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的初炼
西班牙内战
整个30年代,世界局势动荡不停,一直涌动着战争的阴云。
1936年春,斯勃-2开始在红军中服役,同年秋季为支援西班牙政府平息以佛朗哥长枪党为首的共和军挑起的内乱,苏联政府派出一支包括空、地勤人员和备件供应队伍在内的庞大的志愿空军前往参战。10月,斯勃-2、伊-15、伊-16等苏联当时较好的轰炸机和战斗机开始在卡尔塔赫那港和阿里堪第港卸货。
12月24日,涂着黄漆的苏联志愿航空队的斯勃-2首次袭击共和军目标。由德、意两国空军人员拼凑的共和军航空队在一开始的对抗中几乎不堪一击,他们相对老旧的CR.32、He51和Me109B型战斗机不借助于俯冲是无法追上全油门飞行中的斯勃-2的。斯勃-2常常在超低空投弹后迅速爬升到5000米以上的高度,凭借优良的高空机动性能与前来纠缠的敌机边周旋边撤退。
前志愿人员飞行员霍里祖诺夫和沙赫特回忆道:“每当返航时,只需推足油门,便可甩掉前来拦截的敌方歼击机。”在这场持续到1939年的西班牙内战中,共有210架斯勃-2在异国他乡大展身手,其中还包括对城市的空袭行动。实践证明,斯勃-2的总体性能及火力配备都不亚于当时的SM-79、SM-87、Ju-88和He-111等德、意制造的轰炸机的一些早期改型。值得一提的是,1937年5月29日,德军“德意志”号袖珍战列舰在伊比萨港遭到共和国军方面的斯勃-2轰炸机的袭击,被两枚炸弹命中,舰员亡38人伤78人。
军事评论家曾有趣地注意到苏联空军由优质的伊-16单翼歼击机和高速单翼轰炸机斯勃-2构成的空中威慑力量组合而成。实际上,这类组合在以后出现的米格-15、伊尔-28、米格-21与图-16等新一轮组合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并成为各个历史时期具有良好效费比的型号搭配方式。西班牙内战后期,有18架斯勃-2落入佛朗哥之手,被编成20W大队,并一直使用到1950年,这已是后话。
西班牙内战让苏联空军获得了不少实战经验,但对于空军理论发展基本都是负面效应。例如,苏联空军得出的结论认为,战略轰炸是对飞行人员和飞机的一种无效使用,德国人也从他们在西班牙的经验中得出了同样的结论。现在看来,当时双方实施轰炸的规模都不大,再加上轰炸设备相当简陋,可以说无论德国空军还是苏联空军对于他们在西班牙的轰炸效果都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这是不足为奇的。
“德意志”号袖珍战列舰
支援抗战
除了前文提及的西班牙内战,之后在1937年11月到1941年初,6架特勃-3(1938年,6架特勃-3飞机作为苏联对华军售的一部分,以总价共1440000美元出售给国民政府,由苏联飞行员飞至中国,加入国民政府空军,不过主要承担运输机的工作)、30架德勃-3轰炸机、328架斯勃轰炸机以及777架И-15/16歼击机和100架教练机援助中国空军,参加了抗日战争。苏方的空军总顾问先后有Р·П·雷恰戈夫、П·Ф·日加列夫、Г·И·特霍尔、П·Н·阿西尼莫夫和Т·Т·赫留金等。
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轰炸机部队主要作战行动有:1938年2月23日由Ф·П·波雷宁率领СБ轰炸机编队轰炸台湾松山机场,获得“苏联英雄”称号;1939年8月14日ДБ-3轰炸机轰炸武汉,10月3日和10月14日两炸汉口,毁敌机84架击落3架,仅伤1架;1940年4月3日ДБ-3轰炸机8个机组轰炸岳阳等。
国民政府空军使用的斯勃轰炸机三视图
苏联空军在中国的总顾问
雷恰戈夫
1937年12月-1938年3月任总顾问,介绍详见后文。
日加列夫
帕维尔·彼得洛维奇·日加列夫(Павел Фёдорович Жигарев)
1937-1938年率领苏联援华航空队在中国作战,1938年6月-9月期间任总顾问。1938年10月任苏军空军军训部部长,后任红旗远东独立第2集团军空军司令。1940年12月起任空军总部第一副部长,1941年4月起任部长。1941年6月起任苏军空军司令,1942年4月起任远东方面军空军后勤司令,同年6月到战争结束任空军第10集团军司令。
战后也就是1946年4月,任空军第一副司令。1948-1949年任空军副总司令兼远程航空兵司令。1949年9月-1957年1月任空军总司令。1953年4月起任苏联国防部副部长,晋升空军元帅。1955年3月任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空军主帅。1957-1959年任苏联民航总局局长。1959年11月任防空军事指挥学院院长。
