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湿退黄药
茵陈蒿 学名: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
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 Yinchen
【茵 陈】
别名:茵陈蒿,石茵陈,绵茵陈,绒蒿,臭蒿,安吕,婆婆草,野兰蒿,黄蒿,狼尾蒿。
◎《本草纲目》记载茵陈主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
【科 属】为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
【地理分布】1.滨蒿 山坡、路旁、旷野及半干旱或半湿润地区均有野生。林缘、路旁、草原、黄土高原和荒漠边缘地区多有分布。全国各地均有。2.茵陈蒿 野生于低海拔地区河岸、海岸附近的湿润沙地、路旁以及低山坡地区。分布于华东、中南及辽宁、河北、陕西、四川、台湾等地。
【采收加工】春季幼苗高6~10厘米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采割,除去杂质以及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茵陈蒿”。
【药理作用】促进胆汁分泌;利尿;抗肝损伤;抗动脉粥样硬化;解热;降血压;抗肿瘤等。
【化学成分】香豆素类:6,7-二甲氧基香豆素,东莨菪内酯等;挥发油:茵陈二炔,α-蒎烯等;有机酸类:茵陈香豆酸A、茵陈香豆酸B等;黄酮类:异茵陈黄酮,茵陈黄酮等;色原酮类:7-甲基茵陈色原酮等;醛酮类:对羟基苯乙酮等;其他:胆碱,植物雌激素等。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功能主治】退黄疸,清湿热。用于湿疮瘙痒,黄疸尿少;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本草药方
1. 主治:肝硬化腹水,虚实夹杂。
茵陈、白芍、当归、杏仁、白术、木瓜、陈皮、藕节、泽兰、香附各20g,黄芪100g,赤芍、丹参、茯苓、车前子各30g,生姜10g。以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两煎药液兑匀,分服,每天1剂。
2. 主治:急慢性肝炎。
茵陈、赤芍、黄芪、白芍各15g,夜交藤30g,藿香、当归、杏仁、远志、佩兰叶、郁金、橘红、石菖蒲各10g,黄连5g,琥珀粉末、羚羊角粉末各1g(冲服)。煎服法同1。每天1剂。
药膳养生
茵陈粳米粥
茵陈40g,粳米60g,适量砂糖。先水煎茵陈,去渣取汁,再放入粳米煮粥,加砂糖。清热利湿,退黄。适用于传染性肝炎的小便不利、短赤,身目发黄,食欲不振。作为肝炎恢复期停药后的日常饮食,以巩固疗效。
茵陈公英清热解毒汤
茵陈80g,白糖30g,蒲公英50g。茵陈、公英加水500毫升,煎取400毫升,放白糖。分2次服,每天3次。利胆退黄,清热解毒。适用于湿热黄疸,黄色鲜明,小便深黄,发热口渴,急性胆道感染,急性黄疸型肝炎等症。慢性肝炎,证非湿热者,不宜服用。
地耳草 学名: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
HERBA HYPERICI JAPONICI Diercao
【地耳草】
别名:田基黄,斑鸠窝,雀舌草,蛇喳口,合掌草,跌水,七寸金,一条香,田边菊,观音莲。
◎《广东中药》记载地耳草:“功能解毒散瘀,消肿,清血热。主治肝炎,肝硬化,肺痈,乳痈,丹毒,流注,毒蛇咬伤,恶疮毒肿。”
【科 属】为藤黄科植物地耳草的干燥全草。
【地理分布】生于田野较湿润处。广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
【采收加工】春、夏两季开花时采收全草,晒干或鲜用。
【药理作用】抗疟;抗菌;降血压等。
【化学成分】黄酮类:异槲皮苷,槲皮苷,槲皮素-7-鼠李糖苷等;其他:田基黄灵素A、田基黄灵素B,田基黄绵马素A-C,地耳草素A-D,绵马酸等。
【性味归经】苦、甘,凉。归肝、胆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活血消肿。用于黄疸,跌打损伤,痈肿。
本草药方
1. 主治:毒蛇咬伤,黄疸热淋,恶疮,肿毒,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地耳草20g(鲜品加倍),煎汤,内服,每天1剂,分多次饮。或捣汁外用,或煎水洗。
