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商人的丰田,技术的本田(1)
商业就是随风倒
很多日本的企业在经历了国土分裂、资本化改革、战争统制和战败冲击这些致命的伤害之后,依旧存活了下来。当天皇宣布投降之后,丰田汽车的副社长赤井久义举行了员工大会,他面对一张张沉默、疲惫、惊恐的脸,高声说:“日本虽然战败,但是,五年、十年之内一定会完全恢复。丰田制造的卡车在战时是必要的,在战后复兴期更是重要的重建工具。所以制造卡车是丰田今后的责任。铭记这一点,我们从今天起,再向未来出发吧!”
员工们的热情被他点燃了,第二天,丰田汽车工厂开始恢复了生产。但战争后遗症和现实困境严重挫伤着员工们本就脆弱的内心。
开工之后,就有许多工人要求返乡,因为他们的故乡要么被盟军炸成了焦土,要么遭受了巨大的自然灾害,亲人们食不果腹,饥寒交迫。
丰田家族知道在这个危急时刻,民心最重要。他们给工人们发放了一笔资助,然后遣散他们回家探亲。
这样一来,丰田的工厂变得异常荒凉。机器安静而无奈地放置在厂房的角落里,许多制造了一半的军用卡车被无情地废弃在院子里,仅剩的几个工人坐在阴霾的天空下一口口地抽烟。所有丰田人都在想,未来究竟在何方呢?
就在整个公司陷入死寂的时候,丰田汽车的创始人喜一郎出现了。自从战争爆发之后,这位日系汽车的缔造者就深居简出,他很少面对媒体和员工,甚至很多传言说,他已经被炮火湮灭。
丰田喜一郎把工人们叫到面前,告诉他们,丰田不会消亡,未来一定会光彩重生。他说完这些话凝视着大家,所有人都默默无语,显然,他们不相信丰田喜一郎的话。
丰田喜一郎冷静地说:“人类生活最基本的便是衣、食、住三项,不论占领军态度如何,总不至于不让我们从事这三类生产。衣方面,丰田以纺织业起家,一旦决定生产,随时可以动手进行。食方面,日本四周都是海洋,水生物丰富,我考虑办个加工厂大批量生产鱼饼,这是人们喜欢的食物。另外,可以同时从事陶瓷食器生产,日常生活中缺不了器皿。至于住方面,我想就生产水泥吧,技术要求不复杂,马上可以干起来。”
丰田喜一郎的计划其实早在战争期间就开始了,他早早就预料到,日本必败,欧美必胜。于是他虽然也总是被绝望所胁迫,总是挣扎在战时统治的困局里,但他依然花费时间寻找战败后的出路。为了获得重生,丰田喜一郎可以放弃理想,暂时委曲求全,不造汽车,去卖鱼饼。
众人明白,这也许是公司唯一的出路:汽车梦可能就此作罢,做海鲜是新的出路。
之后,丰田喜一郎开始着手自己的计划,他让长子丰田章一郎去北海道开办鱼饼加工厂;让自己的堂弟,也是丰田汽车创办者之一的丰田英二去做瓷器;自己和副社长赤井久义创立水泥厂。
让人深思的是,这些企业现在依然根植在丰田财团内部。比如丰田喜一郎自己创办的水泥厂现在叫丰田总建公司,这家企业从事工程项目,利润颇丰。
当然,汽车是丰田喜一郎永远的梦想,他不会放弃,对他来说放弃汽车就等于放弃了生命。为了让汽车产业迅速激活,丰田喜一郎派赤井久义和丰田自动织布机制作所副社长石田退三去跟盟军谈判。
这两人立刻开始了行动,他们带着简单的行囊直奔东京。那时候,首都已经成为一片废墟,两位高管随便找了个小旅馆住下,自己烧饭烧水,谋划谈判方案。
第三天,他们见到了盟军的领导人,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最后,对方告诉他们,小汽车现在还用不上,就别忙着造了,不如发展一下公共交通,造点公共汽车和大卡车吧。
赤井久义想,这还不是最坏的结果,他起身感谢之后,就准备离开。就在这时,石田退三忽然一把抓住盟军领导,开始流泪。
盟军领导很惊讶,忙问他怎么了。石田退三说:“我是丰田自动织布机制作所的副社长,我们的5000名员工已经快吃不上饭了,能不能让我们生产的织布机卖到美国去?”
盟军领导坚决拒绝了他:“不行!”
赤井久义和石田退三悻悻而去。但石田退三没有放弃,在之后的几天里,他每天都去“骚扰”盟军司令部,大谈丰田织布机如何先进,对美国经济有如何大的推动作用。
但盟军领导一直很冷淡。这样死磕了一个月之后,盟军领导仍然不松口。最后,石田退三决定耍赖了。他告诉盟军领导说:“战争又不是丰田集团引起的,相反,日本军部逼迫我们生产军用物资,工资到现在还没着落,他们拉走产品也不付钱,我们还不知道向谁去讨要呢!为了让员工和他们的家人填饱肚子,我们除了把织布机卖到国外,没有其他可行的办法了。如果你们怎么都不肯开出口许可证,就请你们给我5000人吃的白米,假如没有白米,面粉也行,都没有的话,我们就天天在盟军司令部门口挖野菜吃!”
