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战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公元前5世纪的各国军队

波斯

由居鲁士建立起来的波斯帝国在叙斯塔斯佩斯之子大流士统治下首次建立起完整的军事体系。这位国王将整个帝国分为20个省区,各省总督仅保留民事权力,当地的军事长官则由他本人任命,并只向波斯大王效忠。各省区驻军则由当地税收供养。波斯军队分为常备军和驻防军两种。其中前者以千人为单位驻扎在帝国边境或贯穿全国的驿道上。这些常备军要接受非常严格的检查,每年还要被集合起来进行一次大阅兵。整个帝国也被分为不同军区,各军区中央设有军队集结点。驻防军平时被分散开来负责保护城市和要塞,也无需每年接受检阅。虽然其在小单位细节上的组织方式与常备军相同,但总体而言却大相径庭。

波斯王室直接指挥着几支人数为1万人的部队。最高贵、最勇敢的波斯人会被编入一支时刻保持1万人规模的精锐部队——不死军(Immortal),他们在全体波斯陆军中的地位也最高。仅次于他们的是一支与之类似的米底部队。各总督、高级将领也会拥有自己的近卫军,由其本人自行编组和供养。

与犹太人相同,波斯的全体人口也被按照十、百、千、万的结构进行划分。当战争爆发时,可以快速有效地从人口中征召新部队或增援部队。招募起来的新兵通常会由当地的大地主指挥,以保持其民族性。有时,如大流士远征西徐亚或薛西斯(Xerxes)入侵希腊时,波斯还会进行全国总动员,而每个省份所要提供的人力、物资、马匹、船只等则由国王本人决定。希罗多德曾夸张而有趣地记载,在入侵希腊过程中,薛西斯在色雷斯检阅的部队包含了多达56个部落和民族。

波斯士兵没有军饷。他们服役时的给养也只能就地取食。这就导致当波斯军队从某一地区经过后,当地的粮食就会像遭遇蝗灾一样被吃得一干二净。

波斯军队的军阶和指挥关系十分明确。千夫长(Chiliarch)负责指挥1千人,万夫长(Myriarch)负责指挥1万人,二者都具有相当高的权威和荣誉。比二者更高的指挥官只由国王的亲族或宠臣担任。尽管波斯人后来因奢华生活而变得不再好战,但最初他们也曾是简朴、英勇的战士,而且也接受了非常出色的军事训练。在早期的波斯军队中,只有凝聚力稍显不足。不过到了薛西斯一世的时代结束后,情况便急转直下了。贵族们流连于后宫之中,很少再亲自上阵领兵。佣兵也越来越多地加入到波斯军队之中,甚至逐渐成为了帝国安全的支柱。尤其当他们发现佣兵非常容易招募时,这种“省力”的军事体系快速膨胀了起来。亚洲人和希腊人都被招募进了波斯军队,前者虽然人数众多,但后者却构成了军队的脊梁。每名雇佣希腊方阵步兵每月可得到一枚达克特金币(Ducat),相当于4至5美元【32】。除此以外,他们可能还会另外得到一份相同价值的补助来购买给养。

随着各地总督变得独立性越来越强,并逐渐掌握了驻军指挥权,波斯王室的中央军事权力就相应变得虚弱了。不久之后,总督们就变成了半独立的君王。他们摄取了大部分原先属于波斯大王的权力,仅仅在名义上依然服从于波斯国王。不过国王本人仍保留着集结全国军队的权力。在希波战争时期,波斯军队的绝大部分便曾依照国王的命令在色雷斯、小亚细亚和埃及集结。

骑兵是亚洲部队中最精锐的部分,而这也正是东方人一向所擅长的。在当时的东方,与今天相差不多,马匹与人类关系非常紧密,因此骑兵也成为了他们的主要军事力量。在波斯帝国中,最优秀的骑兵是波斯族骑兵,其次是小亚细亚的米底人和东方的帕提亚人。游牧部落则组成了出色的轻骑兵,与今天的哥萨克人非常相似。

波斯步兵数量虽然庞大,但素质却并不那么出色。包括投石手、标枪手、弓箭手在内的轻装部队数量极多,但纪律涣散。希腊佣兵则组成了最坚实的重装部队。人数最多时,曾有多达5万名希腊佣兵服役于波斯军队。波斯本族步兵的组织方式与希腊佣兵相似。其中一部分人还拥有非常优秀的装备,他们身着全套铠甲,使用最精良的武器。战车(无论有无镰刀)在波斯军队中依然流行,骑骆驼的弓箭手和标枪手也并不罕见。

