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声音技巧
发音技巧:发音是建立良好沟通的首步
我们所说的话都是由每一个字组做成的,然后我们给每一个字加上适当的重音和语调。然后将所有内容正确而恰当地发音,就形成了我们的演讲,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使听众明白演讲者的意思和所强调的重点。
1. 练习发音的第一步是,练气
咽喉炎似乎是所有教师的通病,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教师每天的说话量过大,另一方面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我们都知道播音员和歌唱家每天的一个必备的功课就是练习发声,练习用气来发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练声先练气。
气息是人体发声的动力,是发声的基础。如果能正确地掌握用气发声的方法,那么就不会有大量的教师患上咽喉炎了。
演讲的效果与发声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之前说了,有活力的声音可以使听众兴奋,反之就会给人一种说话绵软无力的感觉。而影响发声的最直接原因就是气息,气息充足,声音就会响亮而有朝气;气息不足,声音就会恹恹无力;用力过猛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嗓门,给以一种不礼貌的感觉。
我们在练声时,最重要的就是吸气与呼气训练。我们可以参考瑜伽当中腹式呼吸法来练习吸气和呼气。
所谓腹式呼吸法就是,吸气时让腹部凸起,吐气时压缩腹部使之凹入的呼吸法。正确的腹式呼吸法为:开始吸气时全身用力,此时肺部及腹部会充满空气而鼓起,但还不能停止,仍然要使尽力气来持续吸气,不管有没有吸进空气,只管吸气再吸气。然后屏住气息4秒,此时身体会感到紧张,接着利用8秒的时间缓缓地将气吐出。吐气时宜慢且长,不要中断。做完几次前述方式后,不但不会觉得难过,反而会有一种舒畅的快感。
2. 练习发音的第二步,练声
第一,练习音高和音低。
可以通过朗读古代诗词,散文等来练习。先从低音说起,再一句句地升高,说到最后再一句句地降下来。然后再一句高,一句低,高低交替的朗读,也可以每个字的音调由低向高,再由高向低。
第二,练习音强与音弱。
可以采用和之前同样的材料,按音量从小到大来练习,从小音量练习开始,要注意的是音量虽小,但吐字一定要清晰。之后把音量加大到正常来练习,同样要求吐字清晰,抑扬顿挫。之后再加大音量,用大音量练习,这时要求气息强大,音色高亢洪亮。当我们能熟练清晰地用三种音量发音时,就可以进行三种音量的混合练习,这样的练习还可以加强我们的预感和语气。
第三,练习实音与虚音。
所谓的实音,就是,音色响亮、扎实、清晰度高的声音,这就要求我们在发音时,要清晰明白,咬字要准确。所谓虚音多用于表达感叹、回味、夸张等情感的语句中,说话的气息强而逸出较多,音量则有所控制,但是同样注意字音的清晰。
最后要注意的是,早晨刚睡醒时不要直接到室外去练习,特别是室外与室内温差较大时,冷空气的刺激会损害我们的声带。
语意技巧:不同的语调带有不同的意义
语调是声和气的结合,不同的语意是某一种声和气在人们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是具有社会性的,是约定俗成的,具有稳定性,包括思想感情、声音形式两个方面。不会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只能遵循这一特点,而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地违背它或改变它。
人们对于不同语调的反应在长期的生活中,是本能的认知:恶声恶气不会是抒发柔情蜜意、大声吼叫不会是称赞别人、粗声粗气不会是向别人道歉,更不能用来表现我们激动的心情。所有使用有声语言的场合,都离不开语调。若想成为一个说话富有感染力的人,就一定要熟练掌握驾驭语调的能力,要善于运用合适的语调来表达复杂的内容和不同的思想感情。
只有用正确的语调才能表示正确的意义,否则我们将不能正确地表达我们的本意,甚至还会招致麻烦和痛苦。但是当一个团体的成员固定使用一种新的语调,那么也会给既定的语调赋予新的含义。相同的词语因为不同的语调而产生不同的意义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有很多。
语调能够影响人们的情绪这是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现象,像相声演员就曾经利用这样的反差来进行表演,他们在二泉映月的音乐下说明相声是一项语言艺术,这样就形成了内容的喜悦和语调的悲哀的反差。意大利一位演员也曾经用悲怆的语调来朗读阿拉伯数字,虽然朗读阿拉伯数字本身并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因为语调的悲哀,使得听众产生了共鸣,不少听众潸然泪下。所以,有时候,在表情达意方面,语调甚至超过语言本身。
就像我们很熟悉的一个词“讨厌”,来举个例子。
当我们用粗声粗气来说,就表示出一种斥责、反感;用恶声恶气来说,就表现出一种愤怒、斥责;用柔声细气来说,则有一种害羞的感觉;用嗲声嗲气说,则有一种打情骂俏、撒娇的感觉。使用好声和气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要尽力避免可能会出现的歧义现象。
那么作为一个演讲者在演讲中可以常用哪些语调呢?
