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思维影响人生:改变人生的10种黄金思维
第一章 发散思维
第一节 何谓发散思维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问大学生画的是什么?大学生回答很一致:“这是一个圆。”同样的问题问幼儿园的小朋友,得到的答案却五花八门:有人说是“太阳”,有人说是“皮球”,有人说是“镜子”……大学生的答案当然正确,从抽象的角度看确实只是一个圆。但是,比起幼儿园的小朋友来,他们的答案是不是显得有些单调呆板呢?幼儿园的小朋友的那些丰富多彩的答案是不是更值得我们喝彩呢?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在4岁之前的大脑是最具有开发潜能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人的思维逐渐被束缚住了。人们思考问题的时候局限在常见的、已知的圈子里,不能想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旦现有的条件不能满足常规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人们就束手无策了。这就需要我们用发散性思考来开发思维空间。
■达利的这幅超现实主义公寓绘画十分强调色彩的表意功能,它既可以被看作是屋子,也可以被看作是人头像。
所谓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行思考,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考方式。创新思维的学者托尼·巴赞指出发散思维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来自或连接到一个中心点的联想过程,另一方面是指思维的爆发。这种思考方法不受传统规则和方法的限制,要求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尽可能地拓展思路。发散思维的意义在于找出多种可能性。思路越广阔,想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越多。我们可以从众多的可选项中找出最佳途径。
一个思想呆滞的人不可能在某个领域做出太大的成就,科学家的新发明、商人的新点子、艺术家的新创造大部分是通过发散性思考取得的。发散思维要求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从一个问题出发探求多种不同的答案。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在研究创新思维的过程中指出,与创造力最相关的思维方法就是发散思维。吉尔福特认为,经由发散性思维表现于外的行为即代表个人的创造力。也就是说,你的思维越灵活,说明你的创造力越强。
有人曾请教爱因斯坦:“你和普通人的区别在哪里?”爱因斯坦把普通人的思考比做一只在篮球表面爬行的甲虫,他们看到的世界是扁平的;而他自己的思考则像一只飞在空中的蜜蜂,他看到的世界是全方位的、立体的。
缺乏发散性思维的人总是想到一个思路之后就不再思考了,得到一个说得通的解释就不再去探索其他的解释了,这样就养成了懒惰的思维习惯。要想养成发散性思维的习惯,可以从发散性思维的3个特性入手进行训练。
首先,发散性思维具有流畅性,可以让你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大量的思路。
如果你的思维的流畅性很好,你的思路就如行云流水,创意迭出。心理学家克劳福德建议我们用属性列举法来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简单的训练方法如下:
1.用你能想到的所有定语形容某一个名词。
2.想出一个故事的多个结局。
3.给一个故事拟定多个标题。
4.用给定的字组成尽可能多的词,或用给定的词语组成尽可能多的句子。
其次,发散性思维具有变通性,非常灵活,可以让你自由驰骋。
变通性要求你重新解释信息,强调跨域转化,即用一种事物替换另一种事物,从一个类别跳转到另一个类别。转化的数目越多、速度越快,转化能力就越强。比如,针对“砖头有什么用途”这个问题,你回答“可以盖房子、可以垒一堵墙”,其实,这样的回答是把砖头限制在建筑材料这一个门类里了。如果回答说砖头可以用来做磨刀石,这就跳转到别的类别里了。
训练变通性可以提高人们触类旁通的能力。简单的训练方法如下:
1.说出给定的定语能够描述的所有东西。
2.对给定的一系列词按照一定的类别进行组合。比如蜜蜂、鹰、鱼、麻雀、船、飞机等,按照飞行的、游水的、凶猛的、活的等类别进行组合。
最后,发散性思维具有独特性,可以让你别出心裁地产生不同寻常的想法和见解。
独特性的意思是指这种思维方式是唯一的、非凡的、别人想不到的。独一无二的思维方式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独特性建立在流畅性和变通性的基础之上,可以说流畅性和变通性是途径,独特性是结果。只有产生大量的、不同类别的思路,才能从中找到能够出奇制胜的创造性想法。
此外,发散性思维还要求我们敢于提出新观点和新理论。现成的、固定的答案是发散性思考的最大障碍,如果你敢于对现有的答案提出质疑,也许能够另辟蹊径找到更加便捷、更加有效的方法。例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上中学的时候就曾经大胆地对权威理论提出质疑,结果他证明了一位数学教授的公式推导有误。
