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创意课大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专心让今天完美是应对未来唯一有效的方法

生活最重要的,不是去想未来那些模糊不清的事,而是专注于今天的一切。完全投入今天的生活,才会从所做的事当中得到充分的快意与满足。大多数的人都无法专注于现在,他们总是若有所想,心不在焉,想着过去、明年甚至下半辈子的事。一位作家这样说过:“当你存心去找快乐的时候,往往找不到,唯有让自己活在现在,全神贯注于周围的事物,快乐才会不请自来。”不管你正在下棋还是和朋友说话,或是观看落日,掌握此刻是一种幸福。古希腊哲学家库里希波斯曾说:“过去与未来并不是‘存在’的东西,而是‘存在过’和‘可能存在’的东西。唯一‘存在’的是现在。”因此,集中一切将今天的工作做到极致,不要将精力花费于对不可知未来的担忧中。

有个小和尚,每天早上负责清扫寺院里的落叶。

清晨起床扫落叶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在秋冬之际,每一次起风时,树叶总随风飞舞。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费许多时间才能清扫完树叶,这让小和尚头痛不已,他一直想要找个好办法让自己轻松些。

后来有个和尚跟他说:“你明天打扫之前先用力摇树,把落叶统统摇下来,后天就可以不用扫落叶了。”小和尚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于是隔天他起了个大早,使劲猛摇树,这样他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叶一次扫干净了。一整天小和尚都非常开心。

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里一看,不禁傻眼了,院子里如往日一样满地落叶。老和尚走了过来,对小和尚说:“傻孩子,无论你今天怎么摇动树枝,明天的落叶还是会飘下来的。”

老和尚的话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世上有很多事是无法提前的,唯有认真地活在当下,专注地把握今天才是最真实的人生态度,才是应对未来的有效方法。每一分钟的我们都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所以我们并不能活在已经成为过去的昨天,也无法透支未知的明日。

1871年春天,一个蒙特端综合医院的医学学生偶然拿起一本书,看到了书上的一句话。这句话改变了这个年轻人的一生,它使这个原来只知道担心自己的期末考试成绩、自己将来的生活何去何从的年轻的医学院的学生,最后成为了他那一代最有名的医学家——他创建了举世闻名的约翰·霍普金斯学院,被聘为牛津大学医学院的钦定讲座教授,还被英国国王册封为爵士。他死后,他的一生用厚达1466页的两大卷书才记述完,他是威廉·奥斯勒爵士,而他在1871年看到的那句话出自汤冯士·卡莱里:“人的一生最重要的不是期望模糊的未来,而是重视手边清楚的现在。”后来,他在给耶鲁大学的学生们做演讲时说:“成功的秘诀很简单,就是活在一个‘完全独立的今天’里。用铁门把未来和过去隔断。为明日做准备的最好方法是专注于今天,把今天的工作完美,这就是你能应对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人的一生中,总是会被许多过去或未来的人或事分散精力。然而,不论是在过去的废墟里搜寻再多的回忆,还是在未来的梦中播下再多的种子,也不会有丰收的喜悦。只有在今天的田野上播种,才会有收获的希望,因为只有现在属于我们,只有现在会带给我们一切。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到底有多长,但我们却可以安排当下的生活。只要把握好现在,我们的人生就一定不会失色。卓根·朱达是哥本哈根大学的学生,他就是这样做的。

有一年暑假,卓根去当导游。

由于他周到地为顾客做了许多额外的服务,因此几个芝加哥来的游客就邀请他去美国观光。旅行路线包括在前往芝加哥的途中,到华盛顿特区做一天的游览。卓根抵达华盛顿以后就住进“威乐饭店”,他在那里的账单已经预付过了。这时真是乐不可支,外套口袋里放着飞往芝加哥的机票,裤袋里则装着护照和钱。后来这个青年突然遇到晴天霹雳。

当他准备就寝时,才发现皮夹不翼而飞,于是他立刻跑到柜台那里。“我们会尽量想办法。”经理说。第二天早上,仍然找不到,卓根的零用钱连两块钱都不到。自己孤零零一个人待在异国他乡应该怎么办呢?打电报给芝加哥的朋友向他们求援?还是到丹麦大使馆去报告遗失护照?还是坐在警察局里干等?他突然对自己说:“不行,这些事我一件也不能做。我要好好看看华盛顿。说不定我以后没有机会再来,但是现在仍有宝贵的一天待在这个城市里。好在今天晚上还有机票到芝加哥去,一定有时间解决护照和钱的问题。我跟以前的我还是同一个人,那时我很快乐,现在也应该快乐呀。我不能白白浪费时间,现在正是享受的好时候。”

于是他立刻动身,徒步参观了白宫和国会山,并且参观了几座大博物馆,还爬到华盛顿纪念馆的顶端。他去不成原先想去的阿灵顿和许多别的地方,但他看过的,他都看得更仔细。

他买了花生和糖果,一点一点地吃,以免挨饿。等他回到丹麦以后,这趟美国之旅最使他怀念的却是在华盛顿漫步的那一天。

卓根没有让那美好的一天白白溜走是因为他知道“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候,在“现在”还没有变成“昨天我本来可以……”之前就把它抓住。

曾经有两位哲人游说于穷乡僻壤之中,对前来听教的人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话:“不要为明天的事烦恼,明天自有明天的事。只要全力以赴地过好今天就行了。”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我们所难以预料的。你左右不了变化无常的天气,却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情;我们不能控制机遇,却可以掌握自己;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却可以把握。

活在当下是一种全身心地投入今天的生活态度。当你活在当下,而没有过去拖在你后面,也没有未来拉着你往前时,你全部的能量都集中在这一时刻,生命因此具有一种巨大的张力。在生命的航船上关闭与过去和未来相接的通道,活在一个完全独立的今天里,专注于今天的每一件事情,因为只有现在才是我们唯一有所作为的时间。

绝对专心致志的力量是坚持与勇气

坚持与勇气即是毅力,是集中所有的力量于一点,不论梦想的道路上遇到何种阻碍都能心无旁骛执著前行。这就是绝对的专注。任何人在向理想目标挺进的过程中,都难免会遇到各种阻力和重重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最难能可贵的是充满毅力的绝对专注。毅力是斗志,是精神,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代替它。才干不能,有才干的失败者多如过江之鲫;天才不能,“天才无报偿”已成为一句俗话。唯有毅力才能征服一切。

正当贝多芬精力充沛、充满热情地献身他所钟爱的音乐事业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一天,他和朋友到野外散步,朋友们听到从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笛声,赞叹道:“这笛声多么优美呀!”贝多芬侧耳倾听,可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到。他们继续往前走,朋友们又听到牧童清脆的歌声,赞美道:“这歌声多么动人!”贝多芬全神贯注地听,仍然什么也没听到。贝多芬这才知道自己正在渐渐失去听觉。

