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超值全彩白金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经过西汉几位皇帝的励精图治,汉朝的国力追逐渐强大起来。汉景帝去世后,他的儿子刘彻即位,就是汉武帝。

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推崇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汉武帝即位后,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和统一全国思想,开始推崇儒家思想,实行自己的政治方略,安排自己的亲信掌管朝政大权,如让他的舅舅田蚡做太尉,掌握军权。同时,汉武帝还重用许多的儒生。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武帝下诏命令全国官吏推举“贤良方正”,就是向中央推荐人才,然后中央再选拔考试,考试的第一名叫董仲舒。

董仲舒,广川(今河北枣阳)人,西汉著名思想家,当时儒家的代表人物。武帝召见他,向他询问治国的策略。董仲舒把儒家的治国思想讲给汉武帝听,汉武帝觉得非常合乎自己的想法,立即封董仲舒为大官。丞相卫绾建议:“所推举的贤良,只要不是儒家学派的,一律不予录用。”武帝表示同意。太尉窦婴、丞相田蚡还荐举儒生王臧为郎中令,赵绾为御史大夫,宣扬儒家,排斥道家,建议从此以后实行政治改革,不要再向汉武帝的奶奶窦太后奏事。

公元前141年

中国大事记:

汉景帝死,皇太子刘彻嗣位,是为汉武帝。

但当时窦太后还奉行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并任命她的族人担任重要官员,经常干涉朝政,汉武帝的政策在实施时受到很大阻力。当她得知那些儒生鼓动汉武帝不要向她奏事后,勃然大怒。她强迫汉武帝废除了刚刚实施的一系列改革,连汉武帝任命的丞相和太尉也被迫罢免,有的大臣还被逮捕下狱,甚至被逼死狱中。窦太后的族人很快接替了这些重要职位,窦太后把持了朝政。

汉武帝深受打击,但他并没有消沉,只是默默等待。公元前135年,窦太后病死,汉武帝掌握了朝政大权,他立即驱逐了窦太后的族人,任命田蚡为丞相,提拔重用董仲舒等儒生,从此儒家理论成为治理国家的理论基础。

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大一统”的思想。所谓大一统,就是抑制诸侯,听命于皇帝。他说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称为天子,代表天来统治人民,皇权神授,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也要听命于皇帝。要想政治统一,就需要思想上统一。如果像春秋战国诸子百家那样,各有各的学说,人们站在各自的立场上议论朝政,就无法做到思想统一,因此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就是说只提倡儒家学说,把儒家思想作为统治国家的正统思想,其他诸子百家的思想都禁止传播。选拔官吏一定要选用儒生,其他学派的人一概排斥。因为董仲舒的主张适应了在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所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

董仲舒还主张“德主刑辅”,就是以实施仁政为主,法制为辅。先对百姓进行教育,当教育无效时再用法律来惩罚。这种软硬兼施、刚柔相济的治国方针,被武帝采用后成为汉朝乃至以后历代的治国指导思想。

⊙董仲舒像

·三纲五常·

董仲舒在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正名说和韩非提出的“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的思想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三纲”“五常”的社会道德规范,从而完成了对于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的改造。董仲舒以天道的阴阳对此作了论证。他把阳比为德,阴比为刑,天贵德而贱刑。根据这种阳尊阴卑的理论,在君与臣、父与子、夫与妻的关系中,前者对后者的统治以及后者对于前者的忠诚和服从,都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为了维系“三纲”的伦常关系,董仲舒还论证了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规范,他以阴阳五行为基础,认为“五常”也是永恒合理的。“三纲五常”是董仲舒的新儒学的重要内容,它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核心,是贯穿此后两千年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

五经博士除了参加政治活动外,主要还是从事教育。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和丞相公孙弘的建议,在长安设立了太学,在地方设立学校。太学以五经博士(教授儒家经典《书》《诗》《春秋》《易》和《礼》的学官)为老师,博士的学生称为太学生。太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考试合格者可直接担任官员,这标志着以儒家学说为教育内容的封建教育的开始,儒生成为封建王朝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后来儒学教育又扩展到私学、蒙学和家庭教育等各个领域。儒学教育制度的建立,结束了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学说正式取代了道家学说,确立了独尊地位,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成为中国2000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有利于加强封建中央集权和巩固封建大一统局面,对维护当时上升时期的封建统治具有积极作用,也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教育的发展。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局面的形成,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

公元前2世纪

世界大事记:

古印度开始开凿阿旃陀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