发散性思维对于创新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它可以派生出很多具体的方法和技巧。一些研究者提出可以用组合发散法、辐射发散法、因果发散法、关系发散法、头脑风暴法和特性发散法这6个方法进行发散性思考。这些方法对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非常有效,可以帮我们找到一些小窍门。
注意事项
1.发散思维不能像逻辑思维一样帮我们做出判断,它只能帮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2.如果运用发散思维之后没有解决问题,说明你没有找到正确的切入点。这时不应该泄气,而应该对自己的思考进行反思,也许纠正错误之后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开动你的脑筋
尽可能多地写出砖头的用途。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第二节 组合发散法
你玩过拼图游戏吗?一张图被分割成很多小块儿,你需要把那些小块儿拼凑起来,组合成一张完整的画面。我们的大脑在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也是通过逻辑思维将与思考问题相关的各种因素组合起来,运用综合我们可以进行发明创造,运用分析我们可以全面地、完整地考虑一件事。
组合发散法,顾名思义就是将不同的事物组合起来,从而创造出新的事物的一种思考方法。发散的方向应该是全方位的,包括正向、逆向、纵向、横向,必要时还要进行三维立体思维、多维空间思维。
组合发散法是发散思维的一种,虽然强调发散,但是并不是没有原则地漫天撒网。就像玩拼图游戏一样,如果忽略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就不能组合成一张完整的图。我们想到的事物必须属于一个系统,可以构成一张“图”。因此在进行组合发散的时候要考虑事物的价值,对事物进行选择。
“组合”并不是把两个事物生搬硬套地放在一起,而是按照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像玩拼图游戏的时候,那些小块儿必须环环相扣才能展现出一张完整的画面。我们需要对组合对象进行深入研究,把握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从中总结出规律,然后把它们综合起来。
组合发散法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创造新事物,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全面地了解一件事情。
很多发明创造都运用了这种思考方法,把两种或多种事物组合起来就产生了一种新的事物。
■经常玩拼图,可以很好地锻炼大脑的组合发散功能。
现在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铅笔,人们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然而在最初的时候,人们是使用光秃秃的石墨写字的。石墨容易断,而且写字的人总是弄得满手黑。后来,德国纽伦堡的一位木匠把石墨和木条组合起来,形成了现代铅笔的雏形。1662年,弗雷德里克·施泰德勒根据这个原理开办了第一家铅笔工厂,他将细石墨放入带槽的木条,然后用另一根涂了胶的木条把石墨笔芯夹在中间,再将笔杆加工成圆柱形或者八棱柱形。
1858年,美国费城有一位名叫海曼·利普曼的画家对铅笔进行了又一次改进——在铅笔顶端粘上一块小橡皮,再用金属片把小橡皮固定在铅笔上。这是对组合发散的简单运用,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组合,海曼·利普曼却为此申请了一项专利,后来以55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一家铅笔公司。
许多事物都可以根据一定的原则组合起来:不同功能的事物组合起来就具有了多种功能,比如手机和数码相机组合起来就成了有拍照功能的手机;不同材料可以进行组合,从而获得新的材料,比如诺贝尔把容易爆炸的液体消化甘油和硅藻土组合起来发明了固体的易于运输的炸药;不同的颜色、声音、形状和味道可以进行组合,比如几种不同的酒混合在一起,形成口味独特的鸡尾酒;不同领域不同性能的事物之间的组合,比如台历和温度计的组合。
当我们考虑一个复杂问题的时候,常常有所遗漏,不可能面面俱到。运用组合发散法我们可以将问题拆分开,从各个角度详细分析之后再重新组合起来,这样我们就能得出一个客观的结论。
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适用于拥有多方意见的问题上。偏听偏信就会做出错误的结论——运用发散组合的思考方法,我们就能做出客观公正的评判。
注意事项
1.运用组合发散法的时候要尽可能地扩展思路,不能局限于某一事物或事物的某一方面,而应该从多角度、多层面来寻找组合对象。
2.进行组合发散法思考时要把握好组合对象之间的联系,只有把两个或多个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才能发挥组合的作用,只有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很好地把握问题的全貌。
3.运用组合发散法分析问题的时候,每次只考虑一个角色的想法,并完全站在那个角度进行思考,摒除其他思考角度的干扰。
开动你的脑筋
将右侧这张摊开的纸折叠后会形成哪一个盒子?
