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南讲:世界大格局,中国有态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国际政治跷跷板,中国有态度(中国篇)(1)

从国际大背景看,拥有现代化作战力量的大国、强国,都把先发制人作为它们的手段。而中国是世界上为数甚少的宣布不以先发制人作为军事思想的国家。

现在中国的安全态势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入侵中国、肢解中国的力量基本上不存在了。

太空每年经过中国上空的卫星,包括军事侦察卫星、遥感卫星等达9000多次,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更加复杂艰巨的国家安全任务。

20世纪中期以前,中国一直声称拥有南海的主权,而且没有引起过其他国家的争议。

钓鱼岛只有3.6平方公里,日本如果占有了它,却可以从中国划走200海里专属经济区。

1.国际政治跷跷板,我们有态度

国际政治就像一个跷跷板一样。2005年的时候,美国在欧洲的跷跷板翘得是很高的,当然包括它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还有在吉尔吉斯斯坦、乌克兰、格鲁吉亚一系列的颜色革命频频得手。尤其在所谓的乌克兰橙色革命达到顶峰的时候,还包括什么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吉尔吉斯斯坦的什么革命,全部都成功了。对俄罗斯的挤压,形成了一个非常大的态势,那时候美俄关系跌到谷底。

当时俄罗斯的总统普京讲过,说我们必须不得不关注这个狼先生——他把美国称为狼先生,“我们必须得关注这个狼先生的动向,它对俄罗斯生存空间的挤压必须得关注”。

那么随后跷跷板塌了下来,美国从伊拉克撤军,在阿富汗尽量低姿态,和俄罗斯签署第三阶段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条约,这一系列的动作,是为什么呢?把这个跷跷板低下来,是为了让东方这个跷跷板翘起来,就是所谓的重返亚洲。

这是美国在做的一种所谓的全球平衡,从这个全球平衡里面能够看出来,美国的力量是有限的。它现在已经不能够东西方同时出手了,所以在东方着力的时候,它在西方,在欧洲只能和俄罗斯关系缓和,这点很明显。

俄罗斯方面对美国的这些行动也感到很宽慰,包括俄罗斯的一些评论讲,奥巴马上台之后采取了一系列迎合莫斯科的重大举措,这些重大举措是什么呢?包括从伊拉克的撤军,包括北约与俄罗斯关系的回暖,包括战略武器的削减。俄罗斯方面认为这是奥巴马上台之后的一系列迎合莫斯科的重大战略举措。

毫无疑问,美俄关系取得一些进展,但是这个进展是在之前关系恶化的情况之下的进展。说是进展,倒不如说是国际政治跷跷板始终在不断变化。

美俄签署第三阶段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条约,北约和俄罗斯关系缓和,而且还假惺惺地提出了所谓俄罗斯加入北约的要求。我说的假惺惺,不是说俄罗斯,俄罗斯是真诚地要求加入北约,北约却是假惺惺地欢迎俄罗斯加入的。

当时很多人担心俄罗斯加入北约之后,北约东扩到中国的边境。其实我本人对这个毫不担心,我觉得俄罗斯最好加入北约,然后北约成为一个大杂烩,内耗就能把北约自己耗垮了。

就像我们经常讲恐龙是怎么毁灭的?就因为身躯太大了,气候变化,地球表面不能供应那么多的食物,最后它只有消亡。北约也是这样,东扩很好,扩吧,把俄罗斯都扩进去,北约就变成了全世界唯一一头恐龙。最后这头恐龙由于自己的扩张,脑袋太小,身躯太大,需要的东西太多,最终的道路也就是灭绝。

从这些方面看,所谓“俄罗斯转投北约,由对抗转而合作”,像这种论调起码要加个“表面上”——俄罗斯与北约表面上从对抗转向合作。千万不要把表面当实质,不要把一两句好话、一两个好听的条约就当作两大战略集团的融合,没有这样的可能。

这事叶利钦设想过,结果栽了个大跟头。叶利钦从1991年出任俄罗斯总统之后,就沿着这个道路一直走下去,一直走到1999年科索沃战争爆发,才发现我完全按照你西方的标准规范在做事情,你还与我为敌。最后西方也很失望,认为叶利钦用核武器恫吓西方,叶利钦把俄罗斯所有的战略武器调整,瞄准欧洲,瞄准美国。欧洲和美国对叶利钦这位它们所培植起来的民主先锋也非常失望。

