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历史文化篇(1)
满清公主叫格格
要纠正这个错误,首先要弄明白公主和格格的含义。
公主,汉地称呼,通指帝王的女儿。
格格,满语译音,汉语意思为小姐、姐姐。
在清太宗皇太极即位之前,大汗的女儿统称为格格,比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东果格格”,次女称“嫩哲格格”。但在皇太极即位之后,承袭了明朝大部分制度,在1636年,也就是崇德元年,皇帝的女儿一律称为“公主”。于是东果格格变成了东果公主,封固伦公主,谥固伦端庄公主。
公主有等级之分,皇后所生之女封“固伦公主”,皇后养女及妃子所生之女封“和硕公主”。
而“格格”通常是指皇亲贵胄家里的女儿,1660年,也就是顺治十七年的时候,格格也有了严格的等级:
亲王的女儿为和硕格格,汉语为“郡主”;
世子、郡王的女儿为多罗格格,汉语为“县主”;
多罗贝勒的女儿也是多罗格格,但汉语为“郡君”;
贝子的女儿为固山格格,汉语为“县君”;
镇国公、辅国公的女儿无封号,只称格格,汉语为“乡君”。
因此,满清皇帝的女儿从皇太极起就称公主,而不是格格。
趣味展读
满清爵位的划分
满清为皇亲国戚划分了不同的爵位,从高到低分别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这十二等级的爵位均可世袭,也可另封,都是针对皇亲国戚所设。除此之外,还有公侯伯子男、云都尉、轻车都尉等爵位,都是针对非皇室宗亲所设。
顺治六年(1649),针对皇亲国戚的十二爵位有了更严格的世袭制度。亲王的儿子中,只有一个儿子能世袭亲王,剩下的儿子均封郡王。郡王的儿子中,只有一个儿子能世袭郡王,其余的儿子都封贝勒。贝勒的儿子都封为贝子,贝子的儿子封镇国公,镇国公的儿子封辅国公,辅国公的儿子封镇国将军。当然,如果有立大功的皇室宗亲,可以越级封赏,比如郡王可直接封为亲王,但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这也是满清政府为了鼓励宗亲勤勉工作的方法之一。
和珅、纪晓岚、乾隆年纪相仿
和珅,出生于1750年,于1759年进入咸安宫官学读书。1769年,和承袭三等轻车都尉。1772年,和被擢升为三等侍卫,后又被提为御前侍卫,授正蓝旗满洲副都统。和叱咤风云的官场生活就此拉开帷幕。1776年,和得到了一个又一个的晋升机会,年初授户部侍郎,四月授总管内务府大臣,八月成为镶蓝旗满洲副都统,十一月被赏一品朝官,十二月任总管内务府三旗官兵事务,御赐可在紫禁城骑马。随着官阶的不断拔高,和的贪婪也越发肆无忌惮。一直到1799年被嘉庆皇帝赐死,和一生多次因贪污受贿被贬,又多次官复原职甚至加官晋爵。
纪晓岚,生于1724年,年长和珅26岁,1745年中秀才,1748年为解元,一直到1755年才考中进士,以二甲第四名的成绩进入翰林院为庶吉士,负责编修。至此,纪晓岚正式步入仕途。在此后的近半个世纪里,纪晓岚出任过侍读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内阁学士、兵部侍郎、左都御史、礼部尚书等职务。1803年,纪晓岚官拜协办大学士,授太子少保衔,兼国子监事。1805年,纪晓岚去世,嘉庆皇帝亲拟碑文,将其风光大葬。
乾隆皇帝,1711年出生,1736年登基,1799年去世,在位60年,1796年退位当上了太上皇。
因此,乾隆皇帝年长和39岁,年长纪晓岚13岁。
趣味展读
和珅与纪晓岚是不是死对头
应该这样说,在官场上,从来没有绝对的死对头,只有利益上的敌对和联盟。也就是说,如果利益相同,仇敌也可以成为同盟;如果利益相左,平常关系再好也会变成对头。不过纪晓岚和和之间很少存在利益上的瓜葛,纪晓岚年长和26岁,在和眼中,纪晓岚是前辈;在纪晓岚眼中,和身上的张狂颇有自己年轻时的风采。