2. 主治:产后体虚。
地耳草干全草50g,老酒适量,鸡1只。炖服。吃肉喝汤。
3. 主治:产后关节痛。
地耳草全草50g,冰糖30g,老酒少许。加水炖服,每天1剂。
4. 主治:急性肾炎。
地耳草30g,金丝草、地胆草、土牛膝、猫须草各15g。水煎服。每天1剂。
5. 主治:跌打损伤。
地耳草25~40g,酌加黄酒或酒、水各半,炖1小时,温服,日2次。
6. 主治:急、慢性传染性肝炎。
用干草制成浓煎剂,成人每日用生药75g,小儿1岁以下15g,1~3岁25g,3~7岁40g,7~10岁50g,10~13岁60g。煎液加糖分2次口服,连用20天。
药膳养生
清肝明目汤
地耳(葛仙米)15g,野菊花、蒲公英各15g。水煎服。每天2次。清肝明目。适用于肝热目赤肿痛,多眵。
地耳烧肉
地耳(葛仙米)60~120g,猪瘦肉200g。将地耳洗净,猪肉洗净切小块,加入适量水、盐、食油、酱油,煮到肉熟。佐餐食用。每天2次。滋阴养血,明目。对于肝血虚少有疗效。
地耳黄鸡蛋汤
地耳草60g,鸡蛋2个。同煮,蛋熟后去壳,再放入汤中煮片刻。喝汤吃蛋。每天1次,连服6天。清利湿热。对于病毒性肝炎,肝经湿热者有疗效。
过路黄 学名: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
HERBA LYSIMACHIAE Jinqiancao
【金钱草】
别名:地蜈蚣,蜈蚣草,过路黄,铜钱草,野花生,神仙对坐草,一串钱,临时救,黄疸草,一面锣。
◎《采药志》记载金钱草:“治反胃噎膈,水肿鼓胀,黄白火疸,疝气,阴证伤寒。”
【科 属】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干燥全草。
【地理分布】沟边、土坡路边以及林缘较阴湿处多有野生,垂直分布可达海拔2300米处。分布于西南、中南以及山西、甘肃、陕西、安徽、江苏、江西、浙江、福建等地。
【采收加工】夏、秋两季采收,除去杂质后,晒干。
【药理作用】促进胆管泥沙状结石排出,促进胆汁分泌;抗炎;调节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等。
【化学成分】黄酮类:槲皮素,槲皮素-3-O-葡萄糖苷,山柰酚等;其他:鞣质,甾醇,胆碱,挥发油和酚性成分等。
【性味归经】甘、咸,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通淋,清利湿热,消肿。用于热淋,砂淋,尿涩作痛,痈肿疔疮,黄疸尿赤,毒蛇咬伤;肝胆结石,尿路结石。
本草药方
1. 主治:肝脓肿。
金钱草50g,合欢皮15g。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调兑均匀,分服,每天2剂。
2. 主治:肝内结石。
金钱草48g,鸡内金、海金沙各25g,茵陈、枳壳、黄芩、川楝子各15g,麦芽、甘草各10g,大黄5g。煎服法同1。每天1剂。
3. 主治:肝硬化腹水。
金钱草、茯苓皮、车前子、大腹皮各30g,薏苡仁、丹参、泽泻、黄芪各25g,穿山甲珠、泽兰各20g。煎服法同1。每天1剂。
4. 主治:泌尿系感染,肾盂及肾结石。
金钱草60g,冬葵子、鸡内金、海金沙、白芍各15g,柴胡、木香、枳壳各12g,大黄10g(后下),琥珀末23g(冲服)。煎服法同1。每天1剂。
药膳养生
金钱草粳米粥
新鲜金钱草(干者30g)60g,冰糖适量,北粳米60g。金钱草洗净,切碎,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取汁,放入冰糖、北粳米,加水400毫升,煮稀粥。稍温服食,每天2次。适用于黄疸,胁痛,砂淋,石淋,包括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肾结石、胆道结石和急性黄疸型肝炎等症。长期服用可奏效。
金钱银花炖瘦肉
金钱草80g(鲜者200g),金银花60g(鲜品150g),猪瘦肉1000g,黄酒2匙。金钱草和金银花用纱布包好,用猪肉块一同加水浸没,大火烧开加黄酒,小火炖2小时,取出药包,挤干。饮汤,每次1小碗,每天2次。过夜煮沸,3天服完。清热解毒,消石。适用于胆囊炎与预防胆结石,胆管炎症。
金钱败酱茵陈茶
金钱草5g,茵陈、败酱各30g,白糖适量。前3味加水8升,煎取1升,去渣取汁。加白糖调匀,温服,代茶多饮。清热利湿排石。适用于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泌尿系统结石等症。宜常服。
叶下珠 学名:Plyllanthus urinaria L.
