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外慧中的南国佳丽 武夷山
必去理由 自然与人文的梦幻结合,秀外慧中的南国佳丽
适宜季节 秋季
适宜人群 老幼皆宜
武夷山坐落于我国福建省的武夷山市境内,方圆60多平方千米,自古就有“奇秀甲东南”的称号。武夷山是一座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文化名山,不仅风光秀美,还有着悠久的人文传统。相传,宋淳熙十年,当时的理学大师朱熹游走武夷山时,一下子就被武夷山的迷人风光吸引住了,于是朱熹在武夷山建立了精舍并于此开始了长达数年的讲学生涯。从此,武夷山与程朱理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再往前一点,武夷山的历史还可以追溯到以架壑船棺为象征的古越族文化时期和以城村古汉城为标志的西汉文化时期,在这些时期,武夷山都有过不同程度的繁荣。
武夷山隐屏峰
山水风光
九曲溪集聚了武夷山所有的精华,是武夷山最具代表性的风景。自古武夷山的自然风光就有“三三九九”一说,其中的“九九”另有所指,说的是夹崖森列的99岩;而剩下的“三三”却是对九曲溪绝佳的概括。九曲溪一年四季溪水碧清,干净得如仙泉圣水。它沿着武夷山的山涧、河道,迂回曲折,缠缠绕绕,如一条碧绿的玉带在武夷山的脚下优雅地荡漾开去,形成了“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怀抱”的武夷奇景。
在空谷深幽之间徘徊着的九曲溪,由西向东缓缓流去,从来不带一点声响,从来也没有想过要在游人面前炫耀自己。水边的那些直插云霄的悬崖峭壁,峭壁之间的千年悬棺,更使它幽中带奇,让人于它的“幽”、它的“奇”、它的“静”、它的“妙”之间惊诧不已。
沿着九曲溪,还有大王峰、上下水龟、仙掌峰、大红袍、玉女峰、白云岩、仙钓台、并莲峰、玉柱峰、天游峰……陡壁如削的大王峰屹立在九曲溪口,有如擎天巨柱,屹然高耸,极为壮观。古人因其颇有王者威仪,故而授命为“大王峰”。大王峰顶是观赏九曲山水全景最好的地方,但要上此峰,必先沿一条直上直下的岩石裂缝爬上,然后才有盘山路可直通峰顶。
环来绕去看到的一处处都足以让人感动。这种源于自然的感动毫无瑕疵,就像那干净的溪水一眼见底,这就是武夷山风景区。
可以与武夷山风景区相媲美的还有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它是我国的A级国家自然保护区,现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是联合国“人和自然”保护网极负盛名的保护区域之一。
在这里感受到的自然是不同于武夷山风景区的。这里有我国东南地区第一高峰——黄岗山。站在山顶看云海间的朝阳、落日,犹如在仙境一般,只觉得自己已经与天地融为一体,“我即天地,天地即我”的豪情,在那万丈霞光之中油然而生。但这还不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在它的境内分布着的保存完好的大面积的原始森林和原始次生林才是它真正的价值所在。据说,这里有着我国东南部保存的面积最大、最为完整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
光这几个“最”字就够吸引人的吧!其实当你真正面对那一株株已经有上百年、上千年历史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时候,你感受到的才是真正的自然。当你畅游其中,欢歌笑语,大自然就好像是被尘封了几千年的名画,正在一点点地抖落身上的灰尘,一点点地现出本来的魅力。
武夷山访古
武夷山还有丰富的文物古迹。其中“武夷船棺”不仅让考古学家们兴趣盎然,就是游人也多要乘竹筏来到三曲,登上浅滩,翘首观望一番。
要说武夷山九曲溪边的架壑船棺,还要从几千年前说起。大约在3000多年以前,这里生活过许多古越人的部落,悬棺葬是他们的一种丧葬形式,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得到这样的“待遇”,只有那些受人尊敬的死者才能采取“悬棺葬”的形式。把死者高高地葬在悬崖之上,代表着当时人们的美好的理想:最高的地方才最接近“天神”,最接近“天神”的地方才最容易“升天”,当然这里面也充斥着一种对于高山的“力量”崇拜。
今天,当我们站在山脚下面对那高高的带着几千年历史尘埃的悬棺的时候,关于“天神”“升天”的美好向往自然是没有的,我们感慨的只是古越人的高超技艺,如此悬崖绝壁,从下边望上去都会让人心惊肉跳,更何况还要在上面凿洞葬棺?