格里戈里·伊拉里奥诺维奇·特霍尔(Григорий Илларионович Тхор)
参加过西班牙内战,1938年到中国参加援华作战,1938年10月-1939年4月任空军顾问组长。1939年8月4日晋升旅级指挥官,1940年6月4日晋升空军少将,担任西伯利亚军区重型航空兵旅旅长,1941年5月任基辅特别军区重型轰炸航空兵第62师副师长,任9月合围中被俘,1943年1月被杀害。1991年6月26日被追授“苏联英雄”称号。
特霍尔
阿尼西莫夫(П. Н.Анисимов)
1939年5月到1940年任总顾问。
季莫菲伊·季莫费耶维奇·赫留金(Тимофей-Тимофеевиq-Хрюкин)
两次“苏联英雄”称号获得者(1939年2月22日和1945年4月19日)。参加过西班牙内战后于1937年3月回国获得红旗勋章。1938年夏季成为苏联援华空军志愿队大队长和轰炸机群群长,1940年任顾问,苏芬战争前回国。苏芬战争中任第14集团军空军司令,1940年5月4日获得上校军衔,1个月后成为空军少将。1941年5月27日担任第12集团军空军司令,8月起任卡累利阿方面军空军司令。1942年6月晋升空军中将并任南方面军空军司令,之后改任空军第8集团军司令。1944年5月晋升空军上将。1944年7月任空军第1集团军司令。战后1946年任苏联空军副总司令,次年调入国土防空军任职。1950年复任空军副总司令,并开始负责空军的训练工作,1953年7月在莫斯科因车祸逝世。
1940年的赫留金
苏日交手
之后,苏联与日本先后在哈桑湖和哈拉沁河发生了2次武装冲突。
在1938年苏日哈桑湖的冲突中,战役初期苏军共出动了250架飞机,而空军特别使命第1集团军装备的特勃-3型飞机也出动了60架参战。这场冲突中,轰炸航空兵团第一次得到了实战经验,尤其是大编队(27-36架飞机)出动轰炸敌方部队的效果。在哈桑湖与日军作战的红旗远东第1独立集团军所属的航空兵部队是由Р·П·雷恰戈夫指挥的。他手下的飞行员在日军微弱的抗击之下,曾深入敌阵地,显示出巨大的战斗力。然而他们也发现,对于凭借堑壕、火炮、有良好掩蔽工事的敌军来说,航空兵的作战效果并不是很大。
这场冲突是苏军战后第一次同对手的正规军交战,冲突中苏军广泛使用了装甲兵、炮兵和航空兵。在冲突中使用轰炸航空兵和装甲兵的经验和在组织进攻中使用炮火保障的经验使苏军军事学术得到了丰富。
而Р·П·雷恰戈夫是苏联空军王牌飞行员和空军指挥官。他出生于1911年1月2日,在1936年11月-1937年2月参加了西班牙内战,击落敌机6架,并在1936年获得“苏联英雄”称号。1937年12月-1938年3月任苏联援华空军总顾问,上校军衔;此后的1938年3-4月任莫斯科军区空军司令,同年4-9月任远东军区空军司令。此后担任新成立的特别使命航空兵第1集团军司令(1938年9月-1939年12月),后任第9集团军空军司令参战苏芬战争。战争结束后,年仅29岁的他在1940年6月担任空军总部部长,晋升中将,任空军副国防委员会委员。1941年2-4月任分管空军的副国防人民委员。1941年4月12日进入总参军事学院学习。当年5月15日,由于1架德国容克-52飞机进入苏联领空,并降落在体育场附近的“迪纳摩”莫斯科中央机场,这架飞机经过所有的防空阵地,飞行路线为比亚韦斯托克—明斯克—斯摩棱斯克—莫斯科,此次事件导致空军高层被清理。雷恰戈夫在同年6月24日被逮捕。1941年10月28日在古比雪夫附近未经审判被枪决,1954年平反。
而在1939年的哈勒欣河战役中,红军空军的轰炸机群更是显示出了自身的威力。由于当时日本陆航缺乏夜间截击作战能力,红军竟然把特勃-3这种庞大笨重的“空中恐龙”拿出来执行夜袭任务。结果地面的日本官兵听到特勃-3巨大的发动机噪音缓缓接近,之后就是劈头盖脸的炸弹洗礼,却无计可施、无处可逃,日军全军士气低到了极点。据统计,苏军特勃-3轰炸机夜间空行动共出动166架次,空袭高度1400-1500米。而斯勃-2轰炸机飞机则通常在5000米中空,于日军高炮射高之上进行编队水平轰炸,与当时日军动用的97式一型轰炸机相比,斯勃-2轰炸机在中、高空性能方面明显棋高一着。
雷恰戈夫
西班牙内战中的雷恰戈夫(第二排左起第三人)
