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博弈论 右手心理学大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六章 报复与宽恕的博弈——“一报还一报”策略

适时报复是理智的,它与胸怀博大和宽宏大量这些美德并不矛盾,因为适时报复的目的在于警示对方尊重规则,并对对方保有积极乐观的预期。同归于尽式的报复是情绪化的,是崩溃的表现,所以报复需要在适当的时候理智地使用。应该长存宽恕之心,人总是从偏执走向通达,从错误走向正确的,所以需要给予成长的机会,长存宽恕之心是不抛弃不放弃的表现。但从执行的角度看,一味地选择宽恕并不明智,因为它可能会误导对方:制度是不重要的。相反,“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做法,因为能警示对方对“游戏规则”的高度遵守而能够促成高度的合作,也促成了对方的健康成长。制度的作用在于帮助人们做地老天荒的胜利者,因为它是绝大多数人利益和意志的体现,它能引导人们走得更远。

合作是所有报复的最好结果

合作意味着博弈双方共赢并且均衡,当出现失衡,就需要惩罚来校正这种平衡。要想达成合作博弈除了要有共同的利益出发点,还需要作出对背叛进行惩罚的规定,并保证规定被有效执行。

“一报还一报”的策略在静态的群体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那么,在一个动态进化的群体中,这种策略能否产生、发展和生存下去呢?群体是会向合作的方向进化,还是向不合作的方向进化?如果大家开始都不合作,能否在进化过程中产生合作呢?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爱克斯罗德用生态学的原理来分析合作的进化过程。他假设对局者所组成的策略群体是一代一代进化下去的。进化的规则包括:

1.试错。人们在对待周围环境时,起初不知道该怎么做,于是就试试这个,试试那个,哪个结果好就照哪个去做。

2.遗传。一个人如果合作性好,他的后代的合作基因就多。

3.学习。比赛的过程就是相互学习的过程,“一报还一报”的策略好,有人愿意学。

按这样的思路,爱克斯罗德设计了一个实验,假设的参与者中,谁在第一轮中的得分高,谁在第二轮的群体中所占比例就相应增加。这样,群体的结构就会在进化过程中改变,由此可以看出群体是向什么方向进化的。

实验结果很有趣。“一报还一报”原来在群体中占163,经过1000代的进化,结构稳定下来时,它占了24%。因此,以合作系数来测量,群体是越来越合作的。这个结论还可以引申为:共同演化会使“一报还一报”的合作风格在这个充满背信弃义的世界蔚然成风。

另外,有一些程序在进化过程中消失了。其中有一个值得研究的程序,即原来前15名中唯一的不善良的哈灵顿程序,它的对策方案是:首先合作,当发现对方一直在合作,它就突然来个不合作;如果对方立刻报复它,它就恢复合作,如果对方仍然合作,它就继续背叛。这个程序一开始发展很快,但等到与“一报还一报”不同的程序开始消失时,它就开始下降了。

由此,爱克斯罗德的试验除了表明群体是越来越合作的之外,还揭示了一个哲理:一个策略的成功应该以对方的成功为基础。

“一报还一报”在两个人对局时,得分不可能超过对方,最多打个平手,但它的总分最高。它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很牢固的,因为它让对方得到了高分。哈灵顿程序就不是这样,它得到高分时,对方必然得到低分。它的成功是建立在别人失败的基础上的,而失败者总是要被淘汰的,当失败者被淘汰之后,这个从失败者身上占便宜的成功者也被淘汰。

即使在一个极端自私者所组成的不合作者的群体中,“一报还一报”也能够生存。

实际上,我们从逻辑上也可以理解这一点。假设少数采取“一报还一报”策略的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通过突变而产生了。那么,只要这些个体能互相遇见,足够在今后的相逢中形成利害关系,他们就会开始形成小型的合作关系。

一旦发生了这种情况,他们就能远胜于周围的那些准备主动背叛的类型。这样,参与合作的人数就会增多。很快,“一报还一报”式的合作就会最终占上风。而一旦建立了这种机制,相互合作的个体就能生存下去。如果不太合作的类型想侵犯和利用他们的善意,“一报还一报”策略强硬的一面就会狠狠地惩罚他们,让他们无法扩散影响。

