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心理实验的变量(2)
(三)额外变量及其控制
1.含义:额外变量又叫控制变量,是与实验目的无关,但能对被试反应有一定影响的变量。评价一项实验设计的好坏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看研究者能否成功地控制那些额外变量。
2.分类
(1)按照特点分:
①系统的额外变量与实验目的无关、相对恒定的客观条件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通常是在一个恒定的水平上下波动,我们将这种额外变量称之为系统的额外变量,系统的额外变量对实验结果会产生系统误差。
②随机的额外变量随机的、偶然出现的、不可预期的与实验目的无关的,但又对实验结果有一定影响的因素,这些因素称之为随机的额外变量,随机变量引起的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2)按照来源分:
①被试方面——要求特征
实验中,被试会自发地对实验者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称为要求特征。典型的要求特征有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约翰.亨利效应等。
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又译作霍索恩效应,是指当被观察者知道自己成为被观察对象而改变行为倾向的反应。
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又名伪药效应、假药效应、代设剂效应。病人虽然接受的是无效治疗,但却“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
约翰.亨利效应(Henry Effect),被试接受虚假的信息或其他刺激产生了盲目的自信或积极的态度。
Tip
霍桑效应源于一次管理研究。在1924年至1932年期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顿.梅奥(GeorgeE.Mayo,1880—1949)带领学生和研究人员在西方电器公司(WesternElectric)位于伊利诺伊州的霍桑工厂(HawthorneWorks)进行的一系列心理学实验。但霍桑实验的数据并没有被严格的分析,甚至一度被怀疑已经丢失,不过芝加哥大学的StevenLevitt和JohnList两位经济学家却从档案库中找到了这些尘封多年的资料。
结果发现:从数据中根本没有系统性的证据可以证明随着照明亮度变化员工的工作效率是一直提升的这个核心的命题。现在去推翻霍桑效应的结论,其实没有多大意义。因为这种效应并不能因为不能从这个实验中得到就不存在了,任何社会科学的研究都不能忽略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
②主试方面——实验者效应
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符合实验者的期望。这种现象称为实验者效应,也叫做期待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皮革马利翁效应、毕马龙效应。
③设计方面——顺序效应
例如:练习效应、疲劳效应、空间误差、顺序误差、习惯误差。
④环境方面
⑤数据处理方面
3.额外变量的控制
(1)消除法:把额外变量直接排除,如声光实验的隔音室,暗室,双盲控制法。
(2)恒定法:额外变量无法消除或很难消除时,让它保持相对恒定,如实验仪器,物理条件。
(3)随机取样法:平衡被试个体差异的方法,从理论上保证了被试具有代表性,一般大于30个。
(4)等组匹配法:根据被试的某些方面的特征或行为表现,将被试人为地划分为具有相同特质的若干组,使被试的特质在一定程度上同质。
(5)抵消平衡法:有些额外变量不能消除也不能恒定,比如顺序误差、空间误差、习惯误差、疲劳效应和练习效应。可以采取ABBA法和拉丁方设计。
(6)统计控制法:用剔除极端数据,统计矫正,协方差分析等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四、实验研究的信度
实验信度是指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和前后一致性程度。考察实验信度的方法:推断统计、实验验证。
实验验证方法:直接验证、系统验证、概念验证。直接验证就是重复验证;系统验证是引入原来未加控制的变量;概念验证是某种程度上与原先设计有很大不同。
五、实验研究的效度
实验效度是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也就是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程度。
(一)内部效度
1.含义:是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换句话说就是自变量而不是其他因素引起了因变量的变化,那么这个实验就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所以,内部效度与无关变量的控制有关。
2.影响因素:
(1)主试—被试间的相互作用:要求特征和实验者效应。(控制方法:双盲实验法)
(2)统计回归:向常态分布的平均数回归。对有极端特性的被试有较大影响。(控制方法:匹配法和协方差分析)
(3)被试的一些固有的和习得的差异,如性别、年龄、经验、个性等都对研究存在一定的影响。如果在一项实验研究中,由于上述种种原因造成了严重的混淆,导致自变量的操纵和变化没有引起因变量相应的变化,那么实验就会出现零结果。因此,如果零结果不是真正意义上说明自变量和因变量毫无关系,那么就必然提示了实验的内部效度存在大问题。
(二)外部效度
1.含义: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研究者也将之称为生态效度。
2.影响因素:(1)实验环境的人为性;(2)被试样本缺乏代表性;(3)测量工具的局限性。
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提高实验内部效度的措施可能会降低其外部效度,而提高实验外部效度的措施又可能会降低其内部效度。一般而言可以在保证实验内部效度的前提下,适当采取措施提高外部效度。
(三)构想效度
1.含义:关于关系变量及变量之间关系构想的准确性,以及实验变量在实验时的操作定义与推论时的定义一致性程度,换句话说,就是对所研究的特质的理论上构想的全面性。构想效度不仅涉及因果关系的构想,也包括所有有关变量的构想。构想效度直接决定了研究者的设想能不能以实验的形式表现出来。
2.影响因素:(1)理论构思的代表性问题(过窄或过宽);(2)操作化前对构思的分析不够完整;(3)单一操作的偏差;(4)单一方法的偏差;(5)被试的“要求特征”;(6)被试对评价的不安感(社会赞许性);(7)实验者的期望效应;(8)混淆构思和构思层次;(9)不同处理间的交互影响;(10)测验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11)构思与构思之间有限制的推广力。
(四)统计结论效度
1.含义:是由于统计方法引起的统计结论有效性的程度,它主要反映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关系,这里的统计量是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计算的统计量。例如,一个按几何级数变化的数据,若用几何平均数计算统计量,就可能较好地反映总体参数的情况,若选算术平均数作为代表值,就不适切,就不能很好地代表总体参数,据此而得出的统计结论,其效度当然就存在一定的问题。
2.影响因素:(1)统计检验力低;(2)所采用的统计方法依据的各种假设条件满足的程度;(3)多重比较和误差差异;(4)测量工具的信度;(5)实验处理执行的信度,即实施实验时遵守设计要求的程度;(6)实验环境内,不确定非相关事件的影响;(7)被试的随机变异;(8)数据质量;(9)统计检验的假设。
Tip
“信度”、“效度”在哪里提到过呢?实验心理学与心理测量学中都提到了“信度”、“效度”,对照总结一下吧!
【关键词】
自变量 因变量 额外变量 信度 效度 内部效度 外部效度 构想效度 统计结论效度
【想一想】
1.搜集一篇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研究报告,分析此研究中影响实验结果的额外变量,研究者对哪些变量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哪些没有进行严格的控制。对没有很好控制的变量,你准备如何进行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