答案:
B
第三节 辐射发散法
辐射发散法是指从一个中心点出发,向四面八方扩散,把中心点和各种事物联系起来,从而产生新的主意。这种思维方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来的,要求思考者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时向更多的方向思考,从不同视角、不同侧面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顾名思义,这种思维方法就像自行车的辐条一样以车轴为中心向各个方向辐射。
我们可以用辐射发散法扩展一项技术的应用领域,使它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发挥作用。比如,我们围绕“电”进行辐射发散,可以想到电灯、电扇、电视、电脑、电磁炉、电动机、电饭锅、电热毯等等。我们还可以把一项新技术作为辐射中心,将它与各种传统技术和常见事物结合起来,创造出新的技术。
■辐射发散法示意图
运用辐射发散法思考,我们首先要确定一个中心点,即要有一个明确地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围绕这个问题向各个方向做辐射状的积极思考,尽可能多地寻找解决方案。在思考过程中,我们要突破点、线、面的限制,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多关系地思考,尽可能地拓展思维空间,不拘一格地提出新观念、新方法、新概念、新思想。除了在空间上向更宽、更广的方向进行辐射之外,我们还可以在时间上向纵深的方向进行辐射,不仅着眼于现在,还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未来的角度进行思考。
当我们需要对某个事物进行改造翻新的时候,可以以这个事物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与那些和本事物毫不相干的事物联系起来。这也是对辐射发散的一种应用。用这种方法想到的结果可能大多数是无意义的,甚至是荒唐的,但是这种思维模式可以帮助我们开阔思路,跳出常规的思考路径,有时可以使我们从中得到新颖的、有价值的方案。
事实上,我们创造的事物的新颖程度与两种事物的相关程度成反比,即越是不相关的两种事物,越能产生更新的事物。1942年,瑞士天文物理学家卜茨维基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形态分析法,我们可以把它看作辐射发散法的一种。具体做法是:将课题分解为若干相互独立的因素,然后从各个因素进行辐射思考,找出实现各个因素的材料或方法,最后对这些材料或方法进行排列组合,找出最佳方案。比如,我们要研究一种有效的广告形式,首先提取出要考虑的因素:吸引人的、形象宣传、可信的、给消费者带来好处,然后运用辐射发散引出满足各因素的方法。
吸引人的:显眼的位置、大的、闪亮的、出乎意料的、惊奇、频繁出现的……
形象宣传:好看的、高质量的、迷人的、优雅的、完美的……
可信的:诚实的、权威的、官方的、获得认可的……
给消费者带来好处:折扣、回报、承诺、实惠……
由以上这些,我们可以想到在商场搞庆典活动,在显眼的位置张灯结彩达到吸引眼球的效果,并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在活动现场举办由公证处公正的抽奖活动可以体现出权威性和诚实可信,并给消费者带来好处。
■发散思维有助于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做事往往事半功倍。
辐射的目的是获得尽可能多的备选答案,我们想到的思路越多,所产生的设想就会越新颖。通过辐射发散思考,我们能够得到很多设想,其中有新颖独特的想法,也有常规的想法,有优秀的创意,也有拙劣的创意,有操作性强的方案,也有不可行的方案。我们需要从中挑选出最合适、最有效、最便捷、最符合我们需要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在辐射发散之后,还要有一个筛选的过程。
这种思考方法在集体思考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在各种创意征集活动中的应用。2008年奥运吉祥物“福娃”的创作的前期过程就是运用辐射发散思考的一个典型案例。
北京奥运会组委会从2004年8月5日开始向全世界征集奥运吉祥物,截至12月1日收到了上万件作品。其中有效参赛作品662件,中国内地作品611件,占总数的92.3%,港澳台作品12件,占总数的1.8% ,国外作品39件,占总数的5.9% 。
参选作品收集上来之后,文化艺术领域里的专家学者对众多作品进行了评选,先从662件作品中挑选出了56件作品,然后由10名中外专家组成的推荐评选委员会进行评选,最后把大熊猫、老虎、龙、孙悟空、拨浪鼓和阿福作为吉祥物的修改方向。在此基础上,由评委会推荐成立的修改小组组长、著名艺术家韩美林完成了吉祥物方案的设计。
对于个人来说,在进行辐射发散思考的时候,最好先对自己的思考方向进行分类,然后沿着不同的方向进行思考,这种分类的方法比漫无目的地辐射更有系统性,可以得到更全面的辐射点。相反地,也许可以想到很多方面,但是没有逻辑、没有系统,因此很容易忽略掉一些东西。
比如,我们在前面提出的问题:尽可能多地写出砖头的用途。你想到了多少种答案呢?你可能会想到盖房子、砌围墙、建桥梁、铺路、做棋子、当磨刀石、当画笔……如果先确定几个思考的方向,然后分别沿着每个方向进行辐射发散,就能够得到更多的答案了。我们可以把砖头的用途分为:建筑类、游戏类、生活类、艺术类、科学类等几个大的方向,如果想到一些无法归类的用途,则归入“其他类”。
建筑类:盖房子、砌围墙、建桥梁、铺路、垒灶台、垒烟囱……
游戏类:当棋子、当球门、当道具、做积木、丢砖游戏、气功表演、当多米诺骨牌……
生活类:当磨刀石、当板凳、当枕头、当秤砣、当垫脚石、堵烟囱、堵鼠洞、当锤子……
艺术类:当画笔、当绘画颜料、当雕塑原料、当乐器、做首饰……
科学类:航天研究材料、化学实验材料、测量压力和重力、做模具、做机器零件……
其他类:卖钱、自卫武器、爱情见证物、做标记……