因此,纪晓岚不仅没有经常嘲弄和,反而时不时会善意提醒和不要重蹈自己年轻时的覆辙。纪晓岚年轻时因为张狂得罪了不少人,一直到中年之后才变得圆融。而且一旦和跟别人发生冲突,纪晓岚都是一个可靠的协调人,起码乾隆皇帝是这么认为的。比如发生在1795年,也就是乾隆六十年的王以、王以衔兄弟会试的事情,纪晓岚就充当了合格的协调人。
这次会试的结果是,弟弟王以第一名,哥哥王以衔第二名。在当时,这是违背录取准则的大胆之举。按照康熙皇帝的规定,会试的录取名额为每省二十八名举子录取一名,也就是说一个省份绝对不会有两个人高中。为此,和上书弹劾此次主考官窦光鼐。窦光鼐曾揭发过和及其党羽贪污的案件,因此被和视为眼中钉。皇上将此事交给了纪晓岚,纪晓岚提出的建议是:将窦光鼐和两名副考官降职,取消弟弟王以的殿试资格。这种处理方式得到了朝野众人包括和在内的一致称赞。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论语·阳货》中写道:“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通常人们会这样解释:“天下只有女人和小人最难相处,关系太亲密会不懂得妥协,关系太疏远又会抱怨。”所以人们认为,孔子是个彻头彻尾的男权主义者。
事实上,时至今日,对这句话的解释都存在着争议,大致有以下几种解释:
1.“小人”解释为修养差的知识分子,“女人”解释为妇女。这两种人有一样的性格特质,那就是关系亲密会助长他们的张狂之风和任性之态,关系疏远他们则会埋怨。但孔子只是说明了一种现象,并没有褒贬之分,所以不能就此认定孔子歧视女性。
2.小人为劳动者,女子为妾侍。小人是下人、仆人,是最底层的劳动者,他们知识匮乏,素养较差,跟人相处缺少一个度,亲密就容易放纵,疏远就抱怨。妾侍,封建社会统治阶级除了妻子之外的女人。因为统治阶级对女人的玩物心态,导致女人形成近则逊、远则怨的性格。
3.小人为婴儿,女子通常指妇女。妇女生育婴儿后,最难抚养。因此孔子是教人孝顺父母,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
4.“女”为“汝”的通假字,指的是你(子贡)。小人是指违背道德礼仪的人。
趣味展读
阳货是谁
阳货,春秋时鲁国人,名虎,字货,是鲁国大夫季平子的家臣。阳货深得季平子喜爱,季平子死后,阳货便成为掌握鲁国实权的人,有左右朝政的力量。阳货听闻孔子的圣贤之名,便想拜见孔子,请孔子在鲁国当官。但孔子素来不愿跟阳货有什么瓜葛,于是避而不见。阳货为了能见到孔子便使了一个小计策——往孔子家中送了一头熟的乳猪。因为孔子崇尚礼仪,得了别人的礼物一定要上门拜谢,所以当孔子看到阳货送来的礼物时,不得不硬着头皮去拜谢。为了不跟阳货碰面,孔子特地挑选了一个阳货不在家的时间,可谁知还是在途中遇到。
阳货见到孔子后说:“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大意是身怀本领却对国家混乱坐视不理,这是你说的仁吗?孔子说:不是。阳货又问:“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智乎?”意思是,想成就丰功伟业却任凭机会流失,这是你说的智慧吗?孔子说:不是。阳货说:“时光飞逝,机不可失。”孔子只好答应出仕。
相濡以沫是指爱情
“相濡以沫”出自《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意思是泉水干了,鱼儿们被困在陆地,相互亲吻,靠呼出的湿气和嘴里的口沫来滋润彼此,与其如此痛苦地活着,还不如不认识彼此却在江河中自在游动快乐。与其赞颂尧而非议桀,还不如将他们遗忘而归于道中。
庄子想表达的是遵循自然的重要性,他希望世人知道,很多事情是人力不可改变的,比如生与死。违背自然的道必然是痛苦的,就像脱离了水的鱼儿们。