自居鲁士之后,波斯人的战术发展便陷入了停滞,战场上的组织和纪律也一落千丈。他们在行军时毫无秩序,宿营时则会选择在水源和放牧地附近,用辎重车、路障或土墙(有时他们还会把盾牌覆盖在土墙上)来环绕营地。高级将领们拥有营帐,普通士兵只有在永备营地里才拥有棚屋,在日常营地中则只能露天而宿。凭借自己的勇气,波斯人在会战中通常会直接冲向对方,而不会采用任何计策或者战术机动。他们通常会将战场选在开阔的平原上,以尽量发挥他们在数量,尤其是骑兵和战车等方面的优势。波斯军队会列成一条漫长的战线以尝试包围对方,骑兵部署在两翼,战车则列在全军前方。中央是全军的荣誉位置,国王本人和近卫军即被部署在这里,其两侧以厚重的四方阵(通常是30排,有时也会达到100排)部署精选的精锐部队,轻装部队则被部署在这些部队四周或者重装部队之间的空当之中。当国王一声令下,全军都会随着开战信号向前涌动。波斯军队中并不缺乏英勇的战士,甚至于希腊人在几代人中都不敢面对波斯大军。但这支大而无当的军队却始终缺乏凝聚力和纪律,遭到打击后便会迅速失去秩序。一旦遭到失败,波斯军队就会损失惨重,丧失重新集结起来抵抗追击的能力,直至被对方彻底消灭。由于只能在平原上使用,战车、骑兵以及巨大的步兵四方阵一旦进入山地,很容易就会因遭到对方攻击而完全丧失秩序。

波斯人对围攻战术一无所知,只会依靠诡计、贿赂占领城市,极少数情况下也会通过强攻得手。对波斯人而言,围攻仍然需要花费极为漫长的时间。

波斯人的战术在征讨野蛮人时能够取得成功,但在面对山地部落时总是会遭遇巨大的麻烦,而他们也无法抵挡希腊文明人的纪律。

作为宣战手段,波斯人习惯于派出使者,向对方索取象征着臣服的土和水。

希腊

直到普拉蒂亚会战(The Battle of Plataea,公元前479年),希腊人在军队组织上都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不过从那之后,情况逐渐发生了改变,一些奴隶也开始被用作作战部队。第一支常备军也出现在了希波战争期间。当时各希腊城邦同意共同维持一支拥有10000名步兵、1000名骑兵以及100艘战舰的常备军。而在希腊国土以外作战所需的部队也要比以往更多。因此除长期以来拥有希腊保护者荣誉的公民阶级以外,大量的自由人、奴隶,尤其是雇佣部队也被编入军队。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以及它的巅峰时代(公元前465年至公元前429年)曾大量使用了佣兵部队,而其余希腊城邦也很快便效法了雅典的做法。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前,雅典公民都会接受全面的军事训练。但这场两败俱伤的战争重创了希腊的人口和土地,并让他们熟悉了为金钱而战的味道。伯里克利(Pericles)第一个认清了必须向部队支付军饷,因为此时雅典已经没有土地可供重步兵维持生计了。早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前,已经有一些希腊佣兵为金钱而前往亚洲服役了;而到了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无论是东方的王子、总督、迦太基(Carthage)或任何需要他们的人,都可以轻易雇佣到大批希腊佣兵。从这种为军饷而在国外服役的雇佣方式出现起,佣兵们不久便腐化到了只为出价更高那一方而战的程度。佣兵们的日饷在5到20美分之间。最优秀的希腊人现在将战争当作了职业,而他们中大部分人更是在国外作战,导致国内仅剩下次等的兵源,就连希腊城邦自己也不得不使用佣兵。中上等的公民们也不再愿意服役,反而花钱来雇人替代他们,使已经逐渐成为常备军的军队里充斥着劣等的士兵。所幸大部分希腊城邦仍保留下了一支精锐的核心部队,尽管人数不多,但却是整个军队中的催化剂。如底比斯圣团(或称爱人团)【33】,因互相之间的感情纽带和对城邦的忠诚,虽然仅有300人,但却经常在底比斯人的作战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即使在喀罗尼亚会战(The Battle of Chaeronea)中最终全军覆没时,他们也不曾退让一步,每一个人都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尽管希腊军队已经走向了衰落,但教授数学和当时那些战争艺术的学校以及体育锻炼体系却仍在迅猛发展。希腊从不缺少将才。只是因为自由人和普通公民的堕落,以及佣兵的普遍使用,才使希腊共和城邦们失去了它们的脊梁。

重步兵依然是军队中最重要的部队,也只有他们才被视作战士。重步兵的装备与先前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盾牌从4英尺高缩减到了2.5英尺,而长矛却从10英尺增加到了马其顿萨里沙长矛(Sarrisa)的21英尺或24英尺。轻步兵仍然担负着保护重步兵和拉开会战序幕的任务。克里特、罗德岛、阿卡纳尼亚(Acarnania)、埃伊那岛(Aegina)和亚该亚(Achaia)提供了最好的弓箭手和投石手。与过去一样,轻步兵仍然来自穷人阶级,装备恶劣且不受重视。直到雅典的伊菲克拉特斯(Iphicrates)改善了他们的纪律和装备,从而证实了他们在战场上的价值。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伊菲克拉特斯创建了一个新的兵种。他们装备质量优良的短矛和一个小圆盾,并因后者而被称为轻盾兵(Peltast)。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支部队既拥有轻步兵的快捷,又具有重步兵的坚韧。这支新军很快便证明了自己的作用,并因此而被其他希腊城邦效法。在当时,红色或深红色是最为战士所喜欢的战袍颜色。