爱克斯罗德发现只要群体的5%或更多成员是“一报还一报”的,这些合作者就能生存;而且,只要他们的得分超过群体的总平均分,这个合作的群体就会越来越大,最后蔓延到整个群体。相反,不合作者无论在一个合作者占多数的群体中有多大比例,都是不可能越来越多的。

这就说明,社会向合作进化的车轮是不可逆转的,群体的合作性会越来越大。爱克斯罗德正是以这样一个鼓舞人心的结论,为人类突破“囚徒困境”指出了一条道路。

事不过三的智慧

一次错误,可以原谅;两次错误可以理解;当同样的错误第三次出现就不要再姑息了,因为再姑息就是纵容了,而纵容则意味着更大的错误。

公元前512年,吴王阖闾执政,为了称霸诸侯,他四处网罗人才,先后把伍子胥和孙武收到自己的麾下。不久,吴国和楚国之间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说起这场战争的起因其实非常简单,吴国边境有一个小镇叫卑梁,与楚国的边境小镇钟离接壤。虽然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国家,但是两个小镇的人民之间相处得一直十分和睦。有一日,吴国的一个小孩子采桑叶,与楚国的小孩子吵了起来,双方的人民因此发生争斗。楚平王得知以后,派大兵去平了卑梁。吴王以牙还牙,也派公子光带兵去攻打楚国。吴国大军浩浩荡荡开赴边境,不费吹灰之力就把楚国防守的钟离和居巢荡平了,乘势直迫楚国的腹地,逼得楚国急忙撤军。

公元前506年,楚国为了报复,出兵攻打已经归附吴国的小国——蔡国。吴国派大将孙武率领三万精兵,乘船逆淮河而上救援。楚国赶忙退兵,在汉水设防。没想到孙武却突然弃船登岸,从陆路奔袭楚国腹地。吴军五战五胜,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然而,这时越国乘吴军伐楚之机进攻吴国,秦国又出兵帮助楚国对付吴国,这样,阖闾不得不引兵返吴。此后,吴又继续伐楚,孙武率领大军挥师直下,一直打到郢都,迫使楚昭王仓皇出逃。

因为两个小孩的争吵而导致楚国几乎被灭亡的这一连串战争,在其演进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报还一报”策略的作用机制。

“一报还一报”的策略解释了一个纯粹自利的人何以会选择合作,只因为合作是自我利益最大化的一种必要手段。如果对方知道你的策略是“一报还一报”,那么对方将不敢采取不合作策略,因为一旦他采取了不合作策略,双方便永远进入不合作的困境。因此,只要有人采取“一报还一报”策略,那么双方均愿意采取合作策略。但是这个策略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双方存在误解,或者由于一方发生选择性的错误,即使这个错误是无意的,那么结果也是双方均采取不合作的策略。

在这里,“一报还一报”策略反映出了自己的局限性。两个“以牙还牙”者会从合作开始,然后,由于双方反应一致,合作似乎注定可以永久地持续下去,从而彻底避免“囚徒困境”问题。但是不管出现误会的几率怎样微乎其微(即使是小到万亿分之一),只要有可能出现误会,长期而言,“一报还一报”策略会有一半时间合作,一半时间背叛。理由是,一旦出现误会,双方将问题复杂化与澄清误会的可能性一样大。这么一来“一报还一报”策略其实就跟扔硬币决定合作还是背叛的随机策略差不多,因为后者选择合作和背叛的几率也是相同的。即使出现误会的几率很小,也只是将出现麻烦的时间推迟了。而且反过来,一旦出现误会,就要花更长时间才能澄清。

由于资源的约束,在现实中没有人支出足够的时间、精力来辨识和维持对别人的各种回报,尤其是当他拥有很多博弈对局的时候。由于各种偶然的因素,误解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比如,两个小孩子之间的争吵可能被看成敌对行为的开始而引发战争。

如何做到回报的“相称”又是一个问题:对于偶然背叛了你,你通过行动或者不行动来显示你对此介意,你自己觉得是相称的“警告”,但对手很可能认为你反应过度、小题大做。因而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误解,一旦发生,“一报还一报”策略就会土崩瓦解。