音乐乃是声音的艺术。对于音乐家而言,还有什么比耳朵更加宝贵呢?他需要用耳辨别音的高、低、强、弱,要用耳去欣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与多变的节奏,因此,失聪这个打击对年轻的贝多芬来说,来得太突然了。

贝多芬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他绝望得甚至想到了自杀。然而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以后,贝多芬还是坚强地活了下来,因为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他对别人说:“是艺术,只是艺术挽留了我,在我尚未把我的使命完成之前,我不能离开这个世界。”

贝多芬勇敢地向命运展开了挑战,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豪迈地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休想使我屈服!”这句话成为贝多芬一生的座右铭。他比以前更加发奋、努力。尽管他的耳病越来越严重,他听不到鸟儿的鸣叫、小溪的歌唱,也听不到雷鸣、风吼,世界上的任何声音他都听不到,但是他并没有灰心,也没有气馁。他坚忍不拔地与命运搏斗。

贝多芬与命运搏斗的艰苦时期,正是他一生中创作力最旺盛、成就最辉煌的时期。他的大部分成功之作都是耳聋以后创作的。他一生成就最卓著的九部交响乐都是在他患了耳疾,听力渐退的情况下完成的。贝多芬以他惊人的毅力、辉煌的成就掀开了欧洲音乐史上崭新的一页。这个时期,他创作的几部具有代表性的交响乐,一直享誉全球。

贝多芬的毅力构筑了他成功的基础。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事情都是如此,只要你有毅力,肯付出辛勤的汗水,就有可能扭转不利的局面,让这个世界上的“不可能”消失。每个人心中都有梦,不要因为它的面前有太多的阻隔,你就望而却步。只要你勇敢地迈出第一步,顽强地坚持下去,你就能把所有的“不可能”踩在脚下。

非洲的旱季到来,曾经湍急的河流已经变成了一个个小水洼。干枯的河床在烈日下龟裂。远处,隐隐传来了大江的涛声,鱼儿们从一个水洼跳到另一个水洼,奔涛声而去。

“还有多远呢?”一个不大的水洼里,一条大鱼喘着粗气,问躺着歇息的一尾小鱼。“远着呢!别费劲了,到不了大江的,”小鱼悠然地在水洼里游了一圈说,“做什么大江的梦啊,现实点,就在这儿待着吧!”

“可用不了多久,这水洼里的水就会干的。”

“那又怎样?长路漫漫,你又能走多远?离大江五十步和离大江一百步有什么区别?结局都是一样的。要看结局,懂吗?”

“即便真的到不了大江,只要我已经尽力了,也不后悔。”

“你已经遍体鳞伤了,老兄!”小鱼自如地扭动着自己保养得很好的身体,嘲弄着在小水洼里已经转不开身的大鱼:“像你这样笨重的身材,不老老实实在原处待着,还奔什么大江啊?你以为自己还年轻啊?就算真的有鱼能到达大江,也轮不到你!”

小鱼戳到了大鱼的痛处,它望着小鱼说:“真的很羡慕你们有如此娇小的身材,在越来越浅的水洼里,只有你们才能自如地呼吸,可是,再苦再难,我们大鱼也得朝前奔啊,我们也得把握自己的命运。”大鱼说完,一个纵身,跳入了下一个水洼,它听见了小鱼抑制不住的笑声。它知道,自己的动作很笨拙,它看见自己的鱼鳞又脱落了几片,而肚皮已渗出斑斑血迹,但它对自己说:“此时此刻,除了向前,已别无选择。”

水洼的面积越来越小,大鱼知道,前面的路将越发艰难,它已很难再喝到水了,偶尔滋润干唇的是自己的泪。沿途,它看见大片大片的鱼变成了鱼干,其中,有许多是比它灵活得多的小鱼。每一个水洼里都躺着懒得再动的伙伴,它们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对大鱼说:“别跳了,省点力气吧!没用的。”而大鱼分明听见了越来越近的涛声。“坚持,”它对自己说,“唯有坚持,才有希望。”

不知跳了多久,大鱼终于看见了大江的波涛,于是一鼓作气跃向大江。干旱以无法阻挡的步伐占领了这片土地。面对已经干涸的河床,只有跳入大江的鱼儿知道成功已经来过。

生命在赐予我们幸运的同时,亦同时给了我们考验,考验我们是否有勇气专注于梦想与希望。坚忍不拔的毅力才能让梦想绽放无限光彩。

梅兰芳出生于京剧世家,耳濡目染,对京剧这门艺术也很喜欢。但他的资质不太好,相貌平平,小圆脸,眼神还有些木讷和呆板,见了人之后嘴也不乖巧,甚至还有几分笨拙。

为了使京剧世家的香火延续下去,不至于在他的手里断送掉,在他8岁那年,家里还是请来了一位很有名的老师做他的启蒙老师,给他“说戏”。第一出启蒙戏为《二进宫》,其中有四句老腔,先生反复教他,可他还是不能上口。先生见他如此笨拙,认为他不是学戏的料,便拂袖而去,不再教他了。临走时,先生冷冷地对小梅兰芳说道:“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我也没有办法。”

梅兰芳是一个有志气、有毅力的孩子,先生的这句话像一根钢针似的刺痛了他。他心想,别人能学会的东西,我为什么学不会,我又不比别人矮半截。爷爷常说的“事在人为”这句话,这时也在他耳边响起。小梅兰芳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戏,让所有的人都对自己刮目相看。不久,家人又把小梅兰芳送到了“云和堂”学戏,拜吴老先生为师。在学堂里学戏是一件苦差事,小梅兰芳每天清晨五点就得起床,先到城墙根空旷的地方练习走台步、跑圆场和吊嗓子。他上午练功,下午学唱腔,晚上念戏本子。吴先生对小梅兰芳要求非常严,有时还采取十分严苛的训练方法,但小梅兰芳总是按老师要求的标准,努力完成练功任务。

小梅兰芳不仅严格按先生规定的训练时间和要求去做,有时还自己给自己加重砝码,逼迫自己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当时练功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先生在桌上摆一摞铜钱,规定练功20遍到30遍,每练一遍就将一枚铜钱放到漆盘里,直到铜钱放完,练功才告结束。有时先生放的铜钱全放到漆盘里了,小梅兰芳就从自己的衣袋里再取出一些铜钱,继续练习。每次练功,小梅兰芳都要比别人练的时间长、次数多,直到将先生规定的动作熟练为止。当时,有一种功法就是踩着高跷站在砖头上,要求站完一炷香的工夫。高跷是用两根半米多长的木棒做成的,与砖头接触的部位仅有铜钱大小,要想在砖头上站稳,全身要有相当好的协调能力,否则就会从板凳上摔下来。起初,小梅兰芳站上去总是东摇西晃,腰肢酸软,两只脚也非常疼,站不久,就从上面摔了下来。摔下来之后,小梅兰芳也顾不得疼痛,再次站了上去。就这样,折腾了几个来回,小梅兰芳又累又痛,而且是汗流浃背。然而,为了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有时他宁肯将嘴唇咬破,也一声不吭地站到底,直到烧完一炷香为止。

