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成也性格,败也性格
我们每一个人的性格中都有优点和缺点,但总是有很多人把自己性格上的弱点当成自己不成功的借口,拒绝跳出自己编制的网。我们往往忽略了完全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性格来重塑我们的人生,并取得成功这一法则。所以,我们必须学会突出自己的优势,改变性格中的缺陷,再加上自己的智慧和努力,相信成功很快就在眼前了。
性格承载命运
性格左右命运
约翰·梅杰被称为英国的“平民首相”。这位笔锋犀利的政治家是白手起家的一个典型。他是一位杂技师的儿子,16岁时就离开了学校。他曾因算术不及格未能当上公共汽车售票员,饱尝了失业之苦。但这并没有击倒年轻的梅杰,这位信心十足、具有坚强毅力的小伙子终于靠自己的努力战胜了困难。经过外交大臣、财政大臣等8个政府职务的锻炼,他终于当上了首相,登上了英国的权力之巅。有趣的是,他也是英国唯一领取过失业救济金的首相。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有的人能历尽艰难终成就一番事业,而有的人则半途而废;有的人喜欢刺激的攀岩,而有的人则喜欢安全的慢跑;有的人向往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有的人则追求平实的婚姻;有的人选择浪漫,而有的人则选择稳定。人的一生中,除了机遇和才华,我们回头看一看就会发现,其实,一直在左右我们命运的,正是我们的性格。
正是约翰·梅杰这种不屈不挠、自信坚强的性格,让他从一个领救济金的人最终当上了英国的首相。
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那就是感动过无数人的张海迪。她之所以能感动无数人,不仅仅因为她的成就,更因为她同时还是一个残疾人。
多年以来,曾动过3次大手术,摘除了6块椎板,严重高位截瘫,自第二胸椎以下全部失去知觉的张海迪,以保尔·柯察金的英雄形象鼓舞自己,凭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同病残作顽强的斗争,同时勤奋地学习、忘我地工作。她自修了小学、中学的主要课程,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翻译了近20万字的外文著作和资料。她还自学了针灸,并阅读了大量的医学专著,免费为病人诊断疾病。她在1992年获中国作家协会庄重文学奖,1994年获全国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长篇小说一等奖。1993年张海迪获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能取得比很多正常人更大的成就,她靠的不是性格带给她的力量又是什么?
好的性格让人不管是在顺境还是在逆境中都能积极面对,并且不懈地努力,并最终取得成功。那么,相反,不良的性格往往会在关键时刻毁掉一个人的一生,进而造成悲剧性的结局。
韩信虽为一代名将,其性格却优柔而怯懦。胯下之辱虽说明了他的“忍”,同时也说明了他的怯懦,倘若不是如此,他就不会惧怕刘邦,而会果断地反刘自立。韩信不敢反,又不愿忍,这说明了他的优柔寡断,结果错失良机。
成功性格是可以塑造的
性格特征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基因。生来就神经过敏的人,与普通人相比,更容易产生感情和情绪上的反应,而且常常表现为感情用事,难以控制自己。那些感觉敏锐的人,也容易产生不安和恐惧的情绪,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遗传性自律神经系统的生理过程所造成的。不过,性格特征的形成,不仅取决于遗传方面的因素,而且还取决于环境因素——有的是从所处的环境中学来的。这正如水流经过管道的时候,它的形状是管道的形状;生命流经个体的时候,它的形状就是个体思想的形状。
因此,性格特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基本上不会发生什么变化,或者说由于形成得早,所以变化极其有限;而就“受环境影响”和“人在不断地趋于成熟”而言,则是会发生变化的。
相传在古印度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段时间,地球上所有的人都是神,但人类是如此罪恶并滥用神权,以至于梵天——一切众生之父,决定剥夺人类所拥有的神性,并把它藏到人们永远也不会重新发现的地方,以免他们滥用它。“我们将它深埋在地下。”其他神说道。“不,”梵天说,“因为人们会挖掘到地层深处并发现它。”“那么我们将它沉于最深的海。”神说道。“不,”梵天说,“因为人们会潜到海底发现它。”“我们将它藏于最高的山上。”神说。“不,”梵天说,“因为人类总有一天会爬上地球的每座山峰捕捉到神性。”“那我们实在不知道应把它藏在哪儿,人类才不会发现它。”这一小部分神说道。“我告诉你们,”梵天说,“把它藏在人类身上,他们绝不会想到去那里寻找。”诸神赞成。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只要从自身出发,找到藏在“自身”的神性,并用它来改造和完善我们的性格,那么,我们也将变得更完美。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其实并不尽然。人的本性是比较难改,但并不是不能改变的。我国民族英雄林则徐为了改掉自己急躁的性格,曾在书房醒目处挂起自己亲笔书写的“制怒”的横匾,以此自警自戒,陶冶自己的情操。美国人本杰明·富兰克林也并非生来就具有完美的性格,在当时就有人曾批评富兰克林主观傲慢,他认真反思后,给自己立下了一条规矩:绝不正面反对别人的意见,也不准自己武断行事。他还给自己提出了改正的具体要求,以克服自己性格中的缺陷,这也正是他成功的一个秘诀。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性格中都有优点和缺点,但总是有很多人把自己性格上的弱点当成自己不成功的借口,拒绝跳出自己编制的网。我们往往忽略了完全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性格来重塑我们的人生,并取得成功这一法则。所以,我们必须学会突出自己的优势,改变性格中的缺陷,再加上自己的智慧和努力,相信成功很快就在眼前了。
让努力成为改变命运的支点
海伦刚出生的时候,是个正常的婴孩,能看、能听,也会咿呀学语。可是,一场疾病使她变成既盲又聋的小聋哑人,那时,海伦刚刚1岁半。
这样的打击,对于小海伦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每当遇到稍不顺心的事,她便会乱敲乱打,野蛮地用双手抓食物塞入口里。若试图去纠正她,她就会在地上打滚,乱嚷乱叫,简直是个十恶不赦的“小暴君”。父母在绝望之余,只好将她送至波士顿的一所盲人学校,特别聘请沙莉文老师照顾她。
一次,老师对她说:“希腊诗人荷马也是一个盲人,但他没有对自己丧失信心,而是以刻苦努力的精神战胜了厄运,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人。如果你想实现自己的追求,就要在你的心中牢牢地记住‘努力’这个可以改变你一生的词,因为只要你选对了方向,而且努力地去拼搏,那么在这个世界上就没有比脚更高的山。”
从那以后,小海伦在所有的事情上都比别人多付出了10倍的努力。
在她刚刚10岁的时候,名字就已传遍全美国,成为残疾人士的模范,一位真正的强者。
若说小海伦没有自卑感,那是不确切的。幸运的是,她自小就在心底树起了颠扑不灭的信心,完成了对自卑的超越。
小海伦成名后,并未因此而自满,她继续孜孜不倦地努力学习。1900年,这个年仅10岁,学习了指语法、凸字及发声,并通过这些方法获得超过常人知识的姑娘,进入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习。
