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早期的战争
最早的可信战争历史可能是由犹太人记录下来的。《圣经》中那些历史章节是我们如今能看到的最早有关古代战争方式的书面记录,而埃及的纪念碑则是关于战争最早的绘画记录。其后的《伊利亚德》则描绘了公元前1200年的战争情况。在那之后出现了希罗多德(卒于公元前418年),他凭着对希波战争的忠实描述赢得了“历史之父”的美名。紧接着,修昔底德(卒于公元前384年)记录了伯罗奔尼撒战争中伟大的政治事件和数量不多但却有趣的军事事件。色诺芬(卒于公元前360年)绘声绘色(有时也会略加想象)地描写了居鲁士(Cyrus)的作为,而他精彩的《长征记》(Anabasis)则更是冠绝所有战争史书。希腊人波里比阿斯(Polybius)、狄奥多拉斯(Diodorus)、狄奥尼西乌斯(Dionysius)、阿里安、普鲁塔克(Plutarch),罗马人凯撒、萨卢斯特(Sallust)、李维(Livy)、塔西陀(Tacitus)、尼波斯(Nepos)这些史学家也都将先前作品的特质继承了下来。战争总会出现在这些史学家和其余很多作者的作品中,因为通常总是战争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从罗马衰亡开始,整个中世纪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史书,而只有编年史和一些简短的片段记录。直到15、16世纪文艺复兴之后,才有人开始撰写中世纪的历史。与当时的所有事物一样,这些史书也依照古代格式写成。火药的发明不仅改变了战争的模式,也改变了记录战争的方式,但直到18世纪,战史的写作仍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古典著作影响。此时的战争体系也受到了同样的古典影响,除少数几位战争大师以外,直到法国的大革命终于推翻了有关战争艺术的形而上学,它才被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对古典模式的崇拜被爱国情操所取代,战争科学的进步变得持久而稳定,而对伟大统帅们的研究也终于结出了果实。在此之前,战史只是简单地记录史实,现在则演变成了对这些有史可查的行动所表现出的准则的研究。
嘎利津亲王(Prince Galitzin)在其出色的著作中将战争史分成了四个部分:
1.古代战争
1.1 公元前500年之前的战争
1.2 从公元前500年希波战争开始到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
1.3 从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到公元前44年凯撒去世
1.4 从公元前44年凯撒去世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2.中世纪战争
2.1 从476年查理大帝(Charles the Great)去世至814年
2.2 从814年首次出现火器至1350年
2.3 从1350年至1618年三十年战争(The Thirty Years'War)之前
3.现代战争
3.1 三十年战争,1618年至1648年
3.2 从1648年至腓特烈大帝(Frederick the Great)之前的战争
3.3 从腓特烈大帝时代到法国大革命,1740年至1792年
4.当代战争
4.1 从法国大革命到1805年
4.2 拿破仑战争(Napoleonic Wars),1805年到1815年
4.3 1815年之后的战争
在以上这些时代当中,以古代的亚历山大、汉尼拔、凯撒,现代的古斯塔夫(Gustavus Adolphus)、腓特烈、拿破仑的战争最具军事研究价值。在这些时期之外则很少有名将出现。记录这些伟大统帅和一些偶尔出现的名将的军事成就,并用少量发生在间隔期的事件将他们联系起来,足以使我们了解战争科学的兴起和发展。拿破仑也曾说:“反复阅读他们的战役,以他们作为榜样,这是学习战争艺术奥秘、成为伟大统帅的唯一途径。”