HERBA PHYLLANTHI URIZARIAE CUM RADICE Zhenzhucao
【珍珠草】
别名:日开夜闭,阴阳草,真珠草,鲫鱼草,落地油柑,小利柑,夜合草,山皂角,叶后珠,菜杨梅。
◎《云南中草药》记载珍珠草:“清热除湿,平肝息风。主治破伤风,小儿脐风,小儿黄疸型肝炎。”
【科 属】为大戟科植物叶下珠的干燥全草。
【地理分布】生于山坡、田边、路旁。江苏南部、安徽、江西、浙江、台湾、福建、湖南、湖北、海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等地多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两季采收,去杂质,鲜用或者晒干。
【药理作用】抗肝损伤;抗肿瘤;抗菌等。
【化学成分】没食子酸、阿魏酸、胡萝卜苷、槲皮素、木脂素、生物碱等。
【性味归经】甘、苦,凉。归肝、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消积,明目。用于泻痢,湿热黄疸,疮疡肿毒,淋证,目赤肿痛,蛇犬咬伤,小儿疳积。
本草药方
1. 主治:小儿遗尿。
珍珠草15g,鸡肠1~2具。把鸡肠剪开洗净,加水共煮熟,去药渣服用。小儿遗尿除采用上述疗法外,还要加强饮食调理。如平时宜常饮食具有补肾缩尿之功的食物,像羊肉、茼蒿菜、猪脊骨、塘虱鱼、鸡肠、狗肾、龟肉等;饮食不能太甜或太咸,不要吃生冷之物。
在每天晚餐及晚餐后,注意控制饮水量,不吃流质饮食,少喝水,汤药也应安排在白天服完,以减少晚间水分的摄入。
在睡前一定要让小孩排空小便,入睡后注意患儿的遗尿时间、按时唤醒孩子排尿、逐渐养成自行排尿的习惯。平素应鼓励患儿消除怕羞和紧张情绪,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用按摩疗法对于本病亦有一定效果,可采用重推三关穴,揉外关穴,按三阴交穴,或加推神门、内关。
2. 主治:血崩。
珍珠草20g,河蟹壳10个,党参、黄芪各30g,当归、枸杞子、首乌各12g,血余炭8g。河蟹壳烧赤研末,其他料水煎取汁。冲服河蟹壳,每天2次,每次用河蟹壳末6g。
药膳养生
珍珠草猪肝汤
鲜珍珠草60g(或干品30g),猪肝80g。珍珠草洗净,煎汤去渣,再下猪肝煮汤,调味食。解毒凉血,清热化湿。适用于起病急骤,热毒发黄,身目皆黄,其颜色迅速加深,胸腹满胀,高热烦渴,或者身发斑疹等症。
珍珠草猪肝粥
珍珠草18g(鲜品30g),猪肝80g,粳米100g,白糖适量。先将珍珠草洗净、切段,加水适量共煎,去渣取汁;猪肝洗净,切成小块,与粳米同入药汁中,大火煮沸后,小火熬成稀粥,加入白糖、味精少许调味。随量食之。对于慢性肝炎有疗效。
虎 杖 学名: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 Zucc.
