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来自印度的合十问候
练习方法
双臂从肘部向上弯曲,手掌合拢,十指彼此接触,手掌举于胸前。若愿意,可口念Namaste,实际上这个动作本身就是合十(Namaste)的意思,念(或不念)这个词时点头。
为何练习合十
合十手印是印度使用最广泛、最流行的一个手印,它代表着印度文化及印度人的思维方式,是用来向所遇到的人(不论长幼)致以问候及道别的手势。
“合十”不是该手印的名称,而是其含义,凡持此手印即称为“合十”。
在随后的章节里我们将谈到,在印度文化中,灵性或探寻“真我”是一种生活方式,就此角度而言,合十手印具有重要意义。
常持此手印向每个遇到的人致以问候,具有极为重要的益处,它能化解个人的自我中心,带来内心的谦卑。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物质积累及片刻欢愉变成日常生活的主宰,为将人们从这种虚幻的生活方式中拯救出来,古印度智者发明了这个手印,将其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我小时候就对一切充满好奇,常常问周围的长者各种问题。通常,我的祖母会讲非常有趣的故事来满足我的好奇心。几乎所有她讲的故事皆源自古印度文学或神话题材,最有意思的是,她赋予故事微妙变化来提升其寓意。在此,我想与你分享一则这类故事。
—我与你—
很久之前,印度有个国王,叫做婆罗多(他的名字在古印度被称为Bharata)。他遵照时俗晚年退隐丛林修行,为达到开悟而过着苦行僧的生活。
在隐居丛林的初期,他放下一切,苦思冥想意识的运作力量(在印度被称为毗湿奴神),即使在梦里,他的冥思仍在继续。他不分昼夜地冥想,无事能使他分心。
一天,他在河里沐浴时,碰到一头妊娠的母鹿也到河边喝水。一头咆哮的狮子吓得母鹿突然分娩,母鹿在分娩时死亡,小鹿坠入河里。僧侣婆罗多本能地跳入河流救起小鹿,然后他将小鹿带回自己的居所,开始悉心照顾着小鹿。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喜爱上这头小鹿;一段时间后,这种喜爱转化为父母对孩子的奉献。这时的他心无旁骛,小心翼翼地照顾着小鹿,生怕别的野兽伤害了小鹿。这样一来,这个曾舍弃了疆土、财富、权力及妻儿的国王却被一头小鹿所缠身。
因此,他在弥留之际未冥思毗湿奴神,却挂念着那头小鹿。他未获得最终的解脱,却转世为一头鹿。由于有些意识觉知,他能记起自己的前世曾是一个国王及僧侣。身为鹿的他意识到自己前世的错误,为纠正这个错误,这头鹿来到僧侣婆罗多居住的丛林的同一地点,在此过着僧侣鹿的生活。因此,他又转世为人,投生在一户明智的人家。这世他能记起自己的前两世。
这次明智的婆罗多恪守自己,他不太说话或听从他人,以至漠视一切。他的外貌不是很顺眼,因为他对此压根不在乎,甚至有人剥削他时,他亦无反应或不在乎,因此人们将他视作傻子,最后他变成国王的一个轿夫。
一次在抬轿子时,婆罗多琢磨着自己前两世所犯的错误,无法与其他轿夫一道平稳抬轿,轿子颠簸晃悠了几次,国王下令停下查个究竟。他发现因个人缘故而使整个队伍受到耽搁,于是就发生了下述对话。
国王问:“你看着很健壮,你太累了还是太懒了?为何你无法与别人步调一致,承担你应尽的义务?”
对此,婆罗多回复了一系列关于“我与你”的问题。
“你说我看着很健壮,你说你看见我未承担应尽的义务。你所谓‘我与你’是什么意思?你看见了我的哪个部分?
站于地上的脚,脚上支撑的小腿,小腿上的大腿,以此类推,一直到肩膀,肩膀上扛的轿子。何以见得轿子就是我的义务?”
指着国王的身体,他说:“这个坐在轿子里的身躯被定义为你,告诉我:什么是我?什么是你?或就此而言,什么是他人?