从诞生在地球上的那一刻起,人类便是好战的动物。在经过以徒手肉搏解决争端的时代之后,人类学会了使用棍棒和石头,前者作为近战武器,后者则是远战武器。毫无疑问,从很早之前人类就开始为自己建造屋棚,并用木桩、石头和泥土将屋棚围绕起来阻挡邻居的侵犯。武器和工事便是从此发端。当人们聚成团体,攻击和防守的艺术便从人群混战中开始诞生。公民终其一生都是士兵。但通常仅有一部分公民会被征召起来离家作战,这便是常备军的起源,而在征服者自立为王后,更成为了常设组织。每当有人发明出了有用的技术,这项技术肯定会首先被用来满足战争的需要。弓弩、箭矢、长枪、投石器、刀剑、胸甲、盾牌逐渐投入使用,马匹也被驯服送上战场,最先是作为驮兽,之后用来拉动战车或成为骑兵的坐骑。战车和战马最初得到使用是为了给士兵提供一个更高的平台来投掷武器,并使他们看起来更加可怕。战象和骆驼也是因相似的原因被用在战争之中。无疑,战车出现的时间要比骑兵更早。士兵也开始在没有固定阵型的情况下成群结队地战斗,更勇敢、更强壮或人数更多的一方便能获得胜利。随着更好的武器出现,战斗的队形也有所发展。装备最好的战士们被集中在一起。投石手在与长矛兵并肩战斗时难以发挥效力,战车或骑兵与步兵混在一起时也不能有效战斗。从此便诞生了某种战术阵型,更具智慧的士兵也开始指挥那些不够聪明的人,从而产生了军阶和指挥体系。很快人们就发现,轻装的弓箭手、投石手在采用松散的散兵队形时能够最有效地使用武器,也能够最快速地行动;而重装的长矛兵和剑士,只有在排成密集队形时才能施展出决定性的打击。军队组织上的进步,伴随着其他方面的发展,呈现出近乎完美的自然规律。
防御工事也由差不多的途径发展而来。部落最初会将村庄建立在山峰、丘陵等难以接近的地区,并用壕沟、栅栏和松散堆砌起来的围墙环绕村庄。这些简陋的居所逐渐演变成了设防城市,城墙和壕沟的尺寸愈加庞大,也越来越难以攻击。在那之后,城内又建起了卫城,城墙上建起了箭塔,如果进攻者接近城墙,箭塔上便会射出大量矢石。相比之下,围攻技艺的发展要更正规却又滞后很多。在好几代人的时间里,设防城市都被视为无法攻破的,诡计和饥饿是占领它们的仅有办法。不过围攻者们也逐渐发现,城墙可以通过地道或其他手段削弱或是打破,抑或者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攀登。从此,围攻的艺术才开始成形。
随着部落发展成为国家,战争也迈向了更大规模。通常情况下,数量是决定胜负的唯一条件,但弱者有时也能通过诡计保全自己,如拒绝接受会战,转而利用夜间或小规模战斗攻击对方;防御河流渡口或山地隘路阻止对方前进;利用伏击或从城市中进行奇袭打击对方。从这些小小的起点开始,精神力量在数个世纪中缓慢地抵消掉了物质优势,而这种精神力量,便是战争艺术。
除腓尼基人(Phoenician)和犹太人(Jew)以外,远古的东方民族都会把人口分为不同种姓,只有最高贵的种姓才有权利佩带武器,并因此得到最精心的训练。在一些国家中,军事阶级也垄断了所有的民事和政治权力。在另一些国家中,其权力则较小。这样一个阶级的存在最终催生出了常备军,国王的近卫也从这个阶级中挑选而出,而他们在东方政府中往往占据着重要地位。
腓尼基人最先使用了雇佣部队。一支领薪水的专业部队能够保证公民不受干扰地专心于经济生活中,而经济贸易才正是腓尼基国力的源泉。但这些部队也必然是不可靠的。后来的埃及和波斯也曾经雇佣了大批的佣兵。
除上述的征兵方式以外,征调整个地区或征调国家部分人口进行作战也很常见。这些人被大量补充到常备军、军事阶级或佣兵之中,使军队规模变得极为庞大,但构成其庞大规模的人员却并不可靠。在面对优秀部队时,这些人本身就会成为己方的弱点。不过通常他们面对的敌人与自己组成方式相差不多,因而常常获胜。
在东方人的战争中,组织和战术水平通常水准较低。虽然几乎一切的军事技术都源自东方,但却总是欧洲的希腊人和罗马人为它们带来成功的改进。尽管东方文明要比西方更为奢华,但那些受压迫的种姓在军事本能上远不及西方的自由人。只有骑兵这一个方面,东方民族要更为优秀。这一优势得益于他们的马匹更为优秀,马术的普及程度也很高。而在所有其他方面,东方军队都远不及欧洲。
东方古代军事行动的形式主要为规模巨大的劫掠以及征服战争两种。其行动覆盖的范围巨大,并常常导致庞大军队的交战、整个民族的毁灭或者奴役、对敌国都城或贸易重镇的漫长围攻。在会战中,东方将领们似乎更愿意利用诡计或数量优势来包围、消灭敌军。所有这些行动都会伴随着针对敌军个人或全体人民的可怕非人行为——进行大规模屠杀并摧毁不计其数的财物。而这些行为对战争艺术的发展却根本没有任何贡献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