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徽与祖冲之的杰出贡献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两位杰出的数学家在计算圆周率上作出了非常杰出的贡献,他们是曹魏、西晋时期的刘徽和南朝宋时期的祖冲之。
人们最初计算圆面积的时候,大都采用“周三径一”,即圆周率π=3来计算,这样一来,误差还是挺大的,不够精确。刘徽经过研究发现,“周三径一”实际上是圆内接正六边形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而不是实际的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因此,用这个数据所计算的结果是圆内接正十二边形的面积,而不是圆的面积。
刘徽不满足这一发现,他继续深入研究,得出结论:圆内接正多边形边数越多,其面积越趋近于圆面积,即“割之弥细,所失弥小。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当圆内接正多边形边数无限多时,其周长的极限也就是圆周长,其面积的极限也就是圆的面积。这就是著名的“割圆术”。割圆术是我国古代最早用极限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有力证明。
刘徽计算时,从圆内接正六边形算起,然后边数逐倍增加。假设圆内接正2n边形边长为L2n,内接正4n边形边长为L4n,那么选择一个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r、L2n、L4n三者存在这样的运算关系:
三个未知数,已知两个数值,便可求得第三个。刘徽算得π≈3.14或π≈3927/1250。这个数据是当时世界上π的最佳数据。
刘徽首创“割圆术”,开创了圆周率研究的新纪元。祖冲之则是将其发扬光大者。在刘徽研究和计算的基础之上,祖冲之将圆周率的计算推进了一大步,他求出了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有效数字的圆周率:3.1415926<π<3.1415927。
这一结果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可以试想一下,在当时算筹运算的条件下,需要对9位数字的大数目进行各种运算至少130次以上,还包括乘方、开方的计算,这是一项非常艰巨而又极需耐心的工作。
知识链接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数学著作
(1)《勾股圆方图》(2)《孙子算经》
(3)《夏侯阳算经》(4)《张邱建算书》
(5)《五曹算经》(6)《五经算术》
为了计算的方便,祖冲之还求出两个分数来表示圆周率:密率是355/113,约率是22/7。其中密率是分子、分母都在1000以内表示圆周率最佳的数值。
祖冲之对圆周率计算的贡献,足以使他名垂不朽。他走在了全世界的前列,直到1000年以后,才有人求出更精确的值。
▲ 割圆术示意图
▲ 祖冲之像
刘徽在数学方面的贡献还有很多。他对求派田面积、球体积、圆锥体积、解方程等,都有深入的研究。他撰写《九章算术注》和《重差》(后改为《海岛算经》)等数学著作。其中《重差》被列为唐初“十部算经”之一,内容是测量目的物的高和远的计算方法,代表着古代测量数学的杰出水平。
祖冲之的研究涉及三次方程求解问题,他注释了《九章算术》,撰写《缀术》10篇。《缀术》唐初被列入“十部算经”之一,内容精妙,可惜已佚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