海伦不仅学会了说话,还学会了用打字机著书和写稿。她虽然是位盲人,但读过的书却比视力正常的人还多。而且她著了7册书,她比正常人更会鉴赏音乐。
这个克服了常人“无法克服”的残疾的人,其事迹在全世界引起了震惊,并获得了赞赏。她大学毕业那年,人们在圣路易博览会上设立了“海伦·凯勒日”。
她始终对生命充满了信心,充满了热爱。
命运需要主动,性格需要打磨,要改变命运就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自然状态下的铁矿石几乎毫无用处,但是,如果把它放入熔炉铸造后进一步提纯,再进行锤炼和高温锻冶,放入一个流筒模型之中,它就能制成优良的器具。性格也一样,只有不停地打磨,克服不良的性格,实现性格优化,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帮助自己获得成功。当然,这其中所需要付出的努力也可想而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海伦·凯勒以一颗爱心在欧洲、亚洲、非洲各地巡回演讲,唤起了社会大众对身体残疾者的关注,被《大英百科全书》称颂为有史以来残疾人士中最有成就的由弱而强者。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评价说:“19世纪,最值得一提的人物是拿破仑和海伦·凯勒。”身受盲聋哑三重痛苦,却能克服残疾并向全世界投射出光明的海伦·凯勒,以及她的老师沙莉文女士的成功事迹,说明了什么问题呢?答案是很简单的:如果你在人生的道路上,选择信心与热爱以及努力作为支点,再高的山峰也会被踩在脚下,你就会攀登上生命之巅。
每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改变我们性格中固有的缺陷固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如果我们能将努力作为我们的支点,那么,我们肯定可以登上成功的高峰。
小心性格毁了你
性格缺陷使人生充满不平
卡利斯丁说过一句名言:“在诸多的成功因素中,性格是最重要的。”成功者必然有他成功的理由,而且成功者的成功固然与他良好的性格是分不开的。倘若一个人的性格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那么,他的人生也必将受到这些性格缺陷的影响,甚至在关键的时刻,性格缺陷会对人生起决定性的作用,成为阻碍我们发展和成功的绊脚石。
所谓性格障碍,是指人们在自我开放中常常出现的气质障碍和性格障碍,如抑郁质的人易表现孤僻乖戾、不善交际的弱点,黏液质的人易表现优柔寡断、缺少魄力的弱点,以及多血质的人缺乏毅力,胆汁质的人办事武断、鲁莽等弱点。这种性格障碍的具体症状是:表面上他们仍过着正常人的生活,但深入接触后,便会发现这些人很怪。比如与人开始接触时还客客气气,一旦熟悉后就经常过度亲密或过度要求对方,甚至动不动就发怒。
这种人还有一个奇怪的地方,就是一会儿跟别人非常亲密,一会儿又突然转变方向,怒目相视,从一个极端跳向另一个极端。有性格障碍的人不会体谅别人的感觉和心情,非常自私任性,也因此面临着自我统一困难及心理混乱的问题。此外,他们缺乏信心,经常处于情绪不安定状态。
正如良好的性格能成为人生走向成功的助推器一样,缺陷性格也能成为人生走向成功的拦路虎。例如,这类人是很可怕的,他们特别容易出现自杀等冲动性的自我毁灭行为。虽然基本上他们并不是真正想死,但还是经常造成无法挽回的身体损害。另外,有这种性格障碍的人,会为了逃避现实而滥用药物或酗酒、乱性、浪费金钱、过度饮食或拒食,有意用外物伤害身体。有的人甚至故意违反交通规则,引发交通事故。
而有着自卑性格障碍的人由于在意识层次上无法掌握自己,无法给予自己适当的评价,因此产生心理的不安定。这种不安定,也就是自我同一性、自我认同发生障碍,可能导致行动与感情出现异常。这种人由于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有什么长处、什么短处,所以无法让自己得到定位和认同。换句话说,他们的自我形象非常破碎,无法统一,因此陷于不安。有时会突然出现夸大妄想的行为,借此提高自己的价值,让心理获得稳定。但有时这种自我防卫的做法露出马脚,反而让当事人更加无助和茫然。
就性格本身而言,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每一个人都同时具备好几种性格,甚至有些性格会矛盾地共存,而每种性格都有其一定的优缺点。如果我们想获得人生的成功,那么首先就应该从克服性格中的缺陷开始。
狭隘使人“后事难料”
狭隘的人,其心胸、气量、见识等都局限在一个狭小范围内,不宽广、不宏大。心胸狭隘的人,他们只听得好而听不得坏,只能接受成功而不能接受失败,稍遇挫折、坎坷和不如意,就出现过激行为,导致对自己、对他人的伤害,给家庭、社会带来损失。
年轻男女如果在成长过程中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形成狭隘心理,就会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和交往,这种狭隘心理还会成为身心发展的障碍。心胸狭隘的人的眼中是容不下一粒沙的,他们总是喜欢斤斤计较,总是拿自己与他人比较,一旦发现别人比自己强,他们就受不了,就会想方设法让他人跌下阵来,因此,一个心胸狭隘之人由于气量狭小,往往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极易与人发生矛盾甚至冲突。
有人把思想狭隘、认识偏激比做青蛙的坐井观天是十分贴切的。这种人是指把自己的见识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里,眼界不能放开,思路不能展开,只凭以往的(或传统的)心理暗示和经验来观察、分析问题。
具有这种性格的人,一般表现为思想守旧,性格固执,眼界狭窄,缺乏全面的文化修养,看问题片面,只能从主观角度偏激地认识和分析问题,而不能看到问题的另一面。
这种性格的后果,如果是普通的人,只是对某些现象品头论足,有点偏见倒也无妨,至多是他自身或家人因他思想狭隘而受到伤害;如果是握有一定权力的人,那就将危及他所主管的部门,甚至更大范围,给事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狭隘和自私如同“孪生姐妹”。狭隘的人把目光投向自己,他们唯我独尊、固执己见,时时处处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在交往中更是极力排斥“异己”,其结果是落得个门庭冷落。心胸狭隘之人容不下别人比自己强,嫉妒超过自己的人,他们只愿和不如自己的人交往,其结果是导致自负心理的增强和交际圈的大大缩小,随之而来的是孤独、寂寞和空虚等困扰。而孤僻、猜疑等不良心态是形成心胸狭隘的主要因素。
狭隘的性格一旦形成,将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一个再优秀的人,若他的心胸狭隘,容不下他人,接受不了他人,那么,这个人一定难成大器,就算他已小有成就,而终有一天,这些小小的成就也会因为他的狭隘性格而毁于一旦。明朝宰相李善长就是因为性格狭隘而自酿人生悲剧。
李善长,字百室,公元1314年生,凤阳人。李善长出生于衣食无忧的小地主家庭,早年读过一些书,虽不能说精通文墨,但都懂得治乱之道。他为人很有心计,也很能干,在地方上颇有威望。据记载,他从小就有雄心大志,想干一番事业。
他很早就跟从朱元璋,从朱元璋的幕府记室长开始便尽心尽力、忠谨之至,并最终得到了朱元璋无比的赏识和信任。当然,李善长也确实非常有才能,能文能武,并且屡屡为朱元璋立下汗马功劳。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正式宣布登基,国号大明,李善长主持了整个仪式。至此,李善长由刀笔小吏而成为开国功臣,封为开国辅运韩国公,同时赐以铁券,可免死罪两次。在封赏的诰命上,朱元璋对李善长的功劳做了如下评价:“东征西讨,目不暇接;尔犯守国,转运粮储,供给器杖,未尝缺乏;剔繁治剧,和辑军民,各靡怨谣。昔汉有萧何,比之于尔,未必过也。”
