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以弱胜强的博弈——弱者如何四两拨千斤
世界尊重强者的规律让强者更受关注,更能形成影响,从而为更好的“马太效应”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使“强者通吃”成为可能。不过,尽管如此,在强者的主动和控制下,弱者虽然被动,却学会了妥协和适应,他们甚至比强者有更坚韧的生命力。虽然难以置信,但事实证明,现实给了强者主动创造的才能,同时也给了弱者被动分享利益的机会。当然,消极被动不是弱者终生的追求,跟强者一样,主动、控制、有影响、受关注也是弱者的追求,要真正具备这些,归根结底要让自己强大起来,因为强大最有说服力。当强强对抗时,弱者以旁观者的姿态观望和保存实力,并且清醒地看清时局的变化,等待并抓住最佳的时机成为成功者。当然,最根本的是弱者要时时牢记成功永远只是成长过程中的节点,要真正强大,需要每天不断地积累。
“马太效应”与“赢家通吃”
“马太效应”,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从而导致赢家通吃。
“马太效应”来自于《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在《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说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使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社会学家从中引申出了“马太效应”这一概念,用以描述社会生活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
1968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也提出这个术语,用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样的,在同一个项目上,声誉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例如,一个奖项几乎总是授予最资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都是一个研究生完成的。”此术语被经济学界所借用,反映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赢家通吃的经济学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
从前,一个国王要出门远行,临行前叫来了仆人,把他的家业交给他们,依照各人的才能给他们银子,一个给了5000两,一个给了2000两,一个给了1000两,之后国王就出发了。那领5000两的人,把钱拿去做买卖,另外赚了5000两;那领2000两的,也照样另赚了2000两。但那领1000两的,却掘开地,把主人的银子埋了。
过了许久,国王远行回来,和他们算账。那领5000两银子的,又带着那另外的5000两来,说:“主人,您交给我5000两银子,请看,我又赚了5000两。”主人说:“好,你这又善良又忠心的仆人。你在国家的事上有忠心,许多事我派你去管理,可以尽情享受做主人的快乐。”那领2000两的也来说:“主人,您交给我2000两银子,请看,我又赚了2000两。”主人说:“好,你这又善良又忠心的仆人。你在国王的事上有忠心,我把许多事派给你管理。可以尽情享受做主人的快乐。”那领1000两的,也来说:“主人,我知道您是忍心的人,没有播种的地方也要收割,没有散施的地方也要聚敛。我就害怕,去把你的1000两银子埋藏在地里了。请看,您的原银在这里。”主人回答说:“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你既知道我在没有播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施的地方要聚敛,就当把我的银子放贷给兑换银钱的人,到我来的时候,可以连本带利收回。于是夺过他的1000两来,给了那有一万的仆人。”
“马太效应”揭示了一个个人和企业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的原理,关系到个人的成功和生活幸福,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法则。
“马太效应”在社会中广泛存在,尤其是在经济领域。国际上关于地区之间发展趋势主要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新古典增长理论的“趋同假说”,该假说认为,由于资本的报酬递减规律,当发达地区出现资本报酬递减时,资本就会流向还未出现报酬递减的欠发达地区,其结果是发达地区的增长速度减慢,而欠发达地区的增长速度加快,最终导致两类地区发达程度的趋同;另一种观点是,当同时考虑到制度、人力资源等因素时,往往会出现另外一种结果,即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呈现“发展趋异”的“马太效应”。又如,人才危机将是一个世界现象,人才占有上的“马太效应”将更加明显,占有人才越多的地方,对人才越有吸引力;反过来,被认可的人才越稀缺。此外,在科学研究中也存在“马太效应”,研究成果越多的人往往越有名,越有名的人成果越多,最后就产生了学术权威。
正如一句古语所说,“多财善贾,长袖善舞”,谁拥有的资源越多,谁就越有可能获得成功,成为“赢家”。“赢家通吃”的一个明显特征是他可以借助自身的优势,成为竞争规则的制定者,企业产品的规格定位就经常有这种现象。比如,电子信息业因为行业较新,许多产品的规格尚未标准化。谁能建立标准规格或者跟对了赢家的规格,谁就是获利者。因此,厂商之间的竞争,有很大一部分是“规格之战”。