“时间”并不是计算生命长短的唯一标准,“体验”是更为重要的生命衡量法则。一个人绝对用心地对待生活,以绝对的专注完成自己的梦想,他的生命之门才会宽广。这样的人哪怕肉体只活了一天,他的人生价值也能得以永恒。生命舞台之大,只有以坚韧之毅力演绎自己生活的人才可到达人生最远的地方。

专注可辗转出最美丽的人生风景

生活中真正占主导的事情,其实是些很不起眼的小事情,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构成了我们人生的主要风景。有些人总把那些发生在身边的细微小事看得无足轻重,敷衍了事,结果一事无成,而那些对每件小事都认真对待、精确完成的人往往能辗转出人生最美丽的风景。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杰作《最后的晚餐》享誉全世界,可是,《最后的晚餐》是怎么画出来的,大概很少有人知道了。

达·芬奇前半生一直际遇坎坷,怀才不遇,30岁时他投奔到米兰的一位公爵门下,希望能给自己创造一些人生机会。在公爵那里的最初几年,他一直默默无闻,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做,他的画也没有得到公爵的赏识,但是他自己一直没有丧失信心,始终在自己简陋的画室里执著地画着。

有一天,公爵来找他,让他去给圣玛丽亚修道院的一个饭厅画装饰画。这是一件无足轻重的活儿,一个普通的三流画家就可以完成,而且似乎也没有必要在一个饭厅的墙壁上下真功夫,但达·芬奇却不这样认为,他从来也没有敷衍了事地画过一幅画,即使是习作。

达·芬奇倾尽了自己所有的才华,日夜站在脚手架上作画。一个月以后,饭厅的装饰画画完了,很有鉴赏力的公爵立刻意识到这是不可多得的杰作。他立刻找来米兰的那些大画家,请他们看看达·芬奇的这幅作品。所有前来的画家无不为画作的构思和大胆的用色而惊奇。《最后的晚餐》被慧眼识中后,名不见经传的圣玛丽亚修道院霎时远近闻名,一直默默无闻的达·芬奇则自此扬名。

达·芬奇细心对待一次并不十分重要的工作,成功便在他专注的工作间光顾。再微不足道的工作,只要用心去做,都会有回报。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走好每一步,就能拥有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林东现在已经是铁路局的局长了,而他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因为他把一件极小的事情做得非常彻底——在扫车站的月台时,他扫得非常仔细。该铁路前巡回审计主任说:“我第一次见到林东时,正坐在月台前的一个专车里。当时他穿着深蓝色的工作服,正在打扫月台。他那种扫月台的方法,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不留一点尘垢,也不乱用一点气力,就好像工程师设计一项工程一样。当时副监察主任和我同在一辆车上,我便叫他来注意那个工人扫月台的方法,我们都觉得这个工人值得注意。以后我们对他便格外留心。不久,我们就让他在车站上做另外一项工作,想先试试他。他做得相当出色,我们便把他升为站长。”

也许对于林东个人来说,他当初并没有料到仔细扫月台会成为他升迁至铁路局局长的第一个台阶。这就是专注于小事的结果。林东成功的秘密在于他对人生、对工作的态度,只要对工作和生活抱着一种积极态度,人生总会达到一定的高度。

有道是“治大国若烹小鲜”,小事成就大事,细节决定成败。一切伟大的事业都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很多时候我们的成功并不取决于是否能够完成艰巨的任务,而取决于我们有没有做好一件件小事。

1965年,卡菲瑞在西雅图景岭学校图书馆担任管理员。一天,有同事推荐一个四年级学生来图书馆帮忙,并说这个孩子聪颖好学。

不久,一个瘦小的男孩来了,卡菲瑞先给他讲了图书分类法,然后让他把已归还图书馆却放错了位的图书放回原处。

小男孩问:“像是当侦探吗?”

“那当然。”接着,男孩不遗余力地在书架的迷宫中穿来插去。小休时,他已找出了三本放错地方的图书。

第二天小男孩来得更早,而且更不遗余力。干完一天的活后,他正式请求卡菲瑞让他担任图书管理员。又过两个星期,他突然邀请卡菲瑞上他家做客。吃晚餐时,孩子母亲告诉卡菲瑞他们要搬家了,到附近一个住宅区。孩子听说转校,很担心:“我走了谁来整理那些站错队的书呢?”

小男孩走后,卡菲瑞一直记挂着他。但没过多久,他又在图书馆门口出现了,并欣喜地告诉卡菲瑞,那边的图书馆不让学生干,妈妈把他转回原来的学校来上学,由他爸爸用车接送。“如果爸爸不带我,我就自己走路来。”

其实,卡菲瑞当时心里有数,这小家伙决心如此坚定,又充满责任感,对他而言,应该没有什么事可以难住他。不过,卡菲瑞可没想到他会成为信息时代的天才、微软电脑公司大亨、美国首富。

这个小男孩就是比尔·盖茨。

杰出的人物身上,总有优于常人之处。比尔·盖茨对待图书馆工作这样的小事,就已经表现出一种超乎同龄人的专注,也难怪他能在信息时代里叱咤风云。专注办好每一件小事才能够在未来的社会中担当大任。不简单,就是做好每一件简单的事情;不平凡,就是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情。要想比别人更优秀,就需要在每件小事上下工夫。

马克曾是美国西里克肥料厂的一名速记员。尽管他的上司和同事都有偷懒的恶习,马克仍保持认真做事的良好习惯,重视每一项工作。

一天,上司让马克替自己编一本老板西里克先生前往欧洲用的密码电报书。马克不像同事那样随意地写几张完事,而是将它们编成一本小巧的册子,用打字机很清楚地打出来,然后又仔细装订好。做好之后,上司便把这本册子交给了西里克先生。

“这大概不是你做的吧?”西里克先生问。

“呃——不……是……”马克的上司紧张地回答,西里克先生沉默了许久。几天后,马克代替了以前上司的职位。

马克的晋升正是由于他将一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细心办好,因此,如果你对自己的生活采取一种敷衍的态度,那么生活也会敷衍你;如果你以专注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它,它也会让你大有收获。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我们所登上的每一座人生高峰都是由一步步平凡的脚步所达成的。一旦我们不停地关注那些我们能够完成的小事,不久我们就会惊异地发现,我们不能完成的事情实在是微乎其微的,因此,让梦想以完美的姿态展现出来,将每一件平凡小事做好。