这个缺陷在人工设计的电脑锦标赛中并不明显,因为电脑根本不会出现误解。但是,一旦将“一报还一报”策略用于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误解就难以避免,结局就可能是灾难性的。一方对另一方的背叛行为进行惩罚,对手受到惩罚之后,不甘示弱,进行反击。这一反击又招致第二次惩罚。无论什么时候,这一策略都不会只接受惩罚而不做任何反击。由此将形成一个循环,惩罚与报复就这样自动持续下去。

从这个角度来说,“一报还一报”策略在现实世界中会出现两种缺陷:第一,实在太容易激发背叛;第二,它缺少一个宣布“到此为止”的机制。

当博弈中考虑到这种随机干扰,即由于误会而开始出现互相背叛的情形时,吴坚忠博士经研究发现,修正的“一报还一报”策略对双方会更有利。这种修正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宽大的一报还一报”,即以一定的概率不报复对方的背叛;二是“悔过的一报还一报”,即以一定的概率主动停止背叛。

当某一背叛行为看上去像是一个错误而非常态举止的时候,你应该保持宽容之心。必须记住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假如有可能出现误会,不要对你看见的每一次背叛都进行惩罚,而要采取“再一再二不再三”的策略。你必须猜测一下是不是出现了误会,不管这个误会来自你还是你的对手。这种额外的宽容固然可能使别人对你稍加背叛,不过,假如他们真的背叛,他们的善意也就不会再被相信了。误会一再出现时,你也不会再听之任之。所以,如果你的对局有投机倾向,他终将自食其果。

如果对于这一背叛是故意的,你当然也不想太轻易地宽恕对方而被对方占了便宜。但是经过一个漫长的惩罚循环之后也许到了该叫停并尝试重建合作的时候了。

爱克斯罗德在《合作的进化》一书结尾早已指出:友谊并不是合作的必要条件,即使是敌人,只要满足了关系持续、互相回报的条件也有可能合作。合作不依靠善意、诚信或者一个外来的仲裁者,也完全可能从自私自利的冷酷盘算中产生。

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战场上自发产生的“自己活,也让他人活”的原则。德英两军在作战中遇上了三个月的雨季,双方在这三个月中达成了默契——互相不攻击对方的粮车给养,约束自己不开枪杀伤人,只要对方也这么做。使这个原则能够实行的原因是,双方军队都已陷入困境,三个月的时间给了他们相互适应的机会。

这个例子说明,友谊不是合作的前提,合适的策略也能达成并保证合作。因此,我们也可以为“再一再二不再三”的策略制定一些具体的操作步骤,作为迈向合作的指导。

1.开始合作。

2.继续合作。

3.计算在你合作的情况下对方背叛了多少次。

4.假如这个百分比变得令人难以接受,就转向“一报还一报”策略。

注意,与以前不同,此时的“一报还一报”策略不是作为对良好行为的奖赏,相反,却是对企图占你便宜的另一方的惩罚。

要想确定令人难以接受的背叛的百分比是多少,你必须了解对方行为在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表现。仅看长期表现是不够的,一个人合作了很长时间并不意味着他不会在声誉开始下降的时候企图占你的便宜,你还要知道“最近他都对你做过什么”。

这种策略的确切规则取决于错误或误会发生的几率,你对未来获益和目前损失的重要性的看法,等等。不过,在并不完美的现实世界里,这种策略很可能胜过严格的“一报还一报”策略。

为什么名将能输掉战役赢得战争

笑到最后的笑得最甜。阶段性战役的失败并不意味着最终战争的失败,从全局来谋求成长和发展才是最终赢得战争的决定因素。

“楚汉之争”是大家熟悉的一段历史故事,最终刘邦获得了胜利。为什么项羽会失败一直是很多历史学家疑惑的问题,当时的项羽在声望上要远远超过刘邦,其军事实力也一直在刘邦之上,而且在二者争霸过程中,项羽赢得了其中90%以上的战役,然而垓下一战的失败,项羽彻底崩溃了,为什么这一战会如此的重要?为什么刘邦能输掉多次战役而取得最后楚汉之争的胜利呢?

