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结构性改革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代序)(4)
去年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达1.67%,连续10个季度上升,不良贷款余额连续17个季度上升,引起社会上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有些担忧。首先要看到,在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过程中,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阶段性“双升”是正常的。其次,我们对银行业风险上升早有预计,提前做好了“以丰补歉”准备。去年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增加到23089亿元;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为180%,高于150%的监管标准,即如果产生1元不良贷款损失,商业银行已经提取了1.8元作为冲抵、核销准备。
(二)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报告》从营造平等竞争市场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有减有加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了部署。
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大力削减行政审批事项,能放给市场的,尽可能直接放给市场。下放的审批事项,要让地方特别是基层接得住、管得好。
要用清单制度约束权力、明确责任、划定边界,全面公布地方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试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职业资格,实行目录清单管理。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提高监管效能,减少监管部门寻租机会。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提供优质服务,最大程度地便民利民。
二是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潜能。中国人具有创业创新的基因和巨大的创业创新潜能,只要使之充分发挥和释放出来,就能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我们之所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原因就在于此,这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抓手和实现路径。
“双创”不仅是个人和小微企业的兴业之策,也是大企业的兴盛之道;不仅社会上的创客可以搞,科研人员更有优势;不仅适合于电商等新业态,也是促进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发展的利器。政府要为社会各个群体、各个方面搞“双创”清障搭台、助力加油。要完善和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优惠政策,加快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政策推广到全国。建设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培育创业服务业,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发展天使、创业、产业等投资,支持分享经济发展。
鼓励科研人员创业创新,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实施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措施。倡导勇于创业创新的企业家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三是去产能增效益。以钢铁、煤炭为重点,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中央财政分两年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
针对工业品价格下降、生产经营成本持续攀升导致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企业两头受压、利润持续下降的问题,《报告》强调要采取综合措施,降低企业交易、物流、财务、用能等成本。
四是推动产业升级。提升消费品品质,加快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建立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深入推进“中国制造+互联网”,建设若干国家级制造业创新平台,实施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和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启动新一轮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发展数字创意产业。放宽市场准入,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水平。
五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针对国有企业活力不足、效益下降等突出问题,《报告》要求今明两年坚决打好国有企业提质增效攻坚战。推动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结构调整,开展落实企业董事会职权、市场化选聘经营者、职业经理人制度、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等试点,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让国有企业瘦身健体,增强核心竞争力。
六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增加投资、扩大就业的主力军,去年民间投资已占全社会投资的64%以上,稳增长、调结构必须更好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要大幅放宽市场准入,消除各种隐性壁垒,鼓励民营企业扩大投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严肃查处侵犯非公有制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合法权益的行为,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稳定的法治环境。
(三)深挖国内需求潜力,开拓发展更大空间。我国有13亿多人口,正处在由中高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阶段,需求潜力巨大。顶住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必须继续扩大内需,更好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在促进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投资与消费更好结合、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持续释放内需潜力,形成对经济发展稳定而持久的拉动力。
一是多渠道拓展消费需求。我国消费结构正在加快升级,要着力推进供给创新,优化消费环境,在扩大传统消费的同时,积极培育新型消费,发展新的消费模式,形成消费和供给良性互动、需求升级和产业升级协同共进的格局。支持发展养老、健康、家政、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服务消费,壮大网络信息、智能家居、个性时尚等新兴消费。“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现在,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大众旅游正在兴起,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强旅游交通、景区景点、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建设,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上述这些产业都是万亿级的大产业,只要政策跟上,很快能发展起来。
二是投资重在补短板增后劲。我国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还有许多薄弱环节,人均公共产品拥有水平、基础设施资本存量以及物质技术装备,与发达国家相比都还有很大差距,仅为西欧的1/3、北美的1/4,有效投资需求有很大潜力,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增加有效投资,既能提高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又可带动就业、增加收入、扩大消费,拉动当前增长,促进可持续发展。我国总储蓄率高,社会资金充裕,扩大有效投资也有条件。要抓住当前投入品价格低的有利时机,想办法扩大有效投资。今年要启动一批“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包括铁路、公路、水利、电站、电网等。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到5000亿元,同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以市场化方式筹集专项建设基金,推动地方融资平台转型改制进行市场化融资,探索基础设施等资产证券化,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三是释放新型城镇化潜力。新型城镇化既可带动居民增加消费,又可扩大有效投资,是扩大内需的综合大平台。《报告》强调,今年要重点抓好三项工作。
第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落户条件,使1600多万符合条件的人口落户,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3个百分点以上。目前在城镇半年以上的农民工有2亿多人,还有大量的其他流动人口,短期内不可能都取得户籍。这些常住人口怎么办?《报告》指出,要加快实行居住证制度。这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改革举措。1984年我国开始实行暂住证制度,主要是为了采集信息、方便管理,持证人享受不到城镇的基本公共服务。用居住证取代暂住证,虽是一字之差,但有天壤之别。居住证是具有很高含金量的“权利证”,持证人依法享有居住地义务教育、就业、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随着居住证所包含的基本公共服务内容不断充实提高,城镇户籍人口与持居住证的常住人口的各项权益差距会逐步缩小,将来会有那么一天,城镇不再以户籍来区分服务和待遇,居住证与户籍合二为一,实现“同城同权”。常住人口居住地政府要深化相关改革,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并逐步提高水平,让居住证名符其实。实施居住证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会推动多方面的改革和政策调整,可以说“小证件”里有“大乾坤”。第二,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要加快建设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
今年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改善中低收入群众和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现在房地产走势出现明显分化,一线城市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但三四线城市库存很大、销售不旺。要完善支持居民住房合理消费的税收、信贷政策,适应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因城施策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把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口逐步纳入公租房供应范围。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问题,要与新型城镇化结合起来,让更多的农民落户,支持他们购买住房或长期租房,这方面有很大的潜力。第三,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促进“多规合一”,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治理交通拥堵等突出问题,改善人居环境。
四是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有不同的发展优势,要加快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激发区域经济发展潜力和活力,形成促进全国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要重点实施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四大板块”协调发展。促进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升级,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制定国家海洋战略。当前,地区发展出现分化,产业转型升级早、培育新动能力度大的地方保持较快发展势头,但也有个别省份困难较大。这些地区要走出困境,根本上靠改革创新、结构调整,着力解决市场化程度不高、产业结构偏重、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加快培育新的产业优势和增长动力。
(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几年,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增产,为稳定物价、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保障,但也面临着库存大幅增加、市场价格下跌、财政负担加重等问题。同时,农业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生产成本攀升,主要农产品价格大多高于国际市场,进口压力加大。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要有新思路、新举措。一是调整结构。现在粮食多主要多在玉米上,要引导农民适应市场需求调整种养结构,适当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大力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积极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农户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承包地,开展土地股份合作、联合或土地托管。二是强化基础。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点放在保护耕地、提升产能上,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并实行特殊保护,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加深松土地1.5亿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探索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保障财政对农业投入,建立健全信贷担保、农业保险体系,引导更多资金投向现代农业。三是改善服务。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开展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两年内实现农村稳定可靠供电服务,让平原地区机井全部通电。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四是脱贫攻坚。
让全部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任务。坚持精准扶贫脱贫,因人因地施策。今年要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其中易地搬迁脱贫200万人以上,继续推进贫困农户危房改造。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增长43.4%,在贫困县推进涉农资金整合,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