显而易见,用这种分类的方法可以更加全面地分析问题。请用这种辐射发散的思考方法来思考这个问题:酒瓶的用途有哪些?首先确定你想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思考,然后填充在那个方面想到的用途中。
1.__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__
4.__________
5.__________
开动你的脑筋
这里有两组齿轮,请按箭头的指示方向转动每组的第一个齿轮,判断第一组齿轮上的2个水桶会上升还是下降,以及第二组最后一个齿轮的转动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
答案:
第1组齿轮中的两个水桶都会下降,第2组齿轮的最后1个齿轮逆时针转动。
第四节 因果发散法
事物之间普遍存在着因果联系:下雨导致地面湿,“春种一粒粟”导致“秋收万担粮”,勤奋学习导致考上好大学,助人为乐导致好人缘……
我们举的这几个例子好像具有显而易见的因果关系。但是事实上无论是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因果关系并不是如此清晰明了地一一对应的。一个原因可以导致多种结果,一个结果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比如:下雨仅仅导致地面湿吗?还会带来别的结果吗?请看下面的图示。
因果发散法就是让我们以事物发展的原因或结果为中心点,进行发散思考,从而找到导致某一现象的原因或者某一现象可能引起的结果。由果及因的发散思考在解决复杂问题的时候比较常见,只有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比如,侦探在破案的时候就要以案发结果为中心点进行发散思考,由果溯因推断导致案件的可能原因,然后运用推理排除种种可能,剩下的一种可能就是答案了。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小笑话。
有一次,福尔摩斯和华生去野营,他们在星空下搭起了帐篷,然后很快就睡着了。半夜,福尔摩斯把华生叫醒,对他说:“抬头看看那些星星吧,然后把推论告诉我。”华生想了想说:“宇宙中有千百万颗星星,即使只有少数恒星有星星环绕,也很可能有一些和地球相似的行星,在那些和地球相似的行星上很可能存在生命。”
福尔摩斯听完之后,说:“现在我告诉你我的推论,我们的帐篷被人偷走了。”
同样是看到了星星,华生和福尔摩斯得到了不同的推论。在进行由果及因的时候,我们应该像福尔摩斯一样从实际出发,关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医生看病的时候也要弄清导致疾病的原因,才能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从而进行准确、可靠、快速、有效的治疗。同一种病症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比如同样是发热,可能是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可能是肿瘤或结核病引起的,还有可能是大手术后人体内组织重生引起的。医生常常询问病人一些问题,为的就是排除其他的可能性,确定引起疾病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我们在处理生活中的问题的时候,同样可以采取这种由果及因的方法推导出引发某一现象的原因。这种思维方法还有助于我们总结失败的教训,比如考试失败了,我们运用因果发散思考法想想可能是哪些原因导致的失败:没有记住知识,没有掌握解题方法,做题的时候粗心大意,考试的时候紧张……然后,对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排除那些不相符的原因,就会找到导致失败的真正原因。下次考试的时候克服掉这个原因就能避免失败了。
除了由果及因的发散思考,我们还应该进行由因及果的发散思考,这种思考方法可以预测事情未来的发展方向,避免盲目性。比如当我们在实施一项计划之前,就要全面地考虑这项计划会产生什么影响,不仅要考虑有利的影响,还要考虑不利的影响,不仅要考虑对自身的影响,还要考虑对竞争者的影响。经过多方发散,才能得出全面的预测,避免盲目行事。
我们得到一些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些方案具有可行性吗?会带来什么结果呢?这时就可以通过由因及果的发散思考法预测一下那些方案能否帮我们解决问题。当我们需要做出影响人生发展方向和前途的决定的时候,更要考虑这个决定会给自己造成哪些影响,然后权衡利弊做出明智的选择。
这是一种很实用的思考方法,当你为一件事犹豫不决的时候,就可以用由因及果的思考方法考查一下有哪些理由在支持你做或不做。比如:
一个南方女孩和一个北方男孩相爱了。有一天晚上,男孩向女孩求婚。女孩有点不知所措,她说:“让我想想。”她回家后拿出一张纸,左边写上“不嫁”,右边写上“嫁”。在不嫁的那一栏,她写下:
1.他工作不稳定,收入不高。
2.南北方生活习惯差异大,将来会有麻烦。
3.他学历不高。
4.他家在农村。
5.他有体弱多病的母亲和上学的妹妹,家庭重担由他一个人承担。
…………
在右边那一栏,她写下了一个字——爱。
她反复思索,把左边的理由一条条划去,把右边的理由一遍遍加深,于是她确定了自己的选择。
在训练发散思维的时候,我们可以设置一个事件,然后对这个事件可能引起的结果进行推测。这种由因及果的推测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能够引发新的创意。比如:
我们假设世界上没有老鼠,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世界上少了一种动物;可以减少粮食损失;不会发生鼠疫;孩子们不认识童话中出现的老鼠;猫和猫头鹰没有了食物可能会灭绝;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可能会给自然界带来巨大的灾难……
如果人不需要睡眠会引发什么结果呢?
