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自卑感与优越感(1)
自卑心理
个体心理学的重大发现之一——自卑心理,已经众人皆知。很多学派都在使用这一名称,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但是,我却不敢肯定他们对这一名词是否使用恰当或充分了解。比如,医生告诉病人:自卑没有任何益处可言,那么此人的自卑感反而会越来越重,根本达不到克服的目的。我们必须找到他人生态度的缺点所在,并在他缺乏勇气之时给他以鼓励。
神经官能症患者都有自卑心理存在。但是我们并不能根据这一点将神经官能症患者和其他类型的患者分开。我们只能从他对生活的失望感,和他的努力和活动受到限制的程度来区分。如果我们对患有自卑症的人说:“我知道你在受着自卑的折磨。”这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更不能给他以勇气。这就好比对一个头疼的患者说:“我知道你有头疼的毛病。”
如果我们问那些神经官能症病人是否有自卑感,很多人都会说“没有”。甚至有的人会说:“恰恰相反,我觉得我比别人都强。”所以,这样的问题我们根本没有必要提问,我们只须观察此人的言行举止,就可以看到他在用什么方法显示自己不可一世的样子。比如,我们看到一个傲气十足的人,就可以猜出此人的想法:“不要轻视我,我要让你们看看我是很强大的。”如果他在说话时总是指指点点的,我想他可能认为“不这么说话是没有人相信我的”。
在这些自高自大的人心里,其实都有一种隐藏的自卑感。这就好比那些身高不足的人走路常常踮着脚一样,这样会让他看起来高一点。这就像两个孩子比个子,害怕比不过对方的孩子常常挺直了身子站在那里,他想尽力让自己看起来高一点。我们如果问他:“你是不是觉得自己不够高?”他定然不会承认。
所以,我们不能认为表现安静、乖巧、稳重的人就是有自卑感的人。自卑感的表现多种多样,也许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例子加以说明。
三个孩子第一次去动物园,当站到关着狮子的铁笼子面前时,第一个孩子吓得躲到了妈妈的身后,说:“我要回家。”第二个孩子在原地不动,脸色却变得苍白,浑身颤抖,可是嘴上却说:“我一点也不怕它。”第三个孩子则瞪着狮子说:“妈妈,我可以向它吐口水吗?”实际上,这三个孩子都很害怕,但是表现方式却不相同,这是由他们的人生态度决定的。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一些。可是,如果我们充满信心,用简单实际的方法去改变我们的生活,自卑感就可以慢慢消除。每个人都不会一生都存有自卑感,这样会使他难以负重,所以必须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才行。即使一个人失去了自信,不再想脚踏实地地努力以改变自己的生活,他仍不想被自卑感困扰,仍然时时刻刻想摆脱这种感觉。虽然他的目的仍是克服所有困难,但是他却不为之努力,只是寻求一种自我安慰,甚至强迫自己认为有优越感。但是,这样做不但无法消除自卑感,反而会越来越强烈。因为他无法解决问题的根源,所以他走的每一步都在自欺欺人,生活中的问题也会紧紧跟随他,以至于压力越来越大。
如果我们只看他的行动而不去了解其内在意义,就会认为这种行动没有任何目的性。我们并不能从他的行动中看出要改变自己生活的动机。我们看到的是:他与其他人一样,极力争取一种充实感,但是却对改变自身处境没抱任何希望,我们觉得他的任何行动都有这种色彩。如果他感到了自己的软弱,他就会到一种让自己看似强大的环境中去。他让自己变得强大的方式并不是发展自己、让自己变得充实,而是让自己在心中变得不可一世。这种方法显然不起任何作用。如果在工作中遇到了不可解决的困难,他就会将气撒在家人身上,以此来说明自己依然有威严。但是不管他怎样自欺欺人,客观事实终究不可改变,自卑感也不会有丝毫减少。久而久之,他的自卑感就会成为潜藏在心底的暗流,我们将这种情形称为“自卑心理”。
到此我们应该给自卑情结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当一个人遇到他无法解决的问题却深信自己能够解决时,就会表现出自卑情结。从中我们看出,不管是愤慨、泪水还是歉意,都是自卑的一种表现。因为自卑感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压力,所以他们就想通过一种优越感来释放自己,但是这种方法对于解决问题无济于事。他们往往将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搁置一旁,而从那些乱七八糟的小事中寻求优越感。他会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开导致失败的因素,而不是勇敢向前,争取胜利。在困难面前,他们会表现出犹豫不定、不知所措、畏畏缩缩。
