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返璞归真,人生需要做减法(1)
辛劳的人很多,偷闲的人很少;擅长“加法”的人很多,懂得“减法”的人很少。人们穷极一生去努力,却忘记原本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甚至已经忘却自己的本来面目。庄子一向求真,一生都在追求纯真的境界。其实,我们不必太过忙碌,可以偶尔放下肩上的“包袱”,体验一下庄子所说的“返璞归真”的生活。
“清扫”心灵,让自己轻装上阵
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一之精通,合于天伦。野语有之曰:“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能体纯素,谓之真人。
——《庄子·外篇·刻意》
译文
纯粹素朴的道,就是专心守着自己的精神,使它不要外驰,跟精神融合为一。精通纯一之道,也就合于自然之理。俗话说:“普通人看重私利,廉洁的人看重名声,贤能的人崇尚志向,圣哲的人重视素朴的精神。”所以,“素”就是说不含杂质,“纯”就是说精神没有亏损。能够体会纯和素的人,就可叫他“真人”。
对生活在现代都市中的人来说,他们生活忙碌、工作紧张,每天睁开眼,就有做不完的事、解决不完的难题。时间对于他们似乎永远不够用,而当晚上终于可以躺在床上时,他们身心早已疲惫不堪。
人活在这个世上,总要有事做才能安身立命,尤其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现代社会,不努力随时会被淘汰,“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是自然界几千年不变的生存法则,这一点无人可以改变。很多人只会埋怨生活压力大,却从未去想一想该怎样做才能将自己从繁重的生活中解放出来,他们只是日复一日地埋怨,然后继续这样的生活。虽然人们不得不为了生活四处奔波,但我们至少可以从精神上为自己减轻压力,让自己轻装上阵。
早在两千多年前,庄子就为我们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方法。庄子在《刻意》一篇中强调人要时刻保持纯素之道,这样人的心就会是一块纯净之地,朴素无华,不会为外物所扰。当我们的内心进入一种恬静安宁的境界时,就不会被生活中的琐事和压力击垮,反而会以轻松的心态来面对。而我们要达到这种恬静安宁的境界,就需要时常给自己的心灵做做“大扫除”,及时清除那些没有价值的东西。
相信很多人都有搬家或大扫除的经历,当你整理自己一箱又一箱的物品时,是不是很惊讶自己短短几年内竟然会积累了如此多的东西?当你将自己的物品搬到新家时,是不是发现很多原来的物品与新家的装修风格格格不入?你是不是很懊悔之前自己为何不花些时间整理物品,及时清理那些不需要的东西?现在你光是整理这些物品就已经累得喘不过气了。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积累知识和经验,不断地开阔自己的视野,不断地丰富自己的阅历,不断地给自己的生活填充东西……我们总认为生活越充实越好,舍不得丢弃任何一点东西,却忘了如果背负的东西太多,人是无法快速行走的。
有个青年每日疲于应付各种事情,觉得自己过得疲惫不堪,他整日满脸愁容,丝毫没有年轻人该有的蓬勃朝气。有一天,这个青年终于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了,于是他到一所寺院去向大师请教该如何让自己过得轻松快乐。大师看着愁眉不展的青年,对他说:“你随我去登山吧,等到了山顶,你就能找到答案了。”大师递给青年一个空的背包,带青年来到寺院的后山。在去往山顶的路边,有各式各样、晶莹剔透的小石头,非常美丽。青年被这些漂亮的小石头所吸引,大师对他说:“你若喜欢,可将喜欢的石头捡起来放进背包中,它便是你的了。”青年很开心,一路走一路捡,快到半山腰的时候,青年的背包里面已经装了很多石头。这时青年已经累得喘粗气,他对大师说:“大师,我背着这些石头快要累死了,怎么可能有力气爬到山顶呢?”大师微微一笑道:“既然这样,你为何不放下呢?”青年恍然大悟,拜别大师匆匆下山了。
我们又何尝不是故事中的那个青年呢?现实生活中的诱惑太多,就像那些漂亮的小石头,我们想要这个,也想要那个,让自己的负荷越来越重。在人生这条漫漫长路上,我们被这些负荷压得越来越累,却从未曾想给自己减轻负荷。那么从这一刻开始改变吧,给自己几分钟的时间,静静地想一想,问一问自己是否每天都忙忙碌碌地过日子?是否把自己弄得疲累不堪?是否想过要清扫一下心灵的尘埃?
每个人都喜欢清扫房屋之后焕然一新的感觉。当你擦拭掉门窗上的尘埃,清理掉地板上的污垢,将一切整理就绪之后,你肯定会觉得自己得到了一种释放,心情也畅快起来。清扫房屋就可让我们的心情畅快,如果将我们心里的尘埃也清扫一下,那我们是不是会活得更加愉快?