希腊骑兵分为重骑兵(Cataphracti)和轻骑兵(Acrobolisti)两种。前者使用双头长矛、刀剑或战斧作为武器,配有一块圆盾,人、马都配有全身的铠甲。后者则仅有较轻的装甲,作战方式与游牧民族类似。与波斯入侵时相比,希腊骑兵在数量上增加到了步兵的1/10,阿格西劳斯(Agesilaus)【34】在小亚细亚作战时甚至曾将骑兵人数增加到了步兵的1/4。不过总体而言,即使如伊巴密浓达(Epaminondas)等名将也曾让他们发挥出不小的作用,但希腊骑兵素质仍然不高,希腊人本身也依然不是马背民族。

重步兵、轻步兵以及骑兵的数量比例并不固定。按照希罗多德的说法,在马拉松会战中,雅典人拥有一万名重步兵,轻步兵数量极少,骑兵则根本不存在。在普拉蒂亚会战中,希腊人拥有38000名重步兵、71300名轻步兵,同样没有骑兵。【35】而狄奥多拉斯则告诉我们说,伊巴密浓达在留克特拉会战(TheBattle of Leuctra)中拥有6000名重步兵、1300名轻步兵、500名骑兵;而在曼丁尼亚会战(The Battle of Mantinea)中,他则拥有30000名轻重步兵以及3000名骑兵。

由于方阵在希波战争中的出色表现,希腊人从没有考虑过改变战斗队形,只是对其进行了一些改进。伯罗奔尼撒战争正为这些改进提供了机会,使希腊人能够将天生的组织和操练才能发挥出来。从此时起,希腊军队不再以十进制作为编组基础,转而采用2的倍数作为数量标准组织部队。方阵排数很少会少于8排或多于16排,只在特殊情况下,才会出现4排的轻型阵型或24排的厚重队形。伊巴密浓达在留克特拉会战和曼丁尼亚会战中曾使用过深达48排的纵队,但那也已经很难被称作方阵了。通常而言,方阵的厚度在8排、12排或16排之间,色诺芬认为12排是最为常见的。指挥官只要从方阵中抽出随意数量的“行”,即可组成任何大小的单位或者支队。在战场上,指挥官位于部队最前方,另有数位士官或老兵负责保持行列的秩序。规模较大的方阵单位还拥有自己的军徽和号手,其指挥官身边也还有一到两名传令官。由于方阵在行军时会以右翼领先,且指挥官也站在整个方阵最右侧,因此右翼被称为“头部”,左翼被称为“尾部”。方阵各单位之间也留有空隙,以便轻步兵能够在方阵前后移动。希腊人拥有很多种战术阵型,如左翼或右翼拖后,以及各种纵队或楔形队形,其中纵队进攻正是从楔形进攻中发展而来的。在前进时,方阵步兵会依照笛声调整步伐。对于使用12英尺长矛的方阵而言,步伐整齐是至关重要的。只要方阵能够保持着自己的阵型,方阵步兵们便只需要使用长矛这一种武器作战。方阵前方的几排士兵将长矛放平伸出,后排则将长矛倚靠在前方士兵的肩膀上或垂直竖立,以阻挡矢石。

轻步兵、轻盾兵和骑兵的组织和部署方式很多。轻步兵从不会组成密集队形作战,而轻盾兵却经常如此。骑兵的队形虽然没有太大改进,但希腊人也认识到,对骑兵而言过大的队形深度毫无意义(如斯巴达人先前那样)。他们将骑兵中队的深度减少到4排,正面宽度则有所增加。如果某些情况下骑兵中队不得不排成超过4排的深度,那也仅有前4排会参与实际冲锋,其余则被留作预备队。相比于方阵单位,各骑兵中队之间的空当要更大一些。色雷斯、色萨利等半游牧民族的骑兵则更愿意采用楔形、菱形或矩形等队形进行冲锋。

作为全军核心,方阵会占据阵线的中央位置,轻步兵可以按照需要被部署在方阵前、后、两翼甚至方阵各单位的空隙之中,或用来保护方阵的正面和侧翼,或越过方阵头顶向对方发射矢石。一些小规模的轻步兵也经常会伴随骑兵行动,他们迅捷的行动也总是能够跟上骑兵的速度。轻步兵的职责包括掩护方阵、巡逻营地、占领高地、清理障碍物、首先接敌、追击逃敌、伴随骑兵以及掩护撤退。轻盾兵在会战时通常会被部署在方阵两侧,骑兵位于全军的两翼或集中在一翼上。其中轻骑兵用作散兵,重骑兵则留待决定性一击使用。

