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轻许承诺
为人最要紧的是收得结果,一直说话算数,到临了失一回信用,自己就完了。
——胡氏物语
人无信不立,在生意场上亦是如此。通常情况下,大家都会遵守诺言,但是当情况变了,发现兑现承诺有困难时,一如既往地不改初衷,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敬,也为日后自己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太平军把杭州包围后,浙江巡抚王有龄派胡雪岩出城筹办粮食,有了粮食的支援才能持久地守城,而他自己一个多月都守在城中。王有龄知道现在全城军民的眼睛都盯着他的举动,所以他不能逃,况且就算能够逃出去,日后也要被朝廷追究,再加上当时他心想朝廷不会坐视不管的,只要援军一到,杭州之围自然可解。
王有龄如果有机会从外面看,就可以知道太平军破城是迟早的事情。当时忠王李秀成带领太平军以主力部队进攻浙江,是为了巩固江浙根据地,同时缓解南京被围的压力,因而是志在必得。官军在太平军的全力堵截之下,很难靠近杭州城,而且就算能够靠近,要打退太平军也是极难的事情。
胡雪岩从杭州到达上海,历经艰辛,对这些情况清楚得很。当时城内城外已经断绝联系,纵然能把粮食运到城下也未必能送得进去。胡雪岩却依然不顾古应春夫妇的劝阻,将在上海采办的粮食按照约定送往了杭州。
左宗棠西征大军在漫长战线上粮草转运的情景
信用,不仅仅是遵守自己答应过的事情,还有一种情义在里面,所以能够做到有始有终。胡雪岩说:“为人最要紧的是收得结果,一直说话算数,到临了失一回信用,自己就完了。”胡雪岩是个看重自己信用的人,他觉得一次失信就全盘作废。所以明知危险重重,也选择兑现诺言。这一点在胡雪岩帮助左宗棠运作粮草转运局时,就能看出来。
左宗棠西征时,在上海设了一个粮草转运局,由胡雪岩代领转运局的事务。西征结束后,他回到朝廷保荐新疆总兵王德榜教练火器、健锐两营,又受朝廷委派筹办南洋防务。为加强实力,派王德榜出京到湖南招募兵勇。要招募人马,必须配备火枪。新兵粮饷虽由户部划拨,但仅开拨费就需要大概二十五万两银子。此时,这个粮草转运局依然在,左宗棠自然又想到了胡雪岩。
胡雪岩算了一下,几笔加起来,已近五十万两之多。若在平时,他无需太费力也能拿出这些银子。但今非昔比,当时的上海因为中法两国的纠纷,市面已经非常萧条了,而且胡雪岩为控制生丝市场而投入两千万两用于囤积生丝,致使阜康钱庄银根极紧,一时之间难以调动。另外,李鸿章为了排挤左宗棠,不让他在东南插足,已经设计在上海搞掉胡雪岩,授意上海道台卡下各省解往上海的协饷。
眼前困难重重,胡雪岩还是应承下来了,因为他知道此时的左宗棠已经年老体弱,不会久居朝堂了,自己之前仰仗他的照应如此之多,是该报答他的时候了。而且自从结识以来他答应左宗棠的事情都是漂亮干净地完成了,怎能在此时因为左宗棠将要失势而不管不顾?这大概也是自己可以为他做的最后一件事了,更应该保质保量地完成,以显示自己为人的信用。
胡雪岩并非那种唯利是图之人,他虽是商人,但也是重义重信的。他对左宗棠并不是能靠就靠,靠不住了就弃之不顾,而且他更要维护自己重信重情的形象。一个人的信誉是日渐建立起来的,是要把每件事情都丝毫不差地做好才行。一次不守信,他的信誉就毁了。
信,建立在人言之上。言语不见得都掷地有声,却会如刀痕一样无法抹去。人最要紧的就是信守承诺,从始至终。情况转变的时候,也不忘记当初的诺言,坚持按照承诺去做,才叫做信。无论经商还是做人,信守承诺都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