鹈鹕
巨大的喉囊,滑稽的样子,鹈鹕的形象俨然就是一幅漫画。而事实上,它们是高效的“火线装载”觅食者、一流的飞行家和关系网错综复杂的“社交名流”。它们的名字来自希腊语“pelekon”,源于“pelekys”一词,意为“斧子”(形容喙的形状或喙作砍劈状的行为)。然而,更确切的联想应当为一把铲子,那才是鹈鹕使用喙的方式。
最重的会飞海鸟
形态与功能
按照体羽的羽色和营巢习性,鹈鹕可分为两类。其中一类包括澳大利亚鹈鹕、卷羽鹈鹕、白鹈鹕和美洲鹈鹕,体羽基本为清一色的白色,筑地面巢;另一类含粉红背鹈鹕、斑嘴鹈鹕和褐鹈鹕,体羽主要为灰色或褐色,在树上筑巢。白鹈鹕和卷羽鹈鹕体重可达15千克左右,乃世界上最重的会飞海鸟。相比之下,褐鹈鹕仅重2千克略多一点。体型和体重对于这些使用巨型喉囊的鹈鹕来说至关重要,它们的喉囊可盛下13千克的水。
鹈鹕长有20 24枚短尾羽,使它们的尾部看起来略呈方形。它们的翅膀长而宽,有大量的次级飞羽(30 35枚)。鹈鹕是出色的翱翔者,能够保持翅膀水平而作滑翔飞行,这是因为它们的胸肌长有一层厚厚的特殊纤维。这种适应性使鹈鹕可以利用热上升流,从而每天的觅食之旅可以在150千米以上,大大扩大了它们潜在的觅食区域。短而强健的腿和具蹼的足则提高了鹈鹕的游泳能力。羽毛具防水性,并由尾脂腺的分泌物予以保持。鹈鹕会先用后脑勺摩擦尾脂腺,然后将腺体的油涂到体羽上。
幼鹈鹕多绒毛,颜色为白色、灰色或深褐色,两个月内长出真正的羽毛,长齐成鸟的体羽通常至少需要两年时间。
求偶仪式
繁殖生物学
鹈鹕拥有多种高度仪式化的求偶行为,虽然也有几个种类在随后的繁殖过程中对配偶并不忠诚,甚至对特定的繁殖地也喜新厌旧。鹈鹕很少发生打架争斗行为,虽然有时也会刺一下或碰一下对方。保护领域的鹈鹕会用喙尖戳入侵者,或者猛咬一口。
世界范围内的农业扩张和人类的定居活动使鹈鹕以及其他多种动物赖以生存的湿地面临遭破坏和缩减的危险。图中,一群斑嘴鹈鹕飞落在博茨瓦纳广阔的奥卡万戈内陆三角洲的一条河上。
知识档案
鹈鹕
目 鹈形目
科 鹈鹕科
鹈鹕属7种:美洲鹈鹕、澳大利亚鹈鹕、褐鹈鹕、卷羽鹈鹕、白鹈鹕、粉红背鹈鹕、斑嘴鹈鹕。
分布 欧洲东部、非洲、印度、斯里兰卡、东南亚、澳大利亚、北美洲、南美洲北部。
栖息地 沿海或近海岸水域以及内陆水域。
体型 体长1.3~1.7米,翼展2~2.8米,体重2.5~15千克。雄鸟略大于雌鸟。
体羽 灰色、褐色或白色。初羽和飞羽为黑色,背腹会有几抹粉红色或橙色,脸部、喙及饰羽色彩鲜艳。褐鹈鹕羽色有褐、灰、黑3种颜色。
鸣声 嘶嘶声和咕噜声。未离巢的雏鸟鸣声十分嘈杂。
巢 树上筑巢种类在离地面30米的树上用干树枝构筑大型巢;地面筑巢种类利用浅坑营巢,有时衬以树枝、叶或芦苇。
卵 窝卵数1~4枚,粉白。孵化期1个月。
食物 鱼、两栖类、小型哺乳动物及水禽的幼鸟。
地面营巢的鹈鹕结成配对关系的过程错综复杂,涉及一系列群体互动、追求行为和在陆上(它们炫耀的地方)或水上或空中的成队活动。然后,雌鸟通过某种未知的方式吸引多只雄鸟跟随它,彼此互动,做出数种仪式化的举动,或针对对方,或填补空白,或强行介入。令人称奇的是,如此复杂的整个程序居然可以在1天内完成。
树上营巢的种类则较少群体互动。相反,雄鸟常常在某根栖息的树枝上四下寻觅一只雌鸟。在结对过程中采用的一些炫耀行为在繁殖的初期阶段会继续使用,以加深配偶之间的感情。但之后,配偶间的互动就形同虚设了。交配出现在产卵前3 10天,有时则在双方刚刚走到一起数小时内就会发生,而在最后一枚卵产下后会立即终止。
鹈鹕的卵置于蹼足上面或下面进行孵化。双亲轮流孵3个小时至3天。尤其是孵卵初期,在双方“交接班”时,会有一次很明显的炫耀行为。
有些种类(包括卷羽鹈鹕、美洲鹈鹕、褐鹈鹕和斑嘴鹈鹕)虽然每次繁殖能够抚育1个以上的后代,但绝大部分并不这么做。因此,即便所有的鹈鹕都产2枚或2枚以上的卵,大多数仍只抚养1只雏鸟。而要达到最理想的窝雏数,唯有通过雏鸟之间直接的手足相残或者争夺食物来实现,结果都是最弱者丧命。
地面营巢类的雏鸟在具备活动能力后往往会聚群,多则有100只雏鸟成群活动。而亲鸟只寻找自己的雏鸟,然后给它们喂食,很显然它们是用视觉来辨认雏鸟的。在6 8周时,雏鸟的活动能力进一步增强,会到水边活动,偶尔还开始游泳,特别是当受到威胁时。在它们学会飞行之前,甚至还会练习联合捕鱼。而褐鹈鹕的幼鸟一旦会飞后就不再回巢。在幼鸟开始会飞之后,尽管有一些仍与亲鸟待在一起,同栖息同活动,但总体而言,亲鸟已很少甚至彻底不再给它们喂食。
鹈鹕的喙进入水中后,上下颌前后摆开,喉囊张开,等待鱼类落网。鹈鹕的身体和头部在水面上,使水不沿着喉囊进入体内。捕到鱼后,喙从水中撤出,将鱼吞入。由于那时喉囊中的水也许比鹈鹕自己都要重,因此它必须让里面的水流得差不多才能动,这大概需要1分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