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学习问答(2016)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1章 2015年我国发展取得了哪些新的重大成就?

2015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以坚定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有好,完成了全年主要目标任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归纳概括了2015年取得的标志性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平稳增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7万亿元,增长6.9%,符合年初提出的7%左右的预期目标,这一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2015年,美国经济增长2.4%,欧元区经济增长1.5%,日本经济增长0.6%,俄罗斯经济增长-3.7%,巴西经济增长-4%,只有印度经济增长7.3%。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5%,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和稳定之锚。

物价保持在较低水平。去年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2,143万吨,比上年增加1441万吨,增长2.4%。

农业再获丰收,为稳增长、稳物价奠定了重要基础。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4%,主要是由食品价格上涨2.3%带动,而猪肉价格上涨9.5%和鲜菜价格上涨7.4%成为突出因素。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6.1%,呈现持续走低的态势。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这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大亮点。2015年在经济增速下降的情况下,就业不降反升,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超过年初预期新增就业1000万人的目标30%以上;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5%,31个大城市调查失业率5.05%,可以说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结构的变化,经济增长带动就业的弹性系数提高,过去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带动100万人就业,现在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带动160万人就业。

就业的稳定增长,主要得益于我国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简政放权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来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的大幅增加。

我国服务业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第一大产业,占到就业总量的40%以上。

二、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服务业占据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

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首次超过一半,从上年的48.1%上升到50.5%,比第二产业高10个百分点,成为国民经济的最大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商务咨询、服务外包、人才服务和品牌培育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以互联网为牵引的电子商务、产品定制和第三方支付迅速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不断拓展和转型升级,文化体育、家政服务、健康养老、旅游等服务业保持旺盛增长势头。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3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7%。消费规模从2008年突破10万亿,到2012年4年时间突破20万亿元,到2015年3年时间突破30万亿元大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比上年提高了15.4个百分点,创15年来新高,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相较投资的增速下降和出口的负增长,消费在过去一年的表现更为亮眼,充分发挥了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这标志着中国正在实现经济增长由投资和出口拉动为主,向由内需特别是消费拉动为主的方向转变。在消费的稳定增长中,尤其抢眼的是,新型消费加快成长。去年全国网上零售额3.8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24万亿元,增长31.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0.8%;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6349亿元,增长42.4%。旅游消费快速发展,2015年我国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超过4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13万亿元。中国居民境外消费异常火爆,2015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2亿人次,境外消费总额达到1.5万亿元,其中用于购物消费在8000亿元左右。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和消费规模均居世界第一。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居民旺盛的消费能力。

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快于一般工业。2015年,高技术产业增长10.2%,装备制造业增长6.8%,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长6.1%的水平,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技术产业所占比重由2014年的10.6%上升至2015年的11.8%,装备制造业所占比重由30.4%提高到31.8%。

城乡和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77,1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00万人,乡村常住人口60,346万人,减少152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6.1%。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中部和西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7.6%和7.8%,快于东部地区0.9和1.1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7%,快于东部地区3个百分点。一些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位居前列,西部地区重庆和西藏经济增长高达11%,贵州增长10.7%,新疆增长8.8%,云南增长8.7%;中部地区江西增长9.1%,湖北增长8.9%,安徽增长8.7%,湖南增长8.6%,河南增长8.3%,都保持了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

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高耗能行业及其上游采矿业增速下降,在工业结构中所占比重降低。在能源结构中,煤炭消费量下降3.7%,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下降为64%;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提高到17.9%。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6%,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6%以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5.8%、3.1%、3.6%和10.9%,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9%。首批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14.1%。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力度加大,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的比例提高到66%。我国建设性参与巴黎气候大会,提出全球气候治理中国方案,为成功签订巴黎协定作出积极贡献。

三、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我国已进入科技创新的爆发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降低了创业创新成本,为释放全社会的创造力提供了更大空间。创新驱动战略持续推进,各方面创新成果层出不穷。这些新动能对稳就业、促升级发挥了突出作用,正在推动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

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201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14,220亿元,比上年增长9.2%,占GDP比重连续3年超过2%,投入强度居世界第二。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研发大国,在研发投入、科技论文产出、高技术制造增加值等方面均居世界第二位,理工科人才供应世界第一。在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全球研发总支出中,美国占27%,中国占20%,日本占10%,德国占6%。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持续提高,由2012年的52.2%增加到2015年的55.1%。经济发展正在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成长。互联网与各行业加速融合,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这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能制造正在兴起,成为制造业的新生力量。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如深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经超过35%,一批富有创新活力的企业如华为、中兴、大疆等,展现出国际竞争力。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传统产业增速减缓的情况下,新一代通信网络、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机器人、新能源汽车、3D打印、智能电视等新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4G用户达到3.8亿户,4G取代3G已成为发展的大趋势,并正在向4G+或4.5G迈进。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37.9万辆,同比增长4倍,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生产第一大国,比亚迪、北汽等4家企业进入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前10名,国产新能源客车已销往全球30多个国家、160个城市。2015年在新设立企业中,服务业企业大增,特别是信息、文化、教育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增长,“互联网+”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到2015年年底,第三产业实有企业1635.7万户,占企业总数的74.8%,所占比重提高了1.5个百分点。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随着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深入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商事制度改革还权于企业和市场,激发了广大群众创业创新的积极性,新登记市场主体大幅增长,这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

2015年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449.8万户,其中企业443.9万户,比上年增长21.6%;平均每天新增企业1.2万户,比2014年平均每天1万户有明显提高。据调查,每个企业平均吸纳就业7.4人,每个工商户吸纳就业2.9人。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创业创新的繁荣时期。新企业的大量增加,对稳增长、促就业、调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对冲了经济下行压力,培育了经济发展新动能。

四、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2015年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实际增长7.4%,快于经济增长6.9%的水平。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实际增长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实际增长6.6%。2015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3,呈继续缩小态势。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3072元,比上年增长7.2%。2015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新增4万多亿元,增长8.5%。储蓄存款的快速增加,成为群众收入增长、生活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

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58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共有1708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有4903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全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开工783万套,基本建成772万套。经过不懈努力,又解决6434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最后一批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得到解决。

扶贫攻坚力度进一步加大。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多措并举推进扶贫攻坚工程,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的农村扶贫标准计算,2015年农村贫困人口下降到5575万人,比上年减少1442万人。

2015年,我国科技领域喜报频传,一批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标志着我国在大飞机制造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高速铁路营运里程达到1.9万公里,占到全世界的60%以上,高铁成为中国装备走出去的一张“亮丽名片”。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电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华龙一号”开始走向世界。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运算速度再破世界纪录,实现六连冠,继续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屠呦呦由于发现和提纯青蒿素,研制出治疗疟疾的“中国神药”,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基础研究领域的一些重大突破,正在为中国经济发展积蓄巨大潜能。我国建成了世界上首个城域量子通信网,千亿元级的量子通信产业离我们越来越近。我国成功研制出国际首根10米量级的高性能122型铁基超导长线,被称为是铁基超导材料实用化进程中的决定性一步。

北京成功获得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成为世界上首个获得冬季和夏季两届奥运会举办权的城市。我们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集中宣示了我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历史地位和重大贡献,彰显了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共护和平、共守正义的坚定信念。我国发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对接相关国家发展战略,得到众多国家的积极响应。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北京正式成立,57个国家成为创始成员国。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在上海正式开业。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

(刘应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