把专注的艺术发挥到如军队纪律般精准

看过杂技的人都知道,台上的每一个演员在表演时必须要专注于每一个跳跃,每一次翻转的绝对精准才保证了节目的成功。在竞争日益激烈、残酷的今天,任何细微的东西都可能成为“成大事”或者“乱大谋”的决定性因素。不要让细节成为身体里的那个“癌细胞”。专注于细节,让专注的艺术发挥到如军队纪律一般的精准,才能让事情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荷兰,有一个刚初中毕业的青年农民,来到一个小镇,找到了一份替镇政府看门的工作。他在这个门卫的岗位一直工作了60多年,他一生没有离开过这个小镇,也没有再换过工作。

也许是工作太清闲,他又太年轻,他得打发时间。他选择了又费时又费工的打磨镜片当自己的业余爱好。就这样,他磨呀磨,一磨就是60多年。他是那样的专注和细致,锲而不舍,他的技术已经超过专业技师了,他磨出的复合镜片的放大倍数,比专业技师的都要高。借着他研磨的镜片,他终于发现了当时科技尚未知晓的另一个广阔的世界——微生物世界。从此,他声名大振,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被授予了他看来是高深莫测的巴黎科学院院士的头衔,就连英国女王都到小镇拜会过他。

创造这个奇迹的小人物,就是科学史上鼎鼎大名的、活了90岁的荷兰科学家万·列文虎克。他专注地把手中的每一个玻璃片磨好,专注于每一个镜片的细节之处,终于他在他的细节里看到了他的上帝,科学也在他的细节里看到了自己更广阔的前景。那些成就非凡的大人物总是于细微之处用心、于细微之处着力,这样日积月累,才能渐入佳境。

米查尔·安格鲁是一位著名的雕塑家。有一天,安格鲁在他的工作室中向一位参观者解释为什么自这位参观者上次参观以来他一直忙于一个雕塑的创作。他说:“我在这个地方做了润色,使那儿变得更加光彩些,使面部表情更柔和了些,使那块肌肉更显得强健有力;然后,使嘴唇更富有表情,使全身更显得有力度。”

那位参观者听了不禁说道:“但这都是些琐碎之处,不大引人注目啊!”

雕塑家回答道:“情形也许如此,但你要知道,正是这些细小之处使整个作品趋于完美,而让一件作品完美的细小之处可不是件小事情啊!”

专注于细节,是成功的第一步。对细节的精准要求,意味着我们要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那些在生活中创造奇迹的人都是能够以一种专注的状态做事。

有一位年轻人,在一家石油公司里谋到一份工作,任务是检查石油罐盖焊接好没有。这是公司里最简单枯燥的工作,凡是有出息的人都不愿意干这件事。这位年轻人也觉得天天看一个个铁盖太没有意思了。他找到主管,要求调换工作。可是主管说:“不行,别的工作你干不好。”年轻人只好回到焊接机旁,继续检查那些油罐盖上的焊接圈。既然好工作轮不到自己,那就先把这份枯燥无味的工作做好吧!

从此,年轻人沉心静心,仔细观察焊接的全过程。他发现,焊接好一个石油罐盖,共用39滴焊接剂。为什么一定要用39滴呢?少用一滴行不行?在这位年轻人以前,已经有许多人干过这份工作,从来没有人想过这个问题。这个年轻人不但想了,而且认真测算试验。结果发现,焊接好一个石油罐盖,只需38滴焊接剂就足够了。年轻人在最没有机会施展才华的工作上,找到了用武之地。他非常兴奋,立刻为节省一滴焊接剂而努力工作。原有的自动焊接机,是为每罐消耗39滴焊接剂专门设计的,用旧的焊接机,无法实现每罐减少一滴焊接剂的目标。年轻人决定研制新的焊接机。经过无数次尝试,他终于研制成功了“38滴型”焊接机。使用这种新型焊接机,每焊接一个罐盖可节省一滴焊接剂。积少成多,一年下来,这位年轻人竟为公司节省开支5万美元。一个每年能创造5万美元价值的人,就是从细节处迈开了成功的第一步。

就像每一颗大树都是由一根树根,每一片树叶而组成一样,成功也是由无数细节组成。成功者与一般人的最大区别往往体现在对细节的精益求精中。泰国的东方饭店堪称亚洲之最,客房天天爆满,不提前一个月预定是很难有机会入住的。东方饭店的经营如此成功正是因为他们在经营上注重服务的每一个细节。

米莉·杨因生意关系需要经常去泰国,第一次她下榻的酒店是号称亚洲之最的东方饭店,而且感觉很不错。第二次再入住时,她对饭店的好感迅速升级。原因很简单,第二天清晨,她去餐厅吃早饭时,楼层服务生恭敬地问道:“杨女士是要用早餐吗?”米莉·杨很奇怪,反问:“你怎么知道我姓杨?”服务生说:“我们饭店有规定,晚上要背熟所有客人的姓名。”这令米莉·杨大吃一惊,因为她住过世界各地无数高级酒店,但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碰到。米莉·杨走进餐厅,服务小姐微笑着问:“杨女士还要老位子吗?”米莉·杨更吃惊了,心想尽管不是第一次在这里吃饭,但最近的一次也有一年多了,难道这里的服务小姐记忆力这么好?看到她吃惊的样子,服务小姐主动解释说:“我刚刚查过电脑记录,您在去年的6月8日,在靠近第二个窗口的位子上用过早餐。”米莉·杨听后兴奋地说:“老位子!老位子!”小姐接着问:“老菜单,一个三明治,一杯咖啡,一个鸡蛋?”米莉·杨已不再惊讶了:“老菜单,就要老菜单。”

米莉·杨就餐时餐厅赠送了一碟小菜,由于这种小菜是米莉·杨第一次看到,就问:“这是什么?”服务生退两步说:“这是我们特有的小菜。”服务生为什么要先后退两步呢?原来他是怕自己说话时口水不小心落在客人的食物上。这种细致的服务不要说在一般酒店,就是在美国最好的饭店里米莉·杨都没有见过。

后来米莉·杨两年没有再到泰国去,但她在生日那天,突然收到一封东方饭店的生日贺卡,并附了一封信,信上说东方饭店的全体员工十分想念她,希望能再次见到她。米莉·杨激动得热泪盈眶,发誓再到泰国去,一定要住在东方饭店,并且要说服所有的朋友像她一样选择东方饭店。

这就是东方饭店的成功秘诀。东方饭店在经营上的确没有什么创新之处,他们采取的仍然是惯用的传统办法:提供人性化的优质服务。只不过,在别人仅局限于达到规定的服务水准就停滞不前时,他们却进一步挖掘,抓住大量别人未在意的不起眼的细节并将其做到极致。

专注的艺术是精准的艺术。在生活的每一次行动中都坚持不懈专注于每一处细节,并延伸到方方面面,落实到点点滴滴,让专注的精准度发挥到极致,我们便可看见细节背后的宽广天地。