其实,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刘邦取得胜利是必然的,除非刘邦遭遇不幸。在项羽和刘邦的博弈过程中,项羽虽然赢得了很多战役,但却一直在输整个战争,虽然每次他都打了胜仗,可是每次他和刘邦之间的实力对比却在下降,为什么?项羽不是一个合格的领袖,其率领的八千弟子经历史考察多是些流氓、乞丐之徒,这些人好斗,战争能力也不差,但是极缺乏应有的纪律意识。他们每次打完胜仗之后都进城烧杀掳掠,品行恶劣,而项羽对此不闻不问,因此百姓纷纷转而对抗项羽,支持刘邦,实力逐渐朝刘邦的方向靠拢。由于军纪不严,其补给靠一些强抢和威逼得来,一则不稳定,二则使人心更加背离,兵员、粮食、衣服、战具的补养都成为了严重的问题。他虽然能够赢得大多数战役,但他的实力却在一步一步减弱,因此垓下一役彻底被击败。

楚汉之争启示我们,即使每一次合作中最优策略都带来损失,它最后还是能赢得全局的胜利。换句话说,就是你输掉了大部分战役,却依然能赢得整个战争。反之,即使你赢得了每一个战役,也不一定能赢得整个战争。看起来不可思议,但实际上是容易理解的,因为这种策略是善于合作的,对手虽然可能在每一次交锋中都相对得利,但是在全局的优势积累上却无法胜过最佳策略。要做到输战役,赢战争,就必须有全局优先的观念。

我们来从微软和花旗的悲剧谈起。

如果你从几年前开始持有微软和花旗的股票,今天你的脸色一定很难看。从2002年10月到2007年10月,微软在纳斯达克市场的年化回报率为2.6%(包括股息),而花旗集团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年化回报率为3.9%,还比不上美国国债的收益率。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同期年化收益率为11%,是微软的四倍多,花旗的近三倍。这两家超级大公司的表现如此之差,以至于媒体一天到晚猜测巴尔默(微软CEO)和普林斯(花旗CEO)何时下台。

时光倒转回2000年,你会觉得微软是不可战胜的,只有寄希望于美国和欧洲的反垄断法能够予以制裁。微软通过强制捆绑IE浏览器打败了Netscape,并且与Intel结成所谓的“Wintel同盟”,向全世界索取保护费。在纳斯达克泡沫的最高峰,微软的市值达到5000亿美元,比尔·盖茨一人的身价就有1000亿美元。当时的分析师认为,想在桌面软件市场打败微软是不可能的,而且它已经意识到了网络的重要性,推出了以“Net”为代表的网络服务平台。那些反对微软的人,只能把希望寄托在Linux和Java身上——前者必须打破微软对操作系统的垄断,后者则必须打败微软统一网络技术标准的美梦。

与此同时,花旗似乎也将成为21世纪最伟大的金融寡头。在人类历史上,它第一次实现了“金融超级市场”的梦想,同时拥有一家伟大的投资银行(所罗门兄弟),一家名列前茅的保险公司(旅行者集团),一个规模巨大的资产管理与零售经纪部门(美邦),以及强大的公司银行和零售银行网点。你可以把所有金融事务都交给花旗去管理,从信用卡消费到遗产计划,从买卖股票到办理人寿保险,一切都由它包办。美国和欧洲有许多强大的零售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和公司银行,但业务没有花旗那样强大,华尔街有许多优秀的投资银行,但它们没有像花旗那样多的零售客户。一两个大金融集团主宰世界的可怕局面,似乎即将降临。

可是今天,以上忧虑都被证明是杞人忧天。微软必须竭尽全力阻止自己的优秀工程师逃往Google和苹果,并且在后两者的强大压力下,徒劳地推销着自己的Live搜索服务和Zune音乐播放器。当Google和苹果不断报出业绩增长50%的喜讯时,微软的利润每年只能增长10%,花旗则已经成为了一个大笑话,它在国内零售网点的竞争中已经输给美洲银行,在投资银行的竞争中远远落后于高盛、摩根士丹利和美林,在国外商业银行的竞争中也没有占到什么便宜,而它的保险业务已经被卖掉了。现在,《华尔街日报》最关心的是花旗高管有几架私人飞机,拿着多高的薪水,什么时候才会被愤怒的股东一脚踢出大门。

