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食粮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译本序:纪德的写作状态(2)

我想象得出啊,安德烈,你写作的姿势,一定是紧贴着大地,闻着花草的清香,听着泉水或鸟儿的鸣唱,你浑身毛孔都张开,让每件事物都能畅快地浸入。你时时在把握:“我感受到什么?”而别人总在思索:“我应当感受到什么?”这是你与许多作家的差异。是的,安德烈,你甚至要修正一个著名的哲学命题“我思,故我在”[4],代之以“我感知,因此我存在”,将感觉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你也是为数不多的作家,将感受事物的状态延伸到写作状态。有时我很难分辨,你是在感受还是在写作。你将感受事物的战栗,化为表达感受的战栗的语句。

我读着你的战栗的语句,就触到了你感受事物的战栗;我不能不佩服,你的感官全那么灵敏,能突然同时集中到一个点,将生命的意识完全化为接触外界的感觉,或者将接触外界的感觉完全化为生命的意识。你将种种感觉,听觉的、视觉的、嗅觉的、触觉的,都汇总起来,打成一个小包,如你所说:“这就是生命。”当然,这个小包加上你本人,就是你的生命。

安德烈哟,你的欲望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竟然要“尝试各种各样的生存方式,尝试鱼类和植物的生存方式”,加倍做你整个青年时代本该做的事情:追求快乐。你的这段话说得多么好啊:

自然万物都在追求快乐。正是快乐促使草茎长高,芽苞抽叶,花蕾绽开。正是快乐安排花冠和阳光接吻,邀请一切存活的事物举行婚礼,让休眠的幼虫变成蛹;再让蛾子逃出蛹壳的囚笼。正是在快乐的指引下,万物都向往最大的安逸,更自觉地趋向进步……

每种事物都是快乐的一个载体。

万物都热爱生存,而生存之物都追求快乐。快乐变得美味可口时,就可以称为水果。快乐变成歌声时,就可以称为鸟儿。

快乐排成一行行文字时,自然就称为写作。安德烈啊,不管别的作家如何,你的写作,就是感觉之歌、快乐之歌、生命之歌。

我知道,安德烈,你在童年和少年时期,特别迷恋《一千零一夜》和希腊神话故事,经常与阿里巴巴、水手辛巴达为伴,与尤利西斯、普罗米修斯、忒修斯等英雄为伴,随同他们去冒险,去旅行,从而形成了你不知疲倦的好奇心。进入第二个青春期,你的好奇心就变成欲望。你和欲望结下了不解之缘。你一生摆脱或放弃许多东西:家庭、友谊、爱情、信念、荣名、地位……独独摆脱不掉欲望。欲望拖着你到处流浪,到大都市里把你灌醉,却不给解渴,带你到荒野里彷徨,带你在月光下漫步,带你乘船在波浪上摇荡,好让你进入水上的梦乡……甚至还多次把你拖到生命灭绝、唯有风和热猖獗的沙漠:

黄沙漫漫的荒漠啊,我早就该狂热地爱你!但愿你最小的尘粒在它微小的空间,也能映现宇宙的整体!微尘啊,你还记得什么是生命,生命又是从什么爱情中分离出来的?

微尘也希望受到人的赞颂。

是啊,安德烈,你既同欲望融为一体,就永无宁日了。一种欲望满足,又萌生新的欲望,“层出不穷地转生”。不可能停歇,遮风避雨的房屋令你窒息,舒适的床铺也令你厌恶。你在旅途上,首先寻找的不是客栈,而是干渴和饥饿感。你在无穷无尽的漂泊中,不再寻找目的地,总是走向新的境界,要见识更美、更新奇的事物,寻求更大的快乐:“下一片绿洲更美”,永远是下一个。你的理想和你的栖息地之间,隔着你的整整一生。

整整一生要走,路却没有画定。“我决不走完全画好的一条路。”(《如果种子不死》)你还借《伪币制造者》中的人物说:“您只能在生活中学会生活。”你的生活准则,安德烈,就是拒绝任何准则,“做我们自己”,让天性自由地发展,享受真正的生活。你走的是逆行的人生之路,因为必须“倒行逆施”,与虚假的现实生活背道而驰,才能返回真正的生活。

为此,你始终处于警觉状态,唯恐稍有疏忽,就走入老路,落入陈规旧俗。同样,你也走一条创新的文学之路,写作中始终处于警觉状态,坚决摈弃“共同的规则”,不写别人已写出或能写出的作品。你的文学创作同你的生活一样,避开任何责任的路标,只靠好奇心,靠求知和创新的欲望来指引,在长满荆棘并完全陌生的地方探索出一条路。不怕迷失方向,在未知的路上每前进一步,每拐过一条弯道,就给生活添一个惊喜,也给创作添一分精彩。你总拿已知去赌未知,拿你的全部过去,再去赌新的未来,这便是争取自由的条件和代价。

