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30°未解之谜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穿越历史,见证奇迹(6)

谁创作了岩画

撒哈拉沙漠上的岩画震惊了世界,也改变了世人对撒哈拉的看法,原来这个严酷的大沙漠在最初的时候竟然是那么美丽!可是,在我们惊叹于撒哈拉在上古时期的美丽的同时,也会提出一个至关重要的疑问,那时候在撒哈拉生活的是什么人,是谁创作了这些伟大的岩画?

确切地说,岩画中所描绘的人物就是创作岩画的人,只有他们自己,才会把熟悉的生活场景刻录在石头上。

岩画中的人物基本上都是黑人,在他们的肩膀和背部都有白色的斑点,这跟现在生活在非洲中西部的居民十分相似,而且在体型上也是相当符合的。从文化上来看,岩画上有很多跳舞和祭祀的场面,他们腰部缠布、头戴小帽,有的手持长矛和圆盾,有的则像是在击鼓,更多的却是空手赤脚翩翩起舞,有点儿像非洲的土著。因此,这些岩画是非洲人创作的这一观点,基本被考古界认同,可是由哪部分非洲人创作,在考古界还存在分歧。

有人认为是布须曼人,因为在古代,撒哈拉就是布须曼人的文化中心,而岩画就是出现在这个中心区域内。

布须曼人又叫作桑人,主要分布在纳米比亚、博茨瓦纳、安哥拉、津巴布韦、南非和坦桑尼亚等国家和地区,是南非最古老的土著居民。他们没有文字,一直过着原始的狩猎生活,但是十分擅长画岩画,能够用各种矿物颜料、石灰、油烟加水和动物油调和涂色,并且画出来的画千年不褪。从这一点来看,布须曼人的确很像是撒哈拉岩画的作者。但是,布须曼人没有文字,而在撒哈拉的岩画中却已经出现了文字,所以从文明程度来看,布须曼人又有点儿不符合。

鉴于此,有人提出,岩画是非洲许多原始居民在漫长历史过程中共同完成的。这当然是一种比较笼统和中庸的说法,在没有明确的依据之前,至少这种说法是站得住脚的。此外,还有一种我们比较耳熟的说法,那就是外来生物的杰作。之所以说它耳熟,是因为在北纬30°上的所有神秘文化中,基本上都有它的身影。实际上科学界的外星人,相当于民间的鬼神,人们往往把无法解释的现象,都推到它们身上去。撒哈拉岩画是外星人的杰作这一说法,来源于岩画中一个十分奇特的人物像。

1956年,有人在山洞中发现了一个足足6米高的彩色人物画,那是一幅巨大的半身人像,此人没有耳朵、鼻子、嘴巴和眉毛,只有两只眼睛,然而那两只眼睛所长的地方也跟正常人有着天壤之别,一只长在脸部的正中间,另一只则长在侧面,相当于耳根子上。这样的人物形象在地球上根本找不出来,于是有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叫“伟大的火星神”。

岩画中亦有大量的祭祀场景,毋庸置疑,“伟大的火星神”肯定是非洲人心中的神,但是他否来自火星就另当别论了。

画中的神秘人物

“伟大的火星神”被发现后,这个奇怪的人物形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搞笑的是有人还拿它跟毕加索的画作比较,发现两者在创作手法上十分相似。不过,这只是世人茶余饭后的一种谈资而已,无须深究。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之后,又在岩画中发现了类似的神秘人物像,这就让我们不得不对撒哈拉地区居民的文化以及文明程度引起关注。

其中一幅被称作“伟大的玛斯神”,是在恩阿哲尔高原被发现的,画中的人穿着厚厚的、笨重的衣服,头上还戴着一顶头盔。据我们所知的常识,人类穿衣服的历史不过4600多年,在那个地区的黑人即便到了现在,穿的衣服都很少,而且不怎么讲究,这幅画像上的人的衣服是怎么来的?经过仔细的辨认后发现,原来那人物身上的服饰并非我们平时生活中所穿的衣服,而是宇航服,密封的头盔跟服装连接着,跟现代的宇航服极为相似。

按道理,那时候只有神话传说,没有科幻小说,因此这也不可能是古人凭借想象涂鸦的产物,所以有人认为,是有外星生物到过撒哈拉,当地人将其当作了神,因此画下来纪念。

无独有偶,在紧邻撒哈拉的纳米布沙漠,也同样发现了一幅神秘的人物像,被称作“布兰德山的白贵妇”。这幅图画由白、黑、褐三种颜色组成,上面画着羚羊以及各种人物的形态,按说这是一幅原始人的生活场景,可是就在这幅普通的生活场景图的中间,却画着一位看似右手拿着花朵、左手拿着弓箭的白人妇女,除了一头棕黄色的头发,脸和身上的皮肤都很白,跟周围的黑人格格不入。经过放大后发现,这位贵妇人脚上穿有鞋子,头发上戴着珍珠头饰,手臂、腰间和腿上都戴着珍珠饰品,完全是近代人的打扮,跟这幅画的整体有点儿不协调。