通过这些,所谓美国与俄罗斯的缓和,俄罗斯与北约的缓和,从历史层面上看,我们宁愿加一个“表面上”。

大国之间、大的地缘政治集团之间的冲突,从根源上来看是难以避免的。当然,双方斗的时间久了,斗累了,双方都遍体鳞伤了,需要疗伤了,当然是有缓和的。但缓和只不过是下一轮争夺的开始而已。

从这个来看,包括美国所谓的要把战略重点完全部署到东方,随着将来的发展,随着印度力量越来越强,印度对印度洋的干涉越来越多;随着俄罗斯的恢复,变得越来越强;随着南美巴西力量的增长,南美出现所谓的反美集团——巴西、危地马拉、秘鲁、玻利维亚,包括原来最亲美的阿根廷和智利都出现这种倾向;随着这些国际地缘政治的重大变化,让美国挠头的事情会越来越多。

随着这些形势的变化,你会发现跷跷板还要倒下去,过一段时间大家发现美国突然间跟中国很热络,搞得很热乎,然后对其他力量呈现一种极大的警惕。

这就是国际政治中的跷跷板。而在这种跷跷板之间,我们绝不能因为这种起伏而受影响——美国和我们热乎了,我们觉得如何如何好;美国来围堵了,我们就马上觉得如临大敌。

在此期间,淡定地看待国际形势,坚持我们发展的战略目标,坚持我们全面建设小康和2050年完成民族复兴,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程度的水平的目标。在这样大的战略目标前提之下,维护我们的利益向目标前进,这是我们最根本的利益。

2.中国国防特色

中国主动适应世界军事发展的新趋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是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方针。这里实际上蕴含着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的基本选择,就是中国国家力量的发展,与我们经济发展相适应。

我们的核政策是始终如一的,从来没有发生过改变。

当然海外的媒体,包括海外一些军事机构认为,随着中国国力的发展,随着中国军力的发展,我们的核政策可能会有所调整。

但事实上,在世界上所有拥有核武器的国家里面,中国是唯一宣布既不首先使用,也不对无核国家和无核地区使用的国家。从1964年核试验成功的第一天宣布,中国的立场至今没有发生改变,依然恪守以前的承诺。

如果世界上所有拥有核武器的国家都持有我们这样的立场,那么世界无疑会变得更加安全。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的国家利益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拓展和延伸,与此相适应的,中国国防也开始在更多空间范围内维护国家利益。国外有些人担心,中国的防御性国防政策,会不会因为国家利益拓展,从而发生改变。

积极防御政策,是我们的核心军事思想。

我们的战略方针是积极防御,这不光是我们反复重申的问题,而从中国军队结构来看,也是这样。

我们至今没有海外的基地,我们至今不在海外派一兵一卒——当然在联合国框架之内的不算,包括索马里维和,这种是得到联合国授权的——这些东西都体现了中国的防御性政策。

当然体现更多的,是我们解决与周边各国边境领土纠纷问题的做法。

我们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与周边国家的领土纠纷,包括海洋权益的划分,我们并不力图通过使用武力改变现状,这点给世界的印象非常深。

而且在今天看来,比如世界大国美国,追求先发制人的策略已经持续很长时间。

那么在美国追求先发制人打击的情况下,俄罗斯也在追求先发制人打击。一方面率先宣布先发制人的核打击;另一方面,在连续遭到恐怖袭击之后,俄罗斯宣布它的反恐战略也是先发打击。

像英国、法国,有的是不言自明,有的是吞吞吐吐,也都先后在讲这个问题,要先发制人。

从这种环境来看,从这种国际大背景来看,拥有现代化,尤其信息化作战力量的这些大国、强国,都把先发制人作为它们的手段。

而作为大国,中国可能是世界上为数甚少的宣布不以先发制人作为军事思想的,这对世界来说,具有一种很大的示范效应。

不是说世界上的国家,随着国力、军力的增强,先发制人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我们到21世纪中叶,就是2050年,从经济上来说,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程度,从军力上来说,能实现国防现代化、军队现代化。

即使到了那一天,我们依然奉行防御战略,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未来来看,无论将来拥有多么强大的经济力量或军事力量,都不会把先发制人作为选择。通俗点讲,我们的防御性国防政策,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这种积极防御政策,按照毛泽东同志以前讲的,积极防御的核心在“积极”两个字。