三特质[1]及五元素[2]的作用构成了我、你、他,呈现为身体形状,它们有各种称谓:神或魔,人或兽,鸟或树,它们由其无明或智慧所积累的行为而造就,而有一个至高无上的意识,超越万物存在的一切特质。”
婆罗多讲了很多类似的话,最后,他总结道:“构成轿子的物质也是构成国王的物质,构成国王的物质也是构成所有他人的物质。”
这智慧之流如醍醐灌顶,国王震惊得差点儿从轿子里摔出来,他对这个智者心悦诚服,他说:“求你怜恤我,告诉我你是谁。你看起来像个傻子,而我相信你是个开悟者。”
这勾起了更多谈话,婆罗多回禀国王,说自己究竟是谁是不可能的,因为当一个人已经证悟到实相,这个人怎么能说自个儿“这是我”。
国王对这突发智慧留下了深刻印象,声称他现在无需到处寻找智慧,因为他已接近智慧的源头。为了传播这种智慧,国王请求婆罗多将此智慧转化为世人易于接受之事,因此,婆罗多提议行“合十礼”,以提醒世人关于“我与你”的真谛。
这就是“合十”手印怎样在印度及印度文化中起源并得以践行的原因。
在这个故事里,谈到婆罗多自我中心的化解,他在历经三世后变成践行者。起初在丛林时,他不能完全放下国王照顾弱者的本能,即便他们能够自我照顾。他拯救小鹿是一种高尚自然的行为,但是感到对小鹿负有责任是他隐藏的自我中心。第二世,他的自我中心被愧疚所取代。第三世,他的愧疚已被放下,直截了当的质疑触发其内在智慧,瓦解了通向解脱的最后障碍,这就是“合十”所代表的内涵。我们每次向他人问候或道别时持“合十”手印,都受到“我与你”直接问题的触动。
合十(Namaste)的含义
现在让我们来试图理解这个手印的深远含义。
Nama Aste:Nama梵语意即“鞠躬”。Aste(Astitva)意即“物质存在”,它不仅是我的,也是整个宇宙的,包括我的、你的。因此,Nama Aste全意是“我向整个存在鞠躬”。
Nama Aste:Asteya 梵语意即“那个不是我的,对其无任何欲望”。Namaste 的另一个意思是“我向那个‘不是我的’鞠躬,对一切无欲望。”
Nama:梵语意即“鞠躬”,表示尊重;同时,Nama结合两个梵文Na 及Ma,Na意即“非”,Ma意即“我”,因此Na Ma意即“非我”,就此而言,Na Ma Aste意即“非我的”或“非我、非我的”。
Aste:梵语意即“存在,或非我的”As意即“我”,Te意即“你”。在此,Namaste意即“我向你鞠躬”或“非我,我与你”。
Namaskaar:现在我们明白了 Nama 的意思,Askaar(Astitva kaarak)意即:创造了存在的意识能量是一切造物及幻象(Maya)的源头,我们向其鞠躬、尊重,向意识臣服。
合十的作用
在该问候手印里,十指并拢将增强所有五个元素,手掌合拢将关闭能量(气)从身体流出,自然增强体内能量。
该手印对个人保持谦卑及化解自我中心非常有效,每当我们向他人问候及告别时皆应持此手印。
“合十”是一个富含韵味、内涵及实质的手印。在持此手印时,我们会感到从一只手流向另一只手的能量(气)变强,感到身心变强。当我们将双手合拢居中时,实际上在练习连接大脑左右半球,这是瑜伽的合一过程。“合十”将左与右、男性与女性、阴与阳[3]、逻辑与直觉、力量与柔软结合为一个整体。
这个手印将我们从自我中心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使我们变得谦
卑及愉悦。它亦能消除恐惧及头痛,因此我们感到身心变强。
“合十”是令人振奋的,它赋予我们对整体意识的感恩之情。
注释
[1].阿育吠陀认为,所有人皆有三个特性,梵语将特性称为“古那”(guna)。第一种特质称为沙图古那(sato guna),沙图古那指所有柔软的、美好的事情。第二种特质称为塔玛古那(tamo guna),指所有与愤怒有关的事情。第三种特质称为纳嘉古那(rajo guna),指所有与享乐有关的事情。比如统治阶层,具有纳嘉古那;劳动阶层,具有塔玛古那;对现状很满足、和平的人,具有沙图古那。
[2].五元素是指火、风、空、地、水。
[3].印度文化中称“阴阳”为希瓦(Shiva)与夏克提(Shakti),也称为普茹夏(Purusha)与普茹克瑞提(Prakri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