甚微”我们可以知道,这是在说没有大的起色,恰巧与句意相反,也即排除了C。
【参考答案】D
【关键信息点】1.抓住让步引导词;2.运用排除法并结合语境来分析。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关键引导词也比较重要,虽然涉及的例题较少,但也能帮助我们进行选项的判断,材料内容的明晰。比如:表示承接的词,它们一般是有一定的先后顺序的,并且是不能颠倒的,一般有“首先……然后”“便是”“便有”“就”“于是”等;表示取舍关系的,也就是前后内容之间只能存留一种的情况,一般有“宁可……也不”“与其……不如”“是……还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