盟军领导想到堂堂的司令部门前,一群难民挖野菜、生火做饭,这幅景象让以救世主自居的美国人情何以堪啊。
无奈之下,盟军司令部同意丰田向英国出口100台织布机。一个月之后,英国的新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原因一方面是,当时英国也处于恢复期间,急需织布机;另一方面,丰田的织布机的确质量优异,价格公道,一经出口,立获好评!
凭借丰田织布机的优秀业绩,丰田集团还是磕磕绊绊地走了下去,汽车生产也在逐渐恢复当中。
在获得了驻日盟军总司令部的允许之后,丰田开始生产卡车和公共汽车,随着时间的推移,盟军对日本的控制也在缓慢放松,小汽车制造又重新回到丰田生产的日程上。
1947年,丰田推出了“丰宝”汽车,这款小型车是专门为出租车而设计的。“丰宝”的风行让丰田喜一郎看到了新的希望。但当时,公司的经济情况依旧很紧张,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丰田英二建议裁员。但丰田喜一郎坚决反对,他认为,裁员不符合丰田家族一贯的行事风格,在困难时期应该全员努力,共渡难关。
拯救丰田的战役
但是,一直到了1949年,丰田的难关依然没有渡过。生产的汽车都卖出去了,但由于经济形势实在太差,大部分货款都无法回收。丰田喜一郎几乎绝望了,他只得向银行恳求贷款,帮助丰田起死回生。
这个时候,三井银行答应给丰田提供资助,但有三个条件:一是裁员,至少裁掉一半员工;二是汽车制造部门和贩卖部门分离,也就是让销售部门独立出去另组公司,不再因收不回卖车的货款拖死整个企业;三是银行方面要派一位专务到丰田集团,监督资金使用。
在这三个条件里,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第三条。从那之后,丰田和三井就建立了血浓于水的关系,他们甚至通过联姻来维护这种联系,让丰田汽车进入一个永远稳定、永远有财力支持的商业模式中。
为了让公司度过艰难时刻,丰田喜一郎只得答应三井银行的所有要求。在裁员之前,丰田喜一郎举办了谢罪大会。他含着泪向工人宣布:“这不是我的本意,本人相当反对裁员。但是,除非裁员,否则公司将无法继续生存。我将辞去社长职务,对造成的这种局面负责。”
会后,一代汽车帝国的创造者丰田喜一郎宣布辞职。而丰田喜一郎宣布裁员时拍的巨幅照片至今还挂在丰田总部的办公室里,其含义是:不要忘记过去的苦难,不要再让你的员工遭遇裁员的厄运。
丰田喜一郎引咎辞职之后,石田退三成为丰田新任社长。
石田退三不太像传统的日本人,他为人谦和,头脑极为灵活,有大抱负,但愿意为了实现更远的目标而委身于现实。他丝毫不懂织布机技术,但可以把丰田织布机经营得风生水起。最重要的是,石田退三出身于三井旗下的三井物产,和大财团三井的联系极其密切,这对他今后的事业有巨大的帮助。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石田退三的性格和丰田喜一郎大相径庭。丰田喜一郎深受日本传统文化的熏染,追求仁义,缺乏决断,心慈手软;而石田退三是商人思维,他内心深处明白,经营企业不能仅靠一腔热血,在关键时刻,还需要决断力,甚至需要不择手段。
很多年后,有人说,“销售的丰田,技术的本田”。丰田和本田,一个依靠贸易席卷世界;一个凭借技术问鼎天下。各自不同,各自精彩,而石田退三是实现这一命题的起点。
石田退三刚刚上任,朝鲜战争就爆发了,美国的汽车订单纷至沓来,挽救丰田汽车于水火之中。那个时候,不管是卡车还是吉普车,只要丰田一生产出来,美国人立马交钱提车。1951年,丰田汽车的利润超过了3亿日元,而之前的一年,其累计亏损是20多亿日元。
石田退三似乎要感谢命运的垂青,媒体也说他是一位福将。历史不能假设,但如果我们尝试一下假设,会发现耐人寻味之处。丰田喜一郎厌恶战争,在二战爆发之后,他曾经因为军部的统制政策,不能生产小汽车而想到过自杀。这样一个理想主义者也许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师、发明家,但难以成为一个纵横捭阖的伟大商业奇才。石田退三则相反,他始终认为企业的生存是第一要务,责任、使命、理想只有在生存的基础之上才可存续。
德鲁克对公司使命的阐释正说明了石田退三当时的抉择非常正确:公司应该是一个运行中的、发展中的人的组织,而不是静态的规划蓝图。因势利导、规避风险、赚取利润才是一家公司的使命。而这个过程本身也能为公司积累生产资料、思想和经验。比如,通用汽车公司因为在二战中承接了美国飞机制造的业务积累了大量新的技术,这才让它在二战之后迅速成长,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汽车制造商。
事到如今,丰田汽车都坚信,当时正是因为石田退三的决断才让丰田有了今天的地位。
在丰田汽车的业绩逐渐转好之后,石田退三多次邀请丰田喜一郎出山重新掌权,而丰田喜一郎蜗居在一个小小的实验室里坚持做汽车的研发,他告诉石田退三:“不做小汽车的汽车公司不是真正的汽车公司。”
就这样,丰田喜一郎依然深居简出,生活在自己的技术世界里,直到1951年朝鲜战争趋于平静之后,他才再次出山,实现自己的汽车之梦。当然,如果没有石田退三的苦苦支撑,丰田也无法获得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