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要熟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政治军事(6)

法国水兵帽子上的“红绒球”

法国水兵帽子上的“红绒球”是法国国防部规定的制式水兵服的组成部分。据说,法国古代海军战船的船舱低矮,水兵们经常会被碰得头破血流。为了避免碰破头,水兵们便在自己的帽子里垫上一团棉纱。但是还是不能幸免,垫上的棉纱总是会被染成红色。

于是法国海军开始在水兵的冒顶缀上一个红绒球,代表着:“祝你走好运,不会碰破头。”

从此这个习惯便被传承下来。今天,水兵帽顶的红绒球不但成了法国水兵的装饰品,也成了备受水兵喜爱的吉祥物。

子弹头为什么是用铅灌制

通常情况下,人们都认为子弹头里的灌铅是为了增大子弹的杀伤力而制,其实不然。往子弹头里灌铅其实是为了让子弹打得更远。原因是,铅的比重比钢、铁和铜都大,在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情况下,重的弹头要比轻的弹头飞得更远。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1914年6月28日上午9时整,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主张吞并塞尔维亚的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这一事件被称为萨拉热窝事件,被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可熄灭的导火线。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7月30日俄国动员,出兵援助塞尔维亚。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接着在3日,向法国宣战。8月4日,德国入侵保持中立的比利时,比利时对德国宣战;同日,英国考虑到比利时对自己国土安全的重要性,和早前为了确保比利时的中立,而在1839年签署的伦敦条约,于是向德国宣战。8月6日,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塞尔维亚对德国宣战,意大利宣布中立。8月12日,英国向奥匈帝国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30余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对人类的精神和物质都造成了极大的灾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2年苏德战场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1943年9月3日同盟国的意大利投降。1944年6月,美英联军取得诺曼底登陆的胜利,为盟军积蓄了实力,开辟了第二战场。1945年5月8日,德国疲于东西两线作战最终败降。欧洲战场盟军获得了最后的胜利。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在这场决定人类命运的生死大搏斗中,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20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战火燃及欧、亚、非、美、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作战区域面积为2200万平方千米,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1.1亿人,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5500万人,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1.3万亿美元,占交战国国民总收入的60%~70%,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达4万亿美元。

十八般兵器

据《五杂俎》和《坚集》两书所载,“十八般兵器”为:弓、弩、枪、刀、剑、矛、盾、斧、钺、戟、黄、锏、挝、殳(棍)、叉、耙头、锦绳套索、白打(拳术)。

今天,武术界普遍对“十八般兵器”的解说则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镗、棍、槊、棒、拐、流星。

中国古代著名的剑

1.吴王剑:古代名剑。《项奎虎丘山诗》:“当时吴王剑,砺光裂岩幽。”

2.金剑:古剑的一种。《刀剑录》:“章帝建初八年,铸金剑令投于伊水中,以压人膝之怪。”

3.王氏剑:古代名剑。《五代史·冯晖传》:“吾闻王氏剑,天下利器也。”

4.大剑:古代剑名。《五代史·史弘肇传》:“周太祖出镇魏州,弘肇议带枢密以行,苏逢吉杨邠以为不可,弘肇恨之,明日会饮窦贞固第,弘肇曰:‘安朝庭定祸乱,直须长剑大剑,若毛锥子安足用哉。’”

5.大梁氏剑: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命陶弘景所造神剑13口,称大梁氏剑。《剑记》:“梁武帝命陶弘景造神剑十三口,以象闰月。”又引《水经注》:“梁国多沼,时池中出神剑,至令其民像而作之,号大梁氏剑。”

6.隋刃:亦名浪剑。剑身用毒药炼铸,伤人即死。《新唐书·南诏传》:“隋刃,铸时以毒药并冶,取迎曜如星者,凡十年用成,淬以马血,以金犀饰镡首,伤人即死。浪人所铸故亦名浪剑。”

7.浪人剑:古代名剑。为浪人(行踪无定者)所铸。《会要》:“贞观元十年九月辛卯,南诏献锋槊、浪人剑。”亦名“浪剑”。

8.玉柄龙:古代名剑。《事物异名录·武器·剑》:“汾阳王(郭子仪)诞日,裨将以父所宝玉柄龙奉之。”

9.青龙剑:唐代名剑。唐·殷成式《酉阳杂俎》:“唐开元中,河西骑将宋青春每阵,常运剑大呼,吐蕃曰:‘尝见青龙突阵而来,兵刃所及,若叩铜铁,谓为神助将军也。’”

10.疥痨宾:古代剑名。《唐书·顾彦辉传》:“养子瑶,尤亲信,彦辉以所佩剑号疥痨宾佩之。”

11.青霜:古代名剑。此剑之剑光青凛若霜雪,故名。唐·王勃《藤王阁序》:“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12.鸦九剑:唐代铸剑师张鸦九所造之剑。唐·白居易《鸦九剑》诗:“欧治子死千年后,精灵暗授张鸦九,鸦九铸剑吴山中,天与日时神借功。”