首先,当演讲者需要激励听众的士气时,可以使用慷慨激昂的语调。
慷慨激昂的语调有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可以给予人们激励的感觉,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感染力。
其次,当演讲者需要引起听众的兴趣时,可以使用抑扬顿挫的语调。
所谓抑扬顿挫,就是指句子里的语气有高低升降、轻重缓急的变化。
抑扬顿挫,使得一句话,说出的时间和强度有了变化,这样它所表达的意思就有可能不同,甚至会截然相反。所以,抑扬顿挫的语调可以加强句子的语气,有助于演讲者抓住听众的情绪,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然后,当演讲者需要平复听众的情绪时,可以使用平和舒缓的语调。
有时,一味的慷慨激昂,高声演讲,并不能够吸引听众,当演讲者置身于某些特定的场合中,例如分别的时候,吊唁的时候,演讲者说话时的声音不能高声喧哗、慷慨激昂,这时就需要演讲者用平和缓慢的语调,这样的语调不但能符合听众的心理,还能够安抚、治愈听众的心灵。
最后,当演讲者需要说服听众时,可以使用气势沉稳的语调。
这样的语调是在演讲者想要将一种观念或理念传达给听众时常用的,教师就常用这种语调来给学生们讲解新的内容。
这样的语调最大的特点就是自信,因为,一个人,想要别人相信自己,首先要相信自己,要想说服别人,就先要说服自己,然后再以自己的沉稳自信去征服别人。
总之,用语调表达不同的感情时要注意语言、语义、演讲的场景和主题,注意语气与措辞的一致以及语气之间的协调,这样,我们的演讲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语言技巧:如何在说话中运用突兀语言
有些人善于在说话的开头出语惊人,突兀而起,配以起伏变化的语调使演讲体现出一种神秘的色彩,一下子就能把听众震住。这样既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又能确定演讲的情感基调。有位演讲者在介绍刘玲英为保卫国家金库而与行凶抢劫者奋力拼搏的事迹时,是这样开始演讲的:
“刀,一把明晃晃的三角刮刀已经逼近了刘玲英的眼睛,穷凶极恶的歹徒丧心病狂地嚎叫:‘你交不交钥匙?不交就要你变成瞎子!’面对威吓,刘玲英毫不畏惧,回答的是三个字:‘不知道!’凶手手中的刮刀刮进了刘玲英的眼睛,可刘玲英回答的仍然是三个字:‘不知道!’歹徒用三角刮刀在刘玲英身上,脸上捅了二十多刀,鲜血染红了地面,刘玲英还是那三个字‘不——知——道!’朋友们,这就是我们的英雄,面对猖狂,面对凶暴脸不改色心不跳,用生命和鲜血捍卫着人民的财产。在这里我要用我全部的热情来赞一赞这位女豪杰,女英雄!”