24小时营业场所增加;安眠药和床的销售量会降低;人们的知识会成倍增加;节约劳动力;能源消耗增加;人们会更加孤独寂寞;犯罪率会上升;会出现更多的游戏和娱乐设施供人们打发时间;工作时间会延长……
■没有笨死的牛,只有愚死的汉。遇到问题不找原因,做事情时不找方法,肯定会一败涂地。
开动你的脑筋
请做下面几个脑筋急转弯:
1.一个人居然有两颗心脏,而且两颗心脏都很正常。这是怎么回事?
2.福尔摩斯花了半天时间也查不出命案现场有任何线索,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谜团突然解开了。为什么?
3.小王一边刷牙,一边吹口哨。他是怎么做到的?
答案:
1.那个人是个孕妇;2.罪犯自首了;3.他在刷假牙。
第五节 关系发散法
甲乙两个人为一件事发生了争执,他们来到寺院让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和尚评理。甲来到老和尚面前说了自己的一番道理,老和尚听后说:“你说得对。”接着,乙来到老和尚面前说了和甲的意见相反的另一番道理,老和尚听后说:“你说得对。”站在一旁的小和尚说:“师父,怎么两个人说的都对呢?要么甲对乙错,要么乙对甲错。”老和尚说:“你说得对。”
也许你觉得老和尚的话自相矛盾,但是真的存在绝对的对与错吗?很多事并非只有一种解释。从甲与这件事的关系来看,甲说的是对的;从乙与这件事的关系来看,乙说的是对的;从小和尚与这件事的关系来看,小和尚说的也是对的。
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是一个多元的、复杂的世界,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利有弊,对与错、好与坏就像一股黑线和一股白线相互交织,有时甚至紧密得难以分开。我们在观察和解释事物的时候,应该避免单一和僵化的解释,那样只会导致偏执一词、钻牛角尖,看不到事情的全貌。
要想在这个世界上从容地生存发展,就要运用关系发散法来思考问题,即从宏观的角度充分分析事物所处的复杂关系,并从中寻找相应的思路,得出客观全面的结论。人们常用“八面玲珑”来形容那些善于为人处事的人,这个词形象地体现了关系发散法的好处。
关系发散的另外一层意思是从另一个角度重新理解和解释事物之间的关系。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了事物之间的某种关系,于是把这种关系看作是亘古不变的,从来不试图改变。事实上,只要你愿意,完全可以对事物的关系做出另一番解释。
古时候,有一位秀才进京赶考,住进了一家客店。考试前一天他做了3个梦:在第一个梦里,他在墙上种白菜;在第二个梦里,他在下雨天戴了斗笠还打伞;在第三个梦里,他跟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背靠着背躺在一起。
秀才觉得这3个梦似乎意味着什么,于是去找算命先生解梦。算命先生听了他的描述后连连摇头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脱光了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秀才听后觉得有道理,没心思考试了,回到客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觉得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你怎么今天就回乡了?”