除了悬棺,2000多年前的西汉闽越国王城遗址,也是极具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汉城遗址占地48万平方米,现已发掘出土4000多件珍贵文物,有花纹空心砖、铁矛头、铁王齿耙、铁三股鱼叉、回形管道、宫内浴池等,遗址内还发现了一口水井,因保存完好而被称为“江南第一井”。此外,从创建选址、建筑手法和风格上,汉城遗址都独具一格,是中国古代南方城市的一个典型代表。
主要景点
著名景点:九曲溪、一线天、桃源洞、天心岩、水帘洞、大藏峰、并莲峰、玉女峰、幔亭峰、莲花峰、三仰峰、三层峰、天游峰。
著名古迹:武夷宫、宋街、三清殿、刘公神道碑、徐霞客塑像、妙云寺、茶洞、武夷精舍、刘官寨、遇林亭、三姑石。
武夷山还与朱子理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相传,宋淳熙十年,当时的理学大师朱熹游走武夷山一下子就被武夷山的迷人风光吸引住了,于是朱熹在武夷山创办了紫阳书院、考亭书院,并开始了长达数年的讲学生涯。从此,武夷山与程朱理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武夷山也就当之无愧地成了理学名山。
文化遗存与自然景观的结合,不但体现了武夷山秀外慧中的气质,也为游人提供了一处极佳的情感表达的场所。因为武夷山能包容一切,不管你是尽情地哭、尽情地笑、尽情地欢乐,还是尽情地痛苦。
武夷山玉女峰
武夷山的雨
在武夷山大自然保护区的山坳里,洁白的云丝终日像柳絮飘浮在林梢之上,偶与山野人家屋顶升起的袅袅炊烟遇合,便发生了奇妙的溶解,青色的炊烟被净化了,依然是白云当家,轻盈起舞,每个舞步仿佛都踏出和谐的音律:这里是不容污染的世界!
但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未来过武夷山的外地人,行前往往被提醒说:那里天可凉哩,六月天早晚也要穿毛衣。可是,如果真听了这话,便要大上其当,在这形似盆底的山坳里,同样也有恼人的暑热,尤其是在正午时分,酷似一个不冒气的蒸笼。
不过,别忙,一到傍晚,轻盈的白云骤然变色、加重,风从毛竹林中扇起,直上山坡,云在万籁的啸声中逐渐聚合,有如胡笳中千军万马在统一的将令中即将出击。
果然,雨丝从云层中直线摇下,开始是缓慢的,柔和的,不大一会儿,节奏随之加快,势头越来越猛,变成斜射的雨箭,再以后,母箭中又分生出许多子箭,雨星儿演化成腾腾水雾,漫天一片泛白,竟难以分出丝缕来了。这时,我总觉得空中似有多少只巧手,在迅疾利落地赶织一架硕大无比的水的幔帐……
天黑时,清风像利箭似的切断了雨丝,只在屋檐上还滴落着已近尾声的雨珠。山水下来了,窗外的溪涧中响起渐高渐激的浪声,撞击着步步设障的石头,弹奏出自然悦耳的琴韵。山坳中的溽热减退了,被溪水漂送到山外的干流,挤压在涧底的沙砾中。肺活量很大、欢快无忧的武夷湍蛙趁这大好时刻,振起嘹亮的歌喉,又像是告慰奔忙了一天的山外来客:可以安心入眠了。
雨,带来了清凉,却也带来另一种效果:著名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昆虫世界一时间被扰乱了,雨后的蝴蝶和飞蛾之类格外喜欢挤进房间里,在灯光下凑热闹。窗上明明嵌有纱窗,但这些无孔不入的“飞仙”仍不知从什么地方钻进来,惹你心烦,冲淡了因雨洗燥热而产生的舒畅。但,也有别样意外的奇迹出现:它们一光顾,蚊子便让位了,也许已成了它们捕食的猎获物。这样,没有蚊帐也可安睡。可见,任何事物往往都有着正反两个方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保证了人的正常生活环境,也保持了生态平衡。