这种争取是一种动势、一种变势,安德烈,你在变动中,不断地超越自己。我又忍不住,在这里抄录你对大海的描述:没有定形的大海……惊涛骇浪向前推涌,波涛前后相随,轮番掀起同一处海水,却几乎没有使其推移。只有波涛的形状在运行,海水由一道波浪涌起,随即脱离,从不逐浪而去。每个浪头只在瞬间掀动同一处海水,随即穿越而过,抛下那处海水,继续前进。我的灵魂啊!千万不要依恋任何一种思想!将你每个思想抛给海风吹走吧,绝不要带进天国。

安德烈哟,你的一生,你一生的创作,除了变化,还能谈什么呢?你就属于那些不断地蜕变,否则就不能生长的物种。

每天清晨,你都体味到新生的感觉,体味到新生感觉的温馨。

每天清晨,你都丢下昨日的躯壳,上路去迎接新生。你哟,安德烈,你身上不断重复着神秘的再生。这便是生命隐秘的活动、潜在的运行、未知物的孕育、艰难的更新。你好似虫蛹,任由新生命在体内成形,而这新生命即将是你,又和原来的你不同,有时连你都认不出自己,无怪乎别人说你是“变色龙”。甚至瑞典皇家科学院也琢磨不透你的变化,直到你七十八岁高龄,才于1947年,迟迟将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你。

不瞒你说,安德烈,起初我也怪你多变,反复无常;现在我明白了,你这样变化,就能充分掌握人生的全部真实,进入生存的各种形式,也能自由品尝大地的所有食粮。为此,你将所能有的欲望推向极致,蜕变中绝不中途而止,哪怕是邪恶,也要走到底,看个究竟:“要行动,就不必考虑这行为是好是坏。要爱,就不必顾忌这爱是善是恶。”什么事情你都可能干得出来,仿佛同时受上帝和魔鬼的双重诱惑,极高尚之举,还是最卑劣的行径,你做得都同样坦然。1893年,你去阿尔及利亚体会放荡的生活,完成了性欲的解放。后来你又去刚果、乍得旅行,不怕激怒当权者,执意调查殖民地问题。你还应邀去苏联访问,寻找人类的前途。你的人生旅程,就像水手辛巴达、尤利西斯、忒修斯那样,充满了新鲜的故事和传奇的色彩。

当然,事必躬亲,你也不可能完全做到。有些欲念,有些诱惑,你已心存疑虑,就不妨灌输给你的人物,让他们贯彻到底,推进到荒谬的地步。你的探索人生的旅程,就这样由你的人物延伸。同样,你的特立独行的生活姿态,也就伸延为你的写作状态。

你进入第二个青春时期之后,生命的每一瞬间都有新奇感。

你尤其善于将每一瞬间从你一生中分离出来,注入一种完全特殊的幸福,使之成为一种独立而完整的欢乐。每一瞬间的快乐,都是一种新的人格,一种与众不同,与前一个瞬间也不同的特殊人格,因为在这瞬间的陶醉中,“你相信自己比实际上更善良,更高尚,更可敬,更有德行,更富有……”在你看来,我们无非存在于这生命的瞬间,而生命的每一瞬间,都是独一无二并无法替代的。迷人的瞬间但你决不留恋,还要出发,逃向无限可能的幸福。一个个瞬间就这样连着无限,连起来也就构成你整整一生。

你一生的写作,安德烈,如果我理解得不错,就是要塑造出一个理想的人,即删除并抛掉一切与别人雷同之处,创造出一个“多重多变的人”。然而,你在创作中,只能向每人提供你自身和思想的一部分。因为,你巧妙地编织了一张无穷否定的网,将你的所有人物罩住,无论哪个人物,背德者米歇尔也好,非德者拉夫卡迪奥(《梵蒂冈的地窖》)也罢,只能体现一个追求过程、一个肯定否定过程,根本不能代表你的一生。不过,你在写作的时候,则处于超时空的状态,除了《妇人学校》和部分游记之外,你讲述的故事,都不涉及重要的历史事件。无论是《梵蒂冈的地窖》(1914),还是《田园交响曲》(1919),都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子。同样,1946年发表的《忒修斯》,也没有反映刚刚结束的战争浩劫。然而你说:“任何感觉都是一种无限的存在。”你也懂得如何在瞬间体味到永恒。你在这种心境中创作出来的作品,自然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而是进入真正人生的永恒大循环中了。

生来就与众不同、无穷变化的理想人物,你的确创造出来了,安德烈,但既不是《伪币制造者》中的小说家爱德华,也不是《窄门》中苦恋的青年杰罗姆,而是你自己哟,安德烈·纪德先生,“不枉此生”的现代传奇人物忒修斯。

2001年3月30日

于北京花园村

注释:

[1]法国哲学家笛卡儿(1596—1650)的哲学命题。

[2]引自《安德烈·瓦尔特笔记》。

[3]引自《阿尔芒丝》序言。

[4]引自《致安琪尔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