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一辑
1.力所能及与鞭长莫及
我们能够把握一些事物,但同时也有一些事物超出了我们的掌控范围,这是一条真理,我们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只有这样,人们才能保持平和的心态以及高效率的行动,从而在生活中享受自由和欢乐。
对于自身的想法、观念、内心渴望或讨厌的事物,我们有能力掌控。这些事物与我们息息相关,时刻处于我们自身主体的把握之中。对于自己的心理、精神状态,我们有充足的选择余地。而无论我们拥有哪种状况,是生而富贵,还是在之后成为一方富豪,周围人对我们的看法,以及我们的社会地位处于哪个等级,等等,这些都不是我们自己所能决定的。同时,这些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如果有谁想要人为地改变这些事物,只会徒劳无功。
要知道,掌控范围内的事物会无条件地服从人们主观意识的指令,没有任何局限性。而人力不能企及的事物则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它们取决于他人的意志或行为。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知道,如果有谁还异想天开,自认为能够控制那些自身能力之外的事物,那么,他必定会在行动中处处碰壁,直至头破血流,此外,其性格也会滋生一些病菌,比如消极、焦躁、喜欢挑剔等。
2.分内之事须用心
时刻关注那些与自己真正相关的事物,不要把精力浪费在那些自己无法掌控的事物上,这是别人的控制领域而非你的控制领域。要想扫除障碍,使自己的前行之路保持畅通,你就必须理解并做到这一点。同时,你也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最终取得让人满意的效果。不要总是盯着别人,等着揪出他人的错处,然后好好地整治一番,这会让你变成一个愚蠢的人,除了白白浪费自己的精力,还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得罪他人。
如果你不想违心地去做一些不情愿的事情,那就好好研究到底什么东西是与你真正相关的,一旦弄清楚,就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和关注都放在这个上面。只有这样,才不会受到他人的伤害。换句话说就是,你既不会得罪他人,他人也不会无缘无故地伤害你。
如果你打算把上述观点作为自己的人生格言,你就必须明白,只了解是远远不够的,你还必须得做到,而做到这些实在很难,必须要放弃一些当下的事物,暂时甚至永远。而要想得到人生中真正的自由和快乐,或许你还要舍弃自己的权势或者财富。
3.透过表象看本质
从这一分钟起开始实行,当你遇到一件好像很糟糕的事情时,不妨试着对自己说:“没关系,事情本质上并非如此,我看到的只不过是表面的假象而已。”
接下来再这样思考:首先,我们所看到的情形是属于可控范围,还是不可控范围的;其次,如果这件事超出了我们的掌控范围的,不要慌乱,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起码要做到平静面对。
4.如何面对不希望发生的事物
无论是我们期望的事物,还是我们讨厌的东西,总是想要讨人的欢心,它们精力无限,经常把人们折腾得焦头烂额。“欲望”促使人们想方设法地追寻自己想要的事物,而“厌烦”则使人们千方百计地避免自己讨厌的事物。
如果无法获得自己想要的事物,我们会垂头丧气;而如果得到的事物并非自己心中所想,我们也会非常失望,这两种状况具有很典型的代表意义。
有些事情是人们厌恶的,但又在人们的掌控范围内,那就不必太过担忧,只要避开这些不合心意的事情即可;而有些事情尽管人人都不希望它发生,但却是人们无力掌控的,比如死亡、疾病或者霉运。遇到这样的事,你就只能承受了,而且还可能连累他人跟你一起倒霉。
“欲望”或者“厌烦”看起来气势汹汹,但实际上只是一种习惯罢了。人们可以通过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修养,养成更好、更健康的习惯。那些超出掌控范围的事经常会使人崩溃,其实,这也是一种习惯,我们应该想办法抵御这种习惯,尽最大的努力抵抗那些坏事的侵扰。
人们应该尽力克制自己的欲望。当你渴望一件事物,而这又超出你的能力之外,结果自然是你无法得到这件事物,同时你会非常沮丧;更为重要的是,这会导致你忽略心中其他想要的东西,而那些东西是人们力所能及的,你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得到它们。