方阵的优势在于凝聚力和重量。如果方阵能够在平原上从较近的距离发动进攻(或任何能够保持阵型严整的情况下),其冲击将非常难以阻挡,而要利用进攻来突破方阵更是完全不可能。在这些时候,方阵的弱点只存在于侧翼和背后。不过一旦到了崎岖不平的地形上,又或者方阵在进攻时要前进很远的距离,其密集的队形就会出现裂缝。如果敌军有能力将部队投入到这些裂缝当中,那么便可以将方阵摧毁。由于方阵只有一条战线,导致其没有能力挽回一场败仗。位于方阵后排的重步兵不可能起到这种作用,因为他们已经在前进和战斗的过程中耗尽了体力,一旦战线发生崩溃,他们也将成为溃败的一部分;冲击力差、没有装备白刃战武器的轻步兵也无法挽回方阵的溃败;而似乎拥有这种能力的轻盾兵却从未被希腊人如此使用过。对当时的希腊人而言,预备队只是用来替换某个士兵个体的,而非一种战术力量。

由于方阵擅长以密集队形进行防御或从短距离发动攻击,希腊人的战争也显得倾向于防御性战略。不过也有可能正是从希腊人的防御性战略中才诞生了方阵的概念。

希腊军队规模通常会比较小,行李纵列也比较有限。按照惯例,希腊军队在行军时只会组成一个纵队,以战斗序列的右翼在前。这样一来,纵队最前方便是在会战中担任侧卫的轻步兵,其后是右翼的骑兵和轻盾兵,接下来便是方阵。辎重车、驮兽组成的行李纵列位于方阵后方,再后则是左翼的轻盾兵和骑兵,左翼的轻步兵位于纵队末尾。得益于较小的行李纵列和较少的人数,希腊军队能够,也经常进行快速行军,有时甚至还能在强行军之后立刻投入战斗而无需休整。希腊军队的平均行军速度为每天15英里。但斯巴达人在前往马拉松时,曾在三天内行军155英里,并做好了抵达后立刻投入战斗的准备,只不过他们还是迟到了。希腊人对行军的技巧远不如对会战那样了解,他们在行军过程中也总是漫不经心。不过一些希腊将军还是在行军时表现出杰出的智慧。但总体而言,他们对路途上的情况并不像对战场上的情况那样在意。

希腊人在会战中会采取的序列如下:

1.平行序列。在这种情况下,双方会面对面地向对方前进,以便全线都能够在同一时刻与对方接战。这种序列的好处在于全线都拥有相等的实力;缺点则是有可能会被对方集中于某一点上的精兵或更大数量的部队突破,而如果己方战线长度比对方要短的话,对方也可能会包围自己的两翼。

2.加强一翼或两翼的平行序列。这种情况下,军队的一翼会由前方的另一线士兵或一个纵队加强,全军采取平行或斜形序列前进,位置较为靠后的另一侧部队则由轻装部队加以掩护。这一序列的目的在于摧毁、包围对方的一翼,或将其赶向中央以使对方发生混乱。有时两翼都会得到加强,中央则相应拖后,而有时也会出现加强一翼或两翼的其他办法。其缺点则在于较弱的一翼或中央可能会被对方击败,以致全军溃败。

3.斜形序列。若只从起源来看,斜形序列只是平行序列因意外或地形原因而出现的一种变形。但若从实用来看,斜形序列便要说是伊巴密浓达的发明了。在后一情况下,军队的一翼会得到加强,而这一翼也将首先与面对着它的敌军一翼交战,或对其正面发动进攻,或打击它的侧翼。与此相对,另一翼要么停在原地拒绝与对方交战,要么便只以缓步前进,使整个战线自然形成阶梯状队形,进而成为斜形序列。在伊巴密浓达手中,斜形序列成为了会战战术最大的一次进步。其优势在于得到加强的一翼足以击溃对方侧翼并造成对方全军崩溃,而己方先前拒绝交战的中央和另一翼也能够担任进一步打击或追击的任务。在所有的时代中,斜形序列都要算是最有效的战术之一。我们在后文介绍留克特拉会战时会对其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其余所有战斗序列,都不过是上述三种序列的变种。在伊巴密浓达之前,所有的会战都是采用平行序列进行的。虽然这种平行序列在细节上已经至臻化境,但在战术上始终都并不具有创造力。