举一个最突出的实例。美国微软在个人电脑操作系统上的垄断地位,使得其在个人电脑软件的应用程序与规格上占有独享的优势,导致其他软件公司都难分一杯羹。虽然有很多软件开发商声称自己的产品在性能上超过了微软的产品,但人们还是普遍采用微软产品。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是微软的品牌效应与信誉度。从DOS到视窗系统,微软一直掌握着个人电脑操作系统9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为它积累了巨大的财富。其次是微软产品要比其他产品有更好的兼容性。微软产品自身的强大功能固然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绝大多数硬件、软件开发商都不会另搞一套与微软“不兼容”的产品或系统,换句话说,微软可以不必考虑与别人兼容,而别人一定得考虑和微软兼容。微软已经成为了“电脑时代”“数字化生存”的代名词,这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而影响力不大的产品,性能再优越,也享受不了这种待遇。
由于多方面的巨大优势,微软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可能的威胁扼杀在摇篮里,可以用“暴力手段”挤垮,也可以用“温柔方式”并购,比如“微软拆分案”的导火索,就是微软通过把视窗系统与网络浏览器捆绑销售的手段将“网景”公司逐出了市场。这种横冲直撞的竞争方式虽然显得有些粗暴,但极为有效。这正是微软在电子信息行业处于谁也不可动摇的垄断地位的原因。
“马太效应”体现在个人身上,也就是所谓的强者越强,弱者越弱。一个人如果获得了成功,什么好事都会找到他头上。大丈夫立世,不应怨天尤人,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态度积极,主动执著,那么你就赢得了物质或精神上的财富,获得财富后,你的态度更加强化了你的积极主动性,如此循环,你才能把“马太效应”的正效果发挥到最大极致。
强者制定规则,弱者还能生存吗
这个世界就是强者所控制、主导的世界,弱者总是被动适应。强者不是天生的,也需要机会、运气、资源、智慧等各种因素,最重要的是要具有强者心态。尽管如此,与强者相比,弱者更懂得妥协和适应。因此,弱者往往比强者的生命力更坚韧。
我们强调秩序,但秩序到底保护谁?我们强调规则,但规则到底由谁制定?答案是强者,因为强者制定规则。我们强调话语权,但到底谁具有话语权?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强者,只有强者才有说话的份儿。强者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当然要制定对自己有利的规则。规则面前并不是人人平等,规则往往是强者的逻辑,强者主导着规则的制定,主导着规则的使用。而如今,强者优先是世界的潮流,在国际竞争中尤其明显。杰克·韦尔奇曾经提出著名的“No.1 or No.2”战略,在任何一个领域,只有那些实力处于第一或者第二的个人或团队才能取得最多利润。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规则,他们获得了这个领域内最多的资源和最大的利润,他们就是这个领域内的强者。
强者不是天生的,也需要机会、运气、资源、智慧等各种因素,但强者之所以能成为强者,之所以能在竞争的过程中挤掉对手,最重要的就是他们具有强者心态。具有强者心态的运动员,会把自己的目标定在世界冠军上,而不是当个省、市第一名就够了;具有强者心态的企业家,会把企业的目标定为制造世界一流产品,而不会满足于生产一些廉价商品赚钱赢利;在这方面,我们权且把日本的丰田公司作为一个实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日本汽车小厂“丰田”却立下了超越美国的雄心。1946年,丰田公司在资金技术上根本不能与实力雄厚的美国汽车大公司相比,而且在1949年以前,驻日本盟军司令部还禁止日本制造汽车,但这些都没有能够阻止日本人向美国汽车挑战的雄心。1952年日本丰田公司和美国福特公司商谈引进轿车生产技术,但由于美方价码较高没有谈成,丰田公司的董事长丰田英二到福特公司参观回来后说:“美国人没有什么了不起,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30年后,日本击败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汽车王国,丰田汽车也成为世界上家喻户晓的日本名牌。
弱者的生存之道星星点点写满了智慧。非洲丛林中的蚂蚁、亚马孙河里的蜂鸟靠着“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而所向无敌。蜥蜴太弱小了,几乎比它大的动物都是它的天敌。但它却在地球上生活了上万年。蜥蜴生存之道无非两个字——适应。蜥蜴可以随环境不断地变换自己的肤色。在黄土地上,它的颜色是黄褐色的;在草丛中,它的颜色则是绿色的。能够变色的蜥蜴常常让它逃过一次又一次劫难。
在经济学上,有一种蜥蜴哲学。这种哲学能解释在多变的经济环境中,为什么小企业的营利点要比大企业高?原因就在于小企业更具有适应性,它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如果把经济学上的道理推及生活,我们仍然能够从中品味出人生有时候也需要掌握一点蜥蜴的生存哲学。
往往就是这样,一个强者总是千方百计维护自己强者的面目,而不甘以弱者的姿态出现。
有一个企业,一直是市里的明星企业,其效益也处在全市的前列。可5年前快到年末的时候,企业主却自杀了。这是一个令人猝不及防的消息,而调查结果更出乎意料之外。企业每到年末都要给职工发放奖金,在全市的企业中,他的企业发给职工的奖金每年都是最高的。但那一年,因为财务管理上出现了问题,企业拿不出一分钱的奖金。在强大的心理压力下,他愚蠢地选择了自我了断。
强者的悲哀也许就在这里,他不愿在世人面前示弱,把虚荣心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其实,这有什么呢,退一步海阔天空!