RHIZOMA POLYGONI CUSPIDATI Huzhang
【虎 杖】
别名:苦杖,斑杖,杜牛膝,酸桶笋,酸杆,黄药子,土地榆,雄黄连,蛇总管,阴阳连。
◎《本草纲目》记载虎杖:“研末酒服,治产后瘀血血痛,及坠扑昏闷有效。”
【科 属】为蓼科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茎和根。
【地理分布】生于沟谷以及林缘灌丛,或栽培。华东、西南以及河北、中南、陕西、甘肃等地多有分布。
【采收加工】春、秋两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趁鲜切成短段或厚片,晒干。
【药理作用】抗炎;止血;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镇咳,降血脂;平喘;抗氧化,降血压;抗菌,抗病毒;升高血小板,白细胞;镇静等。
【化学成分】蒽醌类:大黄酚,大黄素,蒽苷A、蒽苷B,6-羟基芦荟大黄素等;黄酮类:槲皮素-3-阿拉伯糖苷,槲皮素,木樨草素-7-葡萄糖苷等;其他:白藜芦醇,迷人醇,虎杖苷,微量元素,糖类成分等。
【性味归经】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
【功能主治】散瘀定痛,祛风利湿,止咳化痰。用于关节痹痛,经闭,湿热黄疸,水火烫伤,症瘕,跌扑损伤,咳嗽痰多,痈肿疮毒。
本草药方
1. 主治:烧伤。
虎杖、青鱼胆草各等份。一齐研磨成细末,经高压灭菌后,用麻油调匀。用棉签蘸涂烧伤处,每天数次。药粉干燥脱落可再涂。
2. 主治:烧伤。
虎杖500g,红花、冰片、干生地黄、麦门冬、当归、甘草、地榆、陈皮、朱砂各120g,茶油或花生油500毫升。上药除冰片、朱砂研细末外,各味药都放入油内浸泡24小时,然后用小火煎熬到麦门冬变黑褐色为度,滤去药渣,待油温降至60℃时投入冰片、朱砂末搅匀,油凉后备用。清创后,将上油均匀地涂在创面上,4~6小时涂药1次,待创面结成薄药痂后,改为每天涂1~2次。注意伤处勿受压过久或磨损,保持痂膜干燥油润,待痂膜自行脱落即治愈。
3. 主治:烧伤。
虎杖、大黄、黄芩、地榆各500g,黄柏、紫草、黄连各400g,冰片100g,寒水石200g,鱼肝油8000毫升。各味药研磨成末,共调匀。再用盐水清理创面后,将烧伤水疱内水分以消毒针管抽尽。用消毒棉签蘸药涂创面,每天3次。
药膳养生
虎杖酒
虎杖根250g,65度白酒800毫升。上药洗净切片,放酒中浸泡,密封半月后饮。用时可加少量赤砂糖使酒着色。成人每次饮用15g,每天2次。适用于类风湿、风湿性关节炎,腰椎肥大,骨关节炎症。对酒过敏或患有慢性肝病者禁用;妇女行经期停用。
垂盆草 学名:Sedum sarmentosum Bunge
HERBA SEDI Chuipencao
【垂盆草】
别名:半支莲,狗牙草,佛指甲,瓜子草,三叶佛甲草,白蜈蚣,地蜈蚣草,太阳花,瓜子莲。
◎《本草纲目拾遗》记载垂盆草:“治痈疔,便毒,黄疸,喉癣。”
【科 属】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的干燥或新鲜全草。
【地理分布】生于海拔1600米以下的石隙、向阳山坡、沟边以及路旁湿润处。分布于辽宁、吉林、河北、河南、山西、甘肃、陕西、江苏、山东、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采收加工】夏、秋两季采收,除去杂质。鲜用或干燥。
【药理作用】抑菌;抗肝损伤等。
【化学成分】生物碱类:消旋甲基异石榴碱,二氢异石榴碱等;氰苷类:垂盆草苷等;氨基酸类:左旋天冬氨酸,左旋亮氨酸,左旋天冬酰胺等;其他:黄酮,三萜甾醇等。
【性味归经】甘、淡,凉。归肝、胆、小肠经。
【功能主治】解毒,清利湿热。用于小便不利,湿热黄疸,痈肿疮疡;急、慢性肝炎。
本草药方
1. 主治:慢性肝炎。
党参、当归各15g,生地黄、茯苓、熟地黄各12g,白术、白芍药、川芎各8g,甘草5g。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分服,每天1剂。肝区痛加柴胡、丹参、刘寄奴、五灵脂各10g;阴虚加天门冬、沙参、枸杞子、石斛各10g;谷丙转氨酶高加田基黄、黄芩、垂盆草、土茯苓各10g;澳抗阳性加肉苁蓉、虎杖、淫羊藿、女贞子、巴戟天各10g。