一方面我们绝不奉行先发制人这种军事方针或者这种打击的战略,另一方面我们也在强调,我们积极防御绝对不是消极防御,绝对不是明明有很大的危险将要发生了,我们还在等待,一直等到危险降临到我们头上,一直到冲突开始、战争开始,我们才开始消极采取行动。我们的积极防御,在更大范围内,维护中国发展变化中的国家利益。

有些国家喜欢在中国国防经费上大做文章,只要看到中国军费有所增加,就散布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认为一个国家军事力量包括国防经费是多是少,与这个国家是否构成威胁有关,事实上没有必然的联系。

2008年,我们第一次公布了改革开放以来国防费用的基本数据,国防费用的增长、发展、基本变化。

因为我们以前的国防开支很低,这几年国防费用增加,带有很大的补偿性质,一方面是补偿性投入,另一方面是改善部队人员的待遇。

当然还有另外一点,我们必须改善自己的装备,必须提升自己的装备。

好像在今天来说,只能讲改善生活,只能讲改善待遇,不好讲改善装备。一讲改善装备就似乎有中国威胁论的论调出现,这在世界上是很不平衡的事情。

环顾世界,当各国军队都在全面更新装备的时候,如果我们稍微更新一下装备就成为威胁,我觉得这是很荒谬的。

中国军队更新自己的装备是一种必然,即使我们完成部分装备的更新,中国军队的装备依然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落后美国起码15年到20年。

今天我们依然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在军队装备更新换代方面仍然有非常紧迫的任务,仍然有非常巨大的缺口,就算现在中国军费增加,我们依然不足以在很短时间内完成装备的更新。

西方媒体评论,说中国装备更新,中国国防费用增加,对世界形成威胁,我觉得他们的报道连他们自己都不一定相信。

因为他们的军事专家已经给出评论,中国与西方有巨大的差距。

虽然我们国防费用的绝对值已经居于世界前列,但是按人均来算,实际上我们落在很靠后的位置。

而且我们面临着这么多复杂的周边问题,如果比较起来的话,美国周边安全非常简单。它的邻国只有两个,一个加拿大、一个墨西哥,两个国家国力都很弱,对它构不成威胁,它东面是大西洋、西面是太平洋,拥有得天独厚的国家安全环境。

中国周边情况很复杂,14个国家与中国相邻,大多数与我们有领土争端,6个国家与我们隔海相望,大多数与我们有海洋权益的争端。

中国周边这种复杂的环境,是世界各大国所不具有的。

美国在这么简单的安全态势下,国防开支依然是中国的八倍到九倍,我们在这么复杂的安全环境下,我们的开支也只是维持在国家安全最基本的水平上。

3.空军建设向来直面挑战

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27年8月1日建军,到今天已有相当长的历史,过去不管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这个军队是一支以陆军为核心的武装力量。我们经常讲打出一个红彤彤的新中国,取得革命战争的胜利,这个胜利主要是靠陆军。

当然基于这样的限制,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并不具备掌握国家资源的条件。城市掌握不了,更不要说机场了,各种技术元素掌握不了。

抗战期间,当时中国为了抗日,苏联空军对中国国土防空做了很大的支援,美国空军陈纳德飞行队,也对中国的空中力量做了不小的支援。但是我们自己的力量非常小,当时的民国政府空军力量薄弱,当时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基本没有自己的空军,只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蒋介石“围剿”鄂豫皖苏区的时候缴获过一架飞机——“列宁”号。

我们的整个空军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建立的,东北解放军空军建立得比较早,空军航校在那里建立。当时我们的军队到了东北之后,主要接手的是日本人的装备,日本人修建的机场,还有日本人留下的一些飞机,以及我们俘获的日本空勤人员和地勤人员。

这是我们最初在东北建立空军的一种条件,主要利用当时的日本技术装备。

我们看历次战役几乎没有空中力量,因为当时我们的军队全部是地面部队,没有空军,当然也没有海军。当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完全是单一军种,就是陆军。而且陆军中最大量的是步兵,陆军中其他兵种像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通信兵这些力量都不是很强。

新中国成立以后就不一样了,空军建立并不是在一个和平时期按部就班、缓慢建立的,而是急速建立的。按照美国远东空军司令的说法,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空军强国。

为什么说一夜之间呢?就是新中国建立之初面临朝鲜战争,当时战火燃烧到我们的边境线之后,鸭绿江大桥被炸、丹东被炸,中国人民解放军出兵就成为一种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