此时希腊军队的军阶和指挥系统与先前并无不同。底比斯人拥有4到11名“玻俄提亚长官”(Boeotarch)轮流指挥部队,所有这些指挥官的任期均为一年。如前所述,直到普拉蒂亚会战之前,希腊部队都不会发放军饷。雅典是第一个为部队支付薪水的城邦。各城邦之间,军饷也存在差异。平均而言,一位步兵每月能得到10德拉克马(Drachmas,约两美元)。依据级别,骑兵会得到双倍、三倍甚至四倍于此的报酬。军官的军饷在士兵的两倍到五倍之间。修昔底德还记录说部队能够得到和军饷一样多的补助用来购买补给。当战争停止时,军饷也不再发放,只有骑兵仍能得到一些补助以在和平时期饲养战马,随时准备听候召唤。

希腊军队会在他们途经的土地上就地取食,其较小的军队规模也使这种方式并无困难。有时军队也会在行李纵列中携带数日的口粮,或由运输船从海上将补给运到某个预定地点。只要有可能,沿海岸行军的部队也将得到舰队支援。有时统帅也会先将大部分给养按时送到指定地点,等待军队前去取用。

在他们的黄金时代,希腊人要比先前任何民族都更能抵抗困苦。是否曾有人能像亚历山大的士兵那样不懈地行军?是否有人曾经历能够比肩万人大撤退的艰苦环境?也许只有凯撒手下的罗马军团能够望其项背。现代士兵只在一个方面能够比肩或者超越他们:在过去200年时间里,士兵的伤亡要比先前多了很多,而他们却仍然乐于作战,这在古代是很难想象的。但在其他素质方面,尤其是凭借少量给养便能快速行军这一方面,希腊人都是无法超越的。

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军队在纪律方面的差别很大,映衬着人民或者统帅的性格。一直到伯罗奔尼撒战争时为止,希腊部队的纪律和荣誉感仍然非常优秀。军事上的违纪行为会受到严厉处罚,最严重者会被处以死刑,或受到公开羞辱(后者对希腊人甚至要比死刑还更可怕)。同样,对杰出表现的奖励也非常优厚。只要在战场上表现勇敢,即使是最普通的公民也能出人头地。赢得胜利的将领则会成为受人崇拜的英雄。不过上述的重奖也很少会出现。米太亚德只因并非独力赢得会战,便没有获得佩戴桂冠的荣誉。在希腊人中,军队本身才是最受赞誉的,将领只能退居其次。战利品会被大量分发给士兵和将领,而在其中也包括战俘——胜利者可以向他们索要巨额赎金,也可以将他们卖为奴隶。胜利者会在战场上修建纪念碑,或者将缴获的武器堆在一起、挂在高大的柱子上,并加上记录事件经过的题字,以纪念胜利。有时全希腊都会共同为某一城邦的功绩进行纪念,如纪念雅典人在马拉松的胜利,或是因普拉蒂亚会战的胜利而在当地一同庆贺。但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希腊人失去了他们的优良素质,战斗精神也随之一落千丈。混乱、兵变时有发生。将领们不得不依靠巨款来维持部队的忠诚,对丢脸行径的严惩也变得越来越频繁。所有这些,都代表着希腊人的战斗素质愈发低下。这些也都是内战带来的后果。

在所有的古代文明中,使者都是受到一致尊敬和保护的。通常开战时,会由使者以某种要求或对某种行为的抗议作为借口向对方宣战。如果对方拒绝自己提出的要求,使者便将一根带血的长矛和一根火把投掷在对方领土上,以此向对方宣战,威胁将以火和剑来报复对方。在战争爆发以及进行会战之前,双方都会进行冗长繁琐的宗教仪式,向众神献祭。祭司、占卜师们通过牺牲的内脏来预测战争凶吉。事实上,这些仪式的真正目的在于让部队能够对将领具有迷信般的信心。如果牺牲显示出吉兆,军队的士气就会提高,士兵们吃过便饭之后,高唱军歌,伴随着笛声排成战斗序列。当方阵接近敌军之后,通常会大声呐喊振奋士气。在特定情况下,方阵也会受命安静地前进,以便能够听清将领的命令。直到接敌前的一刻,才能开始呐喊,并用长矛和盾牌互相碰撞以壮声威。希腊人本身是一个非常善言,甚至啰嗦的民族,但在严格的纪律之下,他们也能保持惊人的安静。作为战士,希腊人是安静而具有决心的。

按照当时的希腊宗教规定,所有战死者都必须得到掩埋。因此战后双方通常都会休战。由于担心众神迁怒于自己没有掩埋尸体,不少胜利者都没能取得应有的成果。只有胜利者才能在战场上自由地建立纪念碑并掩埋尸体。失败者则只能恳求对方允许掩埋己方的尸体。因此这种请求也被视为是承认失败的表示。阵亡将士的遗体或骨灰会被送回家乡,在庄严的仪式中下葬。

在某些方面,希腊人也是非常野蛮的。作为惯例,俘虏中的男性都会遭到屠杀,女人和孩子则被卖为奴隶。而妇孺遭到屠杀的情况也并不少见。失败的敌军将被全数消灭,或折磨致死,或将他们投入完全不适合的非人劳作之中。对于这些行径,希腊人却并不认为应受谴责。

