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癌症真相——认识了,就不恐惧(4)
虽说癌症多见于中老年人,但不时也有个别年轻的、演艺明星之类的人物患了癌症,便会引起一些人觉得癌症“年轻化”了。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准确,事实上,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比如营养状况的好转,人们的免疫能力提高。医疗技术的进步,也使得一些与癌症相关的疾病治疗的效果更好,所以与此相关的癌症发病是被推迟,而非提前。曾有报道:20世纪70年代统计全国3000例肝癌平均发病年龄为43岁,而21世纪初统计3000例肝癌的发病年龄则为49岁,向后推迟了6年,肝癌如此,其他癌症也是如此。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最近报告显示:上海市10年前全部癌症病人诊断时平均年龄为64.17岁,而10年后的2014年则已为65.01岁。
人口结构老龄化是癌症发病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人口老龄化是不可抗拒的趋势,从某种意义上说,长寿也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的表现。在老龄化社会防控癌症就更需分外努力了。
18.并非各种癌症都在增加
癌症发病率的增加除与人口的老龄化有关外,环境的污染、不良的生活行为也都是癌症发病率增加的原因。此外,医学诊断技术的进步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为许多癌症因此而明确了诊断。
不过这里所说的“发病率增加”是指各种癌症的总体情况而言。若是分别细看一下各种不同的癌症发病率增减的情况,便可发现:近年来我国的食管癌、胃癌、宫颈癌等癌症的发病率有所下降,生这些癌的人少了,因患这些癌而死亡的人当然也就少了,这实在是件大好事情。
肿瘤专家们认为食管癌与胃癌的减少与人们饮食中蛋白质含量增加、新鲜蔬菜摄入增加,而存在于腌制食品中的亚硝胺类致癌物质摄入减少有关。这一多一少,反映了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而宫颈癌的减少则认为是与晚婚和节制生育有关,当然妇女保健工作的成效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慢性宫颈炎得到及时的治疗,发生癌变的机会就少了。
人们在为这些癌症的减少而庆幸的同时,还需注意我国的另一些癌症则在增加:肺癌、肝癌、结肠癌、乳腺癌、胰腺癌的发病率皆有上升,有的是明显上升。
食管癌、胃癌的减少,我们将它归功于生活条件的改善。那么肺癌、肝癌、结肠癌、乳腺癌、胰腺癌的增加,我们应该将它归罪于谁呢?癌症的发生有其内在的原因,但遗传因素是恒定不变的,它可以解释为什么某人容易生某癌,但不能解释这些癌症为什么会增加。癌的发生与外界的因素关切密切,肿瘤专家们指出:不良生活行为是这些肿瘤明显增加的罪魁祸首。肺癌的增加与吸烟有关,已是铁定的事实。在我国,由于孩子们普遍接种了乙肝疫苗,儿童期的肝癌已经减少,但成人的肝癌不见减少反而增加,应是与嗜酒有关。吸烟与嗜酒也是胰腺癌增多的原因。高脂肪饮食摄入过多、又缺少运动,则肯定是结肠癌的重要病因,也是乳腺癌重要的促发因素。吸烟、嗜酒、高脂饮食、缺少运动都是时下人们突出的不良生活行为,是这些不良生活行为增加了这些癌症的发病率。
癌症发病率的变化,确实证明了癌症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人们的生活行为相关的。
19.癌症只是一片浮云?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的寿命显著延长了。人类寿命延长的因素之一是许多传染病、感染性疾病被控制了、被治愈了。相形之下癌症的问题就显得突出了,人们将其与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相比,癌症不但发病率高,而且治疗效果亦差,人们在庆幸一定程度上战胜了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的同时,对癌症形成了恐惧心理,加以一些社会新闻、文艺作品的渲染,人们“谈癌色变”。
也许是对这一现象的逆反,有人认为:“人类应该反思:我们对癌症的认识是不是错了?”
更有人依据在非前列腺癌死亡的高龄老人尸体剖验中,常发现有些老人体内存在有未被诊断出,也不是致死原因的前列腺癌,便以为“癌症不是病”,只是“天上的浮云,飘来了又飘走了,”怕它做甚?甚至有人怀疑起医生治癌的目的来。
“癌症只是一片浮云”,这种说法的初衷也许是好的,告诉癌症病人不必过于紧张。但是并不能把前列腺癌的例子推而广之。前列腺癌中的一部分,尤其是在高龄老人中,发展异常缓慢,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没有多大发展都有可能。由于高龄老人常患有其他疾病,确实常有前列腺癌尚未及发展,病人生命已经终结之事。所以对于高龄老人发现有前列腺癌的,肿瘤学界大多提倡“伺机治疗”,即在严密观察下的“不治疗”,但一旦证实这癌有发展,仍需给予适当的治疗,如内分泌治疗等,以减少癌症对病人生命的威胁。
癌症是一大类的疾病,像前列腺癌这样的例子,除少量甲状腺癌外,怕是再也举不出的了。更何况这例子所引用的资料来自“非前列腺癌死亡的高龄老人”,也就是说:前列腺癌也并非皆不会发展,只是“因前列腺癌死亡的老人”未被包括在其中罢了。说“癌症不是病,只是天上的浮云”,是不妥当的,至少是以偏概全了。
20.癌症能否“自愈”?