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出自对人和事的专心

歌伦曾说过:“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人的精力有限,希望什么都抓住,最后注定什么也抓不住,而专注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聚焦我们有限的精力,让我们创造出无限的可能性。任何事情,只要值得我们去做,都应该全力以赴,心无旁骛。

麦当劳品牌的创始人克罗克,他以非凡的管理才能,把麦当劳兄弟经营的小餐馆变成了世界快餐的第一品牌,自己也成为美国最有影响的企业家之一。但据说,当年从麦当劳兄弟手里买下特许经营权的除了克罗克之外,还有一个荷兰人。两人走的是完全不同的经营之路。相比之下,克罗克看起来比较愚蠢。他只开麦当劳店,加工牛肉,养牛的钱都任由别人赚去了;而荷兰人则显得聪明,他不仅开麦当劳店,而且所有赚钱的机会都不让别人染指。他投资开办了牛肉加工厂,使加工牛肉的钱也流入自己的腰包。后来他想自己干吗买别人的牛,让别人赚走养牛的钱呢?于是又办了一个养牛场。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克罗克把麦当劳开遍全世界,而那个荷兰人呢?人们找啊找,终于在荷兰的一个农场里找到了他。他只是养了200头牛,开了个牛肉加工厂而已。

遍地撒种不一定遍地开花,要想做好一件事,最好的办法是专心只做这一件事。专注的力量是惊人的。集中精力专注于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做起事来不仅轻松、有效率,而且也能够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聚集更大的力量前进。因为专注会蓄积你全身的热忱,你的思维和行动都会因专注变得积极而迅速。

法国的博物学家拉马克,是兄弟姐妹11人中最小的一个,最受父母宠爱。他的父亲希望他长大后当牧师,送他到神学院读书。可他却爱上了气象学,想当个气象学家,整天仰首望着多变的天空;没多久他又在银行里找到了工作,想当个金融家;后来他又爱上了音乐,整天拉小提琴,想成为一个音乐家;这时,他的一位哥哥劝他当医生,于是他又学医4年。一天,拉马克在植物园散步时,遇到了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卢梭。受卢梭的影响,“朝三暮四”的拉马克,固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他用26年的时间,系统地研究了植物学,写出了名著《法国植物志》。他还用35年的时间研究了动物学,最终成为一位著名的博物学家。

朝三暮四是人们骨子里的一种劣质。我们常常在做事情之前不能为自己设立唯一的明确目标。如果在做事之初眼中就只能看到一个目标,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积聚最大的力量,向着一个明确的方向前进。

有一位父亲带着3个孩子,到沙漠去猎杀骆驼。他们到达了目的地。父亲问老大:“你看到了什么?”

老大回答:“我看到了猎枪、骆驼,还有一望无际的沙漠。”

父亲摇摇头说:“不对。”

父亲以同样的问题问老二。

老二回答说:“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还有沙漠。”父亲又摇摇头说:“不对。”

父亲又以同样的问题问老三。老三回答:“我只看到了骆驼。”

父亲高兴地说:“答对了。”

目标如果不专一,前进中也就有了很多的行动方向,会在选择的岔路口不知所措,结果总在许多件事情之间徘徊,任何一件事都不会完满完成。

有一位年轻的画家,小有名气,曾经在国内外举办过多次画展,并且几次获奖。有一次,在朋友聚会上,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这么年轻就取得了这么多的成就呢?”他微笑着说:“因为我很小的时候就专心于学画,况且十几年来始终如一。”随后,他讲了自己儿时经历过的一件事情。

小时候,他兴趣非常广泛,也很要强,画画、拉手风琴、游泳、打篮球,样样都学,样样都会,并且还要求自己都要得第一。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于是,他整天闷闷不乐,心灰意冷,学习成绩也因此一落千丈,某次期中考试成绩竟排到全班的最后几名。

父亲知道后,并没有责骂他。一天晚饭后,父亲把一个小漏斗和一捧花生放在桌子上,告诉他:“今晚,我要给你做一个试验。”父亲让他双手放在漏斗下面接着,然后捡起一粒花生投到漏斗里面,花生顺着漏斗滑到了他的手里。父亲投了十几次,他的手中也就有了十几粒花生。然后,父亲抓起满满一把花生一下子放到漏斗里面,花生相互挤着,竟一粒也没有掉落下来。

父亲意味深长地说:“这个漏斗代表你,假如你每天都能做好一件事,每天你就会有一分收获。可是,当你想把所有的事情都放到一起来做,反而连一分收获也得不到。”20多年过去了,他一直铭记着父亲的教诲:专心做好一件事,你才会有所收获。

人生有许多的事情要去做,有许多的事情等待去做,做什么、怎样做,这都有待于你自己作出选择。聪明人会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并且把它学好,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有限的事务中去,长期专注。

全力以赴的人最有力量

研究发现,人类有400多种优势。成功心理学创始人之一,盖洛普名誉董事长唐纳德·克利夫顿说:“在成功心理学看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成功,最主要的是看他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优势。”优势本身的数量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将自己的生活、工作和事业发展都建立于自己的优势之上,专注发展自己的优势面才能获得成功。

他是别林斯基口中的“天才的小说家”,他是马克思最喜欢的作家。他曾是巴黎戏剧舞台上的帝王。在他的著作中,端坐着“三个火枪手”和“基督山伯爵”这些侠客。在这些一个个世人熟识面孔的环绕中,他则永远安眠在了先贤祠。

19世纪时的法国,有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从乡下流浪到巴黎。他找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希望他能够帮自己找到一份工作,使自己能在这个大城市中站得住脚。他们在父亲朋友的家里见了面。寒暄之后,父亲的朋友问他:“年轻人,你有什么特长呢?精通数学吗?”青年羞涩地摇摇头。

“历史、地理怎么样?”青年还是不好意思地摇摇头。

“那么法律或别的学科呢?”青年再一次窘迫地低下头。

“会计怎么样……”

面对父亲朋友的发问,青年都只能以摇头作答,似乎在无声地告诉对方:自己一无所长,一无是处,连一点儿优点也找不出来。

父亲的朋友并没有对这位青年失去耐心,他对青年说:“那你先把自己的地址写下来吧,你是我老朋友的孩子,我总得帮你找一份差事做呀。”

青年的脸涨得通红,羞愧地写下了自己的住址,就急忙想转身逃开,离开这个令自己深感耻辱的地方。可是在他刚要走的时候,却被父亲的朋友叫住了,对他说:“年轻人,你的字写得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啊,你不该只满足找一份糊口的工作。”字写得好也算一个优点?青年疑惑地看着父亲的朋友,但他很快就在父亲朋友的眼里看到了肯定的答案。