弱与强是相对的。弱者生存的依据在于示弱,在于以柔克刚;而强者却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最终不免被更强的撞碎。另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人类发明的轮胎,据说一开始人们总想造个无坚不克的轮胎,但始终不成功,最后人们从反面思考,可不可以造一个可以吸收任何阻力的轮胎呢,于是用橡胶做的轮胎就产生了。
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非强者生存。恐龙高大,但它却在地球上奇迹般地绝迹了。相对于强者来说,弱者有更多的选择和妥协,因为懂得适应,他们就有更多的生存机会。
美国通用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说:“这个世界是属于弱者的,因为弱者最懂得适应。”也许真是如此。
初始者不争输赢,只为成长
成长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成功是成长过程上的节点,没有成功节点赖以依附的过程——成长,就没有成功,成长是一种内在本质,成功只是一种外在形式。因此,我们应该注重成长、淡化成功。
成长和成功,在人们眼中都是充满光环的字眼,尤其是对于正处于人生起步阶段的年轻人来说,更是充满诱惑。成功是一种结果,成长则是一个过程。成功可能缘于偶然,但成长必须是常态的积累。健康的成长必将收获预期的成功,成长其实比成功更重要。
许多新入职场的新人都关注着自己什么时候能晋升,其实当你的目光总望着远方的时候,无疑脚下会走不稳;当你太关注成长的结果时,就必然会疏忽成长的过程。实际上,成长重要还是输赢重要困扰着很多人。在我看来,成长是第一位的,最后的输赢是成长的结果。
从前有一棵苹果树。第一年,它结了10个苹果,9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对此,苹果树愤愤不平,于是自断经脉,拒绝成长。第二年,它结了5个苹果,4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翻了一番。”这棵苹果树心理平衡了。
但是,它还可以这样:继续成长。譬如,第二年,它结了100个果子,被拿走90个,自己得到10个。很可能,它被拿走99个,自己得到1个。但没关系,它还可以继续成长,第三年结1000个果子……
其实,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苹果树在成长!等苹果树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那些曾阻碍它成长的力量都会微弱到可以忽略。真的,不要太在乎果子,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成长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虽然四季分明,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但人们对成长的追求却没有一刻的停留。现在,“成长”已成为最通用的衡量标准。买卖股票要看“成长性”、选拔人才要看“成长潜力”、寻找工作要看“成长空间”, “成长”不仅意味着现在,更着眼于未来。
有一个年轻人大学刚毕业就进入出版社做编辑,他的文笔很好,但更可贵的是他的工作态度。那时出版社正在进行一套丛书的出版,每个人都很忙,但上司并没有增加人手的打算,于是编辑也被派到发行部、业务部帮忙。整个编辑部几乎所有人去一两次就抗议了,只有那个年轻人心情愉快地接受指派。事实上也看不出他有什么便宜可占,因为他要帮忙包书、送书,像个苦力工一样,他真是个可以随意指挥的员工,后来他又去业务部参与销售的工作。此外,连取稿、跑印刷厂、邮寄……只要开口要求,他都乐意帮忙!两年过后,他自己成立了一家出版公司,做得很不错。
原来他在吃亏的同时,把这家出版社的编辑、发行、销售等工作都摸熟了。现在,他仍然抱着这样的态度做事,对作者,他用吃亏来换取信任;对员工,他用吃苦来换取他们的积极性;对印刷厂,他用吃亏来换取品质……由此看来,他真的占到了便宜!