可见,当时朱元璋对李善长的评价是相当高的。然而,李善长随着职位的升高和权势的增强,其性格中的狭隘性也逐渐体现出来,并最终害人害己。
开国以后,李善长曾任丞相,势力很大,其亲信中书省都事李彬犯有贪污罪,当时由任御史丞的刘基调查这件事,李善长多次从中说情、阻挠,最后,刘基还是奏准了朱元璋,将李彬杀死。李善长怀恨在心,就阴设计谋,令人诬告刘基,自己还亲自弹劾刘基擅权,结果刘基只得回家避祸。参议李饮冰、杨希圣对他有冒犯之处,李善长就罗织罪名,导致二人一残一死。
这倒还罢了,他培植淮人集团的势力,将一个知县出身的胡惟庸一手提拔为丞相,后来胡惟庸擅权不法,贪污受贿,弄得朝野皆怨,引起了一些正直朝臣的反对。由于朱元璋用法残酷,胡惟庸恐怕被杀,就秘密组织了一场谋反活动,企图把朱元璋骗出宫来杀掉。谋反败露后,胡惟庸一党被株连杀死的有3万多人。李善长既是胡惟庸的故旧,又是他的推荐者,还与他有亲(李善长之弟跟胡惟庸是儿女亲家),本当连坐,朱元璋念他是开国勋臣,便免死贬谪,后来还是以星相之变须杀大臣为借口赐死了李善长。李善长死时77岁,所有家属70余人,也尽行赐死。
李善长以功始而以罪终,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有代表性的,别说朱元璋对开国功臣大加杀戮,就是换一位“仁慈”的开国皇帝,像李善长那样性格狭隘、居功自傲、擅权自专的人,也必定是多行不义必自毙。
膨胀的自负让你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自负的人一般都有自负的资本,而这资本便是他优于他人的地方,但自负的人往往夸大自己优于他人的地方,看不到自身的短处和他人的长处。于是他们无限地自我膨胀,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
每个人总是把自己看得很重要,但事实上,少了谁,事情都可以做得一样好。所以,自大的人历来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你要切记这样一个道理:自大是失败的前兆。小说《三国演义》里刘备的大将关羽,重义气、忠心耿耿、勇猛过人、战功赫赫,被人们尊称为关公。但是他也有致命的弱点,那就是自负。刘备在成都自封蜀汉皇帝,把荆襄九郡的军政大权交给关公,可是他不听下属的正确建议,把荆州这片战略要地给丢了。
自负的人通常是感性的,他们仅仅通过感觉、知觉、表象等认识的基本形式,对事物或形势进行表面性的判断,盲目地、自以为是地相信自己,最后的结果往往与预期的相去甚远,甚至截然相反。比如吕布,这位《三国演义》里武将中当之无愧的佼佼者,就是个自负的典型。当曹操兵临城下、敌众我寡之际,此君仍在貂蝉面前没心没肺地狂妄叫嚣着:“汝无忧虑。吾有画戟、赤兔马,谁敢近我?”
有自负心理的人往往过高地估计个人的能力,失去自知之明。心高气傲的人,有的自视过高,总爱抬高自己、贬低别人,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很多;有的固执己见、唯我独尊,总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在明知别人正确时,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自负的人一般很少关心别人,与他人关系疏远。他们经常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不太顾及别人。不求于人时,对人缺少热情,似乎人人都应为他服务,结果落得门庭冷落。
狂傲自负的人在人生的旅途中很容易因为小小的成功而自我膨胀,一旦自我膨胀,他便会很快迷失方向,而此时,失败也就离他不远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物。麦克阿瑟就是一位值得人们记住的杰出的将军。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这样评价过麦克阿瑟:“麦克阿瑟是美国的一个巨人,一个体现了传奇人物的一切矛盾和对比的传奇式人物。他是善于思考的知识分子,又是威风凛凛、自负的军人;他是专制者,又是民主主义者;他天生口才好,演说时感染力很强,丘吉尔式的雄辩可以鼓舞千百万人——也使大多数自由派无招架之力。”
麦克阿瑟将门出身,他的父亲曾经担任入侵菲律宾的美军司令。他毕业于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麦克阿瑟担任美军第42师参谋长,晋升上校军衔。他所在的师在欧洲战场战斗了大约4个月,因战功卓著,成为赫赫有名的部队。
1925年,麦克阿瑟被提升为少将,他是美国陆军中最年轻的将军。1930年,50岁的麦克阿瑟出任美国陆军参谋长,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参谋长。他所创造的奇迹,更体现在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杰出表现。
在太平洋战役中,他提出了独特的“蛙跳战术”,即向几个重要目标的国家发动跳跃式进攻,集中兵力,打开一条通向日本东京的道路。当时,美国海军作战部部长欧内斯特·金和太平洋战区司令尼米兹都不同意他的计划。麦克阿瑟没有顾及自己的处境和上下级的关系,坚持他的“蛙跳战术”,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二战结束后,麦克阿瑟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麦克阿瑟涉足政坛以后,他的自负个性使他与上级的关系及各届总统的关系都不融洽。二战结束后,杜鲁门总统尽管对麦克阿瑟印象不佳,但仍相当重用他,他由此成为日本的绝对统治者。在没有经过华盛顿批准时,擅自将驻日美军削减一半,杜鲁门对此大为恼火,两人关系极为紧张。战争结束后,杜鲁门两次邀请他回国参加庆典,均遭拒绝。
麦克阿瑟还自作主张,未和杜鲁门打招呼,就去台湾访问。杜鲁门非常气愤,认为麦克阿瑟抛弃了他使台湾中立化的政策。
1950年秋天,联合国军被堵在朝鲜半岛东南角的釜山。假如麦克阿瑟对釜山发动进攻,他的军队必然遭受重大伤亡。他采取了攻其不备的战术,突然从朝鲜半岛的西海岸港口仁川登陆,并取得了成功。关于朝鲜战争的性质另需讨论,这里仅就麦克阿瑟的战术看,与他的自负的性格不无关系。
仁川登陆后,麦克阿瑟继续扩大战火,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重创美军。由于军事上的失败,杜鲁门已经考虑停战了,但麦克阿瑟认为杜鲁门是“绥靖主义者”,是“投降”,并公开指责他。1951年4月,杜鲁门下令撤销麦克阿瑟的一切职务。
作为美国历史上杰出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当之无愧是优秀的人物。二战中,他出任远东盟军统帅,以过人的胆识、坚强的意志,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战绩和荣誉。战争中,麦克阿瑟有叱咤风云、运筹帷幄的韬略,有临危不惧、亲临战场、出生入死的战争经历。但在实际工作中,他也有狂妄自大、唯我独尊的一面。他的狂傲自负、恃才傲物使他很难处理好与上级的关系,以致最后断送自己的前途。
孤僻让你与现实幸福擦肩而过
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内心的孤独有一天会让一个人渐渐变得孤僻。