然而,也正是因为这种不协调,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它的兴趣,各种猜测也纷至沓来。一些学者认为,这应该是白人冒险家为了淘金,从埃及经苏丹辗转到了非洲;也有人认为,画中的白人妇女根本不是现代的白种人,应该是贝格达姆、布须曼或者霍屯督女人……总之各有各的理,至今都还没有定论。

可是世间之事,最怕没有争论,一有争论,价值也就体现出来了,如今这幅画被视作南非岩画中最著名的一幅。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几幅怪异的人物画像不管是在艺术价值还是历史价值上都是非常高的,都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总而言之,在撒哈拉这片神奇的沙漠里,还隐藏着更多的秘密,等着我们去发现和研究。

无法用科学解释的宏伟建筑——马耳他岛神秘的史前遗迹

在那片只有三百多平方千米的国度,汇集了三十余座石器时代的神庙,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朝圣地之一”。马耳他共和国为人称道的有三宝,即海水、阳光和石头。当然,对马耳他人而言,最值得向世人炫耀的是石头,是石头构筑起了马耳他文明,也是石头使这个小国举世瞩目。

小国家大奇迹

马耳他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之一,位于地中海的中央,国土面积316平方千米,主岛即便是坐公交车,半天也能绕岛一圈,你甚至很难在世界地图上找到它的踪迹。但是因为马耳他岛神秘的史前遗迹,使这个小小的海上岛国映入了世人的眼帘。

马耳他岛的面积虽然只有246平方千米,但对于马耳他而言,是个十足的大城市,整个国家有三分之二的人口都集中在这里。也许之前谁也想不到,这个位于海中央的小岛上,居然到处都是史前遗迹。说“到处”是就其面积而言,从20世纪以来,在这里已发现了三十多处巨石建筑,且每一处建筑都足以让人目瞪口呆。

1902年,在马耳他首都瓦莱塔的一条小路边上,有一位商户正在盖房子,由于马耳他特殊的地理位置,到处都是海水,食用的淡水只能靠老天惠赐,因此每家每户在修建房子时,几乎都要挖个蓄水池。这家商户在挖蓄水池的时候,却挖出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大秘密。工人们正使劲凿的时候,底下的石灰石突然裂开,露出了一个洞。

工人们的第一个反应是这下白费力气了,底下是空的,不适合做蓄水池。随后他们想,再挖下去看看下面到底是什么东西,凿开一个洞口,爬进去一看,竟然是一个巨大的地下室。其格局相当于现在的套房,一间套着一间,层层叠叠,不计其数。

中间是个大客厅,有几根巨型石柱支撑着圆形屋顶。最为神奇的是,整个大厅浑然天成,找不到一处拼凑的痕迹。那些小房间并不是独立的,都有进出的洞口,盘根错节,就像是一座地下迷宫一般。工人们见到这情形后,都惊愕不已,谁会在地下建造这么复杂的一座大房子?直到考古专家抵达后,才发现原来这是一处史前遗迹,后被称作哈尔·萨夫列尼地宫。

经考古发现,这里共有三层,最底下那层离地面12米,专家认为,这是石器时代的建筑,从其风格来看,应该是座神庙或者坟墓。可是,不管是神庙还是坟墓,为什么要挖这么一个大型的石室,而且还是在地底下?那个时候还没有铁器,要在地底下打造如此巨大的石室,何其困难,古人的目的是什么?

这一切都无人可以回答,除了这个石室森森然隐藏在地下之外,没有发现任何可供识别的符号或者图案。所幸的是在不久之后,考古专家们又有了新的发现。他们在石室的深处发现了数尊女人雕像。

这些女人雕像与普通的雕塑有所不同,都呈卧姿,其中有几尊肚子微微隆起,很像是孕妇。在雕像的不远处是一间龛室,十分隐秘,只容一人进出,在其顶部有一条凹槽,弯弯曲曲地往外延伸。考古学家们起初不明白这么设计的用意,后来有人在龛室里面说话时,才发现其奥妙。原来,当人坐在龛室里面时,凹槽正好处于人的头顶,由于其特殊的结构,人一说话,声音就会从凹槽往外传输,如果当时有人站在这座建筑的外面,抑或在中央大厅时,所听到的声音效果相当于从地底传来,缥缥缈缈,不可捉摸,给人的感觉异常神秘。鉴于这种独特的设计,考古专家认为,这里可能是座神庙,龛室相当于最高祭司给信徒传达神谕的地方。从石室整个布局来看,如此推测是合情合理的,可是但凡神秘的建筑,如果这么容易就让人猜到其建筑意图,那么也就称不上神秘了。