如果吃亏能让你得到比其他人更多的工作经验,更多的发展机会,那么吃亏也就是占便宜!这个年轻的大学生,在最初工作的时候,随意地被老板和其他员工指派,但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他积累了工作经验、人脉关系,在短短两年之后成功地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想成功,但没想到成长”。在“成功学”泛滥的今天,我们这个社会有些浮躁,在“一夜暴富、一夜成名”故事炒作的推波助澜下,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期待用成功的奇迹来点缀生命,却不去关注自己的成长。其实,成功形于外,成长寓于内。成功只是人生的一两个节点,表现于外在,由别人去评论;而成长是个持续的过程,是内在的。一个人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在成长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经历很多,感悟很多,收获很多。珍惜自己的成长过程,才会让自己变得成熟,变得优秀。同时,成功的模式不是固定的,成功的标准也绝非一元化的。成功可能是创造了新的财富或技术,可能是为他人带来了快乐,可能是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别人的信任,也可能是回归了自我,找到了真我。成功就是在成长的道路中了解自己,发掘自己的目标和兴趣,努力不懈地追求进步,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比昨天好。
两虎相争时是弱者的最佳渔利机会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弱者的明智策略是以旁观者的姿态等待两强的拼争,保存好自己的实力等待一个大获全胜的时机。
“枪手博弈中”甲、乙、丙三个枪手正在进行生死决斗,谁才是最好的同盟者?结果必定是排名第一和第二的高手都希望水平最低的人成为自己的同盟,因为他的水平最低,对他们的威胁最小,所以三方争斗的结果经常是弱者坐收渔人之利。
建安十三年,曹操平定北方后南下,从此也就拉开了孙、曹、刘三方在荆州博弈的序幕。荆州刘琮不战而降,刘备在逃亡中被曹操击败退守江夏。曹操为了阻止刘备与孙权结盟便派人给孙权送了一封信:“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这是曹操犯的一个错误,他本不应该在给孙权的书信中对其恐吓。这封信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威胁虽然吓倒了当时孙权身边的谋士,却将孙权推向了刘备这一方。刘备方面也深知光凭自己一定对付不了曹操,在刘备等人到达夏口后立即派出诸葛亮出使江东。最终,在周瑜、鲁肃、诸葛亮等人的努力下,一个枪手决斗的模型形成了。三方实力对比,曹操最强,孙权次之,刘备最弱。他们分别扮演枪手甲、乙、丙的角色。孙、刘联盟无疑是成功的,他们在赤壁之战中大胜曹操。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由此衍生出了“坐山观虎斗”以收渔人之利的处世哲学。
一条街上,三家裤子店瓜分了所有市场。当时市面冷清,A开始降价,随后客人增多,B也随之降价,也抢了一些客源,C没办法也只好降价。没过多久,A为了抢生意,又采取新一轮降价,B立刻跟进,顿时,A、B打得不可开交。C此时宣称自己亏得太多,不能坚持下去,就不再去争另两家的买卖了,这下A、B之战愈演愈烈,结果价格一压再压,一开始业绩很好,不光客人很多,买的也多,甚至有人批发购买,后来店铺基本被挖空了,本金大赔特赔。最后他们才知道,很多买家都是C雇佣的,最后A倒闭,B成了C的分店。
C的策略告诉我们,要先让强者之间翻脸,保存自己的实力,并乘虚而入,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办法。关门的两家一味蛮干,争强好胜,结果下场很悲惨。所以,遇事我们一定要看清楚自己的立场,自己和对手之间的差距,究竟自己是强者还是弱者。处于实力链各个环节的人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关键是给自己正确的定位,选择合适的策略。
