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前世今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汉字的由来

中国北方地区流传着这么一则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也就是孔夫子还在华夏大地四处讲学的时候,西洋人还没有文字。他们非常羡慕能写、能读的中国人,于是就不远万里找到了发明汉字的孔夫子,请求他老人家也为自己创造一种文字。孔夫子不太愿意搭理这些“蛮夷生番”,便指着自己骑的那头驴刚在地上撒的一泡尿说:“你们照着那个写就行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西方人的字母文字看起来总是弯弯曲曲、连成一片的。


传说毕竟只能当作传说来听,其中不乏国人的盲目自信,不过这则传说却也透露出一条重要信息,那就是曾经有很多中国人相信孔夫子是汉字最早的创立者。事实上,时至今日,中国各地仍然流传着各种版本的“孔子造字”的传说。话虽如此,汉字的出现其实要远远早于孔子生活的年代。我们使用的汉字是世界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当今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

现在普遍公认的最早的成熟汉字是距今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不过,既然甲骨文已经属于一种相当发达成熟的文字,所以它不可能是汉字的最早起源。换句话说,在甲骨文出现前,汉字还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过程。那么汉字到底是如何起源的呢?除了“孔子造字”的传说外,关于汉字的由来,还流传着四种亦虚亦实的说法。

1.关于汉字起源的四种传说及科学解释

东汉年间的许慎是我国最早的字典辞书编纂者,他在其名著《说文解字·叙》中这样论述汉字的由来:


古者疱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 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许慎的这段文字涉及汉字起源的四种传说,也就是“八卦说”“结绳记事说”“刻契说”和“仓颉造字说”。


(1)汉字起源的“八卦说”

八卦是中国古代的卜筮符号,共有“乾、兑、离、震、巽、坎、艮、坤”8种。这8种符号两两任意组合,就衍生出了变化无穷的六十四卦。

笃信“八卦说”为汉字起源的人很多,不过其受到的批评也最集中、最尖锐,甚至被指责为“无稽之谈”。尽管如此,从实际情况来看,汉字与八卦确有一些相似相通之处。二者不仅在构形笔画的外部层面上,而且在深层的表意内涵上都有相通的地方。文字学家常秉义曾经说过:“汉字有阴阳五行之理存焉,语言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等四声变化关系。形有阴阳,音亦有阴阳。如元音和辅音即阴阳关系,平上去入,以平上为阳,去入为阴。字形之阴阳,一个字,以楷书为例,论其笔画,左为阳画,右为阴画。”这样的解释虽然有其牵强之处,不过部分汉字的产生的确可能从阴阳八卦的抽象符号中得到了启发。如果我们说汉字全部起源于八卦,那当然是不恰当的;但是如果因此断言汉字与八卦完全无关,其实也是武断的。在没有更多、更确切的史料支持或者反对“八卦说”的前提下,我们宁可相信部分汉字的起源的确是和阴阳八卦相关的。

◎八卦符号


(2)汉字起源的“结绳说”

相比质疑声不绝于耳的“八卦说”, “结绳说”几乎得到了人们一致地支持和接受。口头语言无可避免地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于这一点,原始社会的人们很早就感觉到了。话虽如此,类似文字这样一种最有效的辅助语言工具,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找到的,而是经过了相当长时间的摸索,最后才创造出来的。在文字产生以前,原始人类经历了一段用实物帮助记忆的漫长时期,这其中就包括作为汉字起源的“结绳法”。

结绳是原始人类普遍采用的一种记事法,中国古代文献中有不少关于结绳记事的记载。例如《易经》中有“上古结绳而治”的语句。《庄子》中则有“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的说法。即便是在今天,仍有些边远地区的人,为了避免忘记某些重要事情,还习惯以“在裤腰带上打个结”的办法辅助记忆。事实上,结绳记事并非中国人的“专利”,古埃及人、古波斯人都曾有过结绳记事的历史。

至于结绳记事的具体方法,东汉末年的郑玄在《周易注》中这样记载:“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这话说得其实很笼统,好在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研究者从古代印第安人那里了解到了结绳记事的某些蛛丝马迹。简单地说,所谓“结绳记事”就是用一根木棒拴上长短不一,像缨络一样的绳子。这些绳子上面分别打着很多结。绳结距离木棒越近,意味着所指的事情越紧要。除此之外,为了表达更丰富的意思,绳结还被涂上了各种颜色,其中黑结表示死亡,白结象征银子或和平,红结指代战争,黄结是金子的隐喻,绿结则代表谷物。如果绳结上完全没有染色,就只表示单纯的数目,单结是“十”,双结是“百”,三结是“千”。

