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学全书(彩图精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出血

本节着重介绍咯血、呕血、黑粪、鼻出血。

咯血

气管、支气管、肺组织出血,经口腔排出,叫作咯血。咯血量的多少视病因或病变的性质而异,大量咯血时血液自口鼻涌出,常可阻塞呼吸道,造成窒息或严重失血危及生命;小量咯血有时仅痰中带血,容易被忽视。咯血量多少并不一定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完全一致,小量咯血,尤其是持续痰中带血,可能是肺癌的一种临床表现。因此不仅对大量咯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止血及抢救,对小量咯血也应在查明原因后妥善处理。

咯血鉴别诊断表

(一)引起咯血的疾病主要是呼吸系统疾病

1. 呼吸系统疾病

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肺脓肿、支气管炎、肺炎、肺真菌病、肺阿米巴病、肺吸虫病、支气管结石尘、肺恶性肿瘤、良性支气管瘤等。

2. 心血管系统疾病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肺动脉高压、肺栓塞、肺动静脉瘘等。

3. 全身性疾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肺、出血性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肺型鼠疫、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白塞病、胸部外伤、肺出血、肾病综合征、替代性月经、氧中毒和结缔组织病等。

(二)诊断

1. 咯血和呕血的鉴别

咯血:

(1)是咳出的,咯血前常有咽喉发痒或血腥气。

(2)咳出血液为鲜红色,泡沫状,常混有痰。

(3)咯血停止后可有持续性痰血。

(4)粪便颜色正常。但是,若大量咯血,血液吞入胃中,也可使大便发黑。

(5)有呼吸系统或心脏病史。

呕血:

(1)是呕出的,呕血前常有腹上部不适、恶心或眩晕感。

(2)呕出的血液颜色暗红或褐色,混有胃液或食物等。

(3)一般无持续性痰血。

(4)粪便呈柏油样(漆黑发亮)。

(5)有溃疡病史或肝硬化病史等。

2. 根据病史和检查,鉴别引起咯血的常见疾病。

(三)紧急处理

1. 西药治疗

(1)镇静与镇咳:如苯巴比妥0.03克,每日3次;复方甘草合剂10毫升,每日3次;咳嗽厉害时可用咳必清25毫克,每日3次,口服。

(2)止血药:维生素K38毫克,每日2~3次,肌内注射;安特诺新10毫克,每日2~3次,肌内注射。

(3)大量咯血,可用脑垂体后叶素5~10单位,加于25%葡萄糖溶液40毫升中,缓慢静脉注射。一般15~20分钟注完,或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如咯血不止,可6~8小时重复一次。该药可使内脏小血管收缩,利于止血。如在使用时出现面色苍白、肠蠕动亢进症状,可对症处理。冠状动脉疾患、高血压、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妊娠妇女等禁用。

2. 新针疗法

主穴:鱼际、尺泽、足三里。

备穴:少商、列缺、肺俞。

治法:平刺法,可留针。

3. 草药单方:一般属凉血止血药,可任选一种作临时止血用。

(1)仙鹤草(脱力草)30~60克,煎服,每日2次。用鲜者绞汁服亦可。

(2)鲜茅根100120克,洗净后切碎,放入碗中,以开水冲泡,每日服2~3次。

(3)十灰丸9克,吞服,每日3次。

(4)白芨粉3~4.5克,吞服,每日3~4次。

4.中医辨证施治

(1)气火上逆:反复咯血,血色鲜红或痰中带血,宜降气凉血。鲜生地15克,苏子9克,丹皮9克,茜草根15克,侧柏炭12克,煎服,每日2次。

加减法:咳嗽有痰加杏仁9克。

(2)阴虚火旺:消瘦、午后低热、盗汗等而咯鲜红色血或有血丝痰的病人,宜养阴止血。生地炭15克,赤芍15克,丹参15克,百部15克,麦冬9克,沙参9克,黄芩炭12克,藕节炭15克,煎服,每日2次。