微软和花旗遇到什么挫折了吗?它们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吗?其实,它们没有输掉任何一场重要战役,基本完成了十年前的计划,却输掉了整个战争,被迫看着敌人站在领奖台上接受欢呼。军事家都知道,如果一个军事计划在政治上和战略上与现实脱节,那么战术上执行得再完美,它也终将失败。同样,在商业上,你可以达到一个又一个战术目标,完成一个又一个短期计划,最后却离战略目标越来越远。因为世界变化了,竞争对手也变化了,你却以为还生活在上个世纪。

赢得战役的人不一定赢得战争,在任何时候,正确的战略都是商业中最重要的事情。

评估一个策略成功与否,一个常见的方法是衡量它有多大能力来克服自己的不足。如果我们从发展的、演进的角度思考,就会发现最有利于成长的策略才是真正的优势策略,不同的策略会经常相互较量。除非一个策略能够保证压倒对手,否则任何最初阶段的成功都将转变为自我毁灭。

有时候,我们面对当前的失败和痛苦,不妨从更高更远的角度来思考一下我们的决定,是不是在输掉战役,但旨在赢得战争呢?商场如战场,你选择当一个战术家还是一个战略家呢?几个回合下来,阶段性的胜利是否能够左右整个战局呢?所以一定要记住:笑到最后才是赢家!

过度的宽恕会传达给对方错误信号

人无完人,宽恕是对犯错者缺点的理解,并给予成长改善的机会,但过度的宽恕可能给对方传达错误信号:你很懦弱。更重要的是,过度宽恕忽视了规则的重要性,长期来看,它伤害了犯错者的成长。

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个踩它的脚后跟上,这就是宽恕的真谛吗?宽恕也是有度的,俗话说:“忍无可忍,无须再忍。”当你认为受不了的时候就大胆地发泄出来,过度的宽恕忍让只会让别人认为你懦弱。宽恕是用心去包容和原谅别人,不计较别人的过错,但过分的宽恕只会纵容他(她)。宽恕是一种美德,但宽恕不是没有原则的,丧失了原则的宽恕是对丑陋行为的放任,是宽恕者懦弱的表现。说明这一点,我们不需要名人的事例,生活中到处都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父母过分地宽容孩子,使不懂事的孩子更加地放纵自己。骄横跋扈这便是纵容的结果。恋人相处,过分地宽容对方的脾气,促使对方蛮不讲理,以为没有他就不行,一切自以为是,甚至在外面拈花惹草。这便成了纵容。老师一次次原谅犯错的学生,本以为他们会改,以为他们有向善之心,他们反倒最后做出更让人意想不到的坏事,终身监禁。这便也是纵容。

往往纵容发生的后果都让人不知不觉。为了不让纵容的负面后果发生,该严惩的就严惩,该纠正的就要纠正。

阳虎是春秋时期一个颇为独特的人,他既是治国之奇才,又有毁国之诡才,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赵简子却敢大胆重用。

阳虎在鲁国做官的时候,挪用公款,假公济私,贪污受贿。但是由于他手段高明,一些知情者虽然不满,却也奈他不何。后来由于过于嚣张,嫉妒他的人和他的仇家联名向鲁君告状。于是鲁君下令查封他的家产,把他驱逐出鲁国。

后来阳虎来到齐国,取得了齐王的信任。齐王让他管理齐国的军事。开始时,阳虎励精图治,把齐军打造成了一支进可攻、退可守的精锐之师。齐王看到本国力量强大,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于是每日寻欢作乐。阳虎见有机可乘,就和部将密谋造反。不料被人告密,只得仓皇逃到赵国。

赵简子淡然一笑:“阳虎只图谋可以图谋的政权。”

赵简子果然放手让阳虎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使得赵国国力日益增强,在诸侯中的声望也与日俱增。但是阳虎又开始旁若无人地敛财,并聚集了一群门客。

一日,赵简子将一个密折给他,上面赫然记录着阳虎网罗家臣、侵吞库存金的事实。阳虎看过以后,吓出一身冷汗,以后行事再也不敢过于张狂。

我们不得不佩服赵简子的驭人之道。作为一个领导者,不仅需要有宽恕下属迥异的个性和缺陷的气度,敢于大胆地纳才用人,更需要有驾驭下属的非凡能力,扬其长而避其短。倘若一味地宽恕,就不能有效地抑制因下属的缺陷而带来的负面效应。