在《大宗师》的后面,庄子借孔子的话又提到了关于鱼的这个比喻。子贡曰:“敢问其方?”孔子曰:“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故曰: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大意是:子贡问询孔子如何求道。孔子说:“鱼适合在水里生活,人适合在道里生活。适合在水里的,挖掘池子来供养;适合在道里的,不会被外事所扰,因而心态淡定。所以说,鱼儿们在江湖中自由自在彼此都不认识最快乐,人在道里忘记一切而快活。”
显然,庄子的“相濡以沫”原本跟爱情一点关系都没有,是后人将其引申到两人相处的爱情关系中。
趣味展读
庄子的爱情怎么样
庄子跟他妻子的关系可以用不离不弃来形容。庄子一生率性、不受拘束,因此即便满腹才华也不想步入仕途。有一段时间,庄子迫于生计而当了漆园吏,俸禄只勉强够糊口。后来庄子索性扔掉官职,专心研究道,在家过着穷困的生活。庄子从生到死,其实都是贫穷的,但他自得其乐,而他的妻子也从未因他贫穷而离开他。
庄子的妻子死后,庄子痛苦过一段时间,可就在妻子出殡的那天,庄子忽然看破生死。他非但没有痛哭流涕,反而唱起了歌。庄子的好友惠施前来吊唁,看到庄子在鼓盆唱歌,很不高兴地说:“你与嫂子过了一生,如今她死了,你不哭一哭也就算了,怎么还敲着盆在唱歌。你的儿子听了会怎么想?你的邻里听到会怎么想?”庄子说:“我并非无情无义,她死后我也痛苦过一阵子,但这几天我想明白了,人本来没有生命,人来到这个世界之前是什么样子,谁都不知道。老子说过:‘万物芸芸,各复归其根。’这个根,是混沌之气,人来的地方。这样说来,人死了也是回到混沌之气中了,她找到了自己的根,回到自己的家,再也没有烦恼,我要唱歌祝贺她。”
唐朝结束后就是宋朝
“唐宋元明清”,很多人习惯这么记忆朝代,于是不自觉地忽视了唐和宋之间的五代十国。唐朝是从618年开始,由唐高祖李渊开国,在907年结束。在此之后的53年里,一共在中原出现过五个短暂的朝代,它们分别是:后梁(907~923)、后唐(923~936)、后晋(936~947)、后汉(947~950)、后周(951~960)。同时,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吴越、南唐、楚、南汉、南平、闽和北汉十个政权。
在后梁建立的同一年,耶律阿保机建立了辽,国号契丹,称霸整个中国北部,长期与五代、北宋对峙,一直到1125年被金太宗所灭。金开国于1115年,正是北宋末年,由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国。1127年,金太宗完颜晟灭了北宋。1234年,金在各民族部落的不断崛起和蒙古的打压下亡国。
1206年,蒙古孛儿只斤·铁木真在蒙古草原开国。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了南宋。
因此从唐到宋,以及整个宋朝(960~1279)中间,有许多朝代的更替和并驾齐驱的朝代。
趣味展读
铁木真和忽必烈中间有多少大汗
铁木真和忽必烈无疑是元朝最知名的两个人物,前者建立了蒙古帝国,后者建立了元朝,他们的知名度直接导致人们认为铁木真的继承者是忽必烈。事实上,在铁木真和忽必烈中间出现过一位监国、三位大汗、两位摄政皇后。一位监国是铁木真最小的儿子拖雷,他在铁木真死后出任监国,虽然监国时间只有一年,他却是蒙古公认的最聪明的人。1229年,铁木真的三儿子窝阔台称汗。1241年,窝阔台死后,由于其长子贵由在外远征,来不及赶回来,其汗妃脱烈哥那趁机篡权,史称马乃真后摄政,摄政时间长达五年。1246年,贵由称汗,可惜他只当了三年大汗便去世。1249年,贵由的妃子斡兀立海迷失垂帘听政,开始其三年的摄政生涯,史称海迷失后摄政。1251年,拖雷的长子、窝阔台养子蒙哥称汗,统治蒙古九年。1260年,蒙哥的弟弟,也就是拖雷的四子忽必烈称汗。