(3)热毒:咯血而咳痰腥臭的病人,宜解毒排脓。鲜芦根50克,生苡仁15克,桃仁12克,茜草根15克,冬瓜子15克,鱼腥草50克,煎服,每日2次。

(4)血瘀:咳嗽、咯血、心悸、气急、紫绀,宜活血化瘀。丹参15克,桃仁9克,红花6克,苏子9克,藕节炭15克,煎服,每日2次。

5. 加强病因治疗

如肺结核用抗结核病毒治疗,心力衰竭用强心剂。

6. 窒息抢救

如因咯血较多而引起呼吸道阻塞、或因咯血过多引起喉头或气管痉挛而发生突然窒息时,应使病人取头低足高位,轻度拍击背部,使血液由气管咯出,并清除口中血块。必要时应采用口对口吸出血块或痰液或气管切开等急救措施。

7. 如因大出血出现休克时,按休克处理。

鼻出血

鼻出血是鼻腔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引起鼻出血的缘由很多,主要由外伤、全身性疾病(如感冒、血液病、高血压、肝硬化、尿毒症等)、鼻腔本身疾病(如鼻中隔偏曲、萎缩性鼻炎)、肿瘤、异物等原因所引起。

(一)诊断

1. 对鼻出血暂停或已进行止血者

(1)首先询问病史:近期有无感冒、外伤史,既往有无反复鼻出血史,对儿童单侧鼻出血者,应考虑鼻腔异物;对中老年患者,要询问有无高血压、动脉硬化史。

(2)查出血原因:局部应详细检查鼻腔、鼻、咽部,必要时应行X线平片、CT扫描鼻及鼻窦,内窥镜检查对伴有高热者,应做必要的血液及细菌学的检查,以排除血液病及急性传染病。

2. 对继续出血且出血量较多者

(1)应先止血(前后鼻孔填塞)。

(2)估计出血量:若估计出血量达500~1000毫升时,应及时补充血容量,以防休克发生。

(3)判断血供来源:必要时应采取手术,结扎相应的血管。

(二)紧急处理

1. 较大量出血病人往往情绪较紧张,使血压升高,加剧出血。因此医务人员必须消除病人的顾虑,稳定其情绪。必要时适当用镇静剂,如鲁米那、利眠宁等。

2. 在止血的同时应询问最近及过去有什么其他疾病,如有应同时给予相应的治疗。

3. 新针疗法

主穴:大椎(针刺放血)、迎香。

备穴:合谷、上星、印堂。

4. 中药:焦山栀15克,侧柏叶60克,白茅根50克,水煎服。此外,木花15克,水煎服,效果也很好。

5. 局部处理

(1)头发烧灰放入出血处,或用花龙骨、血余炭各3克,研末吹鼻内。

(2)大蒜头切开,揉擦涌泉穴。

(3)鼻出血大多来自鼻中隔前方,较少量出血时可用力压迫双侧鼻翼部而止血。

(4)用1%~2%麻黄素溶液、鼻净溶液或1︰1000肾上腺素溶液浸湿棉花或棉片,塞于前鼻孔,以收缩血管而止血。

指压法止鼻血

流鼻血时,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坐下来,全身放松,用手指压着流鼻血的鼻子中部5~10分钟(利用鼻翼压迫易出血区)。患者头部保持直立位,因为头低可引起头部充血,头仰可使血液流向咽部。口中的血液应尽量吐出,以免咽下刺激胃部引起呕吐。指压期间用冷水袋(或湿毛巾)敷前额及后颈,可促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

(5)如果发现活动性出血点,则用局部麻醉剂(1%潘妥卡因或1%达可罗宁)麻醉后,用30%硝酸银局部烧灼,使破裂血管形成蛋白膜而止血。

(6)用凡士林纱条沿鼻中隔由上向下填塞,使其呈重叠式堵塞鼻前孔。

(7)一般情况采用以上方法即可止血。若特殊出血则必须加用后鼻孔填塞,甚至用颈外动脉结扎法。

6. 全身治疗:

