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细述国事风云的细节
1955年9月27日下午5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衔授勋典礼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朱德、彭德怀、贺龙、陈毅、罗荣桓等都穿着崭新的湖蓝色元帅服,个个精神抖擞,谈笑风生。
当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周恩来等领导人登上主席台就座后,台下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原来是毛泽东到了。他还是穿着他平时爱穿的那身中山装,气度恢弘地走向主席台,不断向台下挥手致意。
全国人大常委会典礼局局长余心清宣布典礼开始,穿着新式军衔服装的军乐队奏国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彭真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命令。朱德、彭德怀等走上主席台站成一行,分别接受毛泽东的授衔和授勋。
第一个走上前来的是深孚众望的朱德。侯波看到朱德向毛泽东端端正正地行了一个军礼,用微微发颤的手接过勋章。然后,两位战友神情庄重地对望了一眼。在他们的目光中,侯波感受到了他们几十年并肩作战形成的默契,一切都在不言中—他们的手又握到了一起,从井冈山的第一次握手到今天,在这漫长的27年的风风雨雨中,以他们为首的优秀中国共产党人一起缔造了人民解放军,成立新中国!此时,留下这一影像的摄影者侯波与授勋的开国元勋一样激动。
接着,毛泽东又把“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元帅军衔的命令状”和3枚勋章(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授予彭德怀、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并与他们亲切握手。当时,刘伯承、林彪在青岛养病,叶剑英在辽宁紧张筹备即将开始的反登陆军事演习,都没有参加授衔仪式。
下午6时半,授衔、授勋典礼结束。周恩来发表了热烈的祝酒词后,元帅们走过来给刘少奇、周恩来等同志敬酒,刘少奇、周恩来等也纷纷向元帅们表示祝贺。现场气氛极为热烈。
在侯波眼里,朱德是一位长者,对人宽厚热情,很重感情,他与战友们经常保持联系,对每个人都很关心;而彭德怀却是最严厉、最耿直的,坦荡无私,敢于直言。彭德怀和朱德之间有一种兄弟般心灵相通的感情。
朱德喜欢到野外呼吸新鲜空气,有时候他叫上几位战友到当时还十分幽静的香山或十三陵游玩。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彭德怀归国,朱德就叫上他和邓小平等几位四川老乡,一道去十三陵野游。去野外,彭德怀是一叫就应的。
下车后,人们在野外散步,渐渐走散,而朱德和彭德怀却始终形影不离。在水库附近转了两个圈,谈了些事情后,彭德怀就搓着手说:“很长时间不交手了,不知你水平可有提高?”
他们两个是军中的战友,棋盘上的老对手,一摆起来就能杀个天昏地暗。听到彭德怀的话后,卫士们立刻支起行军床,放下马扎,摆好象棋。朱德正蹲腿欲坐,彭德怀扶了他一把,头稍一摆动表示:坐那边!朱德望了一眼彭德怀,没说什么,慢慢地走到对面,重新坐好。人们明白:那边是红帅,这边是墨将。彭德怀尊敬朱德,请朱德执帅,自己执将。朱德、彭德怀“两军”对峙、专心致志,站在一边的邓小平则观棋不语,邓小平的大儿子邓朴方挤到最前面,躬着身欣赏这场激烈的“鏖战”。一直跟着他们的侯波端起相机,对准他们按下快门,拍下了这幅生动的照片。照片被侯波取名为“朱总彭总相持不下,小平同志观棋不语”。
周恩来、彭德怀在中南海瀛台与工作人员交谈。侯波 摄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不久,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入侵朝鲜,并派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还越过“三八线”,威胁中国东北边境。10月,毛泽东作出派彭德怀带兵入朝的决策。
侯波没有到过朝鲜战场,但她的爱人徐肖冰当年却在朝鲜战场拍摄。对徐肖冰的工作,侯波很支持,但也日日牵挂。从徐肖冰那里,侯波了解到朝鲜战场上的一些情况,知道彭德怀司令员与金日成将军经常协同作战,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侯波对此也深有体会:1953年抗美援朝胜利后,金日成常来中国访问,只要他有机会,总是要见一见彭德怀的。有时候,他们在一起回忆往事时,激动处还会掉眼泪。
1954年,在国庆五周年的招待会上,彭德怀与金日成再一次相遇了。看到他们笑容满面地共同举杯:庆祝新中国成立5周年!这是侯波第一次看到满面笑容的彭德怀。彭德怀为人严肃,很少见到他笑,但此时,在与金日成共同举杯的那一刻,彭德怀笑了,而且笑得十分亲切、灿烂。这么难得的画面,侯波自然不会放过,她眼明手快地拍了下来。过后品读这张照片,侯波体会到,彭德怀的灿烂笑容应不仅只是时逢庆典,也应是喜逢故友—那是残酷战争条件下并肩作战、携手抗击强敌的生死之交。
1959年7月1日,彭德怀上庐山参加中共中央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7月14日,彭德怀给毛泽东写信,在肯定大跃进成绩的前提下提出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浮夸风”和“小资产阶级狂热性”问题。因此,他遭到错误的批判,并在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上被错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的首领,免去国防部长等职务。
侯波回忆说:“1959年庐山会议上,我去拍照片了,一些小范围的活动是不让我们参加的,只有那些大的会场才让我们记者进。我那时就感到气氛不对劲,彭老总老是皱着眉头,坐在旮旯很少说话。不几天就传出他给毛主席写信的事,接着就说他犯了错误。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就很少见到他了,他搬出了中南海,不知道住在哪里了。”
1965年9月23日,彭德怀被毛泽东请到中南海谈话。毛泽东对他承认“也许真理在你那边”,并对在场的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称:“我过去反对彭德怀同志是积极的,现在要支持他也是诚心诚意的。对老彭的看法应当是一分为二,我自己也是这样……在我的选集上,还保存你(彭德怀)的名字。为什么一个人犯了错误,一定要否定一切呢?”彭德怀最终被派往四川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一职—在另一个特殊的战场上,他顾全大局,忍辱负重,高举真理之旗,进行艰苦卓绝的工作。
1966年3月22日,彭德怀坐在颠簸的汽车上到达了成昆铁路峨眉山段,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有很多三线单位负责同志在此迎候,邀请他视察。这让他感到了莫大的安慰。
3月24日,彭德怀一行来到了乌斯河隧道,如雷的掌声响彻山野。透过望远镜,彭德怀看到站在峭壁上的人们在向他欢呼,他激动地回应:“你们干得很顽强,我感谢你们,向你们致意!”接着,他踩着泥浆走进了3000米长的隧道。
彭德怀敢言的性格一点没变,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花果山煤矿存在的弊病,在那个报喜不报忧的年代,人们都为他捏把汗。这只是彭德怀三线视察工作的缩影,短短一年时间内,他三次长途视察,足迹遍及四川以及贵州20个县市,15个工矿企业区。
期间,侯波见到过作为“三线”副总指挥的彭德怀,但起初没有认出来。当时侯波正拿着相机拍照,忽然听到有人喊:“小侯!”她回头一看,只见一个戴帽子的老人很和善地看着她,再仔细一看,竟是彭老总。
侯波喜出望外,马上走过去。她看到昔日的彭老总变得衰老了,留着好长的胡子,脸也晒得很黑。一时之间,侯波不知该说些什么,眼泪不由得流了出来……
侯波告诉彭德怀:“我已经离开中南海,到新华社工作了。”彭德怀点头说:“好,好!在哪里都要好好工作。”
侯波回忆说,这是她最后一次见彭老总,再后来就听到了他挨整的一些事情—他的冤案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得到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