有时候,从实际出发意味着我们必须放弃某些事物,或者追求另外一些事物,这时你就要做到根据实际状况制定合适的策略,而策略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随时做出灵活的调整。
5.判断事物要以其本来面目为出发点
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运行轨迹,它们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的行为也是如此,该怎样进行就怎样进行,我们要平静地面对,并为我们能得到的东西感到喜悦。
擦亮自己的双眼,认真观察事物的表象,并透过表象把握它的本质,这样可以防止人们承受一些虚伪的情谊,以及一些本可以避免的痛苦。
那些让我们感到快乐的事物或者挚爱的人,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对于他们,人们可能只是凑巧有某种感觉和想法,但你要知道,你的主观判断和他们的真实个性完全是两码事。
我们不妨试着说说自己喜欢的最小的东西是什么,比如一只小巧的杯子。如果不小心它被打碎了,你会觉得很可惜,但总还能接受,毕竟它只是一只杯子而已。然后,由此扩展开来,你还可能想到令自己投入更多感情的事物或人。
当你拥抱自己的爱人或亲吻孩子的额头时,你会想到他们的生命终将逝去,你们之间迟早会分离。这样,一旦他们之中的某个人真的离你而去,你就不会情绪崩溃、无法接受了。
当一件事发生了,你唯一能控制的就是自己对待此事的态度,无论是平静接受,还是拒绝接受,这都由你来决定。让我们感到吃惊、愤怒或喜悦的并非事物本身,而是我们对它的理解、认知和感受。面对一件事的发生,不要轻率地做出判断,不要欺骗自己。世界上的人或事物都有自己的生命轨道,他们该怎样运行就怎样运行,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6.行动与生活之道的和谐统一
无论是公事、私事,还是大事、小事,每件事都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最理想的境界就是让欲望与自然和谐统一。千万不要试图违背或臆造所谓的法则或规律。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达到这个最高境界呢?那就是尽量把每件日常事务都与自然相融合。比如在洗澡或吃饭时,尽最大的努力去融入自然,如此,便可轻松达到那个最高境界。
比起做什么,怎么做才更为重要。只有真正理解这一原则,并在生活中将其付诸实践,才能在不可避免的重重困难中,始终保持平和的心境和从容的态度。
7.是我们对事物的看法伤害了自己
对我们造成妨碍或者伤害的,正是我们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而并非事物本身或者周围其他人。
对于死亡,大家总是畏惧的。事实上,死亡本身并没有什么可怕的,我们之所以会畏惧,就是因为我们对死亡抱有敬畏、恐惧的态度。我们不妨认真想想自己对各种事物的看法,是不是每种态度都是正确的,每种看法都是有益的。我们无须对死亡或其他痛苦产生畏惧,如果真的害怕,那么害怕的对象也应该是害怕这种情绪本身。
对于外界的客观环境,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但如何面对这个复杂的环境,我们却有绝对的权力。
8.勿自责,勿指责
既然折磨我们的是自身对事物的态度,而不是事物本身,那么当我们遭受挫折与痛苦时,就不该怨天尤人,真正该承担责任的是我们自己的态度。
大多数人将遭受的痛苦归咎于自身,而心胸狭窄的人则会将责任推卸给他人或者上天。真正聪慧的人知道,世界上最愚蠢的事莫过于抱怨,无论是抱怨他人、抱怨上苍还是抱怨自己,都对实际状况的改善无丝毫作用。
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有了提高,其表现特征之一就是不怨天尤人。我们都知道,责怪毫无意义。只有时刻反省自己对待事物的态度,努力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才能使人的行为态度更加客观、公正,也才能使人在遇事时不至于逃避或敷衍了事。
世间万物该是怎样的就是怎样的,而周围人的想法是什么样的,也并不关我们的事。因此,不要指责,无论对他人还是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