(1)适量使用止血剂。

(2)大量出血时必须防止出血性休克出现,应考虑适当输血、补液。

呕血与黑粪

呕血与黑粪为上消化道(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胆道)出血的表现。大多数是溃疡病和肝硬化(食道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的并发症。一次出血量超过60毫升时,可出现黑粪(呈柏油样),如出血量较多,并同时有呕血。若出血速度慢,血可在胃中停留较长时间,呕出的血为深棕色,若出血量大且速度快,则呕出的血呈鲜红色,便出的血为暗红色。

(一)诊断

1. 呕出鲜红色(或紫褐色)血液,或赤豆汤一样的液体,排出漆黑色的成形大便或稀糊成柏油样的大便。

2. 根据病史、体检可查出引起呕血与黑粪的疾病,最常见者及其鉴别如下。

(二)紧急处理

1. 一般处理

(1)大量出血应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少搬动病人。

(2)严密观察有无继续出血,定时测脉搏、呼吸、血压。

呕血与黑粪鉴别诊断

(3)呕血较多时应禁食,黑粪病人可给流汁饮食。静脉滴注葡萄糖溶液及生理盐水。

2. 西药治疗

(1)病人情绪紧张者可给镇静剂,如苯巴比妥钠0.1克,肌内注射,或0.3克口服,每日3次。

(2)止血剂:可用维生素K38毫克,每日2~3次,肌内注射;或安特诺新10毫克,每日2~3次,肌内注射。

(3)溃疡病人可给解痉剂,如颠茄合剂10毫升,每日3次;或阿托品0.3毫克,每日3次。同时给碱性药,如氢氧化铝凝胶10毫升,每日3次。

(4)如系食道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且血红蛋白并不过低者,可用脑垂体后叶素10单位,加入50%葡萄糖溶液20毫升中,缓慢静脉注射,或用20单位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

3. 草药单方

(1)翻白草9~15克,白茅根30~60克,六月雪15~50克,马兰根15~50克,水煎,药汤送服血余炭(研细),每次3~6克。

(2)仙鹤草60克,煎服,每日2~3次。

(3)白芨粉3~4.5克,吞服,每日3~4次。

(4)紫珠草60克,水煎服;或紫珠草溶液20毫升,口服,每日3次。

4. 中药:灶心土60克(烧草的灶心土,烧煤的无用),煎汤代水,生地15克,生地榆12克,黄芩炭12克,白芨9克,炒白术9克,煎服,每日2次。

加减法:上腹痛加白芍9克,脉细弱加熟附子6克(先煎)。

5. 食道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量出血,可用三腔管气囊压迫法。

6. 大量出血引起休克,应抗休克治疗(见“休克”节)。

7. 大量出血经上述治疗无效,应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胃管外扎阴茎套代三腔管

三腔管使用说明:双气囊三腔管的一腔通食道气囊,另一腔通胃气囊,第三腔通胃,作抽吸胃内积血和注入药物与饮食用。如果无三腔管,可用胃管外扎阴茎套代用。

放置方法:放置前必须检查气囊是否漏气。放置时将双气囊三腔管前端和气囊外面涂以石蜡油,轻轻将管腔经鼻孔放入,直至管壁标记65厘米处停止。先将胃气囊充气(150~200毫升),然后将三腔管轻轻外拉,压迫胃底部,再将食管气囊充气(120~150毫升),压迫食道的曲张静脉,并固定,加适当重量牵引。

(三)注意事项

1. 初次充气保持6~12小时,未见继续出血可4~6小时放气一次,间歇半小时再注气,放气前要吞石蜡油15毫升。

2. 血止后,在放气状态下观察24小时,无出血方可取出。

3. 取出前要吞石蜡油,抽空2个气囊的空气,慢慢抽出。取出后禁食1日,以后进流汁饮食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