在那些患有广场恐惧症的人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情形,他们心中一直认为:“我必须在熟悉的环境中待着,不能走远。生活中的危险太多,我必须躲开。”如果这种思想一直存在,此人就会将自己关在一个房间里,不肯出来甚至不肯下床。
在困难面前,最大的退缩表现就是自杀。此时,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这个人已经放弃了解决问题之道,且表现得无能为力。如果自杀被看作一种谴责或报复的话,我们就可以认为自杀的人同样在争取一种优越感。选择自杀的人总是把责任推给别人,他们好像要告诉别人:“我是那么敏感、脆弱,可是你们却那么残忍地伤害我。”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几乎每个患有神经官能症的人都会限制自己的活动范围并避免与外界接触。他们想避开生活中的三大问题,让自己生活在自己可以主宰的范围内。就这样,他为自己筑起了一间“密室”,关上门,独自过远离世事的生活。他还会根据自己的经验选择使用恐吓的方法还是哭诉的方法统治自己的领地,总之,他们会选择最有效的手段。如果一种办法不行,他就会转而选择另一种,可是目的却是相同的——获得优越感,但不改变自己的处境。
比如,那些没有足够能力的孩子,发现眼泪可以帮他争取一切的时候,就会变成一个“爱哭鬼”,这种孩子以后会患忧郁症。我们称眼泪和抱怨为“水性的力量”,他们是破坏和谐、支配他人的一种有效手段。爱哭的孩子和那些胆小畏缩、有负罪感的孩子一样,自卑心理会显露在表面。这些人会说自己无力照顾自己,他们想将自己超越别人、独霸天下的目标深深隐藏起来。相反,喜欢吹嘘的孩子则给人自高自大的感觉,但是如果我们撇开他的言语只观察他的行动,就会明白,他们是那种不承认自己有自卑心理的人。
其实,恋母情结也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特殊表现。如果一个人不能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无法克服自己的病症。如果他只把自己局限在家庭的“小城堡”中,我们就不能理解为什么他也总是在这个范围之内解决自己的性欲问题了。因为缺乏安全感,他从不会将兴趣放在自己熟悉的人之外。因为他已经习惯于在自己的范围内掌控他人,所以害怕控制不了这一范围之外的人。这种孩子大都在家过于娇惯,他们从小到大只认定一点:他们的愿望就是必须执行的法律。所以他们没有想到过到家庭之外去赢得爱情。这种人即使长大成人,也会愚忠于母亲。在爱情的世界里,他们想找的并不是平等的爱人,而是一个供他奴役的仆人,而他最忠实的仆人就是自己的母亲。如果母亲对孩子过于宠爱,不让他去关注别人,也不让他与父亲亲热,那么恋母情结会发生在任何孩子身上。
在神经官能症患者的身上有一大特征表现:行为受限。结巴的人在讲话时总是犹犹豫豫的样子。他们想与人交流,但是因为有自卑心理,总害怕别人不搭理他,所以说话时总犹豫不决。那些学校的差生,迈进中年仍找不到工作的人们,害怕谈婚论嫁的人,强迫自己重复一种动作的患者,总是精神不振的失眠症患者,都会表现出一种自卑心理,这致使他们无法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有自慰、早泄、阳痿或者性变态的人都没有正确的人生态度,因为他们在与异性相处的过程中得不到性欲的满足。如果我们问他们:“为什么你总是无法得到满足?”他追求的性对象就会说:“这个人太爱胡思乱想了。”
我曾讲过,自卑感并非只有坏处,它亦可促使人去改变自身的处境。比如,人类只有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才会作好准备迎接未来,才会促使科学进步。它可以让我们改变自己的生存状况,进一步了解宇宙,更好地开拓生存环境。的确,人类文化的基础就是拥有自卑感。我们可以假设一个外星人来到了地球,他们一定会问:“地球人总是努力开办各种协会、机构,尽力求取安全,为了避雨盖上房子,为了保暖穿上衣服,为了方便铺设道路,他们一定是地球上最脆弱的群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事实的确如此。我们不如狮子和猩猩力量大,也不会像很多动物一样具有自我保护的本能。有些动物为了避免自身的缺点,会采取群居的方式,可是我们人类如果群居在一起,力量会远远超过那些动物。
