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六道轮回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佛教的生命观(1) 五蕴的因缘和合

任何生命都不是真实存在的实体,人的身心都是在前世业力的作用下因缘和合而成的。五蕴是构成人的身心的材料,也是人的烦恼的来源。

生命来自业力

在早期佛教的基本理论——三法印中,有一条是“诸法无我”,意思是万有一切法都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性,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因缘合适时,万法生起;因缘散尽时,万法消灭,所有物质和一切众生都是这样。

人的生命是怎么来的?归根结底是自己过去世的业力造成的。众生在无量劫中造下了无数的业,如果善业不足以让自己离开六道轮回,那么在业力的作用下,自己还会在某一世中投生。是业力驱使着四大,组成了一个物质的身体。人今世的各种造作,则又埋下了后世投生某处的种子。

自我的由来

既然人是因缘和合而成的,那么自我意识是如何来的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认识人的第七识——末那识。人的前五种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都以外界的东西为感觉对象,而第六识——意识就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识,但还不持久。末那识却完全不需要感觉外界的东西,而只是感觉第八识——阿赖耶识,并把阿赖耶识执著为自我。阿赖耶识又称藏识,因为人造作的一切业因都会藏在其中,一旦遇上合适的外缘就会引来业报。即使很长时间也遇不到这种缘,藏在阿赖耶识中的业因永远不会丢失,它会随着阿赖耶识生生世世地轮回不止。

五蕴是构成人的身心的基本材料,也是人的烦恼的最终来源。一切众生本来具足佛性,人的自性本来是清净无染的,但当五蕴过于旺盛时,就会遮蔽住人的本来自性,使人陷入迷惑,从而给人带来种种烦恼。这种苦叫做五蕴炽盛苦或五阴盛苦,它与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一起,构成了人生的八种基本痛苦,而且五阴盛是其他七种苦的本源。要想超越六道轮回,首先要认识到自我不是一个真正存在的实体,使炽盛的五蕴“降温”,从根本上消灭欲望,最终出离轮回。

八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