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指南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八章 玉器

第一节 玉器源流

用玉来制造器皿开始于什么时候,详细情况已经不能知道。根据《史记》记载,黄帝有“厘订玉制”的行动,由此推断,黄帝时人们就已经比较广泛地使用玉器了。如果仅仅是一两个人使用玉器,或者仅仅是一两个人的事情,那么就没有必要确定玉器使用的礼仪了。从记载中我们可以知道玉的使用应该是在黄帝以前就开始了,只是因为当时人类才刚刚进入文明时代,人们的制造技术水平不高,制作的玉器还不精良,所以后世没有留传下来。

早期的玉器铡口不平,做工粗糙,样式也不美观,尺寸很大,花纹简单。这是因为都是纯用手工制作并没有使用砣磨加工。今天出土的玉器中有些做工粗劣,质地糟朽,都是黄帝以前制作的。到唐虞的时候,玉的使用更加广泛,治玉技术渐渐有了改进,一般都是用砣磨而不是纯用手工制作玉器了。

到夏、商、周三代,玉的用途更加广泛。凡是国家进行祭祀、赏赐、朝贡和聘请人等重要的政治活动,全都使用玉器。从天子到一般百姓,身上都佩带玉器。国家举行重要典礼使用的器具,社会礼仪装饰性的东西,也都是使用玉器,其中又以周代使用的范围最广泛。三代都以铜器为国宝,但周代把玉看得比铜还贵重,周代礼制,祭祀都用玉器,宴会只用铜器,由此可以得出玉比铜还要重要的结论。古籍上记载了很多关于重视玉的言论。《礼记》上说:“君子比德于玉,以玉德似仁、义、礼、智、忠、信故也”。《巢氏胎教》中说:“欲子美德则佩以玉”。《诗经》上说:“乃生男子载弄之璋。”《玉藻》中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这是希望君子的德行要像玉一样温润缜密,要像玉一样温和谦让,合乎礼节。所以,古代君子必须佩玉。总之,周代时使用玉的范围很广,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高,选玉很严格,制作玉器的技艺很精湛,这些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天有人用千万元购买一段或一片夏、商、周三代遗留下来的玉器,这是事出有因的。

到秦灭六国后,秦始皇下令将前代遗留的所有器具统统销毁,三代礼制也完全抛弃,用玉礼仪及玉器也全都抛弃不用。除玉玺外,其他所有玉器都不再规定必须使用。朝廷不提倡,一般民众也就跟着不再重视玉器。所以三代留下来的完美精巧的玉制品,秦代不但没有发扬光大,反而销毁破坏,以致秦以前的玉器都没能保存下来。玉器在秦代已经衰微了。

汉代兴起以后,实行和秦代完全相反的政策,统治者继承前代的优良传统,力求复古,所以夏、商、周三代所有的玉器又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汉代制作玉器也完全是依据古制,所以汉玉保存了三代玉器的风格和特色。汉玉不仅继承了以前玉器的式样,做工也都精良,只是玉上的文字、花纹的笔画细如毫发,在当时看上去固然清朗,但传到今天,受到土湿和空气的侵蚀,现在看起来大多已经模糊不清了。从魏晋时期到隋唐时期,天下战乱不止,前朝的文物完全被摧毁。即使有人制作,那也多半是模仿古人,没有一点创新,所以这一时期玉器没有什么研究的价值。

青白玉透雕龙纹带板

明代制作,长7.2厘米,宽4.5厘米。

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2004年拍卖,成交价1.32万元。

该带板青白玉雕成,镂雕开光飞龙图案,具有典型的明代风格。

宋朝建立在社会大动荡之后,当权者极力崇文抑武,以休养生息。虽然宋代国力不是很强盛,但文化艺术事业却很繁荣,很多古代典章、文物重新恢复,玉器也同样得到了复兴。加上宋徽宗又特别喜欢玉,正所谓“上有好之下必有甚”,因此喜欢玉的风气遍行全国,玉器做工的精巧甚至比得上周代和汉代,惟一不足的是所有花纹都比古代玉器粗糙,不像三代玉器那样细如毫发。三代时期的玉器不仅式样古雅,做工也很精奇,其花纹极细的犹如毫发,现在的人见了没有不惊赞为鬼斧神工的。据《珍玩续考》记述,说这种细如毫发的花纹都不是用砣磨作的,而是用蛤蟆肪涂在玉上,再用昆吾刀镌刻。今天有人照此方法去做,却达不到那个水平,古人是用了什么方法才做得这么好,至今还是一个谜。

到了明代,玉器制作虽然没有较大的进步,但仍然保持以前重视玉的传统,社会上人们重视玉器的风气很流行。当时以制作玉器为职业的人很多,所以文玩玉器的数量颇为可观。到了清初,战事不断,统治者无暇顾及文事,所以顺、康、雍三朝时只能做到恢复古代器物,玉制器皿没有多少创新。到乾隆时期,社会稳定,国富民安,朝廷花大力气发展文化艺术事业以粉饰太平,所有过去数千年的有名文物都想方设法加以恢复,玉器制作业重新兴盛起来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而且乾隆非常喜欢玉器,对玉的喜爱比宋徽宗还要厉害,他为寻找精良之玉不惜一切代价,常常有制造一件玉器的工本费超过原价不知多少倍的情况出现。所以乾隆时玉制器物的精巧美丽程度可以与汉、宋时的玉制品相媲美。

总之,中国古代的玉器以周、汉、宋、清四朝之物最为精美巧妙,虽然花纹式样各有特色,这是由当时社会风气决定的,但是如果论其精巧,的确都不相上下。

从今天我们可以见到的玉器来看,其做工的精巧,方圆之中规,简直和今天的机器制品没有什么差别,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玉工知识的深邃和技艺的巧妙,绝不比任何时期、任何国家的玉工差。如果这样的成就是在西洋各个国家,不知道有多少玉工会因此闻名于世,更不知道有多少奇迹会产生。最可惜的是,中国古代封建思想太严重,国家和社会只重视读书的士子,即所谓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认为只有读书人可以名传后世,至于手工艺人,则和优、妓、娼、隶等一样,属于贱民,在社会上没有地位,也不被人尊重,无论他的技术是多么杰出,都会因为他们不是读书人,社会只使用他们创造的精美的艺术品,却不为他传名,以致数千年中许多治玉名家的丰功伟绩都被湮没,从没有闻名于世。虽说宋徽宗、清高宗以治玉出名,但他们都是帝王,只是提倡者,真正治玉的人并没有传名于世。其中惟一的幸运者是明代的陆子刚,其选玉之精,治玉之妙,都尽善尽美,是中国治玉史上的代表。现将陆子刚的有关事迹介绍如下:

陆子刚是明朝吴中人,他选玉和制作器物完全不同于常人,在都城中社会地位能与士大夫相比,并且名声远播,不是一般玉工所能比拟的。他制作玉器时先选上等好玉,稍微有一点儿瑕疵就不用。他选的原材料或白或青,都纯洁无瑕,通体都是浑然一色。设计的图案也独具匠心,善于在不经意之处下工夫。比如,刻一弯新月一定是上弦而偏右,刻一弯晓月一定是下弦而偏左,其他人很难做到如此地步。所以凡是出自他手的图案,可以说是完美得无可指责。他所制作的玉器非常平滑,没有或深或浅的地方。玉上刻的文字最常见的是阴文,很少阳文,因为阳文难刻,而陆子刚所刻的字都是阳文,可见其精于雕刻。而且他的刻画笔意婉转,与写在纸上一模一样,这是因为陆子刚的书画做工都出自他自己的手,他不但善于制作玉器,也是书画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