秀才把解梦的事告诉了店老板,店老板听后笑了起来:“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中(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跟你表妹脱光了背靠背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
秀才听后觉得更有道理,于是信心十足地参加了考试,结果中了探花。
在生活中,我们同样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两件事之间的关系。“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是对关系发散的运用。“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丢了一匹马,并不仅仅给塞翁造成损失,有可能还会带来好处,虽然那好处没立刻显现出来,但是通过关系发散法塞翁预测到了可能的好处。
此外,关系发散法在数学题中的应用也很广泛。
在一节思维培训课上,一个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师向思维培训师请教如何教孩子们练习发散思维。思维培训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
2+3=?
然后,他说:“这是小学一年级常见的计算题,只有唯一的答案,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这会让孩子们养成寻找一个答案的思维习惯,导致思维的扁平化,遇到问题时缺乏寻找多种答案的意识和能力。虽然大部分数学题是一题一解的,但是我们可以运用关系发散法来改变出题的方式。”接着,他在黑板上写下了这道题:
5=?+?
那个数学老师一下子醒悟过来,显然学生在计算这道题的时候思维是发散的,而计算前一道题的时候思维却是封闭的。
■智力的三维结构模型
思维培训师对等式两边的关系进行了发散处理,把已知变未知,把未知变已知,从由分求和到由和求分。有人把这种发散方法称为“分合发散”。曹冲称象的方法就是对分合发散的运用。
三国时,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很高兴,问他的谋士们:“谁有办法称一称它的重量?”有人说造一个巨型的秤,有人说把大象宰了切成块。这时曹冲说:“我有办法。”他让众人跟他来到河边,叫人把大象牵到一条大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线做标记。然后,他让人把大象牵到岸上,把岸边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刻的那条线时,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接下来,大家都知道怎么办了吧?称一称船上石头的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
在这个例子中曹冲巧妙地把大象和石头联系起来,把难于称量的大象的重量分解为容易称的石头的重量,使问题迎刃而解。与此类似的还有西汉时期的孙宝称馓子的故事。
一个农夫撞倒了卖馓子的小贩,馓子掉在地上全摔碎了。农夫愿意赔偿50个馓子的价钱,但是小贩坚持说他有300个馓子,二人僵持不下。这时,担任京兆尹的孙宝路过,他让人把地上的碎馓子收集起来称出重量,然后买来一个馓子称出一个馓子的重量,两数相除计算出馓子的个数。农夫和小贩都心服口服,农夫按照馓子的数目赔钱给了小贩。
这同样是对关系发散法的应用,孙宝同时考虑了整体与个体,数量与重量的关系。馓子虽然碎了,但总重量不会变,每个馓子的重量都差不多,用总重量除以单个馓子的重量,就得出了数量。
开动你的脑筋
你是谁?尽可能多地说出你与周围人和事物的关系。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第六节 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被誉为创造学之父的美国人亚历克·奥斯本提出来的,是一种激发集体智慧、提出创新设想、为一个特定问题找到解决方法的会议技巧。奥斯本曾这样表达头脑风暴的意义:“让头脑卷起风暴,在智力激励中开展创造。”
美国北部常下暴雪,有一年雪下得特别大,冰雪积压在电线上导致很多电线被压断,严重影响了通讯。电讯公司想尽办法也没能解决这一问题。后来,电讯公司经理召集不同专业的技术人员举行了一次头脑风暴座谈会。
会议上,大家提出了不少奇思妙想:有人提议设计一种电线清雪机;有人提议提高电线温度使冰雪融化;有人提议使电线保持震动把积雪抖落。这些想法虽然不错,但是研究周期长,不能马上解决问题。还有人提出乘坐直升机用扫帚扫雪,这个想法虽然滑稽可笑,但是有一个工程师沿着这个思路继续思考,想到用直升机的螺旋桨将积雪扇落,他马上把这个想法提了出来。这个设想又引起其他与会者的联想,人们又想出七八条用飞机除雪的方案。
会后,专家对各种设想进行分类论证,一致认为用直升机除雪既简单又有效。现场试验之后,发现用直升机除雪真的很奏效。就这样,一个困扰电讯公司很久的难题在头脑风暴会议中得到了解决。