性格孤僻者的主要表现是不愿与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厌烦、鄙视或戒备的心理。这种人还常常表现出神经质的特点,其特征是做作和神经过敏。他总认为别人瞧不起他,所以凡事故意漠不关心,做出一付瞧不起人的样子,使自己显得气势凌人,其实内心很虚弱,很怕被别人刺伤,于是就把自己禁锢起来不与人交往。但一旦别人真的不理他时,他又认为自尊心受到了伤害。由于这种人猜疑心极重,办事喜欢独来独往,因而越发与别人格格不入。人际关系不良的结果,使他陷入孤独、寂寞、抑郁之中。长此以往,还容易导致种种身心疾病。
人人都可能有孤独的时候,但并非人人都能够战胜自己的孤独感。
在现代社会,交通、通讯越来越发达,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但与此同时,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声称内心孤独。他们也经常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甚至不落下任何一场聚会,哪里人多,哪里热闹,他们就把孤独的自我淹没在哪里,但是,他们的内心却依然感到孤独。
孤独,并不单纯是独自生活,也不意味着就是独来独往。一个人独处,可能并不感到孤独;而置身于大庭广众,未必就没有孤独感产生。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孤独呢?心理学家认为,真正的孤独,往往产生于没有情感和思想交流的时候。事实上,不管你是已婚或是未婚,也不管你是置身于人群,或者是独居一室,只要你对周围的一切缺乏了解,和你身外的世界无法沟通,你就会体会到孤独的滋味。
孤僻也是属于自我封闭的一种,是指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很少甚至没有社交活动,除了必要的工作、学习以外,大部分时间都活在自我的世界里,不与他人沟通。这样的人通常很孤独,害怕与人交往,朋友也相当少甚至没有。他们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由于缺乏沟通和交流,他们总感觉没有人能理解他,并常常会闷闷不乐,甚至走向抑郁。
因此,可以说,孤独是一种思想上、情感上无以沟通、无倚无傍、无人理解与认同的感觉。一个人若常年被这样一种感觉左右,便会产生一种无人理解与认同的孤独感,那么,就算他再有成就,他的一生都算不上很幸福。
正如心理学家指出,这种自闭而不合群的性格,不仅有碍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而且还会使人产生对生存的畏缩感,非常不利于身心健康。
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和企业家诺贝尔以他的诺贝尔奖金而蜚声世界,他一生都在为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但他是孤独的,他虽有过3次恋爱,但终身未娶。在他辉煌事业的背后却是一颗孤寂的灵魂,这不得不让人为此而深感惋惜。但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便会发现,诺贝尔不幸的情感生活与他孤僻的性格是惜惜相关的。
1833年10月21日,诺贝尔出生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9岁时,他和父母移居俄国。在俄国,他的父亲从事机械工业,发明了地雷,并在克莱米战役中从政府获得了很多订单,但是很快就破产了。
1851年,18岁的诺贝尔到巴黎研读化学,他在一座实验室工作。在一次晚会上,他邂逅了一位来自祖国的女郎。之后,两人相爱了。不幸的是,好景不长,这位女郎因突然患肺结核而暴卒。与此同时,他在商业领域却很幸运,积蓄了很多钱,而且他还在他的发明中寻找出很多商机,并在20多个国家建立了80多个公司。
但是,诺贝尔最主要的理想并不在获得巨大的财富及他的科学发明,他总是在发现生活中的价值,从他年轻时候,他就喜欢文学和哲学,或许在于他并没有找到人间的爱——他从未结婚,他致力于全人类的爱。
诺贝尔43岁时,经历了第二次恋爱。他登报招聘一名“女秘书兼管家”,后来在众多应征者中,诺贝尔选中了33岁的懂数种语言的家庭教师贝尔塔,并在工作和生活中爱上了她。但诺贝尔没有想到的是,贝尔塔一直还深爱着另外一个男人——奥地利的一名男爵,并最终弃诺贝尔而去。
贝尔塔辞职后不久,诺贝尔到奥地利旅行,遇上了20岁的卖花女郎苏菲·海斯。她出生于维也纳中下层家庭,是犹太后裔。苏菲的父亲经济窘困,诺贝尔承诺要帮助苏菲。这样,两人开始了交往。
两人年龄相差23岁,阅历和文化程度都相去甚远。诺贝尔对苏菲是有求必应,苏菲开始大量索取金钱,挥金如土。她的赊账都记在诺贝尔名下,甚至常常以诺贝尔夫人的名义出现。
诺贝尔几度欲娶苏菲为妻,他曾把苏菲介绍给他的朋友和兄弟们,但遭到大家的一致警告,他的母亲也反对他们结婚。
1883~1889年,诺贝尔经历了一生中最痛苦的时期。他的哥哥鲁伟去世,母亲也随后离开了,苏菲也返回奥地利。诺贝尔迁往意大利。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自己的别墅里溘然长逝。不久,这位“孤独的旅人”回到自己的家乡,安息于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家族墓地。
他留下了后来很著名的遗嘱,他把他的财富提供给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医学、文学和和平事业等方面做出贡献的人,这些是他永远的理想。
诺贝尔的一生是辉煌的,但同时也是孤独的;他的一生是成功的,也是不幸的。是他孤僻的性格让他与现实中的幸福擦肩而过、失之交臂。
懦弱让你畏缩在阴暗角落
我们每个人的性格中或多或少都有懦弱的成分存在。我们往往在困难和灾祸面前退缩,但能鼓起勇气坦然面对失败和挫折的就是勇敢与坚强的人,相反,被失败击倒的就是懦弱的人。
懦弱性格的人胆小怕事,遇事好退缩,容易屈从他人。甚至会发展成为逆来顺受,无反抗精神;进取心差,意志薄弱,害怕困难,在困难面前张皇失措;感情脆弱,经不起挫折和失败等性格特点。一个人一旦形成懦弱性格后,往往从怀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从怯于与人交往到孤僻地自我封闭,而由此形成的不良人际关系,反过来又会加深懦弱。
历史没有给南唐留下一个英明的帝王,却给世人留下了一个至情至性的悲情词人。公元961年,25岁的李煜在金陵即位,就有许多的问题摆在面前,赵匡胤的大宋王朝在北方虎视眈眈,年轻的李煜以为,只要自己不对大宋有什么威胁,并且以臣子的地位年年向大宋进贡,也许赵匡胤就会大发慈悲,让自己偏安江南一隅,做个吟风弄月、自由自在的帝王。在多次的政治较量中,只会吟诗作赋的李煜哪是久经沙场的赵匡胤的对手,穷途末路之际就屡屡派人前去求和。李煜太天真了,他以为自己的懦弱能够打动宋太祖。赵匡胤说“:天下一家,只能有一位天子,我的卧榻旁边,怎么能够容忍他人鼾睡?”李煜懦弱的性格让他在政治上做了一个亡国之君,而与此同时,他做帝王及亡国的经历又成为他凄美诗词的素材来源,也是他一生悲情的写照。后来,李煜也认识到了自己的性格懦弱并写诗表示深刻追悔:“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做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几乎每一种性格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至关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对事业的选择。懦弱的性格选择政界和军界,无疑将一事无成,甚至还会铸就命运的悲剧。盖因政界需要刚毅坚韧的性格,军界需要勇猛顽强的性格,这一切与懦弱的性格格格不入。这是性格的差异,不是智慧的高低,读书学习可以很快提高人的智慧,但要改变一种性格却需要漫长的过程。
那么,懦弱性格是否就注定一事无成呢?