通过“枪手博弈”,我们可以了解到,人们在博弈中能否获胜,不单取决于他们的实力,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博弈双方实力对比所形成的关系。事实上,在“枪手博弈”中如果遵守游戏规则,正确运用博弈策略,实力弱者反而比实力强者更有胜算。对实力弱者来说,积极争胜并不是主要目标,保证自己的安全,才是赢得最后胜利的砝码。
在多人竞争博弈之中,弱者应该懂得坐山观虎斗。远离争斗是保存实力,积蓄实力的必要条件,隔岸观火,把握时机,是赢得胜利的绝妙策略。在混乱的博弈场上,聪明人应该懂得远离硝烟,避开争斗。
先认清时局,再扭转局面
企业必须认清时局,反观自己,时机到来,就重拳出击,这样才可能以小变大,化弱为强。要认清时局,需要对自己和对方都能够看得清,认得准,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胜出全局。下面是一正一反两个例子,相信能提供一定启迪。
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聪明人首要的是看清时局。局势认清了,才是扭转局势的基础和前提。事实上,只有看清了局势,才能利用客观时局要素积极准备条件,再改变局势,否则,扭转局势只能是毫无根据的空口大话。东汉末期,当关羽死于东吴谋害,刘备无视当时鼎立局势,强行伐吴,结果只能是反受局势所困。
香港电灯是香港第二大电力集团,1890年12月1日开始向港岛供电,一直是香港的主要电力供应商。随着二战后九龙、新界人口激增,工厂林立,它后来居上,升为香港第一大电力集团,赚得盆盈钵满后,还筹划向广东供电。
经济的发展使电力的需求旺盛,所以香港电灯公司的收入非常稳定,加上香港政府准备实行鼓励用电的制度,用电量越多就会越便宜,所以,香港电灯公司的供电量将会有大幅的增长,盈利自是水涨船高。
香港电灯是拥有专利权的企业,不可能会有第二家电力企业在香港与其竞争。可以说,在香港电力市场上,香港电灯处于垄断的地位,能够确保盈利的稳定,这正是李嘉诚青睐香港电灯的主要原因。香港电灯的诸多优势,使众多商家垂涎欲滴,跃跃欲试。除了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外,英资的怡和实业以及佳宁等资力雄厚的大集团,且已经开始采取行动。虽然李嘉诚对于香港电灯渴望已久,但是面对强敌,他坚持以退为进,避免正面交锋的策略。他是在静观其势,寻找机会。
1982年4月,市面有了置地公司即将着手收购香港电灯的风声。人们都以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佳宁集团也会参与竞购,所以香港电灯、置地、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佳宁集团的股票都被炒得很高。1982年4月,置地公司准备收购香港电灯的消息,在市面上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4月26日,正值周一,香港股市一开市,置地公司便以锐不可挡之势,一举收购了香港电灯2.22亿股股份。按照收购及合并委员会规定,超过35%的临界点就必须全面收购,持股量要过50%才算收购成功。所以为避免触发全面收购,置地将增购的股份控制在35%以下。置地重拳出击,最后以高出市价31%的条件,顺利完成了对香港电灯的收购。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佳宁欲竞购香港电灯的传闻立即化为乌有。佳宁集团此时也面临着危机,而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并不急于出手,故意让置地的收购如愿以偿。置地在香港的急速扩张,使它的现金资源很快消耗殆尽,无奈之下,它开始向银行大举贷款,负债额高达160亿港元。
李嘉诚之所以暂时不采取行动,正是经过仔细分析和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他认为此时自己出击的时刻还没有到来,置地支撑不了多长时间。精明的李嘉诚要等到置地筋疲力尽的那一刻,李嘉诚这样做是有道理的。他认为置地此时的收购行动,志在必得,士气正旺,如果与之碰硬,置地必会竭尽全力而战。以自己目前的实力,取胜的可能性很小,只能等待时机。所以最终,在置地筋疲力尽无计可施之时,李嘉诚终于认清了时局,一下扭转局面,变小为大。
之所以认清局势之后才能扭转局势,是因为只有认清了局势,才知道局势是顺还是逆,才知道有利局势时顺势而为,在不利局势时积极创造有利条件。
弱者更要懂得生存的智慧
常听人劝人:“你改变不了这个世界,所以你只能适应它。”又闻“知足者常乐”。与其说这是弱者生存智慧的真实流露,不如说这是发自内心的极端无奈,但你真的以为简单的韬光养晦就可以逃避这世界的游戏规则吗?
