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把握好说话时机的分寸
看准机会再说话
孔子在《论语·季氏》里说:“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不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这句话有3层意思:
一是不该说话的时候说了,叫做急躁;
二是应该说话的时候却不说,叫做隐瞒;
三是不看对方的脸色变化,贸然信口开河,叫做闭着眼睛瞎说。
这3种毛病都是没有把握说话的时机,没有注意说话的策略和技巧。因为说话是双方的交流,不是一个人的单方面行为,它要受到诸如说话对象、设定时间、周边环境等种种限制,所以说话要把握时机。如果该说的时候不说,时境转瞬即逝,便失去了成功的机会。同样地,如不顾说话对象的心态,不注意周边的环境气氛,不到说话的火候却急于抢着说,很可能引起对方的误解,甚至反感。如果信口开河,乱说一通,后果就更加严重。
把握说话时机非常重要,这个过程需要充分的耐心,也需要积极进行准备,等待条件成熟,但绝不是坐视不动。《淮南子·道应》云:“事者应变而动,变生于时,故知时者无常行。”安陵君的过人之处,便在于他有充分的耐心,等待楚王欢欣而又伤感的那个时刻。此时,动情表白,感人肺腑,愉悦君心,终于受封,保住了长久的荣华富贵。
插话要找准时机
在别人说话时,我们不能只听到一半或只听一句就装出自己明白的样子。我们提倡在听别人说话时,要不时做出反应,如附和几句“是的”等话语,这样既让说者知道你在听他说,又让他感觉你在尊重他,使他对你产生浓厚的兴趣。
但是,万事都有所忌,都要把握分寸。许多人过分相信自己的理解和判断能力,往往不等别人把话说完就中途插嘴,这种急躁的态度很容易造成损失,不仅容易弄错了对方说话的意图,还有失礼貌。当然,在别人说话时一言不发也不好,对方说到关键的时刻,说完后,你若只看着对方,而不说话,对方会感到很尴尬,他会以为没有说清楚而继续说下去。
还有不少人在倾听别人说话时表现得唯唯诺诺的样子,哼哼哈哈,好像什么都听进去了,可等到别人说完,他却又问道:“很抱歉,你刚才说了什么?”这种态度,对于说话者来说是有失礼节的事。
所以说,即使你真的没听懂,或听漏了一两句,也千万别在对方说话途中突然提出问题,必须等到他把话说完,再提出:“很抱歉!刚才中间有一两句你说的是……吗?”如果你是在对方谈话中间打断,问:“等等,你刚才这句话能不能再重复一遍?”这样,会使对方有一种受到命令或指示的感觉,显然,对方对你的印象就没那么好了。
听人说话,务必有始有终。但是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有些人往往因为疑惑对方所讲的内容,便脱口而出:“这话不太好吧!”或因不满意对方的意见而提出自己的见解,甚至当对方有些停顿时,抢着说:“你要说的是不是这样……”这时,由于你的插话,很可能打断了他的思路,使他忘了要讲些什么。
人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有时,同某人在一起,说话很愉快;有时同某人在一起,感到很烦,本来很感兴趣的话题却不想谈下去。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对方说话不讨人喜欢,该问的问,不该问的也问,所以让我们觉得厌烦。说话要讲究轻重、曲直,更要有个眼力劲,知道哪些话该说哪些不该说,哪些该问哪些不该问。
问题是展开话题的钥匙。所以说话有眼力劲就要做到问话要讨人喜欢。
有些问题,当你得不到满意的答复时,是可以继续问下去的,但有一些问题就不宜再问。
比方说你问对方住在哪里,他如果只说地区而不说具体地址,你就不宜再问在几路几号。如果他愿意让你知道的话,他一定会自动详细说明的,而且还会补充上一句,邀请你去坐坐,否则便是不想让别人知道,你也不必再追问了。举一反三,其他诸如此类的问题,如年龄、收入等也一样不宜追问,以免引起对方不快。
不可问对方同行的营业情况。同行相忌,这是一般人的毛病。因为他回答你时,若不是对其同行过于谦逊的赞扬,便是恶意的诋毁。在一个人面前提及另外一个和他站在对立地位的人或物总是不明智的。
此外,在日常交际中,不可问及别人衣饰的价钱;不可问女子的年龄(除非她是6岁或60岁左右的时候);不可问别人的收入;不可详问别人的家世;不可问别人用钱的方法;不可问别人工作的秘密,如化学品的制造方法,等等。
凡别人不知道或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事情都应避免询问。问话的目的在于引起双方的兴趣,而不是使任何一方没趣。若能让答者起劲,同时也能增加你的见识,那是使用问话的最高本领。
一位社交家说:“倘若我不能在任何一个见面的人那里学到一点东西,那就是我处世的失败。”
这句话很发人深省,因为虚怀若谷的人,往往是受人欢迎的。记住,问话不仅能打开对方的话匣,而且你可以从中增益学问。
该说话时就说话
沉默是金,并不是说要一味沉默不语;掌握时机,该说话的时候就不要沉默。比如父母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得不可开交,这时你可以保持沉默,如果他们各自的怒火都平息下来了,陷入双方互不理睬的僵局时,保持沉默就不是明智之举了,这时你就应该说些劝解话,让他们重归于好。又比如,领导遇到尴尬情况了,就需要你站出来为领导打圆场,同事有矛盾了,需要你开口化干戈为玉帛,等等。掌握说话时机,该说话时就说话,才能让你为人处世更游刃有余。
该说话时就说话,不该说话时就千万别开口,以免遭灭顶之灾。这里就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可以说明此理:
阴曹地府,正见阎罗王升堂问事。
有几个鬼抬上一个人,说:“这人在阳世,干尽了缺德事。”
阎王命令道:“用500亿万斤柴火烧煮。”
牛头鬼上来押解。那人私下里探头问牛头鬼:“你既然主管牢狱,为啥穿着这么破烂的豹皮裤子呀?”
牛头鬼说:“阴间没有豹皮,如果阳间有人焚化才能得到。”
那人立即说:“我舅家专门打猎,这种皮子多着呢。如果你肯怜悯我,减少些柴,我能够活着回去,定为你焚化10张豹皮。”
牛头鬼大喜,答应减去“亿万”两字。烧煮时也只是形式而已。
待那人将归时,牛头鬼叮嘱道:“可千万不要忘了豹皮呀!”
那人回头对牛头鬼说:“我有一诗要赠送给你:牛头狱主要知闻,权在阎王不在君,减扣官柴犹自可,更求枉法豹子皮。”牛头鬼大怒,把他叉入滚沸的水锅里,并加添更多的柴煮了起来。
奉劝别人的话是应该说,但如果没有到该说的时候说出来,无疑会让事情变糟。
所以,说话时千万要记住:掌握时机,该说话时再说话,该说时一定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