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作者介绍
班固(公元32~92年),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人。班固出身于一个世代显贵豪富的家族,并有家学渊源。父亲班彪,字叔皮,到东汉光武帝时,官至望都长。班彪博学多才,专攻史籍,是著名的儒学大师。他不满当时许多《史记》的续作,便作《后传》65篇,以续《史记》。班彪有二子:班固、班超。班超为东汉时通西域的著名将领。班固从小就非常聪明,9岁便能作诗文,长大之后,班固熟读百家书,并深入研究。渊博的学识以及很强的写作能力,为他以后的作史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在他23岁那年即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去世,班固私自修改国史,因此被捕入狱。他的弟弟班超赶到洛阳,为班固申辩。当明帝审阅地方官送来班固的书稿时,十分欣赏班固的才华,并任他为兰台令史,负责掌管图籍,校定文书。此后他与陈宗、尹敏、孟异等共同撰成《世祖本纪》。随后迁任为郎,典校秘书。班固后又写了功臣、平林、公孙述的列传、载记28篇。后来明帝又命令班固继续完成他原来所欲著述的西汉史书。班固通过一再的思索之后,经过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于在建初七年(82年)完成了《汉书》。《汉书》一写成,影响就很大。和帝永元元年(89年),班固以中护军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北匈奴。永元四年(92年),窦宪以外戚谋反而畏罪自杀,班固因此受到牵连。先被免官,后有人因曾受班固家奴侮辱便借机搜捕班固入狱。不久,班固死于狱中,时年61岁。班固死后,《汉书》尚未完成的八表和《天文志》主要由班固的妹妹班昭继续完成。
班固像
经典概述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制全袭《史记》而略有变更,《史记》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裁,《汉书》有纪、表、志、传,改“书”为“志”,没有世家,凡《史记》列入世家的汉代人物,《汉书》均写入“传”。《汉书》这种体裁上的改动是符合历史事势变化的,是合理的。《汉书》沿袭《史记》的体例,但作了一些改动,也有了一些创新。在纪部分,《汉书》不称“本纪”,而改称为“纪”,在《史记》的基础上,《汉书》增立《惠帝纪》,以补《史记》的缺略;在《武帝纪》之后,又续写了昭、宣、元、成、哀、平等6篇帝纪。在表的部分,《汉书》立38种表,其中6种王侯表是根据《史记》有关各表制成的,主要记载汉代的人物事迹。只有《古今人表》和《百官公卿表》,是《汉书》新增设的两种表。《古今人表》专议汉代以前的古代人物,表现了班固评论人物的论事标准,暗示出他对汉代人物褒贬的立意,且网罗甚富,亦不无裨益。而《百官公卿表》记述了秦汉官制和西汉将相大臣的升迁罢免死亡,是研究古代官制史、政治制度史的重要资料,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在志部分,《汉书》改《史记》的“书”为“志”而又予以丰富和发展,形成我国史学上的书志体。
《汉书》书影
《汉书》将《史记》的《律书》《历书》并为《律历志》,《礼书》《乐书》并为《礼乐志》,增写《史记·平准书》为《食货志》,改《史记·封禅书》为《郊祀志》、《天文志》,《河渠书》为《沟洫志》。除上述诸志增加了主要是武帝以后的内容之外。《汉书》还创设了刑法、五行、地理、艺文四志。《汉书》十志比较《史记》八书在先后次序上也有所不同,《汉书》的志包括律历、礼乐、刑法、食货、郊祀、天文、五行、地理、沟洫、艺文等10种。其中,改变或者并八书名称的有律历、礼乐、食货、郊祀、天文、沟洫等6种,但它们的内容或者不同,或者有所增损。如《食货志》在继承了《平准书》部分材料的同时,又增加新的内容,分为上、下两卷。上卷记“食”,叙述农业经济情况;下卷载“货”,介绍工商及货币情况。《史记》列传篇题的定名,或以姓,或以名,或以官,或以爵,多不齐一,且排列顺序难为论析。《汉书》则一律以姓名题篇,排列顺序是先专传,次类传,后四夷和域外传,最后是外戚和王莽传,整齐划一。《汉书》将《史记》的《大宛传》扩充为《西域传》,详细记述了西域几十个地区和邻国的历史,是研究古代中国各兄弟民族和亚洲有关各国历史的珍贵资料。
汉西域诸国图
《汉书》主要的四个特点:第一,《汉书》较真实地记述和评论了西汉一代的政绩及其盛衰变化,从一统功业的角度,对于各时期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热情的称颂。《汉书》评述西汉政治,有用“时”“势”或“天时”变异来表达历史是发展的看法。
第二,《汉书》广泛地评价了各种人物在西汉政治中的作用。他记述到汉代的兴盛,是由于有众多的文臣武将和智谋极谏之士,在中央和地方的各方事务中竭其忠诚,作出贡献。
第三,《汉书》暴露了皇权的争夺、外戚的专横,以及封建统治阶级的淫奢,反映了人民的痛苦生活和反抗斗争,《汉书》暴露了西汉外戚势力的专横、残暴与奢侈。《汉书》以很多笔墨暴露了王室及大臣聚敛财富,奢侈淫逸。
第四,《汉书》详细记述了古代尤其是汉代的政治典制,表现了西汉文化的发展规模及其重要价值。其中《刑法志》记述了古代的兵学简史,叙述刑法典核详明,首尾备举,论其变化正本清源。《食货志》系统地记述了自西周以至王莽时期的农政和钱法,反映了1000多年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侧面。《地理志》先叙由古之九州说而进至秦的郡县变迁,是中国地理最为详尽的记载。