综观一下人类历史的兴亡更替,你就会发现人类社会的游戏规则从来就是强者主导的。虽然哲学家们告诉你要对人类有信心,要相信明天总是美好的,但这只是哲学家说的。哲学家们量度人类美好品质进步作用的思维尺度,最小单位是以百年计,在这百年内足够几代人经历生死劫难了。对于普通人是不能完全听从哲学家的这种逻辑的,否则你会对强势者失去警惕,以为只要懂得内敛、知足常乐就可避祸,从而失去弱者的生存智慧。请看下面的例子。
有一个老者,因为生活困顿,年逾七十还长期摆地摊卖盗版书。他一生习惯勤于积蓄,省吃俭用,自以为存了不少钱,20年前就有几万块,这在当时来说,几万元可是好大一笔财产。可20年间物价结构改变飞快,他中途又遭遇了因病下岗,其间有近10年不知如何是好,后来才开始摆起了这地摊。当他想起用几万块加上20年间赚的钱给儿子买个城里的商品房的时候,结果却发现这点钱只够买个卫生间。
这位老者的经历是十分典型的,他经历了不同的强者主导的不同游戏规则的转换,在这种转换里他遭到通货膨胀的洗劫,这可以说是对他省吃俭用、知足常乐处世经典的打击,这是很悲惨的。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意在劝说人们不要过分执著于当下,一切的困难、灾难都会过去,然而这只是哲学家思维的大尺度。作为普通人来说,在这大尺度量度出的空间里却可能遭遇生死轮回般的折磨,人们应懂得“弱者的生存智慧”。面对无法克服的困难,光有信心是没有用的,比如那位摆地摊的老者。一是要能够有挺住的手段,才不至于饿肚子;二是要有真正保值的积蓄,这是“弱者的生存智慧”中的一小部分。
想咸鱼翻身,归根结底需要自身强大起来
要做赢家,取得主动,说到底要使自己强大起来,因为这个世界尊重强者,只有强大才能获得重视,形成影响。而你需要做的是,每天进步一点点,通过时间来慢慢积累。
在众多的成功人士之中,我发现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知道如何扭转失败的人生。他们困惑过、痛苦过、失败过。每个人都难免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展示出重塑自我的积极心态,扭转被动的人生局面,这才叫智者,这才叫强者。
俗话说:“态度决定高度。”积极的心态、坚定的信心,是事业成功的一半。面对灾难,应对危机,更需要保持一颗每战必胜的信心和决心。信心不是凭空就能有的,它来自于实力,来自于自身的强大。
有时候对手会给你提出各种各样的条件,你虽然有一点感受,但是不管他怎么讲,你可能不会采纳,但是如果是一位比自己强很多的对手跟你谈起,可能结果完全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这个社会,每个人都会尊重强者。强者无需更多说明,但是弱者就是苦口婆心有时也没有用,因为得不到重视!这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你可以埋怨别人鼠目寸光,但是社会的现实又一次告诉每一个人:一定让自己慢慢地强大,哪怕每天只进步一点,这样才会被重视,因为自身强大是最好的语言!
有的年轻人可能会故作坚强,也可能靠一些行头来显示自己的能力,靠学习一些冷酷的动作来显示自己的成熟,这些其实没有任何价值。因为自身的经历、谈吐、学识不是可以装出来的。成熟的标志就是可以把自身真实的东西表露出来,做事情很理性,不会为情所困,也慢慢不会为爱感伤,甚至不再为爱痴狂。因为他知道自身的强大是最好的语言,无须更多说明,也无须任何解释!你可能在彷徨中等待,也可能在迷离中退缩,但是一定要记住一点,每天进步一点,每天要完善自己一下,那样可能你说话就越来越少,效率也会越来越高,因为有更多的人重视你,相信你说的每一句话。反之,你要不断地向每一个人解释,你要不断地表露决心,但是别人还是摇摇头,或者直接把你否定。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你不够强大,你不用埋怨别人,你自己也经常是这样地对待问题,学会换位思考就会理解这些问题!
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思维,因为人与人之间相互感染,和喜欢上进的人在一起,你学会了超越,敢于向命运挑战。如果你每天喜欢和保守的人在一起,你学会的是忍耐和退缩,因为你有一千个理由原谅自己,你会默默承受残酷的现实,相信自己的命运安排。中国的强大靠每一个公民的努力,那自身的强大靠谁呢?靠自己,相信自己,做好真的自己!
聪明的人是快速吸收别人的精华,向每一个人学习,不断地锻炼自己,因为自身的强大是最好的语言!好的口碑胜过万马千军!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是赵国的一位奋发有为的国君,为了抵御北方胡人的侵略,他施行了“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赵武灵王改革的中心内容是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方法。这在当时,对地处中原的赵国国民来说,简直是欺师灭祖,不可接受。然而,赵武灵王力排众议,带头穿胡服,习骑马,练射箭,亲自训练士兵。正是赵武灵王的虚怀若谷和勇于学习使赵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进而西退胡人,北灭中山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相传,邯郸市西的插箭岭就是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训练士卒的场所。
上面的例子告诉我们:向别人学习,尤其向自己的对手学习将为你赢得胜利提供最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