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与渠道共赢
1.小渠道其实并不小
在没有多少品牌建树的中国企业,渠道建设是最重要的营销工作。过去,营销界喜欢大渠道。然而,回顾中国二三十年的营销历史,我们逐渐从自身的经验与教训中总结出:渠道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小。
中国营销管理者一直强调渠道的重要性,很多时候,渠道成功就代表营销成功。然而,在国内企业中,有几家企业设有专业的渠道管理岗位?有几家企业推行了渠道精细化运作模式?
■ 渠道就是小道
相信没有多少营销人员还会说:“现在及将来还是 ‘大市场、大批发、大流通、大占有’的时代。”太多的企业由于没有进行渠道转型,最终在市场上一败涂地,正如长江商学院的曾鸣教授所说的:“‘一招鲜’的时代已经过去。”
竞争压力和环境变化使企业的运作与管理越来越精细化,当然,也要求渠道运作是细致的、有针对性的,以便深入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自己当成渠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脱离于渠道之外。
近日,我在东三省走访、了解市场。走访了一个月,五六个超大型的区域分公司中,没有一家区域分公司的业务员将我带到以前红极一时的批发市场。即使路过,他们也会说:“我们这个区域市场早就不做批发市场了,我只能带你到终端小店或者二级批发商那里看看。我能告诉你的就是我管辖的区域市场内有几个二级批发商、有多少家餐饮店、有多少家小卖部,我每天拜访多少个销售网点。我们的区域市场渠道运作早就不走 ‘流通与批发’的 ‘阳关大道’了,我们只走社区或者小范围的 ‘羊肠小道’,点对点地运作渠道。这也是区域市场按照总部的营销思路,积极变革的结果。”事实证明,小渠道运作确实让企业更贴近市场,更容易获得竞争力!
我在东三省这个一直以大流通著称、曾因此取得成功的区域市场,一个月内竟然没有机会走访任何一个批发市场!原来,批发市场中的一部分大经销商在二、三级市场设立了分公司,成为了小区域市场的配送商。也就是说,他们由“坐等”批发商变成了多渠道的运作商。
■ 小渠道没有关卡和红绿灯
从吉林到哈尔滨,我下火车后,一位出租车司机载我到预订的酒店。当时正赶上早晨上班时间,路上极其拥堵,我估计花40分钟都到不了酒店。可是,我小看了这位司机,我们15分钟就到酒店了!为什么?他没有走大道,而是绕小道,途中没有一个红绿灯,而且小道上的车辆也比较少。
对营销而言,大流通只能说明你坐上公共客车而已,不但会浪费你到达终点站的时间,而且你并不是唯一的乘客。当你到达终点时,竞争对手可能早就通过小道顺利到达终点了。我们随便与任何一家国内企业的市场部员工交流,都会得到同一个信息,至少有60%的营销资源在渠道中损耗了。
博弈论是现在流行的渠道理论之一,它反映了从企业到终端的渠道价值链上,渠道中的成员,特别是代理商、一级批发商,与企业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基础上进行的较量。在较量的过程中,他们互相较劲、消耗资源,甚至互相猜疑、互相诋毁、互相抑制,并且都“留一手”。当然,还有代理商、一级批发商与下游二级批发商或终端商之间的博弈。这些博弈,实际上就是渠道的无形关卡;获取利益与互相抑制,实际上就是产品流通过程中的红绿灯。
在快鱼吃慢鱼的时代,你没必要经过那么多车站,一站到底,不用中途停车,这才是你的选择!
