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潘谨勤 — 资深体育媒体人 — 著有《1996黄金时代》
属于你我的记忆碎片
在互联网时代,记忆很奢侈。每天都有大量爆炸性新闻冲击你的脑海,每一个热点的存活时间有可能只有一周、一天,或者只有几个小时。美好的记忆被时代大潮撕裂成碎片,隐藏在各个角落。
我们对NBA的记忆,也是如此。NBA一个赛季有1230场常规赛,如果每轮季后赛打满七场,又有91场季后赛。一些经典的比赛不断被催生,又迅速被掩藏。若干年后,我们回忆起某个时刻,原本以为会刻骨铭心的记忆,却早已消散。
2015年夏天,腾讯体育视频重温NBA经典赛事,很多观众数年前已经看过了直播,仍然会在评论中感慨:“和我记忆中的完全不同,我得再想想。”对老球迷而言,这是抽丝剥茧,借以找回记忆;对新球迷而言,这是读取记忆,充实自我。
这还不够,我们总是在记忆涌现、消失的过程中焦虑不安,无法将现在与过去完美地联系起来。
这种心情,其实在互联网盛行之前,已经存在。十五年前,好莱坞出产了一部电影,叫《记忆碎片》,主人公谢尔比患上“短期记忆丧失症”,支离破碎的记忆让他痛苦不堪,在寻找真相的过程中,他一次又一次地挑战记忆的极限。又在数年之后,印度宝莱坞借鉴这一思路,推出《未知死亡》,不断地寻找记忆碎片;同样地,男主角的生活因此而焦虑、烦躁,并且失去乐趣。
这就是人生的折射,只是我们从“短期记忆丧失”变成“长期记忆丧失”。在岁月的缓冲之下,我们的痛苦被减弱了,但在某个时刻,我们仍然会被过去某段失去的记忆折磨,试图费尽一切心思,寻回飘散在脑海的碎片。
有句老话叫“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是保留记忆碎片最简单粗暴,也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但往往被我们忽视。当各种新生事物潜入我们的生活,记忆被忽视了,于是,它给了我们惩罚:在某个时刻,我们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我们不断地被折磨。而我们需要的则是一个引子,一个将碎片编织在一起的引子。
电影中,主角用立拍得的快照或自虐性的文身来保住现有的记忆,并希望这演变成未来找回记忆的线索,而在现实生活中,在回溯NBA历史的过程中,阿鱼的《NBA密码》,就是你寻找记忆的引子,又或者让刚刚踏入这一领域的朋友读取、复制,并且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记忆。
阿鱼曾经将自己描述成一个“文艺+二逼”青年,但在我的印象中,他既不文艺也不“二逼”,只是一个记忆力超乎寻常的人。我们经常会在谈论工作、聊天吹牛的时候,从他那儿听到各种不为人知的NBA段子。仔细想想,这些似乎我们也曾看过、听过,但我们忘记了,他还记得。
因为他将这一切记了下来——通过《NBA密码》。
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阿鱼写了200多篇稿件,有栩栩如生的人物故事,有鞭辟入里的深度分析,还有你不知道的历史花絮、球星段子。对大部分人来说,这样持之以恒的写作就是一种痛苦。而且,阿鱼并不以稿费为目的,只是单纯地与朋友、球迷分享他的情绪、记忆。
他坚持了下来,他的记忆没有变成碎片,而是连在一起,犹如溪水般蜿蜒向前,融入时代大潮。然后,就有了这本《NBA密码》。我们读取他的记忆,让过去的一幕幕经典比赛重新回到我们的脑海。记忆碎片串连在一起,就此成为我们自己的回忆。
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