生活中有时因为他人的过失,使自己的某种权益受到侵犯或是自己受到伤害,这是常有的事,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对此产生怨恨情绪,但这种情绪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而宽容、宽恕则是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可淡可浓、亦刚亦柔,能伸缩自如地把相互间的矛盾摩擦减少到较低程度。因此,人们对日常生活间的磕磕碰碰要多宽容。

但是在提倡宽恕时,莫忘了把握宽恕的底线,对越过底线的人与事就不能宽恕。试想,如果你只是一味地宽恕,一味地退让,那么只会让人感觉你的性格懦弱。

世事复杂,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无边的宽恕不是好现象,无原则的宽恕者也不是好人。理解与谅解是人类特有的智慧和风度,理解可以无边,也应该万岁,但过度的宽恕不能。因为世界本不完美,每个人并非都心存美德与善良。因此,在提倡宽恕的同时,还应该有所警惕地保持某些不该宽恕的原则,这才是正确的宽恕态度。

如何做地老天荒的胜利者

在博弈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有趣而富于哲理的启示,“一报还一报”策略就是其中之一。这种善意、宽容、强硬、简单明了的合作策略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组织的行为方式来说,都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们通过接受及回报,形成了社会生活的秩序。这种秩序即使在最无指望的环境中,例如互相隔绝、语言不通的人群之间也是最易理解的东西。哥伦布登上美洲大陆时,与印第安人最初的交往就开始于互赠礼物。有些看似纯粹的利他行为,比如无偿馈赠,也通过某些间接方式,比如社会声誉的获得。研究这种行为,对我们理解社会生活很有重要意义。

爱克斯罗德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合作的必要条件是:第一,关系要持续,一次性的或有限次的博弈中,对局者是没有合作动机的;第二,对对方的行为要做出回报,一个永远背叛的对局者是不会有人跟他合作的。

那么如何提高合作性呢?

1.要建立持久的关系。即使是爱情,也要建立婚姻契约以维持双方的合作。

2.要增强识别对方行动的能力。如果不清楚对方是合作还是不合作,就没法回报他了。

3.要维持声誉。说要报复就一定要做到,人家才知道你是不好欺负的,才不敢不与你合作。

4.能够分步完成的对局不要一次完成,以维持长久关系。比如,贸易、谈判都要分步进行,以促使对方采取合作态度。

5.不要嫉妒他人的成功。

6.不要首先背叛,以免担上罪魁祸首的罪名。

7.不仅要对背叛回报,对合作也要作出回报。

8.不要耍小聪明,占人家便宜。

友善、有原则、宽容、简单、不妒忌朋友的成功,其实这些信条本来就是我们生活中应有的为人处世之道。只是很少有人会用博弈论模型的科学结论作指导,将这些信条连接起来作为一种策略组合行事。

“一报还一报”的策略目标就是要同尽可能多的人形成并巩固互惠关系,而且发展为信任和友谊。说的通俗点,就是尽可能多的交朋友,并鼓励这些朋友向你提供帮助。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它的手段归结为一个词就是“回报”,就是要对别人的各种行为进行相称的反应。有意思的是,这一策略不怕曝光,而且恰恰需要别人知道你的基本原则,这样才可能更好地实现合作双赢。

根据上述结论,我们可以回答很多交际方法问题,比如恋人如何博弈才能走上红地毯。

每对恋人都要承受未来不确定性的折磨,如果双方都不变心,那当然是最好的结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如果都变了心,效果也不坏,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如果一方变了心,而另一方却还傻乎乎地忠贞不二,那么,另觅新欢的一方是最幸福的,比两人都不变心的结果还幸福,因为他找到了更好的情人;而被抛弃的一方是最不幸的,比两个人都变心的结果更为不幸,因为他承担的压力即来自于自己的太不幸福,也来自于对方的太幸福。

人生发誓最多的时期大概就是恋爱时期。发什么誓呢?无非是什么“非你不娶非你不嫁”一类誓言罢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对方相信自己海枯石烂此情不渝。他们希望彼此忠诚,从而换来一个好的博弈结果。但一对恋人相互之间的忠诚,靠的不是这种情深笃爱的誓言,而是需要一定的博弈策略。在恋爱这场不太好玩的“游戏”中,谁能熟练地驾驭博弈规则,谁就是爱情的赢家。