告别父亲的朋友,青年走在路上浮想联翩:我能把字写得让人称赞,那我的字就是写得很漂亮了;能把字写得漂亮,我是不是也能把文章写得好看、引人入胜呢?受到初步肯定和鼓励的青年,开始把自己的优点置于放大镜下。他一边走一边想,兴奋得脚步都轻松起来。从此之后,这个青年开始发愤自学。数年后,这个原来沮丧失望的青年果然写出了享誉世界的经典之作,他成了一名非常杰出的作家——他就是家喻户晓的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他的小说《三个火枪手》和《基督山伯爵》流传至今,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我们每个人都像一根长短相同的杠杆,能否走上成功之道,关键在于能否找到自己的强项和优势并专注于发展自己的优势。

牛根生说:“我这辈子没离开过‘牛’,姓牛,养牛,做牛奶,卖牛奶,一辈子实际上只做了一件事。”

“只走专业化,不走多元化”是牛根生给自己和蒙牛制定的重要战略。牛根生解释说:“著名咨询公司罗兰贝格的总裁说:‘一个普通人集中于最有效的一点,将比一个在无数处分心的天才更容易获得成功。’我们将这个当做至理名言,当做我们战略的保证。外国人三代做一件事,中国人是一年做三件事。我们到外国看,三代人养牛,加起来有100多年还在养牛,还在做奶业,所以人家容易成功。而我们什么东西快做什么,什么东西好听做什么,所以最后乱了。在这方面,我们要有战略。”

牛根生的父亲是养牛的,从抗美援朝结束后开始养牛,一共养了38年。牛根生从小就和牛群在一起。1978年,父亲去世后他接班养牛。到现在,牛根生已经在这个行业待了30个年头,30年没间断地养牛、种草、做牛奶、做雪糕。牛根生和他父亲在这个行业一共做了68年,这个情况在全亚洲都是罕见的。所以他有资本这样说:“按我的经历算,在这个行业里,接触牛时间最长的就应该是我,因为其他人都是半路出家的。”

牛根生坚持做老本行,是对自身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他说:“至今我还没听说过乒乓球冠军同时夺得举重第一,或者射击冠军同时拔得游泳头筹的案例。”在射击、游泳、举重、滑冰、自由体操、篮球、足球、乒乓球等任何一个项目能拿到世界冠军就绝对足够了,而要拿到世界冠军,是需要一个人拿出全部的精力与才智的。做企业同样需要集中自己的精力与才智于一个行业。美国500强企业的前十名里有石油公司、汽车公司、零售公司、金融公司、IT公司等,多元化的只有通用电气公司(GE)一家,但GE经营的范围最终也从一百多个行业减少到十几个行业。GE走的是一步一步发展的道路,比如做一个灯泡做了二十几年,市场份额做到百分之九十几,才做下一个产品。下一个产品不是一下子蹦到网络或是金融上去,而是机电、电机之类的相关产品,也倾向于“专业化”。

牛根生总结道:“所以,一个企业、一个组织、一个团队,如果聚精会神只做一件事,做好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如果东也想做,西也想做,不能做到专一、专注、专心、专业,那么,到头来,每个领域都可能只是个二流角色,弄不好还会沦入三流、末流。”

不仅要专注于一个行业,在这个行业里还要继续聚焦。在世界乳制品行业里,每个产品都有一个世界500强企业在做,牛奶有帕玛拉特,奶粉有阿拉·福兹,酸奶有达能,冰淇淋有和路雪。牛根生说:“你如果什么产品都想做,那么,就意味着你与很多个世界冠军在对打;对抗一个犹恐不胜,何况是对抗多个专业化对手?”

2000年的时候,牛根生有一次随团去酒泉参观一家乳制品企业。在展览室里,陈列着40多种产品,可谓琳琅满目,于是,随行的领导很不高兴地责怪牛根生:“你们才做六七种。”牛根生没说什么。等宾主双方在会议室里座谈的时候,酒泉的那位厂长喜滋滋地说:“去年我们销了5万多元,今年的发展态势非常好,计划做到48万元的销售额!”他40多个产品全年才销48万元,蒙牛六七个产品的销售额已经有2个多亿了。接下来,轮到批评牛根生的领导自觉难堪了。牛根生的感悟是,做产品,最需要讲究的就是“优生优育”。生下羊,哪怕一窝也不值钱;生下虎,哪怕一只也大有本事!“滥生滥育”, “生”得越多浪费越大!

牛根生的建议是:“迄今为止,做企业成功的招数很多,但有一条肯定屡验不爽:聚焦,聚焦,再聚焦!”

牛根生告诉我们,在人生的坐标系中,一个人如果站错了位置——用他自己的短处而不是长处来谋生的话,他可能会在自卑和失意中沉沦。只有紧紧抓住自己的优点,并且加以利用,才有可能成功。因此运用我们自身的优势,并且将自己的优点最大化,使它发挥最大的作用,我们就离成功不远。

比尔·盖茨取得的瞩目成就与他懂得经营自己的强项是分不开的。

比尔·盖茨终生爱恋着个人电脑事业。他的技术知识是微软所向披靡的成功秘诀中最重要的一条,而这也正是他的核心强项,他始终保持着对这一领域的决定权。在许多时候,他比他的对手更清楚地看到了未来科技的走势。

与盖茨个人的以强项打天下的套路几乎如出一辙,微软公司把开发新产品作为全部事业的中心,不断根据市场需求推陈出新,发挥自身优势,力求变弱为强,深谋远虑,未雨绸缪,牢牢把握住了世界信息产业市场的未来。

微软与任何公司一样,实际上类似于一个动态的人体系统。它之所以能够有效运行,是因为微软人将竞争所需的各种技术能力和市场知识结合了起来,并且付诸行动。产品开发是微软所有事业的中心,公司的存亡和盛衰关键在于新产品。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微软成功推出Word和Excel新版本,并把它们结合进Office套装软件,这些产品现在占微软收益和利润的一半左右。微软一向在产品开发上显示出非凡的能力,是公司的核心强项所在,而且公司不断精益求精地完善和提高这些能力,因此得到回报自然在情理之中。

微软公司今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盖茨准确的市场定位、产品的推陈出新以及对自己强项的经营程度。可见,专注于自己的优势,全力以赴发展其强项的人最有力量。专注发展自身优势和强项,并将其作为支点,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那根撬动地球的杠杆。

凸面镜下的焦点才会燃烧

当阳光散落在我们身上时,我们只会感到温暖;而当它穿过透镜迎面而来时,却变得犀利不可逼视。在解决前先培养一种专注的精神,只有专注,才能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加深刻,才能心无杂念地潜心于对一个问题的深入研究、分析,了解事物最本质的东西。想要高效而快速地解决问题,就应该看清事物本质,专注于问题的重点,集中精力解决关键问题,就像焦点之下的阳光,才能点燃一切。

有个人想要在客厅里钉一幅画,请邻居来帮忙,画已经在墙上扶好,正准备砸钉子,可邻居说:“这样不好,最好钉两个木板,把画挂上面。”这个人遵从他的意见,让他帮着去找木块。