就在前线日军被苏军袭扰得无可奈何的时候,8月19日,大批斯勃-2轰炸机突然摸到哈伦阿尔山(Halun Arshan)火车站上空,将这座哈拉沁河前线日军补给的枢纽炸成一片火海。之后的几天,苏联红军机群又诱使日军机群陷入了一场空中包围战。苏军打头的是52架斯勃,其护航机不足60架,而100多架最新式的伊-16和伊-153歼击机则埋伏在轰炸机群后方的高空,随时准备包抄前来送死的日机。事实证明,苏联人的计策大获成功。几十架日军Ki-27起飞截击,3架斯勃被成功溜进战场的日本战机击伤,但是参战日机差不多都成了蒙古草原上的一堆残骸。但“强大”的日本宣传机构却再次“重创”了红军空军,日方的报道宣称苏方33架战斗机和2架斯勃被击落,却只字不提己方的惨重损失。第二天5时45分,苏军出动153架轰炸机在144架歼击机护航下对日军实施集中突击。经过11个昼夜,在8月31日将日军第6军基本消灭。
此外在战役中,重型轰炸机部队还充当运输机部队,向地面部队运送了粮食、水、弹药以及后送伤员。
苏芬战争与罗马尼亚
尔后,德勃-3型与斯勃型轰炸机还参与了1939-1940年的苏芬战争,当然主力是斯勃型轰炸机。在小小的芬兰空军面前,苏联空军可以说是具有绝对优势。开战初期,苏军列宁格勒军区所属第7集团军配属了几个远程轰炸航空兵团,此时在列宁格勒军区的特别使命第1集团军所属轰炸航空兵第27和第29旅共共5个团,4个团(重型轰炸航空兵第6、21、41、53团)装备德勃-3型(共214架),1个团装备特勃-3型;此外还有快速轰炸航空兵第16、55、71师(共有斯勃系列轰炸机310架)以及歼击航空兵第54师(装备伊-16和伊-153歼击机221架)。空军的主要任务是:破坏敌军铁路线、向前线提供支援、击毁在机场敌机等。而他们的对手此时却仅有可怜的145架飞机。
这场战争对飞机来说是个考验,因为气候环境恶劣,面临暴雪、狂风、迷雾、霜冻等天气。在1939-1940年冬季,只有34天适合飞行。
12月1日,战争的第一天,苏军大举出动250架轰炸机,轰炸了赫尔辛基等芬兰城市,之后转向轰炸运输枢纽和港口等。苏军轰炸机采取3-9架飞机编队,而由于轻视芬兰空军,竟没有歼击机护航。不过苏联的轰炸机群很快就遭受到严重损失,因为一旦被对方战斗机追尾,尾部的2挺自卫机枪就无法有效抵抗。1939年12月这一个月里,苏军就损失了60架飞机,其中有5架德勃-3和42架斯勃轰炸机。
1940年在卡累利阿方向,苏军远程轰炸航空兵共出动2129架次——破坏铁路线1374架次、袭击敌军工厂259架次、袭击敌港口496架次。苏军共投弹23146吨。由于天气恶劣,视线观察受阻,行动中个别轰炸机飞行高度仅有250-300米。战争中,苏联空军共损失929人,损失飞机872架,仅仅芬兰空军前十名王牌飞行员就击落了84架(绝大多数都是德勃-3和斯勃轰炸机)。此外,苏军还被芬兰缴获5架德勃-3和8架斯勃轰炸机。
1939年11月30日,苏军首次轰炸赫尔辛基
1940年的德勃-3Б
冬季战争结束于1940年3月13日。在这场为期105天的战争中,据芬兰资料苏联空军一共袭击了690个城市、乡镇和村庄,投掷了55000枚炸弹和41000枚燃烧弹,另外歼击机还对平民目标进行过440次地面扫射。芬兰平民有956人死亡、540人重伤、1300人轻伤。共有243台机车被炸毁,2000个车厢被毁伤,物资损失(工业和军用目标除外):157幢房屋和1800间木屋被毁;99间石屋被烧焦;还有600幢房屋和4100间木屋受到损坏。
苏联资料显示空军共执行了44041次战斗任务,海军航空兵另外还有8000次出击,一共投掷了25000吨炸弹。
根据芬兰资料,整个战争苏军参战飞机2500架,损失789架——空战被击落285架,被地面炮火击落314架,在地面被毁105架,事故损失85架;芬兰参战254架飞机,损失109架—空战被击落42架,被误射和事故损失67架。
苏军在这场战争中也得到了一些启迪,航空兵在我军突破敌固守防线时,能实施火力支援;航空兵可以协同战场上的步兵、装甲兵作战;轰炸机突击战役后方目标可采用的方式;昼间和复杂气象条件下对敌连续突击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对于远程轰炸航空兵来说,战争得出的经验是特别使命集团军组织编制过于笨重且难以指挥。
之后,1940年6月苏军入侵摩尔达维亚时,曾使用4个特勃-3航空兵团(170余架飞机),在比萨拉比亚地区空降了3个空降旅(空降兵第201、204和214旅),切断了罗马尼亚军队的退路。6月30日,苏军近百架轰炸机载着空降兵第201旅第一梯队成六机编队向伊兹梅尔市飞去,未遭遇到罗军对空武器射击,这天结束时在该市伞降完毕并以最快速度占领城市重要目标;7月2日,与地面部队会合。与此同时,空降兵第204旅1个营也于30日晚在博尔格勒以北伞降,旅主力于次日全部在该市伞降并占领该市,之后也于2日和地面部队会合。
特勃-3飞机也可以用来执行跳伞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