精华内容
高帝求贤诏
【原文】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病,勿遣。
拜将坛
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南,相传为汉王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举行拜将仪式的坛。
【译文】
听说行王道的没有能超过周文王的,做霸主的没有能超过齐桓公的,他们都是依靠贤人的辅佐才成就了功业。如今谈起天下贤人的智慧和才能,难道只有古人才特有吗?应当忧虑的只在于做人君的不去和他们交往,贤士们又怎能被进用呢?现在我靠上天的佑助以及贤士大夫们的辅佐平定了天下,把天下统一成了一家。我想要使国家能得到长治久安,使宗庙的香火不断,世世代代都能得到奉祀。贤士们已和我一起平定了天下,却不跟我一起享受太平,能行吗?贤士大夫们有愿意跟从我治理天下的,我能使他们显贵。因此布告天下,使大家明白我的意思。这诏书由御史大夫周昌下传给相国,相国酂侯萧何将它下达给诸侯王,御史中丞将它下达给各郡的郡守。那些确实可称为具有才德的士人,地方官一定要亲自去劝说,并为他驾车,送到京师相国府,登记被举荐者的品行、容貌和年龄。地方上有贤才而郡守不荐举的,发现后就免除他的官职。年老有病的,不必遣送。
文帝议佐百姓诏
【原文】
间者,数年比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朕甚忧之。愚而不明,未达其咎。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过与?乃天道有不顺,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废不享与?何以致此?将百官之奉养或费,无用之事或多与?何其民食之寡乏也?夫度田非益寡,而计民未加益,以口量地,其于古犹有余,而食之甚不足者,其咎安在?无乃百姓之从事于末,以害农者蕃,为酒醪以靡谷者多,六畜之食焉者众与?细大之义,吾未能得其中,其与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议之。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远思,无有所隐。
【译文】
近几年接连农事歉收,又有水灾、旱灾、瘟疫等灾害,对此我很忧虑。我因为愚钝不明,还没有找到灾害的由来,自己思忖,是不是我在治理朝政上有所失误,行为上有过错呢?还是因为天道有不顺的时候,地利有不能完全被利用的地方,人们相处行事常常丧失和气,鬼神因为祭祀遭到废弃而不能享用供品的缘故呢?为什么会这样呢?是百官的俸养过高,无用的事情办得过多了吗?为什么百姓的粮食竟这样缺乏呢?计量显示的土地并不比以前少,而人口却没有增加多少;按人口分配土地,比古时候还要多出一些,而粮食却很匮乏,造成这种情况的过失到底在哪里?是不是百姓中从事工商业而妨害农业的人增多了,酿酒所费的稻谷增多了,牲畜吃掉的粮食也增多了呢?这些大大小小的原因,我还没能知晓其中的症结所在,希望跟丞相、列侯、俸禄二千石的官吏和博士们讨论这事,有可以帮助百姓改变现状的意见,就坦率地讲出来,不要有所保留。
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
【原文】
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夫饥寒并至,而能无为非者寡矣。朕亲耕,后亲桑,以奉宗庙粢盛、祭服,为天下先。不受献,减太官,省徭赋,欲天下务农蚕,素有畜积,以备灾害,强勿攘弱,众勿暴寡,老耆以寿终,幼孤得遂长。
今岁或不登,民食颇寡,其咎安在?或诈伪为吏,吏以货赂为市,渔夺百姓,侵牟万民。县丞,长吏也,奸法与盗盗,甚无谓也。其令二千石各修其职。不事官职,耗乱者,丞相以闻,请其罪。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译文】
让百姓们雕琢花纹、镂刻器物,势必会妨害农事;让妇女们织锦刺绣,为富人显贵们扎结丝带以作衣饰,势必会妨害她们从事丝织业。农事受到妨害,是饥饿的根源;纺织受到妨害,是受冻的因由。饥寒交迫下,能不为非作歹的人是很少的。我亲自耕田,皇后亲自采桑养蚕,用以提供祭祀宗庙用的谷物和礼服,以此来为天下人带头。我不接受贡品,减省太官所进奉的膳食,减轻徭役和赋税,想使天下百姓专心务农养桑,平时有所积蓄,以备灾害。我愿天下的强者不要侵夺弱者,人多的不要去欺压人少的,老人能终其天年,幼儿孤子能得以长大成人。
如今有时年成不好,百姓的口粮很缺乏,造成这种状况的过失到底在哪里?或许有狡诈虚伪的人充当了官吏,一些官吏纳贿行私,盘剥百姓,侵夺万民。县丞,本是吏中之长,但如果徇私舞弊,侵占财富如同盗贼,那么设立这样的官职就很是无谓。现在命令各地俸禄为二千石的地方长官各自修明自己的职守。对于那些尸位素餐、办事昏乱的人,由丞相向我奏明,以决定如何治罪。故此布告天下,使大家明白我的意思!
武帝求茂材异等诏
【原文】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译文】
若要建立不平凡的功业,就必须依靠不平凡的人才。所以马有狂奔踢人,却能行千里路的;士人有为世俗所讥议,却能建立功名的。这些狂奔乱跑不走正路的骏马,行为放荡不守礼法的士人,也只在于如何驾驭他们罢了。我命令各州郡考察官吏和百姓中有优秀才能、超群出众,可以担任将相及充任出使远方国家的人材。
汉武帝刘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