第二天,老居民们和初进山的来客又各自忙碌起来。天还是那么澄蓝,云还是那么轻柔,太阳却常常是看不见的,被峰头隔在了山那边。时光在山幽鸟啭中悄悄地溜了过去,开发山区的计划和工作效率却在加速推进。到傍晚,几乎和前一天的时间不差一刻,又是例行的兴云布雨,只不过这次雨来时,人们谁也没有躲。客人们都站在廊檐下,观赏着雨中山景。当地的村姑们大方地、善意地指点谈论着远来的陌生人,不时发出清亮悦耳的笑声。她们的眼窝看来比北方的姑娘们深些,眼神却更加明净;那没有烫过的自然蓬松的头发,使人联想到山坡上披拢的茂密的毛竹;而她们喜爱穿的不带花色的特丽灵衣褂,又使人感到如长流不息的山泉那般洁净。在她们身上,找不到半丝通常所说的那种“洋味儿”,但也没有一点俚俗的“土气”。这种难得的协调与得体,有时不禁使外来者感到惊奇,但它确就是远离大城市的山坳小村里的真实画面。
雨丝渐细,天色未深,一些外来的客人们,包括年过半百的文人和学者,也仿佛一倏间年轻了许多,雀跃地离开廊檐,沿着溪边小径,越过杉木杂陈,微微颤悠的板桥,来造访独居山脚的一户山民。这家的老公公正在编竹篓,儿子正在屋后喂猪娃,儿媳妇刚刚打山草回来,浑身被雨水弄得湿漉漉的。她的个头很小,膂力却很大,斜偏着身子,挎着一个跟她的身子不相称的特大草篮,脚下却敦敦实实地迈着步子。客人中有年轻些的要帮她抬草篮子。她爽朗地笑着谢绝:“不用,不用的,很轻的呢。”
这又是一个令人惊异的发现!在这远离北京的深山里,居民们能使人听懂的“官话”竟操得这么好(虽然带点当地口音),竟比来客中的某些见过大世面的城里人说得流利!
眼前是一个空间很大的木屋,分上下两层,下层分成三个等分,其中的一间堆满了编好的竹椅、竹篓和竹凳,俨然是一个挺像样的竹制品作坊。老公公的眼力看来有些不济,指法却极灵活,竹篾在他手里好像都长了眼睛,注入了血脉,手到处都活灵活现了。他一面操作,一面慢悠悠地说着话儿,就像檐间那滴滴答答不断头的水珠儿。
“我们这里毛竹多的不得了!”此地人的语尾拖得很长,音也很重,可能是表示强调的意思。“谁也数不清,有好多棵!”
精壮敦实的汉子喂完猪走进屋来,把沾湿的上衣往尼龙绳上一扔,接着老爹的话茬儿:“不过也忒便宜了,才一元钱一棵!”
他媳妇马上纠正说:“你那还是旧账!同志,如今好了,把毛竹稍稍加工一下,收购价格一棵就是八元。甘霖溪流进咱们心窝窝里,山里人腰杆也撑得直了。”
年轻的汉子不言语了,老公公咧着缺牙的嘴自豪地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嘛!”
这时,儿媳妇沏好了茶,给客人们每人倒了一碗。这碗小得很,说是盅儿也许更恰当些。
“同志吃茶,这是真正的武夷红茶。”她热情地让着大伙。
那汉子倒也实事求是:“这红茶是拿松烟熏过的,还不知同志吃着习惯不?尝尝,尝尝吧。”
有的客人喝了,小声说“有点怪味”,但大都说“很香”,倒也不是出于礼貌上的恭维,这从眼神上是看得出来的。
“是用甘霖溪的水沏的吧?”有人问。
“是的!是的!”一家三口人几乎是同时出声。
“甘霖溪流进了心窝窝”——这是武夷山深坳里的一位普通妇女的体味。客人们在这里目睹的是,甘霖溪是从山间岩缝里渗出来汇合而成的,所以才如此清冽爽心。那么,它的源头何在呢?——
雨,武夷山的雨,夏日傍晚那守信用的雨,自然是用之不竭的水源。外地客人一直在这里住了七天,天天都不例外。那四面高峰就像凛然不阿的值勤战士,有礼貌地拦住过路的雨云。“你要从此过吗?请出示消暑通行证!”雨云便只能照章办理。
于是,充足的甘霖,给武夷山送来一个个清爽的夜,也送来一个个溪流不息的白昼!
——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