■头脑风暴法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当我们面对复杂的问题时,靠一个人冥思苦想很难解决问题,在会议上大家提出的想法可以互相激励,互相补充,从而产生出新创意和新方法。但是,并非所有的会议模式都能让人们打开思路、畅所欲言。奥斯本找到了一种能够实现信息刺激和信息增值的会议模式,在企业进行发明创造和合理化建议方面效果显著。他提出头脑风暴法之后,这种方法很快就在美国得到了推广,随后日本也相继效仿。
头脑风暴会议的意义在于集思广益,为了保证头脑风暴法发挥作用,奥斯本要求与会人员务必严格遵守4个原则。
第一,自由设想。与会者要解放思想、开拓思路,无拘无束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鼓励与会者提出独特新颖的设想,因此与会者要畅所欲言,不要担心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荒谬的、不可行的或者离经叛道的。
在平常的会议中,我们力求让自己提出的建议和想法符合逻辑,因为我们总希望自己的建议得到别人的认可,而不会提出一个连自己都不能自圆其说的想法,这就放过了很多潜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头脑风暴会议就是要求我们天马行空地思考,无所顾忌地表达,让那些潜藏的方案显露出来。
第二,延迟评判。不要在会上对别人提出的设想进行评论,以免妨碍与会者畅所欲言。对设想的评判要在会后由专人负责处理。
在平常的会议中,大家总喜欢用批判的态度对待别人提出的一些想法,挑毛病是很容易的事,然而这种批判的态度使很多优秀的设想被扼杀在萌芽之中。比如,在美国电讯公司的会议中,当有人提出“乘坐直升机用扫帚扫雪”之后,如果有人说“这个想法太离谱了”,那么就不会有后面的“用螺旋桨除雪”的设想。
第三,追求数量。与会者要运用发散思维尽可能多地提出设想,数量越多就越有可能产生高水平的设想。
日本松下公司鼓励职工运用头脑风暴法提出改进技术、改进管理的新设想,在1979年一年内便产生了17万个新设想。公司从如此多的设想中选出优秀的、建设性的设想应用在设计和管理领域,使生产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第四,引申综合。在别人提出设想之后,受到启发产生新的设想,或者把已有的两个或多个设想综合起来产生一个更完善的设想。
人们常常把合作的好处比做1+1>2,英国戏剧家萧伯纳就曾说过:“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流这种思想,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头脑风暴法并不仅仅是把各自的想法罗列出来,它还有一个激荡的过程,一个想法催生另一个想法从而得到更多更好的想法。有交流、有发展才有创新。
头脑风暴的效果显而易见,因此在世界各国受到了普遍欢迎。并且各国在不断应用中对头脑风暴法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以适应不同团体的需要。在这里我们介绍美国、德国和日本的3种典型的头脑风暴法。
1.美国的逆向头脑风暴法:这是美国热点公司对头脑风暴法的发展,其特点是不但不禁止批判,反而重视批判,旨在通过批判使设想更完善。这种方法与美国人那种自由、开放的性格相适应。需要注意的是要防止因为批判而导致大家不愿意提出荒谬的设想。
2.德国的默写式头脑风暴法:这是德国学者鲁尔巴赫根据德国人惯于沉思和书面表达的特点而创造的会议方法。其特点是每次会议由6个人参加,每个人在5分钟之内提出3个设想,因此这种方法又叫“635法”。主持人宣布议题之后,发给每个人一张卡片,卡片上有3个编码,编码之间有一定的空余,为的是让别人填写新的设想。在第一个5分钟内每个人在卡片上填上3个设想,然后传给下一个人。在下一个5分钟内,大家从上一个人的设想中受到启发填上3个新的设想。这样传递半个小时之后,可以产生108个设想。
3.日本的NBS头脑风暴法:这是日本广播公司对头脑风暴法的发展,是一种事务性较强的方法。具体做法是主持人在会议召开之前公布议题,并发给与会者一些卡片,要求每个人提5条以上设想,每一条设想写在一张卡片上。会议开始后,与会人员逐一出示自己的卡片并发言。当别人发言的时候听众如果产生了新的设想,就把设想写在备用的卡片上。发言完毕之后,主持人收集卡片并按内容分类,然后在会议中讨论、评价,选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头脑风暴法作为一种激励集体进行创新思维的方法在企业和设计性团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外,这种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实用,比如在学校,老师可以组织头脑风暴会议,让学生们讨论如何提高学习成绩,如何丰富课外生活等问题。家庭成员也可以召开小型的头脑风暴会议讨论如何度过周末,如何使晚餐更丰盛等问题。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的训练还可以逐渐提高我们的发散性思考的能力。
注意事项
1.在进行头脑风暴会议之前,先申明会议的主旨,强调不可取笑别人离奇的想法。否则,会打击与会者的积极性。