结绳的用途虽然多种多样,不过最基本的用途还是记数,例如要表示“5斗米”,就可以打5个结;要表示7尺布,就可以打7个结。为了进一步说明事物的性质,还可以对绳子的材质进行划分,比如表示“米”,可以用禾茎制作的绳子;表示“布”,则可以用麻线制作的绳子。在远古时代,无论酋长管理部落事务,还是普通人进行交易,都会发生很多和数字有关的事情,用结绳帮助记忆,可以避免造成错误或产生纠纷。

单就结绳记事的具体方法就可以发现,这种办法只能起到帮助回忆的作用,它本身还无法独立地完整记录事情,更不可能表示语言中的读音。因此,结绳法只能算是原始的记事法,而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文字性质。


(3)汉字起源的“刻契说”

和结绳记事一样,刻契也是古人辅助记忆的一种方法。我国历史上有许多相关记载,例如《释名》中就曾经说过:“契,刻也,刻识其数也。”所谓刻契,就是在木版或竹片上刻些缺口或其他记号,用来记载财务的数量,或向别人传达什么事情,留作记忆的凭借,或者也可以作为向有关人员作解释的依据。刻契有一方独存的,也有两方共有的。两方共有的,就是把竹木板劈成两半,各拿一半,并以齿的互相吻合为依据。大家耳熟能详的“信陵君窃符救赵”故事中提到的“虎符”,其实就属于刻契的一种。

刻契为约的办法产生于未有文字的原始时代。那时候,人们会在木块上刻一些简单的纹路或缺口以帮助记忆,其作用与结绳相似。这种办法直到近现代还保存在一些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中。例如1949年前,云南红河哈尼族农民给地主交租,按租金多少在木片或竹片上刻缺口,然后一剖为二,地主和农民各执其一。每个缺口的代表数不同,通常一个缺口可以代表“一秤”,也就是50斤谷子,不过有时也可以代表更大的数字。

木契上的简单划痕,只能起到帮助记忆的作用,当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字,不过这种形式无疑是最早的文字书写形式之一。古人利用这种形式把一些数字符号或象形符号刻在陶器或竹木片上,用以传递某种信息,就有可能逐渐演化成类似青铜器上的族徽或者竹简之类的文书,文字和文献也就逐渐形成了。从这点来说,刻契比八卦和结绳都更具备作为汉字起源的资格。


(4)汉字起源的“仓颉造字说”

世界各地都有很多关于本民族文字由来的传说,例如西方有所谓“上帝造字”的说法,中国除了“孔子造字说”以外,获得最普遍接受的就是“仓颉造字”。在传说中,仓颉是黄帝的史官,因为拥有四只眼睛,所以看东西非常清楚。他抬头看到天上的月亮有时圆有时弯,低头看见地上鸟兽的脚印各式各样,从中得到启发,创造了汉字。

那么,“仓颉造字说”究竟有多少可信度呢?汉字真的是仓颉创造的吗?在这方面,历代研究文字的学者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汉字不可能是某一个人造出来的,而是古代先民集体创造的结果。我们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异体繁多的事实中,也可以看出文字绝不是一个人创造的。因为如果文字是一个人创造的,那么,一个字就不可能有许多不同的写法。

此外,历史上是否确有仓颉其人,也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原始人并不像现代社会的人一样有明确的私名,传说中的上古人物名称,大抵是后人根据某种特征另起的名字。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起名依据就是该人在发明创造方面的功绩,例如“有巢氏”指发明建造房屋的最早祖先,“燧人氏”指钻木取火的发明者,“烈山氏”(或写作“厉山氏”“连山氏”)指最早发明烈山造田的先人,“神农氏”指最早开创农业的祖先。《周礼》中所谓“先牧”“先炊”“先卜”“先巫”“先音”“马祖”“田祖”“先蚕”“先师”“先造食者”之类,也都是同样性质的名称。由此推测,“仓颉”很可能是同样性质的名称。有学者认为,由古音看,“颉”与“契”音近,“仓颉”也许就是“创契”的意思。如果这个推测不错,那么,所谓“仓颉”应该也就是后人对创造文字的古代史官的追称。当然,这样说并不妨碍我们把最早的文字创造者当作仓颉。或者说,汉字是由千千万万个“仓颉”共同创造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