2. 主治:前列腺肥大。
垂盆草30g,猪苓、枳壳、蒲公英、大腹皮、茯苓、半边莲各15g,赤芍、小茴香各10g,黄柏、三七(研磨成末,冲)各5g。煎服法同1。每天1剂。
3. 主治:急性肝炎、低热、体倦乏力。
鲜垂盆草200g,红枣20个,白糖15g。将鲜垂盆草切碎,红枣洗净,掰开,加水1000g共煎成浆约剩600g,加白糖即成。随时饮服,每天1剂。
药膳养生
垂阴茶冲剂
垂盆草、阴行草各600g,食醋、红糖各400g。红枣煮熟,汤进枣内,去皮核,加入少量醋、红糖调味,共煎浓汁,贮瓶内备用。1次服用1大汤匙,每天3次。保肝退黄。适用于黄疸型肝炎。
垂盆草茶
垂盆草30g,水煎代茶饮,每天1剂。垂盆草性甘淡,微酸凉,归肝胆小肠经。可清热解毒利湿,对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转氨酶和血清胆红素升高的患者有良效,并可使口苦、胃纳不佳、小便黄赤等湿热症候缓解和消除。
垂盆草番茄汁
新鲜垂盆草600g,成熟鲜番茄1000g。将新鲜垂盆草、成熟鲜番茄分别洗干净,垂盆草放入温开水中浸泡片刻,取出切碎,入捣搅机中,搅压成浆汁,用洁净纱布过滤,收取滤汁,备用。鲜番茄可以用同样操作程序,收取番茄汁放入砂锅,用小火煮沸,离火,待其温热时,兑入垂盆草滤汁,拌匀即可。每天分3次服,随意饮用,当天用完。清肝退黄,护肝解毒。对于湿热内结型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有疗效。
广州相思子 学名:Abrus cantoniensis Hance
HERBA ABRI Jigucao
【鸡骨草】
别名:黄头草,黄仔强,大黄草,假牛甘子,红母鸡草,猪腰草,黄食草,小叶龙鳞草。
◎《岭南草药志》记载鸡骨草:“清郁热,舒肝和脾,续折伤。”
【科 属】为豆科植物广州相思子的干燥全株。
【地理分布】生于山地或者旷野灌木林边。广东、广西等地均有分布。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泥沙,干燥后使用。
【药理作用】抗肝损伤等。
【化学成分】生物碱类:相思子碱等;蒽醌类:大黄素甲醚,大黄酚等;萜类:槐二醇,鸡骨草苷元A-G等;甾醇类:β-谷甾醇,豆甾醇等;其他:相思子酸,胆碱,相思子毒蛋白,尿酸,鞣质等。
【性味归经】甘、微苦,凉。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舒肝止痛,清热解毒。用于黄疸,胁肋不舒,胃脘胀痛;急、慢性肝炎,乳腺炎。
本草药方
1. 主治:胆石症。
鸡骨草、白芍、茵陈、冬葵子、陈皮各15g,鱼头石30g(打碎)。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分服,每天1剂。
2. 主治:消化性溃疡。
鸡骨草、救必应、九里香叶各10g,入地金牛根皮30g,黑老虎15g。研末,为丸。每次服5g,每天3次。
3. 主治:黄疸。
鸡骨草100g,红枣七八枚。煎服。
4. 主治:瘰疬。
鸡骨草3kg,豨莶草2kg。研末,蜜为丸,每丸重15g。日服3次,每次2丸,连服2~4周。
药膳养生
鸡骨草田螺汤
鸡骨草50g,田螺500g。田螺在清水盆内养24~48小时,时时换水,除去污泥,将壳斩掉少许,和鸡骨草同炖汤饮。具有舒肝散瘀,清热利湿的功效。适用于急、慢性肝炎,黄疸型肝炎,以及膀胱湿热的小便刺痛等症。
鸡蛋鸡骨草汤
鸡骨草30g,山栀根30g,鸡蛋2个,猪瘦肉50g。鸡骨草、山栀根装入纱布袋,扎口,和蛋、肉同煮,蛋熟取出去壳,入锅再煮1小时。饮汤食肉、蛋。隔天1剂。具有清肝热,养肝阴的功效。适用于慢性肝炎肝区痛,疲倦,烦热,尿黄者。
鸡骨草瘦肉汤
鸡骨草60克,猪瘦肉100克,调料适量。鸡骨草洗净,猪瘦肉洗净切丝,同放入锅内煮1~2小时后,去渣调味服食。每日1次,可连续服用。清热解毒利湿。用于湿热型病毒性肝炎。
鸡骨草煲乌鸡
乌鸡一只斩件、飞水,鸡骨草(干)约150g洗净、斩段,排骨250g,蜜枣3个,章鱼约20g,清水3kg。清水开锅后下料同煲约3小时,吃时以盐调料即可。清肝火,消胃气,常饮能防肝炎,老少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