2.在某种特殊的议题上,可通过匿名的方式收集意见和建议,以此维护“想法”的提出者。
3.对所收到的提议进行周全的评判,切不可迅速地否定一个提议。
第七节 特性发散法
我国创造学者杜永平在《创新思维与创作技法》一书中提出了特性发散的思维方法,所谓特定发散是指用发散思维看待事物的特性,事物的每一个现象、每一种形态、每一个性质都可能给我们带来帮助,引发出不同的用途。
当年,李维斯和很多年轻人一样投入到了西部淘金的热潮之中。在前往西部的路途中,有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人们纷纷向上游或下游绕道而行,也有人打道回府。李维斯对自己说:“凡事的发生必有助于我。这是一次机会!”他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创业主意——摆渡。很快,他就积累了一笔财富。
后来摆渡的生意十分冷淡,他决定继续前往西部淘金。到了西部,他发现那里气候干燥、水源奇缺,人们纷纷抱怨:“谁给我一壶水喝,我情愿给他一块金币。”李维斯又告诉自己:“凡事的发生必有助于我。这是一个机会!”他又看到了商机,做起了卖水的生意。渐渐地,卖水的人越来越多,没有利润可图了。
这时,他发现淘金者的衣服都是破破烂烂的,而西部到处都有废弃的帐篷。李维斯再次告诉自己:“凡事的发生必有助于我。这是一次机会!”由此他又想到一个好主意——用那些废弃的帐篷缝制衣服。他缝成了世界上第一条牛仔裤!后来,李维斯终于成了举世闻名的“牛仔大王”。
在李维斯的事业发展过程中,他多次用到了特性发散的思维方法。大河可以挡住人们的去路,同时也给人们提供了摆渡的机会;干燥的气候导致人们口渴难耐,但是也给人们提供了卖水的机会;在淘金的过程中衣服被磨得破破烂烂,这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发明结实衣服的机会。只有那些善于运用特性发散思维的人,才能看到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机会,从而利用机会制造商机。
当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要考虑思考对象的特性和思考对象与哪些别的因素有必然的联系,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特性发散思维还要求我们增加看问题的视角,找到思考对象的更多特性。下面这个例子也体现了对特性发散思维的运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战胜国决定成立一个处理世界事务的联合国。第一个问题就是购买可以建立联合国总部的土地,对刚成立的联合国来说,很难筹集大笔资金。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听说了这件事后,出资870万美元买下纽约的一块地皮,并无偿地捐赠给联合国。有人赞叹洛克菲勒的义举,有人对此表示无法理解。事实上,洛克菲勒另有打算。
随着联合国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周围的地价随即飙升起来。当初洛克菲勒在买下捐赠给联合国的那块地皮时,也买下了与其相连的许多地皮。没有人能够计算出洛克菲勒家族在后来获得了多少个870万美元。
洛克菲勒之所以敢进行大胆的投资,是因为他已经看到了潜在的好处。联合国购买土地作为联合国办公地址,这件事不是孤立的,必然会带来一系列其他的影响。运用特性发散法思考问题,可以帮我们预测隐藏在某一事件中的潜在机遇。所以,每当我们遇到一个新现象或发现一个新事物的时候就要问问自己:
它有什么用?它能用在什么地方?
或者,我们可以向李维斯一样对自己说:
凡事的发生必有助于我。这是一个机会!
我们习惯于认为很多事跟自己没关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一种不良的思维习惯,那样做只能使我们的思路局限在已有的范围之内,得不到拓展。特性发散思考法就是要我们打破这种思维惯性,从任何看似与我们无关的事物中寻找可能存在的价值。为了强化特性发散思维,我们可以在平时进行这样的思考训练,比如:
温度计测量温度的特性在什么情况下有用?测量室内温度、生病后测量体温、出游之前考虑目的地的温度、农民考虑适合植物生长的温度、养殖场考虑适合动物生存的温度、衬衫厂商根据气温变化决定生产长袖还是短袖……
熟练掌握特性发散思维,可以使更多的东西为我所用。比如,废纸盒可以用来放CD,花哨的塑料包装可以用来制作精美的贺卡,饮料瓶可以当作花瓶……
下面是一个特性填词表:
高大 积极 绿色 浪漫 小巧
沉重 结实 坦荡 热烈 灵活
混乱 正式 芳香 贵重 零散
丰满 危险 冷寂 漂亮 振奋
这些词都是描述事物某种特性的形容词,进行训练的时候,需要从中选取一个特性,然后列举出有这种特性的事物,说得越多越好。比如,能够用高大描述的事物有:山、树、楼房、电线杆、人的身材、人的品格……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我们还可以增加训练的难度,从表格中挑选两个特性,然后列举出可以同时用两个特性描述的事物。
当这些词用过一遍之后,你还可以自己制作另外一个填词表,填上你随机选取的形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