木块很快找来了,正要钉,邻居说:“停一停,木块有点大,最好能锯掉点。”于是便四处去找锯子,找来锯子,还没有锯两三下。“不行,这锯子不快了,”邻居说,“得磨一磨。”邻居家有一枚锉刀,于是,他丢下锯子去拿锉刀。锉刀拿来了,邻居又发现在使用锉刀之前,必须得给锉刀安个把柄才能用。为了给锉刀安把柄,他又去校园边上的一个灌木丛里寻找小树。要砍下小树,邻居又发现我那把生满老锈的斧头实在是不能用,必须得把斧头磨一下。磨刀石找来后,邻居又发现,要磨快那把老斧头,必须得把磨刀石固定稳。为了固定磨刀石,必须得制作几根固定磨刀石的木条。为此邻居又到校外去找一位木匠,说木匠家有现成的。然而,这一走,就再也没见他回来。

最后,那个人还是一边一个钉子把画钉在墙上。

下午再见邻居的时候,是在街上,他正在帮木匠从五交化商店里往外架一台笨重的电锯。

由于偏离重点的思考和决定,使那位邻居最终也没有帮人挂上画。人生目标的追求与实现也是同样的道理。防止偏离目标便要在决策上要专注于问题的根本去实施和完成。就如同一个牛皮鼓面,若用鼓槌东敲一下,西敲一下,即便是大力士,也未必能够一下子敲破它,然而,它却经不起尖尖的针锥一捅。因此要解决问题则必须集中精力,在问题的关键处使力。

1920年,阿迪·达斯勒在德国的一个小镇上,在他母亲20平方米的洗衣房里手工制成了第一双运动鞋。1927年,达斯勒怀着生产1000双完美运动鞋的目标将工厂迁往达斯勒大厦。当时,他的事业刚刚起步,为了在短时期内取得最好的效果,他组织了一个研究班子,制作了几种款式新颖的鞋子投放市场。结果订单纷至沓来,工厂生产忙不过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厂想办法招聘了一批生产鞋子的技工,但还是远远不够。这可怎么办?如果鞋子不能按期生产出来,工厂就得给客户一大笔赔偿金。于是,达斯勒召集大家开会研究对策。主管们想了很多办法,但都不行。这时候,一位名字叫做杰克的年轻小工举手要求发言:“我认为,我们的根本问题不是要找更多的技工,其实不用这些技工也能解决问题。”

“为什么?”

“因为真正的问题是提高生产量,增加技工只是手段之一。”

大多数人觉得他的话不着边际,但达斯勒很重视,鼓励他讲下去。

杰克涨红了脸,怯生生地说:“我们可以用机器来做鞋。”

这在当时可是一件新鲜事,立即引起大家的哄堂大笑:“孩子,用什么机器做鞋呀,你能制造这样的机器吗?” 杰克面红耳赤地坐下去了,但是他的话却深深触动了达斯勒,他说:“这位小兄弟指出了我们的一个思想盲区,我们一直认为我们的问题是招更多的技工,但这位小兄弟却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问题是要提高效率。尽管他不会创造机器,但他的思路很重要。因此,我要奖励他500马克。”

500马克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奖金,相当于小工半年的工资,但这笔奖励是值得的。达斯勒根据小工提出的新思路,立即组织专家研究生产鞋子的机器。4个月后,机器生产出来了,为公司日后成为世界知名品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后来,达斯勒在自传中谈到这件事时,特别强调说:“这位员工永远值得我感谢。这段经历,使我明白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道理:遇到难题,首先是找到问题的关键。假如不是这位员工向我指出问题的关键是提高生产效率而不是找更多的工人,我的公司就不会有这样大的发展。”

现实中有很多问题亟待我们解决,但是如果不专注于问题的关键,你很可能会像足球运动员未瞄准球门就匆忙射门一样,结果只能是白费力气。做事要把握住关键。成功者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不局限于事物的表象,而是深入事物内部,把握事物的核心,揭露事物的本质,集中精力解决问题的关键。

最深的井用一生的时间来凿

专注是一种过好今天的人生态度,是实现梦想的坚韧毅力;是有限的生命里实现无限人生价值的生活创意。有智者说,即使是最普通的人,一旦把全部精力集中到一个目标上,也会有所成就;而天才人物如果把精力分散开来,最终也将一事无成。在这个世界上,即使是再难的事,只要专心致志,即“有志”,就能做成。梦想再远,慢慢走下去,也能到达目的地。

徐霞客是中国古代一位非常有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从小爱读历史、地理书籍和图册,对祖国的大好河山非常向往,决心亲自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母亲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勉励他说:“男儿志在四方,哪能留在家里做篱笆下的小鸡、马厩里的小马!”因为有母亲的支持,徐霞客的决心更加坚定。

22岁那年,徐霞客离家开始游历生活,直至逝世的那一年他才停止游历。在远游途中,徐霞客曾遇到很多危险。有一次,他在湘江遇到强盗,财物被抢劫一空,随行的朋友受伤死去,仆人也离他而逃,但这丝毫没有动摇他探索自然的决心。他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途中他坚持以日记的形式记录所见所闻。这些记录被后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成为宝贵的地理文献。

一辈子如果干了许多可有可无的事,不能专注一件事,对于生命而言,那只不过是在原地转圈而已。一生只要干好一件事,这一辈子就没有白过。罗曼·罗兰曾说过:“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

有一位女作家被邀请参加笔会,坐在她身边的是一位匈牙利年轻的男作家。她衣着简朴,沉默寡言,态度谦虚。男作家不知道她是谁,他认为她只不过是一个不入流的作家而已。于是,他有了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

“请问小姐,你是专业作家吗?”

“是的,先生。”

“那么,你有什么大作发表吗?能否让我拜读一两部。”

“我只是写写小说而已,谈不上什么大作。”

男作家更加证明自己的判断了。他说:“你也是写小说的?那我们算是同行了,我已经出版了339部小说,请问你出版了几部?”

“我只写了一部。”

男作家有些鄙夷地问:“噢,你只写了一部小说。那能否告诉我这本小说叫什么名字?”

