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钱变活
我有了钱,不是拿银票糊墙壁,看看过瘾就算了。我有了钱要用出去!
——胡氏物语
第一桩销洋庄的生丝生意做成之后,在筹划投资典当业、药店的同时,胡雪岩还想到另一项与国计民生有关的大事业——他准备利用漕帮的人力、漕帮在水路上的势力以及他们现有的船只,承揽公私货运,同时以松江漕帮在上海的通裕米行为基础,大规模贩运粮食。
胡雪岩要为自己打开水路货运和粮食买卖这两片前景广阔的天地。
翻翻历史,我们就可以知道,上海成为中国近代最大的贸易口岸,实际上也就是以海运、河运的大力发展为龙头的。当年中国商办公司与洋商之间第一次最大规模的“斗法”,就发生在中国“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和英国怡和、太古轮船公司、美国旗昌轮船公司之间,“斗法”的焦点即是争夺水运利润。仅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想见投资水路货运在当时的巨大前景。
撇开这一点不说,胡雪岩要投资大规模贩运粮食,本身也是一桩有大利可图的事业。这桩生意有利可图,是因为此时已经具备了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都与时局有关:
(1)时下太平军沿长江一线大举进攻东南,战乱之中,大片田地撂荒,粮食出产锐减,正是乱世米珠薪桂之时,贩运粮食必然有利可图。
(2)兵荒马乱,战事迫近,或稻熟无人收割,或收起来了又因交通不便无法运出来,白白糟蹋。而漕帮既有人手又有水路势力,此时组织起来贩运粮食,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全了,弄好了就是没有竞争对手的“独门生意”。
(3)官军与太平军必有一战。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对于交战双方都是大事。双方在同一块地面上拉锯,如果抢运出粮食,不让太平军得到,进出之间关系极大,必然会得到官军的支持,粮食贩运也会顺利许多。
有如此三个条件,这桩生意可不就是必定有利可图了吗?
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一般商人大约更多地想到的是收缩,而胡雪岩却始终想到的是发展,并且总能在乱世夹缝中为自己开出一条条的财路。胡雪岩不断为自己寻找投资方向,并且敢于大胆投资的气魄,的确让人钦佩。
胡雪岩曾经有过一种很是大气的宣示:“我有了钱,不是拿银票糊墙壁,看看过瘾就完事。我有了钱要用出去!”生意人就应该有这股子大气。有了钱就用出去,也就是用钱去赚钱,用钱去“生”钱,用现代经济眼光看,就是学会并且敢于投资,在不断地赚钱的同时,也要不断地以投资的方式去扩展经营范围,去获取更大的利润。没有能力准确发现投资方向,或者不敢大胆投资的人,换句话说,有了钱不想着用出去或不敢用出去的人,决不可能成为一个能够在商场上纵横捭阖、叱咤风云的大实业家。
纵观胡雪岩的发达过程,他能由白手起家,不几年间便至豪富,以致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红顶商人”,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总是不限于一门一行,总在为自己不断地开拓着投资方向,并且看准了就大胆投资,没有丝毫的犹豫。比如在钱庄刚刚起步之时,他便开始以有限的财力筹划投资生丝业务;比如根据上海向国际贸易金融大都市发展的趋势,他毫不犹豫地在上海买地建房,投资房地产;比如根据世情时局,投资药店、典当业……在胡雪岩的鼎盛时期,他的生意范围几乎涉及他所能涉足的所有行当,长线投资如钱庄即金融、丝茶生意即贸易、药店即实业,以及典当业、房地产等,短线投资如军火、粮食,所有这些生意在当时条件下都是能赚钱,而且能赚大钱的生意。很显然,胡雪岩如果没有那种有了钱一定想方设法用出去的大气,如果死守自己熟悉的钱庄生意而不思开拓商务领域,他的事业决不可能如此轰轰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