张迪在一家出口公司做翻译,她的同事都对繁忙的工作抱怨连连,而张迪却总是一副笑意盈盈的模样出现在单位。同事小丁是新来的实习生,她看到张迪从不像别人那样抱怨,便问:“迪姐,你不觉得工作量很大,每天都很累吗?”张迪看着小丁青涩的面庞,说:“是啊,我们的工作量确实很大,每天的生活确实很累。”“那为什么从来没听到过你抱怨呢?”小丁疑惑地看着张迪。
听到这里,张迪回想起自己刚进单位时的情景。那时她还是新人,业务不熟,工作量又大,又要应付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她每天回到家都觉得特别累,怀疑第二天早上自己能不能爬起来,当时她差一点就坚持不下去了。可要强的张迪不允许自己就这么放弃,她想:难道就没有什么办法让自己不再这么累吗?张迪想到了大学毕业时搬家的情景,四年的大学生活里她积累了不少东西,书籍、饰品、摆饰、衣服、鞋子……看着昔日自己珍爱的东西现在毫无用处,反倒变成了碍眼的累赘,她才意识到原来人都是会变的。不论是收藏的物品,还是自己的品位、爱好,随着时间的流逝,都会改变,以前认为不能丢的东西,现在已经变成了废物。
从此,张迪养成了一个习惯,她每天下班都会将自己的办公桌整理得干干净净,下班回到家会花上几分钟的时间思考一下今天发生的事情,再计划好明天要做的事。这样当新的一天到来时,张迪便能迅速投入到工作中,有条不紊地工作,不再让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每到周五下班时,张迪会晚走一会儿,将自己的办公桌彻底清理干净,连一张废纸都不留。每天晚上和周末,张迪会安排好自己的活动,推掉一些没必要的聚会和应酬,留出足够的时间让自己休息。因为她觉得如果一个人疲累了而没有得到充分的缓解,第二天是无法精神抖擞地去工作的。
由于工作能力突出,张迪不断得到升职,但她从未得意忘形,她总是告诫自己:人要往前看,要想清楚未来的路怎么走;也要回头看,及时清理掉心里那些没用的东西。让心灵放松,这样才能走得更长久。
“因为我每天都在做一项工作,那就是‘内在清扫’。这项工作能让我把没必要做的事以及不开心的事清理掉,所以我就没有什么值得烦恼的事情啦!”听张迪说完,小丁似懂非懂地走了。
看着小丁的背影,张迪轻轻地叹了口气,心灵的“清扫”哪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生活中太多的因素阻碍着我们去清扫心灵,除了太忙、太累外,财富、名利、地位、人际、亲情、友情、爱情等不是我们说放下就能放下、说清理就能清理掉的;清理完毕之后,我们要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未知的开始,我们又无法确定那些是不是我们想要的,如果现在丢掉的,将来后悔了,捡不回来了怎么办?
“清扫”心灵本就是一个充满挣扎的过程,在面对升学、毕业、出国、工作、结婚、生子、跳槽、退休等一系列人生转折点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迫使自己丢掉过去,接纳全新的自己。除了身份的改变外,更重要的是要将自己的心灵“清扫一遍”。但不是每一次的清扫都要全部扫干净,也不是每次的清扫都是最后一次。我们可以每次扫一点,起码把那些拖累我们的、毫无价值的东西清扫出去,把更多的位置空出来,让自己能够在新的征程上轻装上阵,活得更轻松、更自在!
要与你“保持距离”
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庄子·外篇·山木》
译文
道德高尚的人的友谊淡得像水一样,小人的交情像甜酒一样。君子之交平淡却很亲切,小人之交甘甜却利断义绝。大凡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那么也会无缘无故离散。
从前,有两只刺猬它们是好朋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这两只刺猬饥寒交迫,眼看就要死去。一只刺猬说:“如果我们两个靠在一起,身上会不会暖和一点呢?”另一只刺猬觉得有道理,便答应了这个建议。可是它们刚一靠近,就被彼此身上的刺扎伤了。于是,两只刺猬分开了;可一分开,又冷得要命,它们不得不又靠在一起。在来回反复靠近后,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了既不会扎伤对方又能感觉到对方体温的最佳距离。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人际交往中,也存在着这样一种“刺猬距离”。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个情况,在和人的交往中一旦逾越了某种距离,轻则情谊转淡,做不成朋友,重的甚至还会反目成仇,这就是因为“刺猬距离”在作怪。
人是群居动物,是离不开朋友的,那怎样才能保持友谊的长久呢?庄子在《山木》中一语道破了人际交往中的玄机——君子之交淡如水。
“君子之交淡如水”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推崇的交友境界,甚至被奉为交友的准则。“八拜之交”也是人们口头常说的话,这句话可用来证明两人的友谊有多深厚和牢固。但现代人中能真正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少之又少,而口口声声说着“八拜之交”的人也未必真懂得这个成语的含义。