这里,突兀在听众面前的是一幅凶残血腥的画面,令听众为之汗颜,为之心跳。加之演讲者夸张地运用轻重、快慢、升降、停顿等语调技巧,强烈地感染着听众。
我们再看看1941年7月3日斯大林《广播演讲》的开头:
“希特勒德国从6月22日向我们祖国发动的背信弃义的军事进攻,正在继续着。虽然红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虽然敌人的精锐师团和他们的精锐空军部队已被击溃,被埋葬在战场上,但是敌人又往前线调来了主力军,继续向前闯进……”
这样的开头,由惊人的事情说起,听众为之惊叹。
使用突兀语言,不仅需要大量的知识作为语言的支撑,更为重要的是要掌握使用方法。一般来说,突兀语言的出现,是为了增强语言的效果,使听众在“陌生化”的语言环境中感受你说话的魅力,因此,运用突兀而起的方法要注意与后面的内容配合得当,否则给人一种头重脚轻、“吊胃口”的感觉。
节奏技巧:节奏适中有助于听众的理解
听语言出色的人说话是一种艺术的享受。这是因为他们在演讲时,抑扬顿挫,就像一个优秀的指挥家,将语言的节奏当做一首优美的交响乐随意指挥,随心所欲地演奏出扣人心弦的乐曲。
如果想要成为优秀的演讲者,就要了解语言的节奏有哪几种,同时按照这些节奏来不断地进行练习的话,每个人都能成为优秀的演讲家。
第一,高亢的节奏。它能营造出威武雄壮的效果,这种节奏演讲者发出偏高的声音,同时语气的起伏较大,高亢的节奏能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鼓动性,能够使听众热血沸腾,这样的节奏适合于叙述一件重大的事件,宣传重要决定及使人激动的事。
第二,低沉的节奏。这种节奏和高亢的节奏正好相反,他是为了营造一种低沉、庄严的气氛,通常使用较低的声音,低缓、沉闷,语流偏慢,语气压抑。大都在一些郑重的环境中应用,用于悲剧色彩的事件叙述,或慰问、怀念、吊唁等。
第三,凝重的节奏。它介于高亢和低沉之间,声音适中,语速适当,重点词语清晰沉稳,比较中庸。这种节奏每个字都要用重音来读,为了体现出一种一字千钧的感觉,在对于一些问题发表议论,或者在做一些演讲时比较常用。
第四,轻快的节奏。这种节奏是大部分演讲常用的,这样的演讲节奏比较适合大众,容易使人们产生融入感,日常性的对话、一般性的辩论,都可以使用这类型的节奏。
第五,紧张的气氛。紧张的节奏,通常运用比较快的语速来表达,往往带有一种迫切、紧急的情绪。每句话之间没有长时间的停顿。其目的是为了引起听众的紧张感和注意力,用于重要情况的汇报,或者是必须立即加以澄清的事实申辩等。
第六,舒缓的节奏。和之前的紧张的节奏正好相反,是一种稳重、缓慢、舒展的表达方式。声音不高也不低,语流从容,给人一种安心悠闲的感觉。一般的说明性、解释性的叙述,学术探讨等类型的演讲都可以运用这种节奏。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不同的节奏有时可以改变一个演讲的性质,作为一名演讲者,根据自身演讲的内容和性质选择合适的节奏,才能达到演讲的效果和目的。
为了更好地掌握说话的节奏,我们可以从科学地运气入手。
气息是声音的原动力,科学地运用运气发音方法可使声音更加甜美、清亮、持久、有力。要达到这个效果,平时要加强训练,掌握腹胸联合呼吸法。其要领是:双目平视,全身放松,喉松鼻通,无论是站姿还是坐式,胸部稍向前倾,小腹自然内收。
吸气方法是:扩展两肋,向上向外提起,感到腰带渐紧,后腰有撑开感。横膈膜下压腹部扩大胸腔体积,小腹内收,气贯“丹田”。用鼻吸气,做到快、静、深。
呼气方法是:控制两肋,使腹部有一种压力,将气均匀地往外吐,呼气时用嘴,做到匀、缓、稳。
这样的呼吸方法可以进气快,到位深,运气长,好控制。可用下列方法练习:
1. 闻花香。好像眼前有一朵花,深深吸进香味,两肋断开,控制一会儿,缓缓送出。
2. 模拟吹掉桌面上的灰尘。
3. 咬紧牙关,从余缝中发出“咝”声,平稳均匀。
4. 数数:“1、2、3、4、5、6、7、8、9、10”,循环往复,一口气能数多少就数多少,吐字要清。
5. 数“一个葫芦,两个葫芦”或“一张球拍,两张球拍”,看一口气能坚持多久。
6. 喊人“王刚”、“小胡”。
7. 一口气反复念: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
8. 一口气诵读一首五言绝句或七言绝句,力求清晰、响亮,有感情。
口才加油站
姚明:身材高·球技好·口才好
姚明,2002年被美国休斯敦火箭队挑中,成为NBA(美国全国篮球协会,也指该协会主办的赛事。英文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的缩写)的首位外籍新秀状元。经过四年的努力,他在NBA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了闻名世界的球星和全世界球迷心中的偶像。姚明在场上与对手比拼,场下还要与记者过招。场上,他挥洒自如,用精湛的球艺征服对手;场下,他谈笑风生,用如珠妙语应对记者。姚明应答的技巧也同他的球技一样娴熟,充满智慧,令人赞赏。
一、善用比喻,朴实生动
姚明在答问时经常用到比喻,有时很难说清的问题被他一个随口的比喻说得清清楚楚。他的比喻,雅俗共赏,朴实中藏着精明,通俗中透着雅致,有一种四两拨千斤的巧劲。
(一)比喻通俗,明白如话
记者:在NBA,你最喜欢看哪个球员打球,为什么?