■ 小渠道竞争少
过去,很多业务员从来不跑市场、不拜访下线经销商了解货物销售情况,不走访终端了解市场真面目。他们认为,市场竞争的关键是代理商、批发商,只要看紧他们的进货资金与仓库,和老板谈妥进货计划,就万事大吉了。
事实上,经销商能否向企业进货,完全在于企业产品能不能销售出去。要解决产品竞争问题,企业只有找更多的一线业务员指导代理商、批发商做好铺货、维护、生动化陈列等工作,才有可能提高渠道的竞争力,进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很多企业将渠道拆分为“井田式”或“点对点式”渠道,尽量细化渠道,目的就是获得核心竞争力、排挤竞争对手。这些企业将它称为“渠道体系”或“分销模式”,力图在渠道运作上“更专业”。很多后来居上的企业取得营销成功,就得益于小渠道运作模式。
例如,在广东市场,有几个老牌啤酒企业感到压力越来越大,压力源于原来的“小字辈”或后进者对小渠道的渗透与挤压;在北京市场,青岛啤酒和雪花啤酒通过小渠道运作,销售份额节节攀升;在上海市场,企业如不打算将渠道由大化小、由小化细,就最好不要进入这个市场!
■ 小渠道更能体现消费者价值
当客户或消费者获得个性化服务后,产品就会实现增值。小渠道承载的有针对性的、个性的、贴心的、多样化的、便捷的延伸产品与服务,更能满足消费者的个性与情感需求,让消费者更好地体验愉悦与快乐,极大地降低了消费者的消费让渡成本,提高了消费者的让渡价值。
■ 小渠道能获得更大的发展容量
百川归海,企业在渠道上的收益本身就从百川而来。
北京可口可乐公司有1/3的年销量来自传统流通渠道,但传统流通渠道批发商的服务人员不超过企业员工总数的10%。也就是说,企业90%的销售力量没有用于流通、批发的大渠道,而是用于学校、公园、小卖部、超市等小渠道。
企业只要有长远眼光,就一定会培训自己的员工或者经销商,进行有步骤、深入的小渠道运作。在细化运作小渠道时,我们会发现,市场远比经销商说的大,小渠道运作远比大渠道运作踏实,会让我们更有信心!
■ 小渠道易于掌控
让很多企业越来越头痛的是,与很多做大流通的大代理商、批发商合作几年后,他们的翅膀越来越硬,以至于“功高盖主”、要挟企业,无条件地获取企业内部资源或者要求企业无限制地扩大市场。
确实有很多企业的营销管理者都在后悔:“要是当时不选大代理商该多好啊!如果培养一些与企业有相同理念的经销商,将渠道做小、做细,企业就不至于处于被动地位。”
有些营销人员将小渠道运作称为“蚂蚁”式运作,那么,大代理商运作就是“大象”式运作。“小道”也好,“蚂蚁”也罢,让渠道畅通,实现与市场无缝隙衔接,是企业优化渠道的核心理念。
■ 小渠道不易产生冲突
渠道层级越长,成员就越多、越杂,他们的营销理念就容易与企业的营销理念产生差异,从而产生冲突。
小渠道细化运作不易产生渠道冲突,因为再大的渠道网络都是由一个个节点组成的,某个具体节点的问题不会影响到整个渠道网络。所以,小渠道运作得好的企业,经常“口出狂言”:“任何一个区域市场的渠道冲突问题,都能不上报上级部门,并在一天内解决。”
■ 小渠道并非构筑强权营销
在走访市场的过程中,我们与当地分公司的销售执行总经理沟通,他郑重其事地和我们探讨起他的渠道发展思路和宏伟蓝图——建立渠道霸业,100%地垄断整个城市的各类渠道!
其实,这是小渠道模式的误区!小渠道运作理念只是精细化管理、精益化营销、渠道下沉、亲近终端与消费者等理念在渠道运作上的体现,并不是企业误解的“垄断”“专卖”“抵制”等强权营销。例如,燕京啤酒很想在北京市场垄断渠道,但都被青岛啤酒和雪花啤酒“撕开口子”。毕竟,竞争有利于企业发展,垄断一定会被打破!企业需要打造竞争优势,而不是狂妄地消除竞争!
渠道模式就是微利时代国内企业的渠道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