事实证明并不是这样!
性格懦弱的人常常情感丰富,观察敏锐,感受细腻,他们是天生的文学艺术之才。在文学艺术的世界里,这一被人们唾弃的性格找到了理想的归宿,他们如鱼得水,任性畅游。像卡夫卡就找对了自己的职业。这位伟大的作家生为男儿身,却没有任何男子汉的气概。在他身上根本找不到那种知难而进、宁折不弯、风风火火、刚烈勇敢的男子汉追求独立的精神,更谈不上清风傲骨了。他短暂的一生没有独立性,只有依赖性,一直对父母有比较强的依赖性。因此,卡夫卡身上最为突出的性格特征是懦弱,是一种男人身上少见的懦弱。
卡夫卡懦弱的性格是他生活的家庭造成的,或者说是他的父母后天塑造的。1883年,卡夫卡出生在奥匈帝国所辖布拉格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父母给他起名“卡夫卡”。在当时,犹太人的地位是十分低下的,而且这个姓氏是强加给犹太人的,并且带有骂人的贬义。卡夫卡就是出生在这样一个地位低下的犹太人家庭,而且他的名字本身就意味着一种被压迫的屈辱。
卡夫卡的父亲出身贫寒,仅靠一家小商店来维持生计,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里,一方面没有任何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经济状况十分窘迫,过着捉襟见肘的日子。然而,对卡夫卡来说,生活上的艰辛与困苦似乎是可以忍受的,给他幼小心灵留下累累的、终生难以治愈的创伤是父亲对他无休止的粗暴。卡夫卡一生都无法理解父亲对他的粗暴与专横。
年幼的卡夫卡日复一日地这样生活着。生活上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件小事对他来说都可能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灾难,都可能成为父亲发火、乃至大发雷霆的借口。有些时候,父亲对他发的火让他不知所措,弄得他左右为难,对干什么事情都没有把握,从根本上丧失了自信心。他的父亲本来想利用他所设想的那种军队式的、高压的方式,达到教育子女成才的目的,但他的叫骂、恐吓等,不但没有把卡夫卡造就成他热切盼望的男子汉,反而使他一步步逃离现实世界,性格变得格外懦弱。
紧张、压抑、犹豫环境中成长的卡夫卡完全失去了自信,也逐步丧失了自我,什么事情都显得动摇不定、犹豫不决。这种环境使卡夫卡早早地产生了逃离现实生活的想法。现实生活对他实在太冷漠了,只有在他的非现实世界——内心世界里,他似乎才能摆脱现实世界的烦恼。犹太人的社会境地和备受排斥、压迫的现实,也在卡夫卡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创伤。随着年龄的增长,卡夫卡愈发感觉周围的一切是那么不可抗拒、不可改变,而只有在他的内心深处,在他自己用想象构造的世界里,他才能找到少许宁静和安慰。这种逃遁实际上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抗,只是这种反抗和卡夫卡的性格一样,是非常软弱的。
卡夫卡直到进入学校依然保持着这种非常懦弱的性格,很少与人交往,也没有朋友,整天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幸运的是,这时的他开始接触文学,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阅读和写作就占据了他的大部分时间。
卡夫卡的懦弱让他选择了逃遁,逃向他钟爱的文学。文学,不仅是卡夫卡心灵的家园,也是他生命中的唯一选择。文学是他的王国,在那里,人们处处可以看到卡夫卡的影子。只有文学,只有在文学的王国里,人们才能够看到卡夫卡有了勇气,摆脱了懦弱。是的,懦弱的卡夫卡选择了并不懦弱的事业,并且取得了并不懦弱的成就。因此,对一切懦弱者来说,没有必要去放弃。
良好的性格成就辉煌人生
良好的性格是人生一笔巨大的财富
释迦牟尼说:“妥善调整过的自己,比世上任何君王都更加尊贵。”因为良好的性格是我们一生的财富。
良好的性格是我们本身所具有的财富,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表现得游刃有余;良好的性格是我们内在散发的魅力,让我们在坎坷的成功路上战无不胜。
公元前5世纪初,雅典西南的洛里安姆银矿场开采出一条价值连城的优质银矿脉,而且在极短的时间之内,这个新矿层就产出了好几吨纯银。
正因为有了这个在洛里安姆矿场意外发现的“世界宝藏金银之泉”,雅典才一跃成为地中海东部的海上霸主和希腊世界的领袖。不久,雅典还成为古典时期知识荟萃、艺术生辉的中心。一个宝藏的开掘改变了雅典的历史,铸就了西方文明的辉煌。
发现一个矿藏,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挖掘出良好的性格,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自然界有宝藏发掘的奇迹,人本身也有内在的宝藏——良好的性格。
曾国藩是成功开发良好性格宝藏的典型代表,他的一生成就也得益于其方圆得体的性格。良好的性格使他处江湖之远、倍解民心,居庙堂之高、深得君意。在曾国藩身上,封建士子追求的虚名与实利都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曾国藩是从镇压太平天国起家的。清王朝的统治高层在对曾国藩大加启用的同时,也对曾国藩怀有防范之心。事实上,满清王朝的半壁江山已经掌握在他的手中。曾国藩心里很明白,如何处理好同清政府的关系,是自己今后命运的关键。于是,曾国藩开始了他性格转变的历程。
就这样,倔强刚猛的曾国藩一变而成为温厚宽容的圣相,位列三公,权倾当朝,得到了一个汉族官吏史前未有的名利和权势。
曾国藩曾经写过一副对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也正是这种刚柔相济的良好性格,使他在朝野之上、在天地之间游刃有余。
良好的性格必然能给人带来人生的辉煌。当代杰出的女作家冰心,一生淡泊名利,生活上崇尚简朴,不奢求过高的物质享受。文坛上所谓的斗争,与她无关,她在平和的环境中与人相处,在微笑中勤奋写作。她的健康长寿、辉煌事业都得益于开朗、豁达的性格。苏格拉底是一位具有良好性格的伟大哲人,他的妻子心胸狭窄,整天唠叨不休,动辄破口骂人。一次,她大发雷霆后,又向苏格拉底头上泼了一盆冷水,苏格拉底满不在乎地说:“雷鸣之后,免不了一场大雨。”试想,要是遇上别人,不被这位恶妇气死,也会患上精神分裂症。苏格拉底为什么要娶这样的恶婆?据说,他是为了净化自己的精神,磨炼自己豁达大度的性格。
人的性格很难改变,但易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居里夫人说:“我并非生来就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许多像我一样敏感的人,甚至受了一言半语的苛责,也会过分的懊恼。”她说,她受丈夫居里温和性格的影响,也学会了忍让。她确信,一个具有良好性格的丈夫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和提高妻子的心灵品性。据居里夫人自己介绍,她还从日常种种琐事,如栽花、种树、建筑、朗诵诗歌、眺望星辰中,培养出一种沉静的性格。我国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为了改掉自己急躁的性格和容易发怒的脾气,曾在书房醒目处挂起自己亲笔书写的“制怒”的横匾,以此自警自戒,陶冶自己的情操。