姚明:这个世界每天都很精彩。就像你吃饭不能天天只盯着肉一样,要每样东西都吃一点。打篮球也一样,从欣赏的角度说,看哪种类型的球员打球对我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面对记者的问题,姚明本可以说出某个他喜欢的球星,但姚明深知,一个优秀的球员,只有博采众长,才能不断地完善自我,所以他就巧妙地以吃饭为喻,表达自己享受篮球,向不同球员学习的心愿。人天天都要吃饭,并且不可能只吃肉不吃别的东西,姚明用每天都要吃不同的饭菜来比喻自己喜欢不同的打球风格。他的回答通俗生动,显得非常朴实而且轻巧。
(二)联想设喻,迂回巧答
记者:现在好像有个定律,只要你打满40分钟,中国队就能赢球,你怎么看这个现象?
姚明:(沉思)怎么说呢?原来上海队李秋平教练用我,上海媒体就问,不用姚明上海队怎么办?李指导当时就回答:“我有姚明为什么不用?”打个比方说吧,你手里有一挺机关枪,为什么还要拿一把笤帚或者红缨枪去战斗?
雅典奥运会时,姚明打满全场,中国队以1分优势胜塞黑队;2006年8月世锦赛,姚明又打满40分钟,中国队以1分险胜斯洛文尼亚队。记者的问题,就有批评的意思:对依赖某一个人来“扛”起整个球队的现象表示担忧。姚明当然听懂了弦外之音。此时,如果承认记者的说法,有埋怨教练之嫌。他用了一个比喻侧面回应记者:冲锋陷阵,哪个将帅不喜欢用“机关枪”这样威力大的武器?作为一挺“机关枪”,我就应该发挥最大的威力,咬牙坚持到底。姚明的这个比喻,形象生动,把自己的作用和应担负的责任说得一清二楚,侧面回答了记者的难题,还显示了自信。
(三)情景比较,妙喻天成
记者:当王仕鹏投中压哨三分后,你第一个冲上去抱住了他,王仕鹏说,你差点把他撞了个跟头,现在想起来,你当时的兴奋之情是不是已经无法控制了?
姚明:我不知道这样的比喻确不确切:当时就好比一个病人得知自己已经到了癌症晚期了,但医生突然跑来告诉他说这是误诊,当时的心情应该就是这样。
2006年,世锦赛中国队对斯洛文尼亚队,胜,出线;败,回家。在这场生死大战中,姚明力拼了近40分钟,已经精疲力竭,可终场前5.8秒时仍落后2分,这时,王仕鹏神奇地投中了一个3分球,以1分险胜。姚明曾在赛后说:“当落后两分时,我心里一直在想:‘我们完了,我们完了!’但王仕鹏在最后一刻奇迹般地投进了,带来了一场最关键的胜利,我当时非常兴奋!”那么,这种兴奋的心情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姚明形象地用一个癌症晚期患者突然得到医生告知是误诊时的兴奋之情来比喻。这个比喻简直是妙不可言:一个病人得知自己是癌症晚期时是什么心情,又突然被告知是误诊时又是什么心情,人们一点也不难想象。因此用这个假设的情景做比喻,就把不容易说清楚的“兴奋”表达得淋漓尽致,可以说几乎无法再找一个这样精当的比喻了。
二、富含哲理,简洁深刻
姚明往往是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接受采访的,但他总能侃侃而谈。有时尽情坦露心怀,好像一个透明的大男孩;有时又言简意赅,宛如一个充满哲思的智者。他的答问,简练精辟,三言两语中蕴含着思想的深度,让人回味无穷。
(一)避实就虚,以简驭繁
记者:最伟大的球员总是努力提高他们的技术,你想提高什么技术?
