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序言
历史真是巧,在中国的历史学家中,最有成就的就首推二司马了。这两位司马,一位是汉代的司马迁,另一位是宋代的司马光。司马迁的著作是《史记》,而司马光的作品是《资治通鉴》,因为两部作品都太有价值了,大家称这两部作品是中国史学史上的“双璧”,也就是史学史上的两块瑰宝。
司马迁出生在一个史学世家中,其父司马谈就是当时有名的太史令,也就是当时的史官。司马迁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史学的熏陶,长大成人后就继承了父亲的职务,担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书,得以通览群书,激发他开始写《史记》。将军李陵在与匈奴的战斗中兵败投降,司马迁因为替他辩解了几句,惹恼了皇帝,获罪下狱,受到了宫刑。出狱后他发愤著书,写完了《史记》,成就了中国史学史乃至世界史学史上一笔珍贵的遗产。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被称为纪传体通史,总共有12篇本纪,30篇世家,70篇列传,10篇表,8篇书,共计130篇。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中国历史。系统记录了这期间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方面。为此,司马迁花了整整13年的时间。文学大师鲁迅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光一生诚信、刚正不阿。他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294卷300万字,是中国历史上最大也是最著名的以时间为纵贯线的编年史。它上迄战国初年,下至五代末年,记载1362年的史实,对这期间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及相关事件之间的各种关系,交代的一清二楚,真正起到了用社会发展之兴衰起伏警示教育后人的目的。为此,司马光耗尽了心血。《资治通鉴》问世后不久,他就积劳成疾,离开了人世。
两位史学大师这么不辞辛苦,留下了这么优秀的史学名著,到底是为什么?就是为了给今天的我们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让我们能更好地了解过去,审视今天,面向未来。其实,每当我们碰到各种复杂的现实问题时,都可以在历史中去寻找答案,为什么?因为现实变化太复杂,当我们置身其中,往往难辨真假虚实。而历史就不一样了,它是凝固的现实,纷繁复杂扑朔迷离的生活,被优秀的史学家理性化也条理化了,我们可以很清晰地从中看到今天的影子。我们学习历史,分析历史,也就是在审视今天,理解今天。所以,读史可以让我们更聪明,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吧。
编者
201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