深受美国人尊敬的本杰明·富兰克林不仅对美国的独立战争和科学发明有过重大的贡献,他还有很强的自我意识能力和良好的性格,给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有人曾批评富兰克林主观骄傲,他认真反思后,给自己立下了一条规矩:绝不正面反对别人的意见,也不准自己武断行事。他还给自己提出了改正的具体要求。他说:“今后我不准许自己在文字或语言上措辞太肯定,我不说‘当然’、‘无’等,而改用‘我想’、‘我假设’或‘我想像’。当别人陈述一件我不以为然的事时,我绝不立刻驳斥他,或立即指正他的错误,我听完陈述后会在回答的时候说,‘你的意见没有错,但在目前情况下,还需要再斟酌。’”富兰克林就是用这种方法克服自己性格中的缺陷,这也正是他成功的一个秘诀。
美好的人生,需要有良好的性格。人生的许多不如意都与性格息息相关。人虽然不能控制先天的遗传因素,但有能力掌握和改变自己的性格。因为只有良好的性格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随博大进入兼容并包的意境
法国著名文学家雨果曾经说过这样一段既优美、又富有哲理的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胸。”一个人若能有一颗博大的心,那么,他便能去包容,便有宽宏的度量,对于朋友所犯的过失就能不计前嫌、一如既往。
苏联卫国战争初期,德军长驱直入。在此生死存亡之际,曾在国内战争时期驰骋疆场的老将们,如铁木辛哥、伏罗希洛夫、布琼尼等,首先挑起前敌指挥的重担。时势造英雄,一批青年军事家,如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什捷缅科等,相继脱颖而出。这中间,老将们思想上不是没有波动的。
1964年2月,苏联元帅铁木辛哥受命去波罗的海,协调一、二方面军的行动,什捷缅科作为他的参谋长同行。什捷缅科早知道这位元帅对总参部的人抱怀疑态度,思想上有个疙瘩,心想:“命令终归是命令,只能服从了。”等上了火车,一场不愉快的谈话开始了,铁木辛哥先发出一通连珠炮:“为什么派你跟我一起去?是想来教育我们这些老头子,监督我们的吧?白费劲!你们还在桌子底下跑的时候,我们已经率领着成师的部队在打仗,为了给你们建立苏维埃政权而奋斗。你军事学院毕业了,自以为了不起了!革命开始的时候,你才几岁?”这番批评,已经近乎侮辱了,但什捷缅科却老实地回答:“那时候,刚满10岁。”接着又平静地表示对元帅非常尊重,准备向他学习。铁木辛哥最后说:“算了,外交家,睡觉吧。时间会证明谁是什么样的人。”
“时间证明论”最终被证明是对的。他们共同工作了一个月后,铁木辛哥突然说:“现在我明白了,你并不是我原来认为的那种人。我曾想,你是斯大林专门派来监督我的……”
也许一个人的气量是大是小,在心平气和时较难鉴别,而当与他人发生矛盾和争执时,就容易看清楚了。气量宽宏的人,不把小矛盾放在心上,不计较别人的态度,待人随和;而气量狭小的人,则往往偏要占个上风,讨点便宜。还有的人在和别人的争论中,当自己处于正确的一方,成为胜利者的时候,则心情舒坦,较为愿意谅解对方;但当自己处于错误的一方,成为失败者的时候,则往往容易恼羞成怒,对人家耿耿于怀,这也是气量小的一个表现。朋友之间的争论是常有的,一个真正博大的人,不应该因为别人和自己争论问题而对人家耿耿于怀,更不应该因为别人驳倒了自己的意见而恼羞成怒。在我们日常生活的为人处世中,博大能让我们如鱼得水,在大事上,博大更是能成为解决一场纷争的关键。
美国总统麦金利,因为用人问题,遭到一些人的强烈反对。在一次国会会议上,有位议员当面粗野地辱骂他。他极力忍耐,没有发作。等对方骂完了,他才用温和的口吻道:“你现在怒气应该平和了吧?照理你是没有权利这样责骂我的,但现在我仍然愿详细解释给你听……”他的这种容人姿态,使那位议员红了脸,矛盾立即缓和下来。试想,如果麦金利得理不让人,利用自己的职位和得理的优势,咄咄逼人进行反击的话,那对方绝不会服气的。由此可见,当双方处于尖锐对抗状态时,得理者的忍让态度,能使对立情绪降温。
一个成就大事的人,往往有着宽广的胸怀、博大的心胸,就像大海一样,有容乃大,一个人也会因为博大而包容一切,进而赢得成功。在历史上,由于博大而建功立业的名人不在少数,唐太宗李世民便是这其中的一位。
唐朝的“大”,离不开他的构建者——唐太宗,他是中国最杰出的英明君主之一,为中国开创了长达130年的黄金时代。
然而,唐太宗何以能取得如此成就呢?归根结底,还在于他性格的博大。唐太宗性格平静淡泊,内心敏慧,外表清朗,这一基本性格特征促使了他性格的博大,就像水一样随物赋形,变化万千,终于形成了大海。因此,他仁慈之时,对下属像父母对待子女一般;残忍之时,即使是兄长他也毫不留情。唐太宗的这一性格特征使他能游刃有余地应对任何复杂的事件。关于他性格的博大可以从下面几点看出。
唐太宗博大的胸襟开创了贞观时君主虚心听谏和臣下仗义执言的一代新风,这在封建社会历史上是难能可贵的。
他一方面迫切求谏,想把朝政治理好,一方面也想维护自己的尊严,两者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和矛盾。唐太宗时常处在这两种矛盾的交锋之中,同时也处在他性格中的“大”与天性中的“小”的厮杀之中。早期的唐太宗总是能以他天空般辽阔的胸怀来接受臣下的批评,他深谙“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叛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道理。当大臣们的谏诤言辞激烈,有切肤之痛时,太宗也时有大怒,但他的博大还是占了上风。相信他和名臣魏征的君臣故事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了,但唐太宗并非就对魏征一人博大,对别人也一样。
唐太宗大宴群臣,诗兴大发的他即席挥毫,赋得一首宫体诗。兴头上的太宗命大臣们奉和,最先被点到的是虞世南。虞世南当众毫不掩饰地说:“陛下的大作果然不同凡响,刻意求工,神采飞扬,但诗的内容却不高雅,为臣实在不敢奉和。俗话说‘上有所好,下必更甚’,臣担心此诗传出宫去,天下争相模仿,浮华之风席卷而来,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臣不敢遵命。”正在自鸣得意的太宗,被虞世南当着无数大臣的面泼了一盆冷水,当时的难堪可想而知,可是他还是及时地反省了自己。他知道虞世南的话很有道理,天下太平,不能不居安思危,盛宴欢歌将会挥霍民脂民膏,多少个朝代的败亡正是源于奢华。沉默片刻的太宗,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对虞世南进行了奖励。
唐太宗在民族政策上更具王者风度,表现了居高临下、宽和仁厚的包容力。唐朝是中国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历史阶段,而这一历史进程的开端,就是在唐太宗时期奠定的。唐太宗以泱泱大国的气势征服了周边国家,用他博大的胸襟把各个民族团结在大唐帝国周围。于是,京都长安不仅是国内各民族的大都会,也成了世界性的大都会,形成万国来朝的鼎盛状况。在此期间,国家实现了统一,版图空前扩大,中国封建社会登上了“治世”的巅峰,其政治之清明,国家之强盛为历代封建王朝所罕见。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没有博大心胸的人是成就不了大事的,从现在开始,从我们身边的一点一滴开始,注重培养我们博大的性格,用我们博大的心来包容世间万象。
顽强让你在逆境中崛起
有一位智者曾经说过:你不可能遇到一个从来没有遭受过失败或打击的人。他也同样发现,人们的成就高低,和他们遭遇逆境、克服失败和打击的程度成正比。人生有两项重要的事实是非常明显的:第一,每个人都会遇到逆境。第二,失败中总有成功的契机,但是你必须自己去发掘。从这两项事实中,不难看出造物主要我们由奋斗中获得力量,领悟由弱而强的真义——逆境及失败使我们累积智慧、努力不懈,是一个人由弱而强的“金种子”。