13.裴旻剑:古代利剑。宋代文同:“交柯挥电裴旻剑,乱蔓漓张晓笑。”

14.鞘剑:古代剑名。《元史·何实传》:“实来归,大将木华黎与论兵事,奇变百出。遂引见太祖,献军民之数帝大悦,赐鞘剑。命从木华黎选弃前锋。”

15.破山剑:《珊瑚钩诗话》:“有农夫耕地得剑,磨洗适市,值贾胡售以百千,未可,至百万,约来日取之。夜归语妻子,此何异而价至。是庭中有石,偶以剑指之,立碎。诘旦,胡人载镪呈,则叹叱曰:剑光已尽,不复买。农夫苦问之。曰:是破山剑,唯一可用,吾欲持之破宝山耳。”

16.青蛇:古代剑名。《万花谷》载:“龟文、龙藻、白虹、青蛇皆剑名也。”

17.干将:古代名剑名。《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请干将作名剑二枝。干将者,吴人也;莫邪,干将之妻也。干将作剑,金铁之精不流,于是干将夫妻,乃断发剪爪,投于炉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阳曰干将,阴曰莫邪。”一说干将、莫邪铸剑,铁汁不流,莫邪投身于炉而成剑。

18.莫邪:古代宝剑名。唐·陆广微《吴地记·院门》载,吴王阖闾使干将铸剑,铁汁不流。干将妻莫邪问该如何办,干将说:从前先师欧冶子铸剑时,曾以女子配炉神,即得。莫邪闻言即投身炉中,铁汁出,铸成二剑。雄剑叫“干将”,雌剑叫“莫邪”。一说莫邪断发剪爪投于炉中,而后剑成。

19.太阿:古代宝剑名。相传为欧冶子、干将所铸。也作“泰阿”。《战国策·韩策一》:“韩卒之剑戟,龙渊、太阿,皆陆断马牛,水击鹄雁。”《史记·李斯列传》:“服大阿之剑,乘纤离之马”。

20.太哥:“太阿剑”之异名。敦煌遗书《王陵变文》:“不可别物,请大王腰间太哥宝剑。”

21.掩日:春秋时越王勾践所督铸的八柄长剑之一。

22.转魄: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所督铸的八柄长剑之三。

23.悬翦:春秋时越王勾践所督造的八柄长剑之四。

24.惊鲵:春秋时越王勾践所督铸的八柄长剑之五。

25.灭魂: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所督铸的八柄长剑之六。

26.却邪: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所督铸的八柄长剑之七。

27.真刚: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所督铸的八柄长剑之八。

28.光剑:古代名剑。春秋时吴王夫差所用之物,长约一尺五寸,茎为圆柱形,有两道箍棱。剑身有两行阴刻篆字,铭文“攻玉王光自(乍)用剑以战茂人”。为安徽省南陵县出土文物。

29.照胆:古代剑名。南朝·梁·陶弘景《刀剑录》载:“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以元年岁次午铸一剑,长三尺,铭曰‘照胆’,古文篆书。”

“监狱”一词的由来

我国最早提出创建监狱的人是皋陶。监狱在开始的时候并不叫监狱。夏朝时叫“宫”,商朝时叫“圈”,周朝时叫“圜土”,秦朝时叫“囹圄”。而正式称为监狱是在汉朝。

秦朝时,不仅京城有狱,地方也开始设狱。汉时,监狱更是名目繁多。北朝时期,又开始掘地为狱。

宋朝时,各州都设置了类似周朝的圜土的狱,犯人白天劳役,晚上监禁。明朝的京、府州、县都有监狱,而称狱为监也始自明律。

朝鲜“三八线”

三八线是位于朝鲜半岛上北纬38度附近的一条军事分界线。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但是此时的美军远在冲绳,而苏军已经逼近朝鲜半岛。这对于想要控制亚洲的美国来说,形势十分不利。于是美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连夜召开紧急会议,所有与会人员认为,此时想跟苏联争速度是不现实的,只有立刻划出一条界线才能阻止苏军到朝鲜南部接受日本投降。因此,他们便选定了早在1896年日俄经秘密会谈,双方所划定的北纬38度分界线。三八线从此得名。

警察

“警察”这一称呼最早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雅典城邦。17世纪末,警察首先在欧美大陆国家形成独立的部门。其中以英国警察最为著名。

我国的警察原称是巡警。“巡警”一词是由袁世凯首创的。1902年5月,袁世凯仿照八国联军在天津督统衙门的“巡警办法”制定章程,并在省城保定首创巡警局。我国巡警最先出于保定,而其发展却在天津。按照《辛丑条约》的规定,天津20里内不准驻扎军队,而巡警不在此限制内。于是袁世凯便借此扩大巡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