“君子之交淡如水”是说真正的朋友虽然平时没有密切的交流,但是当你真正落难时,给你提供帮助的恰恰是这样的朋友。而当你富贵时,他们则不会逢迎巴结。品德高尚的人之间的交往并不拘泥于繁文缛节,彼此交心即可。历史上比较著名的“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例子是薛仁贵和王茂生的故事。
薛仁贵是唐朝贞观年间的“平辽王”,身份显贵,但在未得志之前,薛仁贵和妻子住在一个破窑洞中,衣食无着落,当时全靠王茂生夫妇经常接济才得以度日。薛仁贵参军之后,王茂生夫妇还一直接济他的妻子,直到薛仁贵将妻子接走。后来薛仁贵屡建奇功,被封为“平辽王”,此时他已身价倍增,朝中的文武大臣及皇亲贵族都纷纷前去道贺,不少人还想巴结他,但薛仁贵都婉言谢绝了这些人的贺礼,只收下了普通老百姓王茂生送来的“美酒两坛”。
负责启封的执事官一打开酒坛,就惊得面如土色,因为坛中装的是清水而不是美酒。执事官认为王茂生是在戏弄薛仁贵,当即请示重重惩罚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王茂生。不料薛仁贵听完后,非但没有生气,还当众饮下三大碗王茂生送来的清水。在场的文武百官看得目瞪口呆,不解其意,薛仁贵对大家解释道:“过去我落难时,没有王兄夫妇的资助我就无法度日,更别说我薛仁贵今日的荣华富贵。如今我谢绝大家的贺礼,偏偏要收下王兄送来的清水,是因为我知道王兄贫寒。清水虽不贵重,却是王兄的一番美意。正所谓礼轻情意重,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众人听罢,无人不赞赏薛仁贵和王茂生的君子之交。
好朋友的定义是什么?并非是往来密切、天天交流。交朋友贵在交心,深厚的友谊不需要靠丰盛的宴席来加深,更不需要三天两头的聚会来维持。酒肉朋友不可能长久,一旦某日你权移富消,这些朋友就会作鸟兽散。
古人所说的“八拜之交”指的是伯牙子期的知音之交、廉颇相如的刎颈之交、陈重雷义的胶漆之交、元伯巨卿的鸡黍之交、角哀伯桃的舍命之交、管仲鲍叔牙的管鲍之交、孔融祢衡的忘年之交与刘备张飞和关羽的生死之交。这八拜之交的故事一直被人们传为美谈,其中最被人们所熟知的要数伯牙子期的知音之交、管仲鲍叔牙的管鲍之交以及刘备张飞和关羽的生死之交。知道了这八拜之交的具体含义后,肯定会有很多人感叹,如今的社会不可能再有这样的友谊。其实,如果两个人有大体共同的兴趣爱好,个性相合,能为了共同的事业而奋斗努力,也是可以建立起深厚友谊的。但切记要与人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要过分亲昵,否则会适得其反,尤其是与同事相处,不要拉帮结派在单位中形成小团体,这样虽然能得到暂时的“友谊”,但当你们之间不再有共同的利益时,这些所谓的“朋友”就会离你远去。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的品行如何,看看他的交友范围就能猜得八九不离十了。正所谓“近贤则聪,近愚则聩”,朋友对自己的品德、思想、学识、情操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古代的名人都很重视对朋友的选择,孔子也曾说过“君子慎取友也”。
择友要选品德高尚、心胸宽广,和自己志同道合、情趣相投的人,这样两个人在一起才能互相受益,友谊才能长久维持下去。如果志向不同、情趣不同,两个人的友谊也许很难维持,历史上著名的“管宁割席”就是例子。管宁和华歆曾经是好朋友,两人经常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一日,有个坐着车子、戴着礼帽的显贵人物从他们门前经过,管宁头都不抬继续读书,华歆却放下书本走出去观望,管宁见状,便将席子一割为二,对华歆说:“从现在起,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管宁割席正是因为他看出华歆有崇尚富贵之意,而管宁自己却是安贫乐道之人,两人志向不同,管宁便果断地放弃了华歆这个朋友。他宁愿舍弃同窗之情,也不愿与志不同道不合之人做朋友,可见其择友态度的慎重。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于是很多人便不加选择地广交朋友。其实这些俗语的意思是说好的朋友多了,我们就会多受益。但若结交的是一些品德有问题的朋友,那我们不仅不会受益,自己的品德反而还会受到不好的影响,还不如不结交这样的朋友。
明代学者将朋友分为畏友、密友、昵友、贼友四类。畏友、密友可知心、交心,能互相帮助、患难与共;而昵友、贼友这些互相吹捧的酒肉朋友,则是些口是心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这些人有利则来,无利则去,还可能在关键时刻损人利己,这样的朋友要果断放弃。
即使我们选对了朋友,也要注意与朋友交往的方式,“淡如水”的友谊才会长久。不注意保持朋友间的距离,则可能会害人害己,使原本美好的友谊破碎。
侯华是地地道道的北漂一族,原来住在单位宿舍,结婚后和丈夫在单位附近租房子住。由于北京房价太高,两人的工资又不是很高,租的房子也比较小。新婚后不久,侯华接到大学闺蜜金娜的电话。金娜在国外留学,在电话中告诉侯华说自己下个月要回北京度假。侯华和金娜已经好几年没有见面了,听说金娜要来北京,侯华自然十分高兴。由于金娜在北京没有亲戚,侯华便热情地邀请她来自己家里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