希腊人并不经常为营地设防,而更愿意依赖地形来提供防御。士兵们通常会携带兽皮制造的帐篷和在恶劣天气中提供保护的毯子。有时这些毯子也会像长袍一样被当作防御工具使用。

希腊人的野战工事、要地防线、港口与城市间的道路(如雅典与比雷埃夫斯港之间的道路),都是由土墙加上壕沟、栅栏、堤坝、鹿砦或石头筑成。公元前429年,斯巴达人在围攻普拉蒂亚时建造了坚固复杂的双层城墙,但像这样精心建造的工事并不常见。

师从于东方国家,希腊城市通常会拥有高大石墙的保护。这些城墙的转折处设有石制箭塔,沿着城墙顶部还会拥有一条道路,外侧由附加的胸墙保护。胸墙本身为齿形结构或设有箭眼,以便向城市外围发射矢石。城墙外设有一条又宽又深的壕沟或护城河,内部也会在最适合防御的地方建有一个或多个卫城。卫城在形式上与外墙相差不多,但更为坚固。在雅典,卫城被称为阿克罗波利斯(Acropolis),在底比斯则被称为卡德米亚(Cadmaea)。

只要有可能,希腊人总会尝试用诡计来攻克设防城市。若将领选择强攻,轻装部队便将利用矢石将守军驱离城墙,而一部分精选的重步兵则会利用攻城梯或让他人举高互相连接的盾牌来攀爬城墙,或是尝试从城门攻入城内。围攻者会修建一条面对着城市的城墙来构成围攻线封锁对方,有时还会在外侧合适的距离上再修建一道城墙,以阻挡对方援军。在正常的围攻战中,进攻方会首先在城外以合适的间隔修建一系列营地,并修建工事将营地连接起来。在那之后,围攻者会使用巨弩和抛石机将守军驱离城墙。此后,他们还会建造通向城墙的掩蔽通道,同时建造巨型的土丘压制城墙,并填塞城外的壕沟。一旦攻方能够在有掩护的情况下接近城墙,他们便会用挖掘地道或使用攻城锤的方式来打破城墙。只要能够在城墙上打开缺口,进攻方便会从缺口处向城市内发动进攻。不过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前,希腊人似乎并不懂得使用巨弩或抛石机。在二者之中,巨弩(相当于加农炮)是一种巨大的弓箭,能够将10到300磅的长枪射出1英里。抛石机(相当于臼炮)则能将巨石、矢石或其他任何可以抛出的重物准确抛出相当可观的距离。

攻城锤最初只是一根装有铁头的树干,完全由人力托举使用,直到后来才通过绳索安装在厚重的梁架上。通常情况下,攻城锤都会被安装在拥有掩护结构的轮车上,使用时由人力缓慢向前推动,攻击城墙时也同样由人力拉动绳索操作。

地道通常会在离城墙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开始挖掘,并一路挖到城墙下方,其内部由木梁支撑。进攻者会在城墙下方挖开的空间中填满引火材料并将其点燃,以便让大火和高温摧垮城墙及其下方的地基。

作为一种比土丘更容易建造的攻城设备,拥有数层结构的高大可移动攻城塔也同样能够压制城墙上的守军。它们通常会在守军弓箭射程以外建造,并由人力逐步推进,其下层也经常会携带攻城锤。

被围者同样也会针锋相对。他们会建造木质的掩体来抵挡对方的矢石,将对方强攻部队的云梯推下城墙,向进攻者倾倒热水、热油、沥青,或是从城墙上向下投掷巨石。为摧毁敌军的攻城武器、重建交通线或逃出包围圈,守军也会向城外发动突击。他们还会建造半圆形的新墙来封堵城墙上的缺口,或是自己挖掘地道来破坏攻方的地道,又或者利用弓箭、巨弩以及其他类似武器射出的火箭来摧毁对方的攻城武器。

围攻战极为消耗人力。而由于失陷往往意味着所有居民都被屠杀或卖为奴隶,守军也总是会困兽犹斗。围攻战双方很少能够达成有条件的投降协议,即使达成协议,进攻者也经常在入城后便将其撕毁。这样一来,围攻战就演变得愈发旷日持久,其所消耗的人力物力也显得大而无当。