人的一生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总会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挫折和困难。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在面对挫折与困难时丧失了挑战的勇气,从此甘于平庸;而有些人则凭着自己顽强不屈的性格勇敢地挑战挫折和困难,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还真有这么一个硬汉,在种种逆境中凭着一股顽强的斗志硬是渡过了所有的难关,并成就了一番事业。他14岁走进拳击场,满脸鲜血,可他不肯倒下;19岁走上战场,200多块弹头弹片,没有让他倒下;无数的退稿、无数的失败,无法打倒他;两次飞机失事,他都从大火中站了起来;最后,因不愿成为无能的弱者,他用猎枪打死了自己。他就是美国杰出的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
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的橡树园镇。他10岁开始写诗,17岁时发表了他的小说《马尼托的判断》。上高中期间,海明威在学校周刊上发表作品。
14岁时,他曾学习过拳击,第一次训练,海明威被打得满脸鲜血,躺倒在地。但第二天,海明威还是裹着纱布来了。20个月之后,海明威在一次训练中被击中头部,伤了左眼,这只眼的视力再也没有恢复。
1918年5月,海明威志愿加入赴欧洲红十字会救护队,在车队当司机,被授予中尉军衔。7月初的一天夜里,他的头部、胸部、上肢、下肢都被炸成重伤,人们把他送进野战医院。他的膝盖被打碎了,身上中的炮弹片和机枪弹头多达230余片。他一共做了13次手术,换上了一块白金做的膝盖骨。有些弹片没有取出来,到去世都还留在体内。他在医院躺了3个多月,接受了意大利政府颁发的十字军勋章和勇敢勋章,这一年他刚满19岁。
1929年,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问世,作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功后的海明威便开始了他新的冒险生活。1933年,他去非洲打猎和旅行,并出版了《非洲的青山》一书。1936年,写成了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和《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1939年,他完成了他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海明威参加了海军,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参战,他改装了自己的游艇,配备了电台、机枪和几百磅炸药,他在古巴北部海面搜索德国的潜艇。
1944年,他随美军在法国北部诺曼底登陆。他率领法国游击队深入敌占区,获取了大量情报,并因此获得一枚铜质勋章。
海明威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硬汉子”——打不败的人的形象,这是海明威所追求的永恒的东西,这就是人坚毅的品格、顽强的精神。
他靠着顽强的性格战胜了一切在常人看来是不可能战胜的困难和挫折。就在他生命的最后,海明威鼓足力量,做了最后的冲刺。1952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给他带来了普利策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的崇高荣誉。《老人与海》中的老人是海明威最后的硬汉形象。那位老人遇到了比不幸和死亡更严峻的问题:失败,老人拼尽全力,只拖回一具鱼骨。“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老人的话,也是海明威人生的写照。
其实,成功者并不一定都具有超常的智能,命运之神也不会给予他特殊的照顾。相反,几乎所有成功的人都经历过坎坷,都是命运多舛,并在不幸的逆境中奋然前行。其关键在于成功的人有着顽强拼搏的性格,这种顽强的精神让他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会消沉、不会堕落,反而让他们越挫越勇,最后成为“真的猛士”,并在历经艰难险阻、风风雨雨后收获了一片属于自己的阳光。
记住莎士比亚曾经写下的一句话:“当太阳下山时,每个灵魂都会再度诞生。”
再度诞生就是你把失败抛到脑后的机会。恐惧、自我设限以及接受失败,最后只会像诗中所说的,使你“困在沙洲和痛苦之中”。你完全可以借着你的顽强来克服这些弱点,你要在你的心里牢记:每一次的逆境、挫折、失败以及不愉快的经历,都隐藏着成功的契机,上帝就是利用失败及打击来让我们变得更加顽强,从而能真正承担我们活着的使命。
个人尚且如此,那么一个民族呢?如果一个民族缺乏顽强的性格,那么,迟早会退出历史舞台,只有强者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勇敢让你无所畏惧地挺进
生活中总是有那么多的“不可能”驻扎在我们的心头,无时无刻不吞噬着我们的理想和意志,让我们一步步在“不可能”中离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越来越遥远。其实,有太多的“不可能”只不过是一只只“纸老虎”,只要我们拿出勇气来主动出击,那么,“不可能”也会变为“可能”。
J.保罗·格蒂是石油界的亿万富翁,一位最走运的人,早期他走的是一条曲折的路。他上学的时候认为自己应该当一位作家,后来又决定要从事外交工作。可是,出了校门之后,他发现自己被俄克拉荷马州迅猛发展的石油业所吸引,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改行加入到蓬勃发展的石油业。年轻的格蒂是有勇气的,但不是鲁莽的。如果一次失败就足以造成难以弥补的经济损失的话,这种冒险的事他从来没有干过。他头几次冒险都彻底失败了。但是在1916年,他碰上了第一口高产油井,这个油井为他打下了幸运的基础——那时他才23岁。
是走运吗?当然。然而格蒂的走运是应得的,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没有错。那么格蒂怎么知道这口井会产油呢?他确实不知道,尽管他已经收集了他所能得到的所有信息。“总是存在着一种机会的成分的,”他说,“你必须乐意接受这种成分;如果你一定要求有肯定的答案,那你就会捆住自己的手脚。”
廉·丹佛说:“冒险意味着充分地生活。一旦你明白它将带给你多么大的幸福和快乐,你就会愿意开始这次旅行。”
只有善于抓住机会,并有勇气适度冒险的人,才会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有些人很聪明,对不测因素和风险看得太清楚了,不敢冒一点险,失去了应有的勇气,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永远只能“糊口”而已。实际上,如果能从风险的转化和准备上进行谋划,并且有足够的勇气,则风险并不可怕。
凡是要成大事者都必须要像一只猛船在激流中挺进,这是因为——人生就像一条河,时而平缓,时而湍急。你在河流当中,可以选择较安全的方式,沿着岸边慢慢移动;也可以停止不动,或者在漩涡中不停打转。如果你有足够的勇气的话,你还可以接受挑战,用挑战来检测你的自信心。历史上有名的巴顿将军就是用勇气成就了他的戎马一生。