姚明:我想学会各种技术,以便更好地帮助球队,任何能更好地帮助球队的技术我都要学习。
按照一般的思路,姚明应该具体说说自己想提高什么技术,比如勾手投篮、后仰投篮、转身跳投,等等,但如果这样,就会啰啰嗦嗦,没完没了。姚明没有按照记者的思路回答,而是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回答一个具体的问题,说“任何能更好地帮助球队的技术我都要学习”,这样回答避实就虚,以简驭繁,涵盖面广,包容量大,显得滴水不露。这种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全面看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应答技巧,要比单纯就事论事高明得多,反映了姚明思想的深刻和应答技巧的成熟。
(二)先果后因,思维辩证
记者:你认为自己职业生涯的顶峰何时到来?
姚明:我也不知道自己何时会达到顶峰。对我来说,我并不希望顶峰到来,因为到达了顶峰就预示着要走下坡路了。我希望每年都有长进和提高。
姚明在NBA进步神速,他何时能成为“伟大”级的球员,达到职业生涯的顶峰,是很多球迷和记者津津乐道的话题。那么,姚明自己怎么看呢?当记者把这一问题抛给他时,姚明首先实事求是地说“不知道”,然后表示自己“不希望顶峰到来”。是运动员,谁不希望早日达到职业的顶峰,谁不渴望早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可姚明却说“不希望顶峰到来”,这让记者和旁人都感到不可思议。然而姚明紧接着道出原因:“因为到达了顶峰就预示着要走下坡路了。我希望每年都有长进和提高。”简练的话语说出了一个真理:顶峰过后必是衰落,正所谓物极必反。应答反映了他辩证的思维,以及永不停息的进取精神,给人极大的鼓舞。
从应答的技巧上看,先说结果“不希望顶峰到来”,再说原因“到达了顶峰就预示着要走下坡路了”,先果后因,话讲得跌宕起伏,让人疑惑之后豁然开朗。如果先说原因,后说结果,平铺直叙,效果就差多了。
(三)认识全面,概括精辟
记者:中国队赢球是不是靠运气?
姚明肯定地说道:靠运气、勇气、实力加信心!
王仕鹏以3分绝杀的方式助中国队1分险胜,很多人认为这是运气。对此,姚明的回答斩钉截铁:“靠运气、勇气、实力加信心!”姚明首先承认有运气的成分,因为竞技体育从来就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偶然中体现着必然。胜利毕竟不能只靠运气,它还需要实力做基础,在一定实力的基础上,始终怀着必胜的信心,有敢于和对手一拼到底的勇气,才能有机会获得最后的胜利。实力、勇气、信心,才是最终获胜的根本。一支意志薄弱、一击即溃的球队,即使场上有再多的运气,也不会有胜利女神的光顾。姚明的话道出了一个哲理:有实力、有勇气、有信心,运气才起作用。他的话虽然只比记者的话多了几个字,但却道出了事物的本质,因此更具典型性,更有说服力,更能鼓舞斗志。精辟的概括之中,蕴含着思想的深度,让人佩服不已。
姚明在应答时,除了如上所述善用比喻、精于概括、富含哲理外,还经常用到对比、类比等方法,有时幽默诙谐,有时妙趣横生,当然也时有激愤之词。我们如果能在欣赏姚明精湛球技的同时,品味一下他接受采访时应答的技巧,将是另一种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