在古代希腊战争中,很少会有人信守承诺,任何承诺都是不可信的。只有使节是不可侵犯的,即使如此,也并非绝不会被侵犯。

舰队

与今天相比,当时海战与陆战之间的区别要小很多。所有希腊士兵都可以被当作水兵,所有的陆军将领也都是舰队司令。

在传说的英雄时代,舰队只被海盗用作抢劫的工具。当商业有所发展之后,海盗才逐渐减少。从希波战争到亚历山大的时代,希腊海军处在自己的巅峰期。地米斯托克利(Themistocles)创造了雅典海军,而围攻叙拉古(Syracuse)失败之前,雅典始终主宰着希腊的海洋。在希腊人的战争中,舰队经常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希腊的海岸线形状复杂且暗礁密集,再加上时常发生来势突然的风暴,导致希腊人只能使用较小型的船只作战。当时的战舰以划桨作为主要动力,风帆则只是一种辅助推进手段。这些战舰体型修长,吃水很浅,甲板下安装有一排到三排甚至更多的划桨。除用于容纳划桨手和士兵以外,舰上的剩余空间十分狭小,因此难以携带太多食物和饮水,只能由运输舰步步紧随或依靠海岸行动。通常而言,舰队每晚都会上岸宿营。【36】一旦遭遇风暴,当时的战舰便很可能会倾覆沉没,舰队也可能因此分崩离析。与战舰不同,当时的运输船和商船会更多地使用风帆而非划桨,其舰型则与澡盆非常相似。正因为如此,运输船、商船也被称为“圆船”,战舰则被称为“长船”,二者皆由外形而得名。

在希腊城邦中,等级较高的公民都更愿意作为重步兵或骑兵服役,只有低等公民、自由人甚至奴隶才会进入舰队服役。不过在危急时刻,也会有大量步兵登上战舰。三列桨战舰拥有100至150具甚至更多的划桨,可以搭载40至50名或更多重步兵。当时的海战场局限于海岸附近,舰队本身的机动性则非常优秀,很容易进行调动。在战斗中,只要彼此的划桨不会搅在一起,各舰就会尽可能互相贴近。冲撞对方舰体中部是最有效的攻击手段,所有希腊战舰也都为此装备了铁质或铜质的冲角。一旦某艘战舰的船舵损坏,它便只能任由对方宰割。海战通常都会演变为接舷战,在这种情况下,士兵和划桨手都会参加到搏斗之中。

当时的海战战术与陆战几乎相同。舰队和陆军之间也非常乐于互相支援,甚至会分享人力和机械。举例而言,舰队上的人员可以在海岸登陆参加陆战,而在围攻海岸城市时,海陆两军也经常协同作战。

斯巴达

直到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斯巴达依然维持着与吕库古时期几乎相同的军事制度。只是因为与雅典之间的对抗要求斯巴达必须建立一支舰队时,吕库古的法律才有所松动,否则他们便永远不可能压倒竞争对手。当与雅典的战争爆发后,斯巴达又变得需要黄金来维持战争。可当金钱进入斯巴达之后,很快就使他们原有的质朴荡然无存。在那之后,各种前所未见的改变开始浮出水面。斯巴达陆军不再完全由公民组成,拉柯尼亚人、自由人、希洛人和雇佣军大量充斥在军队中。全斯巴达的自由人口依据年龄被分为五个等级,在战时依照长官团命令各自提供相应的人数作战。在留克特拉会战时,克里奥布罗塔斯(Cleombrotus)国王手下所有的公民士兵都在20至35岁之间。在输掉了这场会战之后,所有40岁以下的公民都被征召入伍。进入军队服役的自由人逐渐增加,到阿格西劳斯远征亚洲时,其数量已经达到了3000人。希洛人则只在如曼丁尼亚会战前之类的危急时刻才会被征召入伍。国王虽然仍然握有军队的指挥权,但却越来越多地受长官团节制。后者是军队中真正的掌权者,有时甚至会解除国王的指挥权。到公元前5世纪为止,斯巴达仍然不会给除希洛人和雇佣兵以外的军人发放军饷,不过国王和随从的开销还是由国家提供的。到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时,斯巴达人仍然以分发战利品的方式来奖赏军队,同时对违纪行为也仍然保持着死刑和剥夺名誉的严厉惩罚。斯巴达人会将违纪者当作奴隶一样看待,剃掉他们一边的头发和胡须,而且斯巴达人也禁止为懦夫下葬。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斯巴达军纪开始腐败,政府经常被迫依靠巨额赏金来维持军队对上级的服从,而这在先前是只不过是理所当然之事。

与早年相同,斯巴达公民仍然会以重步兵的身份参战。五个等级各自派出一个或更多的重步兵团,每个团人数在500人至1000人之间。每位重步兵手下都会有一位或更多的轻步兵以及数名希洛人听候调遣。轻装部队则由拉柯尼亚人、自由人组成,有时其中还会拥有一部分希洛人。他们的人数倒逐渐变得十分庞大。在普拉蒂亚会战中,其人数达到了公民的7倍之多。【37】

骑兵仍然十分恶劣。只有那些不符合重步兵标准的公民,才会进入骑兵部队,所担负的任务通常也只是侦察和巡逻。只有在阿格西劳斯的统治下,斯巴达的骑兵才在数量和效率上得到了改进。其手下有一个团或中队的骑兵,从盛产马匹的锡西鲁斯(Scirus)周边征召而来。这些骑兵的素质要明显高于普通斯巴达骑兵,因此也经常在会战中被投入使用,并且不止一次地决定了会战胜负。另外在阿格西劳斯的军中,还有300名由长官团亲自挑选的精锐骑士。此时的斯巴达骑兵在冲锋时会采用4排纵深的队形,与先前的8排相比,要算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进步了。