癌症确实有“自愈”的,不过鲜如凤毛麟角。
互联网上曾盛传:有一英国老人被诊断为癌症,并宣告不治,医生坦言其生命只剩下最后的3个月。老人自思:既然还有3个月可活,不如用来周游世界,了却一生夙愿。于是打点行装,周游世界后回到家中,安排了后事,静待上帝召唤。熟料上帝把他忘了,3个月过去了,却健康如常人,到医院一查,他的癌症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在互联网上传播这故事的人,相信出发点是好的:告诉人们生了癌症只要心情好、就好。癌症病人心情好,有助于积极配合治疗,自然是好的,不过癌症因此而“自愈”了,恐不可能,这位老人看来是被误诊了。
医学文献中确也曾有过癌症自愈的报道。大多认为是因人体免疫功能在某个特定因素作用下重振了,而此人体内之癌细胞本也必定是势单力薄所致。
不过,这癌症既然发生,表示病人免疫功能已经极度衰弱,“重振”谈何容易?智慧如人,必定想到还应努力去削弱敌方,使癌细胞减少,则或免疫功能稍振,亦能有益克敌制胜。这也就是如今提倡癌症应综合治疗的理论基础。亦即如尚能手术的,应作手术切除,尚能放疗、化疗的应作放、化疗。待大量削弱癌症、改变“敌我比势”之后,再辅以增强病人免疫能力之法,或有价值。
如已不适手术、不耐放化疗而只取“增强免疫力”之法,必无效果,更不能指望任何“自愈”的奇迹降临。
21.带瘤生存、与狼共舞
癌症既不能“自愈”,亦非“一片浮云”,来了就不走了。人们用手术、放化疗对付它,似乎也难彻底剿灭。而手术、放化疗却又在一定程度上伤了人类自己。于是有人想起咱们老祖宗对付匈奴的法子:“打不赢就和”,争取“带瘤生存”。
带瘤生存的说法,对于中晚期的肿瘤病人来说有一定的意义。至少有一种心理安抚的作用,让他们不至绝望,情绪好些、精神好些,饮食情况也好了一些,也许还真能带着瘤多生存一些时日。
不过“树欲静而风不止”,除少数如前列腺癌等外,癌症的本质是一种恶性疾病,它终究是会伤人甚至致死的。即使如前列腺癌也并非皆是那么温良恭谦的,人们举“许多老人因其他疾病死亡,作尸体剖验时会发现许多人事实上存在着前列腺癌”为例时常有意无意地回避了这一事实:这些老人是“因其他疾病死亡”的,即未包括“因患前列腺癌而死亡”的病例,而非患了前列腺癌皆能那么逍遥自在。
所以,需要正确认识癌症的本质,犹如面对凶恶之敌,当尚能力克之时,绝不能轻易言和。
22.正确认识癌症是“慢性病”
晚近有提出癌症是一种“慢性病”的说法。据说源于世界卫生组织,我国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慢性病防控三年规划2012~2015》中确实也是将癌症列于其中的。按目前的医疗水平,许多癌症病人经积极治愈后多能长期存活,甚至治愈,癌症确乎也可以认为是一种慢性病。宣传癌症是一种慢性病,对于“谈癌色变”的民众心态而言,自然是有积极意义的。
不过,战略上藐视可以,在战术上却是应该重视的。癌症里面的确是有慢性的,甚至连名称上都标着了:慢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可以十来年没有变化。宫颈癌从最初的癌变发展为浸润癌,也可能需要十来年的时光。一些在老人体内潜在的甲状腺癌、前列腺癌等,也确实可能终身不发作,或是进展极为缓慢,未及发作,病人已经因为其他疾病作古了。但是“急性白血病”可就不慢了,许多常见癌症,如肺癌、肝癌、肠癌之类,一旦发病,如无有效治疗,往往发展很快。对于大多数的癌症,尚不能以“只是一种慢性病”,而掉以轻心。
对“癌症是慢性病”之说,需有个正确的理解。多数癌症在临床发作之前,的确有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应该强调的是早期发现、积极治疗,争取治愈或争取最佳疗效。而癌症的治疗也不同于阑尾炎,可以一“切”了事,而是需要一个相对长期的康复医疗过程,以巩固疗效、预防复发。
癌症的手术、化疗、放疗都有严格的适应症,即对适用的病例有严格的要求,并非癌症病例人人适用。不适当地使用有害无益。但对适用者当不迟疑,因为生命无价。事实证明,及时、适合的手术、化疗、放疗乃是挽救病人生命的关键。时下常有些人过度夸大这些治疗的副作用,甚至说癌症病人都是被这些治疗“治死的”。他们利用“癌症只是慢性病”的说法,强调“无毒性”而将病人导入服用某些保健品“治疗”的陷阱,那就很有些可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