“《飘》。”女作家平静地说。狂妄的男作家顿时目瞪口呆。

女作家的名字叫玛格丽特·米切尔,她的一生只写了一部小说。现在,我们都知道她的名字,但那位自称出版过339部小说的作家的名字,已经无从考证了。

有些成功,不需要太强的实力,更需要专注;有些失败,并非缺乏良好的时机,缺乏的往往是坚持。成就一番事业,实现人生价值,是一切有志者的追求,然而,通向成功的道路往往并不平坦。但凡勇敢之人都能在这条崎岖之路上迈出坚实的第一步,并坚持不懈行于路上。

虽然身材矮小,但邓亚萍依然凭借自己的专注努力,叱咤世界乒坛,让许多高大的球员望而生畏。在她的身上,似乎永远有一种斗志,让所有的不可能消失遁形。她是中国乒坛的骄傲,她是世界乒坛的传奇。

著名的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从小就有一股练球的痴迷劲头,并把当一名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作为自己一生的理想。身为乒乓球教练的父亲对此也感到十分欣慰。他给邓亚萍制订了一个系统的训练计划。在父亲的训练下,邓亚萍技艺超群,小小年纪就打败了很多成人对手。不仅如此,邓亚萍打球总是特别投入,简直像是在玩命。她一直在坚持自己的理想:我一定要把球打好,一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

后来,为了进一步挖掘邓亚萍的潜力,父亲亲自送女儿进省集训队。邓亚萍没有辜负爸爸的希望,在几个月的集训中,她所向披靡,和她打球,高她半个头的队员都怕她三分。单纯的小亚萍满心喜悦地等待进省队的通知。

半个月过去了,谁知,小亚萍等到的却是“个子太矮,没有发展前途”的答复。伤心的邓亚萍放声大哭,她对爸爸说:“爸爸,我不矮,我能行!我要进省队,我要当一个好运动员,我一定能拿到冠军,这个世界没有‘不可能’的……”女儿的哭声坚定了爸爸帮助女儿实现理想的决心。

第二天,父亲带着小亚萍又来到郑州市乒乓球队。教练李风朝毅然决定收下这个除个子不高之外,其他条件都有明显优势的小姑娘。来到市乒乓球队以后,邓亚萍非常珍惜这次可以实现自己理想的来之不易的机会,开始了艰辛的训练。她从来不因为个子矮小而减少自己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她相信别人能做到的事情,自己也一定能做到,而且她还坚信自己一定能做得更好。只要坚持到底,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她坚信这个世界没有“不可能”。有一次训练,身材矮小的邓亚萍拼命追赶,仍然不能按时跑完3000米。教练铁青着脸,二话没说,命令小亚萍再跑一圈。不合格,命令再跑……小亚萍的倔劲儿上来了,一言不发地跑着。

教练看着大口大口喘着气、脚都抬不起来的小亚萍,心里有点儿不忍,才命令她停下来,但又不肯轻饶她,就用罚款5角的办法作为警示,并明确告诉小亚萍,什么时候合格,什么时候来领罚款。

小亚萍没有气馁,她知道教练的用心良苦,也知道自己的不足,要打好球,就要有比别人更强的体力,能更灵活地跑动。同时,小亚萍深信在自己的努力下,一定能够做到这一点。

在操场上,她不停地练习,不跑完、不达标誓不罢休。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训练,她终于突破了自己,在规定时间内跑完了3000米。

没有什么不可能。坚定自己的理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理想这盏指路明灯就会引导我们从平凡走向杰出。

忍耐和坚持是痛苦的,但它会逐渐给你带来好处,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也许前方因为困难和挫折而一路黑暗,但你的勇敢和坚强会为你点亮一盏心灯,它不断地在向你召唤,要想接近它,必须一刻也不能停止前进的步伐,要付出很多,包括许多你不想放弃的东西。而这种付出,能让你去战胜那些困难,战胜那些“不可能”。

邓亚萍没有辜负所有人对她的期望,用她的刻苦努力一次次突破了常人眼中的“不可能”。在球场上,她所向披靡,她成了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棒的乒乓球运动员。

打乒乓球时高个子占优势,但是个子矮不意味着不能打,也不意味着不能打好。邓亚萍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专注于人生的目标,以超凡的坚忍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成功就像一颗普通的种子,也许谁的手都曾捧过,但只少了一份对希望之花的坚持与捍卫,少了一份以心为圃、以血为泉的培植与浇灌,才使你的生命错过了一次最美丽的花期。

多年以前,美国曾有一家报纸刊登了一则园艺所重金征求纯白金盏花的启事,在当地一时引起轰动。高额的奖金让许多人趋之若鹜,但在千姿百态的自然界中,金盏花除了金色的就是棕色的,要培植出白色的,不是一件易事。所以许多人一阵热血沸腾之后,就把那则启事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一晃就是20年,一天,那家园艺所意外地收到了一封热情的应征信和一粒纯白金盏花的种子。当天,这件事就不胫而走,引起轩然大波。寄种子的原来是一个年已古稀的老人。老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爱花人,当她20年前偶然看到那则启事后,便怦然心动。她不顾8个儿女的一致反对,义无反顾地干了下去。她撒下了一些最普通的种子,精心侍弄。一年之后,金盏花开了,她从那些金色的、棕色的花中挑选了一朵颜色最淡的,任其自然枯萎,以取得最好的种子。次年,她又把它种下去。然后,再从这些花中挑选出颜色更淡的花的种子栽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20年后的一天,她在那片花园中看到一朵金盏花,它不是近乎白色,也并非类似白色,而是如银如雪的白。

庄子言:“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人需要有专注的精神,对自己所做的事业要注入全部的精力才会有所成就。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对工作、事业专心致志、不懈努力,不受外界诱惑的干扰,扎扎实实地向着既定目标迈进,最终获得了成功。而有的人却耐不住寂寞,经不起诱惑,好高骛远、见异思迁,对工作、事业缺乏一种执著精神,结果一事无成。无数事实表明,专注是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课后茶话会:

雨果:人不因专注于思考而被认为游手好闲,有看得见的工作,也有看不见的工作。

亨利·福特:如果有了一个好主意,最好是集中精力把它完美地做出来,而不是把时间花在四处闲逛、寻找出更好的主意上。一次只坚持一个主意,这是一个人能做好事情的最重要的基础。

巴菲特:我不会同时投资50家或70家企业,那是挪亚方舟式的传统投资法,最后你会像是开了一家动物园。我喜欢以适当的资金规模集中投资于少数几家企业。

刘新吾:投入和专注,是做事成功的两大要素。比别人早投入三分钟,你就可能占尽先机。比别人多专注三分钟,你就可能打开通向成功的另一条蹊径。

李嘉诚: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把阿基米德提出的“杠杆定律”简单扭曲为叫人迷思四两拨千斤、教人以小搏大。聪明的管理者专注研究精算出的是支点位置,支点的正确无误才是结果的核心。这门功夫倚仗你的专业知识和综合力,能否洞察出那些看不见的联系之层次和次序。今天我们看见很多公司只看见千斤和四两的直接可能而忽视支点的可能性,因过度扩张而陷入困境。

李彦宏:在人生选择道路上,每个人都时时刻刻面临着一些选择,我是一个非常专注的人,一旦认定方向就不会改变,直到把它做好,我相信搜索将对网络世界和我们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我的理想是“为人类提供更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至今未变。

牛根生:世界上没有奇迹,只有专注和聚焦的力量。

马云:专注,才有可能发展;专注,才有可能创造独特价值。务必专注:用坚定不移的信念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逐步构建自己的给客户带来的核心价值,如果创建了你自己的核心价值,那么这个就是你创业期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