斯巴达重步兵在战斗时会排成8到12排的方阵,伴随笛声,迈着整齐步伐向前推进。其战斗方式虽然简单,但却总是能够取胜。可尽管如此,由于斯巴达人蔑视艺术和科学,他们始终没有为战争艺术的发展做出过任何实质贡献。在斯巴达人眼中,决定战争胜负的只有勇气和队形细节。他们在会战中所使用的战术和早期希腊军队无异,楔形、钳形以及其他类似队形只被当作操练手段局限在操练场上,并不会在战场上出现。

雅典

在为自己带来了巨大荣誉的马拉松会战之后,雅典的权力迅速崛起,而其民主政治也为军队带来了一些变化。20至40岁的所有男性公民虽然仍负有兵役,但却被允许花钱雇人来替他们服役。从此时起,越来越多的雅典公民开始逃避兵役。军队中充斥着外乡人、自由人甚至奴隶(后者大多在舰队中服役),同盟国、仆从国部队以及佣兵在军队中的比例也逐渐增加。雅典的军队数量庞大(尤其是在海军方面),在它的鼎盛时期,其领袖、公民和普通士兵在战争中都十分爱国且出色。

在战时,雅典的每个部族(Phyle)都会通过选举或抽签推举出一位将军来参与军队指挥。他们的任期以一年为限,任期结束后还要向人民汇报他在这一年的所作所为。这些将军们也经常连任,福基翁(Phocion)【38】连续多次担任将军,地米斯托克利和阿里斯提德【39】也曾长期连任。在个性上既不知感恩,也不理性的雅典人民如果对某位将军不满,这位将军便要缴纳一笔罚款,若不能如此,将军本人以及他的孩子就要被送进监狱。

在这套体系之中,雅典人很少能真正选举出合适的将军,不停更换的将领以及将领们之间的不和经常使雅典军队的领导层混乱不堪,无法取得重大胜利。到了后来,雅典人终于认清了这一问题,开始将大部分将军留在国内负责后勤和行政工作。国内与前线将领的联系由一位名誉总司令负责,而他也负责主持战争议会。除此以外,这位总司令还在军队中担负另外一些任务,并在会战中指挥军队的一翼(通常是右翼)。在危及国家存亡时,人民也会推举最受尊敬的将军或者公民担任真正的全军总司令,并赋予他极大权力。亚西比德(Alcibiades)【40】便担任过这一职务。在10位将军之下,雅典军队中还拥有10名分队长(Taxiarch),他们即是后勤官,也负责指挥各自相应的部队。不过他们的主要任务还是补给、宿营、行军序列、武器调配等后勤工作。最后,每位将军也会拥有至少一位直属的使节。

雅典对军人的赏罚与其余城邦基本一致。没有合适理由而逃避兵役的人会被套上一件女人的衣服示众,懦夫被禁止参与宗教仪式和一切公众活动。违纪者会被禁止结婚,也会被戴上手铐当众羞辱,甚至他们的家人也会与外人一起羞辱他们,而他们自己不能对此有任何抱怨。

由于雅典人在生活上要比其余城邦更为奢华,他们的军纪也最先开始涣散。雅典军队由10个团(Chiliarchia)组成,每个部落提供一个团,每团人数为1000人或更多,由一位团长(Chiliarch)指挥,其下还有营长和行长等中低级军官。每一位重步兵都拥有一位仆人负责在平时为他背负武器,战斗时仆人则会撤退到队列后方。骑兵方面,在波斯入侵之前,雅典仅有96名骑兵,后来才增加到1000人至1200人,大约相当于步兵的1/10。这些骑兵被分为两个骑兵团(Hipparchia),由两位团长(Hipparch)和十位部落骑兵长(Phylarch,由十个部落各自选出一名,相当于步兵的团长)指挥。只有最富裕、最优秀的公民才能进入骑兵服役。在成为骑兵之前,他们还要接受体能和财产方面的严格审查,以证明他们能够负担养马的费用。可即使如此,雅典的骑兵也只能算是中等水准:雅典人所擅长的是乘船,而不是乘马。

雅典人可以算是第一个使战争不再局限于单纯体能搏斗的民族。无论任何事物,只要有雅典人参与其中,他们的聪明才智就能对其加以改进,战争艺术也不例外。在战术、工事建造和围攻战方面,雅典人取得了巨大进步,而他们在战争指导方面的进步还要更大,这都要得益于雅典人的精明性格。

在后面马其顿军事组织的一章里,我们还会对希腊军队进行更详细的描述。二者的军事系统非常相似,完全可以互相引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