郭靖是金庸虚构的人物
根据史学家的研究,金庸笔下“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大侠郭靖并不是虚构的。在《宋史·忠义传四》中就有关于郭靖的记载。郭靖原本是四川嘉陵江地区一个地方富豪的护卫队队长。1207年,嘉陵江地区的官员吴曦投降金国,郭靖因为不想降金,所以辞去工作,舍弃房屋田地,带着家人一起离开当地。如果只是郭靖一家也就罢了,一起搬走的还有当地的大部分百姓,吴曦惊慌失措,连忙带兵拦截。郭靖悲愤交加,对弟弟郭端说:“我们世世代代都是大宋的子民,现在金人吞我国土,我们不能以死报国,反而要举家逃难,此刻又被吴曦拦截。我实在不想当金人,我宁愿死也不脱汉人的衣冠。”于是他投江自杀。
历史上的郭靖虽没有投身抗金、抗蒙的战场,却也不失忠义,最终以死明志,也算是一位悲情英雄。
趣味展读
金庸笔下那些真实的历史人物
段誉。《天龙八部》里的段誉,是风度翩翩的大理世子,其父为段正淳。在中国历史上,大理国一共22位皇帝,段正淳是第18位皇帝,他的儿子段正严是第19位皇帝。段正严原名段和誉,北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改名为段正严。
《滇云历年传》中记载:“正严即励精图治且四十年之久,究亦不能挽回万一,盖势之所趋如水之就下,回狂障决不可得矣。”段正严是大理国中在位最久的皇帝,《滇考》记载他“勤于政事”,《滇史》记载他“爱民用贤、思揽政权”。但他本人的努力并没能阻止“盖势之所趋如水之就下”,最后他“因诸子内争外叛,禅位为僧”。
慕容复。历史上对慕容复的记载只有寥寥数笔,《新唐书·西域传上》载:“贞元十四年,以朔方节度副使、左金吾卫大将军慕容复为长乐都督、青海国王,袭可汗号。复死,停袭。吐谷浑自晋永嘉时有国,至龙朔三年吐蕃取其地,凡三百五十年,及此封嗣绝矣。”
王重阳。金庸笔下的王重阳是武林绝顶高手,历史上的王重阳却没有如此神化,但也是不得不提的风云人物。王重阳(1112~1170),原名中孚,字允卿,又名世雄,字德威,入道后改名王,字知明,道号重阳子。王重阳出身富庶,从小喜欢读书,曾在1138年中过武科的甲科,之后改名为世雄。1159年,他顿悟出家,后创建了全真道,并收有七位弟子,正是金庸笔下的全真七子——马钰、孙不二、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郝大通、王处一。1170年,王重阳在大梁(今开封)仙逝,葬于陕西户县祖庵镇。
“万岁”原本就是指皇帝
“万岁”原本不是特指皇帝。《事物纪原》卷一记载:“战国时,秦王见蔺相如奉璧,田单伪约降燕,冯谖焚孟尝君债券,左右及民皆呼万岁。盖七国时,众所喜庆于君者,皆呼万岁。秦汉以来,臣下对见于君,拜恩庆贺,率以为常。”
从战国时期到汉之前,不管是朝堂君王,还是黎民百姓,都可以呼喊万岁。汉武帝即位后,便试图将“万岁”打造成帝王的专用名词,但民间依旧在悄然流行。一直到宋朝,皇帝才真正下令禁止民间使用“万岁”,从而固定了“万岁”特指皇帝的地位。
“万岁”通常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寿命或死亡,另一种是欢呼的贺词。
寿命或死亡。这种解释常用在统治者的人身上,比如《史记·高祖本纪》中刘邦说:“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战国策·楚策》载,楚王游云梦,仰天而笑曰:“寡人万岁千秋后,谁与乐此矣?”这里的“万岁”都是指死亡。对于封建统治者而言,寿命越长,统治时间就越长,他们并不全是迷恋权位,而是知道世事无常,朝代更迭有时,所以希望能延长自己的统治时间,这样就等于延长了一个朝代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