很明显,胜利将总是属于那些采取善意、宽容、强硬和简单明了策略的恋人们。反之,恶意的、尖刻的、软弱的、复杂的恋人们往往会两败俱伤。所以对于恋爱中的人来说,获得幸福爱情的博弈原则应该是:

1.善意而不是恶意地对待恋人。这个道理很简单,无需多说。

2.宽容而不是尖刻地对待恋人。幸福的恋人可能并不是忠贞不二的,当然也肯定不是见异思迁的,他们能够生活得愉快,关键是能够彼此宽容,即宽容对方的缺点,甚至也宽容对方偶尔的不忠贞。而尖刻地对待彼此的恋人,往往都不会幸福。

3.强硬而不是软弱地对待恋人。就是要在永远爱你的前提下,做到有爱必报,有恨也必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比如对恋人与其他异性的亲热行为,要有极其强烈的敏感与斩钉截铁的回报。当然,每次发脾气都是有限度的,而且还要能宽容对方。

4.简单明了而不是山环水绕地对待恋人。爱克斯罗德的实验证明,在博弈的过程中,过分复杂的策略使得对手难于理解,无所适从,因而难以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5.事实上,在一个非零和的博弈里,“城府深沉”、“兵不厌诈”、“揣着明白装糊涂”往往并非上策。相反,明晰的个性、简练的作风和坦诚的态度倒是制胜的要诀。要让恋人明白你说的是什么,切忌让对方猜来猜去,造成误会。至于剩下的时间嘛,还是有更多快乐的事情可做!

本来应该提防恋人背叛才能在恋爱中获胜的博弈,因为有了不绝于耳的爱情誓言,更因为有了对善意的、宽容的、强硬的、简单明了的原则的把握和利用,人世间才有了很多地老天荒的爱情和白头偕老的婚姻。

给对方设置严格底线

制度就是人类在合作过程中规定的底线。好的制度底线明确清晰,能够保证合作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建立在平等、公平的基础上,让各方都能够形成稳定的预期,从而在正常情况下,各方的利益都能得到既定的可靠保证,即使出现意外,也能够在既定程序中划定相应的责任,以及按约定承担各自的风险。

“一般来说,底线的存在都是有原因的,为了安全,为了保护,为了更透明……一旦你选择了越过这条线,你自己就要承担风险。”这是美剧《实习医生格蕾》中的一句话,它所要表达的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把握一个度,一旦超出这个度,那么事情的结果就会变得很糟糕。在《实习医生格蕾》里,我们经常可以听到“bottom line”这个词。Bottom line——底线,是一个很形象的词。“Bottom”在英文中还有“屁股”的意思,用在这里刚好和汉语中的一句俗语“老虎屁股摸不得”暗合。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事底线,而且每个人对行事底线的定义也是千差万别的。所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们就有必要向对方明示自己的底线,给对方设置严格的底线。

商场中历来不缺少高位出局的职业经理人,有的正处事业顶峰突然被架空;有的春风得意之时却被董事会罢免;有的声势冲天却旋即深陷囹圄。他们对企业都称得上功勋卓著,却高位出局,原因何在?基本结论是触犯了老板的底线。

小李曾经工作的一家公司属于民营企业,老板30岁出头,脑子灵活,追求时尚和品位,出手阔气。公司在北京选择了环境非常好的写字楼作为办公室,从电脑设备到办公家具以及老板个人使用的物品都是高档品。

供职期间,小李担任策划部经理。由于公司规模不是特别大,加上他是跳槽过去的,因此深得老板的器重,除了负责策划部工作之外,对于人事、行政甚至财务的事情,老板都会让他参与提意见。因此,实际上他更像是老板的幕僚。

公司主要经营通讯产业。面对同行的激烈竞争,老板给了小李足够的权力,他也不负所望,拿下了众多让人眼红的大客户。可以说,在公司他真正做到了如鱼得水,但就在这样美好的前景下,他却触犯了老板的底线,最终出局。

公司采用的是扁平化管理,除了小李所在的策划部之外,其他部门基本都是由老板亲自挂帅掌管。大到战略决策,小到领用一支圆珠笔芯,全部事情都由老板亲自办。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实际上公司采用的是一个个体民营企业的典型管理模式。