我们都知道婴儿的身体是很脆弱的,孩子有很多年的时间都需要别人精心地照料。正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是从脆弱的时候开始的,也正是因为人类之间如果没有合作就只能受环境的摆布,由此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明白,如果孩子不在合作中锻炼自己,就会越来越悲观,产生很深的自卑心理而无法自拔。同时我们还知道,人生中的问题总是接连不断的,即使非常善于合作的人也会遇到各种难题。谁都不会认为自己已经超越了世上所有的人,主宰了世界的一切。我们的身体虽然脆弱,生命虽然短暂,但是仍要对人生的三大问题不断丰富和补充。我们可以先找一个暂时的答案,但是绝不可以只满足于现在的成绩。无论怎样,我们都要继续努力,而努力的前提则是与人合作,这样的奋斗才有意义、有希望,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环境得以改变。
人类永远不会达到自己终极的目标,这是众所周知的。如果某个人或整个人类已经到达了不存在任何困难的境地,那么未来的一切都可以预料,任何事都可以提前做好,这样的生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未来不会出现任何出人意料的事,那我们还期待什么呢?事实上,正是生活的不确定性引起了我们人类的兴趣。如果我们对任何事都一清二楚了,我们想知道的事都已经知道,那么探索和发现还有存在的必要吗?科学也就走向了终点,我们的生活好像成了一段耳熟能详的故事。曾被我们追求的艺术和宗教,也将失去其原有的意义。不过还好,生活并非这么容易就被耗尽。人类在不断地奋斗,我们也总能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并积极合作为社会做贡献。
然而,神经官能症患者在成长之初就遇到了阻碍。他只是从表面上去解决人生的各种难题,所以他所面临的困难更多。正常人会合理地解决某一个问题,然后再去面对另一个问题,转而找到新的办法。这样,他们就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他们不甘心居于人后,不想成为他人的负担,也不需要别人的特殊照顾,他们会依照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对社会的认知勇敢行事,独立解决问题。
对优越感的追求
人人都有的对优越感的追求,具有唯一性。它取决于个人划定的人生意义,这种意义并非只是表面文章,而是体现在了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中,它就像一首自创的美妙曲子贯穿人的一生。但是,在他的人生态度中,他并没有将这种目标很直白地表现出来,它的表现形式很委婉,我们只能从它提供的线索中慢慢寻找。了解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就像解读一位诗人的作品。诗人的文字不多,意义却异常深远,只有我们动用自己的直觉和研究才可以推敲出来。对于深奥、复杂的人生哲理,心理学家也需要像我们解读诗歌那样,从其字里行间中推敲,品读生活的意义。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在我们四五岁的时候,就已经懂得了人生的意义。这并不是通过数学精算出来的,而是在暗中摸索得到的。我们就像盲人摸象一般在整体中摸索,对事物的局部一点点地认识,然后作出相应的解读。我们对于优越感的追求同样是在暗中摸索而出的,它是我们的一种追求,是一种动力,不是地图上的某一个静止的点。没有人能够说出自己优越感的目标是什么,也许他有自己的职业目标,但那只是人生目标的一部分。即使有了确定的目标,通向目标的路途也各不相同。比如,一个人想成为医生,可是作为医生需要他具备很多素养。他不但要有专业方面的知识,还要有和善仁慈的心。我们要看他对人的关心到了怎样的程度,还要看他要求自己帮助他人到什么程度。这一职业其实就是他对自己自卑感的一种补偿,并且我们还要从他的工作以及领域成就中,推测出他正在使自己这种特殊的感情得到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