随着挖掘的深入,居然在更深的地方挖到了人的残骸,而且有7000具之多。这些尸骨没有一具是完整的,就像是被盗墓者破坏得极其严重的乱葬岗,尸骨七零八落。这些尸骨的发现,使得这座石室的迷雾重新弥漫起来。因为如果是神庙,断然不可能出现这么多人的残骸,玷污其神圣。难道这里本身就是座墓葬?抑或是神庙与墓地相结合之物?这对于对史前文化知之甚少的我们来说,没有人可以回答,也不敢贸然推测。

鬼斧神工的马耳他神庙

马耳他共和国虽小,却有向世人炫耀的资本,即巨石神庙。在这个只有316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至今挖掘出的神庙座座巧夺天工,气势恢宏,其超出想象的建筑艺术,被誉为建筑史上的极品,令人叹为观止。在这些神庙当中,最为著名的要数吉干提亚神庙。

吉干提亚神庙位于马耳他戈佐岛中部,当地人称它为艾尔·甘蒂亚,是巨人的意思,大概建于公元前24世纪晚期,是迄今为止最早的神殿。其整座建筑都是用巨石垒砌而成,石头与石头之间的堆砌,天衣无缝,找不出任何的瑕疵,可见每一块石头都是经过精心布置和设计的,其建筑形式与古埃及金字塔倒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大的石头重达几十吨。从巨大的石门而入,有一条笔直的走廊直通内殿,殿内装饰基本都是用石灰石装饰,天然古朴,美观典雅。供奉有妇女形象的神龛,体形丰硕,与上文提到的石室中的卧姿雕像形象差不多。

屡次出现丰硕妇女的形象,绝非偶然,那么为什么古马耳他人信奉的神是妇女呢?这里面有一个传说。据说这座神庙是一个怀孕的巨人建造的,她修建完这座神庙之后,便在这里产下一子,此子在这里快速成长,留下了美好的童年记忆。

这个故事看上去有点儿莫名其妙,可仔细一想,便能明白马耳他人供奉妇女的真正缘由了。传说中的巨人孕妇象征了生育旺盛的大地之母,在古马耳他人看来,正是大地之母的孕育和佑护,覆荫了马耳他人,使得这个民族绵延不绝。

在马耳他神庙比比皆是,建筑风格大体相同,无一不叫人赞叹,可如果单从外形去看去谈论,说多了看多了未免也乏味,因此,下面要提到的这座神庙就要从内在说起,因为其内在之神奇足使我们瞠目结舌。

这座神庙叫作蒙娜亚德拉,又叫作太阳神庙。在北纬30°线上的奇景似乎都有个惯例,凡与太阳扯上边的,都神奇,而且都能与宇宙挨上边,比如特奥蒂瓦坎古城的太阳金字塔,与星系、历法都吻合。而今天我们要提到的太阳神庙,也不例外。

太阳神庙高出海平面48米,俯瞰着地中海,其结构呈扇形,有部分掩藏在壁崖之中,减少了风沙的腐蚀,是至今保存得比较完好的一座庙宇。它的神奇之处在于,实际上,它是一座大型的太阳钟。

我们知道,只有对天文学有所认识,才能出现计时学,天文与计时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同时存在于我们国家的历史中。最早出现的太阳钟概念是在春秋时期,那时候叫作“圭”,由北方正南向的尺子“圭”和直立的标杆组成,检测日影计时。但是马耳他的这座太阳钟的年代要比我们国家的计时历史久远得多,据估计是修建在1.2万年前。

这种现象是一位叫保罗·麦克列夫的测绘员发现的,在夏至的日出时,太阳光线擦过神庙出口右侧的石柱,射在其后面房间左侧的石柱上。这道光柱会随着日子的不同而变化,在冬至和夏至都会准确无误地照在相应的两根石柱上面,因此这两根石柱叫作日历柱,左侧那根宽1.2米,右侧那根宽1.33米,太阳光如果要在整个石块扫过,需要2.5万年的时间。麦克列夫根据石块的宽度,测算出这一现象的开始时间是在10205年前,换句话说就是,它建造的时间已经有一万多年了。

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神奇的数字,一万多年前,人们不仅要把重达几吨甚至几十吨的巨石堆砌完整,建造起令今天的人都啧啧称奇的建筑,而且还要与天文学紧密结合,如果这不是鬼斧神工,还能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