由于老板管的事情实在太多,因此在处理问题和工作上会有一些不及时,这样一来,员工就产生了许多情绪。比如,因为老板出差,耽误了会见重要客户;临时口头吩咐的工作,没有引起员工重视,之后老板问起来,员工还在等待办公例会上正式的工作通知。这样的事情隔三岔五就会发生,老板埋怨员工执行不力,反过来员工在心里认为老板下达的任务不明确。

鉴于此种情况,许多员工联合起来找到小李,要求举行一次恳谈会,和老板进行交流,同时为自己讨回公道。

没有仔细考虑,小李只认为这是员工对企业和老板负责的行为。于是,他便把员工们的意愿转达给了老板,并且恳请老板举办恳谈会,大家开诚布公地进行一次交流。老板答应了。

会议安排在一个周五下班之后,开会前老板的心情还是不错的,答应会后请大家共进晚餐。

全体人员落座之后,老板做了个简短发言,意思是希望大家今天踊跃提出工作中的问题,以便能够拿出改进措施。同时,老板安排我进行会议记录,并表示把会议记录在会后整理出来,传达给每一个参会人员。老板说这是体现公司民主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的前10分钟还进行得非常有秩序,因为前10分钟发言的是财务部门、行政部门和我带领的策划部门。前两个部门的员工大多是老板的亲戚或朋友,平常和老板交流比较多,所以,大家的问题也都是些“公司效率可以再提高一步”、“员工考核可以更加完善”之类的锦上添花的建议。然而,当轮到设计部门小王发言时,他指出员工们加班频率过高,以及没有加班费的问题,设计部门和业务部门开始了针对老板的批评,其中业务部的某位员工说老板曾经无意中骂过他,说他是“笨蛋”,这等于侮辱员工。

整个会议马上进入失控的局面,员工们轻易不肯放弃这个难得的机会,纷纷把鸡毛蒜皮的小事情拿出来数落老板。开始老板还能回应:“我以前这样做过?”“我说过这种话?”“这个问题以后会尽量少发生。”可到了最后,随着员工们变本加厉的细节性批斗的深入展开,终于等到有个员工提出:“老板你要求我们8∶30上班,可你总是不按点来,有事总也找不到你。”老板震怒地拍着桌子说:“谁不想干,就给我走人!”说完老板愤怒地起身离开。临走前,小李看到老板怨恨地冲他扫了一眼,而老板走出去的那一刻,表情很狼狈。

大家面面相觑,小李知道这次可闯下了弥天大祸。果然,第二天,当他去老板办公室汇报时,老板对他的态度格外冷淡。在招聘旺季到来的时候,除了老板的亲戚朋友和我之外,参加过那次“恳谈会”的同事都逐渐被辞退,新人越来越多。

终于有一天,老板给了小李一份计划书,那上面写着:青海分公司筹建计划。我是不可能去青海的,这是当初跟老板早就谈好的,老板用了这个委婉的方式,逼迫小李辞职。

理论上说,制度就是人类在合作过程中规定的底线,或者说,契约就是契约各方约定的彼此的底线。所谓“修定契约”,就是修定底线。

在有效率的合作中,各方的底线不仅是明确的,而且是清晰的,尽管合作的前景总是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但好的制度安排,往往体现在能够保证合作各方的权利与义务是建立在平等和公平基础上的,由此,各方都能够形成稳定的预期,从而在正常情况下,各方的利益都能得到既定的可靠保证,即使出现意外,也能够在既定程序中划定相应的责任,以及按约定承担各自的风险。

在有效率的合作中,论及底线问题,往往不是看对方,而是看自己,因为底线问题已经不是一个内部问题,而是转化为了外部问题。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合作中遵守契约的意义,不在于猜测别人的底线,以及决定是否要突破别人的底线,而是在于需要认真掂量自己是否愿意放弃承诺,突破自己在一定的社会圈子里的做人原则和底线,因为合作制度的真正意义在于:让合作各方承担起法律和社会责任以及个人声誉。在这个问题上,许多企业家已经把它通俗地表述为:“做事先做人”。当然,多数情况下,他们是用这句话来标榜自己:“我做人向来是有原则、有底线的。”不排除在有的时候,他们也用这句话来批评和规劝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