1885年,巴顿诞生在一个军人世家,家庭环境的熏陶、正规的训练、先天的遗传基因,使巴顿与战争、军事结下终生不解的缘分。1906年,巴顿从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毕业,出任第一集团军第十五骑兵团少尉,正式开始了军旅生涯。
巴顿杰出的军事才能和古代骑士般的勇敢顽强很快让他得到了美国军界要员的青睐,由于他的表现优秀,其军衔不断得到提升。
战场是军人大展个人才能的最佳场所,也是将军成长的最好的“摇篮”。军人是战争的伴生物,军人的天职之一是制止战争、保卫和平,但军人并不惧怕战争,尤其是像巴顿这样有着勇猛性格的军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数不多的战役中,巴顿表现出了军人的勇敢。他和士兵一起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在大战结束前夕,巴顿肋部负伤,但他并没有因伤退出战场,反而在伤口尚未愈合时,急于返回战场。他的勇敢在战争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一战结束后,巴顿很失落,他渴望战争能再度带给他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他的勇猛有余所带来的不幸,这种不幸在二战再次让他辉煌后体现了出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盟军准备开辟“第二战场”时,巴顿出任了第三集团军司令。巴顿如鱼得水般地活跃在战场上,他简直成了欧洲战场上纳粹的克星,他出现在哪里,哪里便成为纳粹的坟墓。在消灭法西斯的最后战争中,巴顿和他的第三集团军参战时间为281天,一直保持着100多千米宽的进攻正面,向前推进了1000多千米,解放了上万座城镇和村庄,消灭、俘虏敌军近150万。这些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上的奇迹,既是人类军事史上辉煌的纪录,也是巴顿的骄人战绩。即使在“将星闪烁”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超过巴顿战绩的将帅也不过数人。一连串的记录,再一次将巴顿推向了荣誉的顶峰。
也就在战争结束之时,在巴顿人生辉煌的顶峰,不幸却刚刚开始,退出了战争的巴顿找不到生命的支点,在军队医院中因打了一名受伤的胆小士兵一巴掌结束了他的军事和政治生涯,可怕的“一巴掌”毁了前程。
然而,我们应该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来看待巴顿。在巴顿身上,尤其是作为将军的巴顿,勇猛是他突出的优点,是他生命中的闪光点,曾给他赢得了声望和名誉,在巴顿那里,勇猛似乎代替了一切,而且勇猛也确实让巴顿发挥了自己的才干,带给了他无数的荣誉和名望,并且成就了他辉煌的戎马一生。但凡事都有个度,没有限制的勇敢和不顾客观条件的勇敢都不是真正的勇敢,它只会把我们带入歧途。而真正的勇敢则应该是不怕不该怕的,怕该怕的。不然,勇敢一旦过度便会变为鲁莽,其后果自然不堪设想。
勇猛不等于鲁莽、草率、无知,也不是坏事。巴顿本人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人,也是一个有心计的将军,是一个出色的战争专家。巴顿的矛盾性格在于,他的优点长处和他的缺点不足同时那么突出,而且都打上了极其深刻的个人烙印。他的勇猛在个人行为方式上表现为桀骜不驯,难免导致个人命运上的悲剧。
坚忍让你比别人站得更高
探究一些人失败的原因,并不是他们没有能力、没有诚心、没有希望,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坚韧不拔的持久心,这种人做起事来往往有头无尾、东拼西凑。他们怀疑自己是否能够成功,永远决定不了自己究竟要做哪一件事,有时他们看好了一种工作,以为绝对有成功的把握,但中途又觉得还是另一件事比较妥当顺利。这种人对他们所做的事不仅别人不敢担保,而且连他们自己也毫无把握,到头来总是以失败告终。他们有时对目前的地位心满意足,但不久又产生种种不满的情绪。
唯有坚韧不拔才能克服任何困难。一个人有了持久心,谁都会对他赋予完全的信任,有了持久心的人到处都会获得别人的帮助。对于那些做事三心二意、无精打采的人,谁都不愿信任或援助他,因为大家都知道他们做事靠不住。
坚忍,是克服一切困难的保障,它可以帮助人们成就一切事情,实现理想。有了坚忍,人们在遇到大灾祸、大困苦的时候,就不会无所适从;在各种困难和打击面前,仍能顽强地生活下去。世界上没有其他东西,可以代替坚忍。它是唯一的,不可缺少的。
坚忍,是所有成就大事业的人的共同特征。他们中有的人或许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或许有其他弱点和缺陷,但他们一定都是坚忍不拔的人。困苦不足以让他们灰心,困难不能让他们丧志。不管遇到什么曲折,他们都会坚持、忍耐着。
以坚忍为资本去创立事业的人,他们所取得的成功,比以金钱为资本的人更大。许多人做事有始无终,就因为他们没有充分的坚忍力,使他们无法达到最终的目的。然而,一个伟大的人,一个有坚忍力的人却绝非这样。他不管情形怎样,总是不肯放弃,不肯停止,而在再次失败之后,会含笑而起,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继续前进。他不知失败为何物。
做任何事,是否不达目的不罢休,这是测验一个人品格的一种标准。坚忍是一种极为可贵的德性。许多人在情形顺利时肯随大众向前,也肯努力奋斗。但当大家都退出,都已后退时,还能够独自一人孤军奋战的人,才是难能可贵的。这需要很强的坚忍力。
对于一个希望获得成功的人,要始终不停地问自己:“你有耐性、有坚忍力吗?你能在失败之后,仍然坚持吗?你能不管任何阻碍,一直前进吗?”
你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和本能,才能找到一条连接成功的通天大道。一个下定决心就不再动摇的人,无形之中能给人一种最可靠的保证,他做起事来一定肯于负责,一定有成功的希望。因此,我们做任何事,事先应固定一个尽善的主意,一旦主意打定之后,就千万不能再犹豫了,应该遵照已经定好的计划,按部就班地去做,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举个例子来说:一位建筑师打好图样之后,若完全依照图样,按部就班地去动工,一所理想的大厦不久就会成为实物。倘若这位建筑师一面建造,一面又把那张图样东改一下,西改一下,试问这所大厦还有成功之日吗?成功者的特征是:绝不因受到任何阻挠而颓丧,只知道盯住目标,勇往直前。世上绝没有一个遇事迟疑不决、优柔寡断的人能够成功。
获得成功有两个重要的前提:一是坚决,二是忍耐。人们最相信的就是意志坚决的人,当然意志坚决的人有时也许会遇到艰难,碰到困苦、挫折,但他绝不会惨败得一蹶不振。我们常常听到别人问:“他还在干吗?”这就等于是在说:“那个人的前途还没有绝望。”
韧性是你在极其艰苦的精神和肉体的压力下长期从事的卓有成效的工作能力,忍耐力是需要你长时间付出的额外的努力。坚韧是一种你想具备卓越的驾驭人的能力所必须培养的重要的个人品质。
如何培养坚韧的性格?很简单,只要你确定人生的目标,专注于你的目标,那么你所有的思想、行动及意念都会朝着那个方向前进。韧性是身体健康的一部分,不管发生了什么情况,你必须具有坚持工作完成到底的能力。韧性是身体健康和精神饱满的一种象征,这也是你成为领导者并赢得卓越的驾驭能力所必需的一种个人品质。韧性是与勇气紧密相关的,当事态真正遇到困难时你所必备的一种坚持到底的能力,也就是需要跑上几千米还得具有百米冲刺的能力。韧性是需要忍受疼痛、疲劳、艰苦,并体现在体力上和精神上的持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