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了解情商:叩开情商神秘之门(2)
(2)意识自我
一种情绪刚刚露出苗头就可将其辨识出来,这种能力是情商的基础。自我意识的培养跟仔细聆听潜藏在身体内层的感受有很大关系,通常在这种感受发生时,人们对其不一定能引起重视。如果在一个天生害怕老鼠的人身上装上传感器,接着给他看一张老鼠的照片,他很可能会通过汗来传达某种信号,这表明他已经变得焦虑和恐惧了;而与此同时,接受实验的人也许会坚持认为其实他根本就不害怕。一个人通过这种有意识的努力其实能够敏锐地辨识自己的情绪。比如有个人经历了一场激烈冲突后,接连几个小时神态都变得失常了;也许他自己并没意识到,等到有人提醒,他才会大吃一惊。然而,如果他早点察觉,就可以避免这种状况的出现。
(3)激励自我
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首先应该有良好的动机。这个动机能将一个人的兴趣、热情和自信全方位地调动起来,从而产生一种“整体效应”。心理学家曾经将奥林匹克运动员、世界级音乐家和棋类大师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这些人的共同特征是善于激励自己,并能够一直坚持各种极为艰苦的训练。英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全,从青年时代起就得了一种罕见的疾病,瘫坐在轮椅上,连说或者是写一句完整的话对他都成了奢侈品,但是他并没有怨天尤人,相反,他不断地激励自己,并给自己生活设定了明确的目标,让自己乐观、自信地生存下去。终于,在自我激励下,霍金先生成为了迄今为止仅次于爱因斯坦的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4)挫折承受能力
情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衡量一个人对失败的承受能力。不管是在工作、生活还是在学习中,一个人很可能随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失败。有的人乐观豁达,能够正视失败,并从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有的人却消沉萎靡,认为失败超出了自己的控制范围。如果要做同样的某件事情失败了,乐观豁达的人可能会认为:“这次我不过是经验不足,下次一定能重新成功的。”或者“这次是我努力不够,有些细节被我漏掉了”;而消沉萎靡的人则会认为:“我本来就不适合做这样的工作,失败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或者“只怪我倒霉,下次应该要选个好日子再做这件工作”。很显然,前者的挫折承受能力比后者更强。几乎每个人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或者是那样的挫折,对于那些从事推销工作的人来讲,更是如此。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其他各种各样的挫折,比如意外的车祸、亲人的去世等等,很容易使一个人变得消沉、颓废下去,从此再也爬不起来,然而挫折同样也可以激发一个人的潜力,从而最终帮你走向成功。
(5)公关能力
及时捕捉他人情绪变化,了解他人心理感受,这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这在工作、恋爱、交友和家庭生活中都是必不可少的。有时候人们需要通过细微、甚至是不容易察觉的“信号”来彼此传递和获取信息。比如一句简单的“谢谢你!”,由于表达方式不同,既可能是发自内心的感谢,也可能是傲慢地被打发一个人。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人如果越是能够体察别人交际信号背后的情绪,他也就越能控制自己所发出的种种信号。
心理学家罗伯特·凯利和珍妮特·卡普兰对贝尔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追踪研究很能说明人际交往的重要性。进这个实验室的工程师和科学家的学识智商都很高,然而过一段时间后,有些人取得很不错的成绩,另一些人却整日愁眉苦脸。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状况呢?答案是前一种人比较善于广泛的交际,人缘不错,而后一种人却常常独来独往。这样的人在遇到技术难题时,很难主动去跟不同领域的专家交流、请教,自己一个人埋头苦干浪费了时间往往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善于交际的人很少遇到这种情况,因为他们在这之前就建立了可靠的人脉交际网,需要什么样帮助的时候一开口,就能得到相应的帮助。其实,综观各行各业的成功者们,他们与自己的对手相比,差不多具备了这些共同的特征:情绪稳定、主动、自信、善于控制自己、善于同别人沟通交流,这些特征恰恰是所有成功人士的共同特点——情商。
3.情商高低对处世的影响很大
俗语说得好:“吃一堑,长一智”,即受到一次挫折,应得到一次教训,增长自己的情商。
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获得成功,那么他既要重视自身智力的开发与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要注意自己情商的培养。智商很早就可以测量与评定,在情商被提出来以后,加拿大科学家们经过研究,也认为可以从15个方面来对其进行测试,测试内容包括:尊重和接受自我能力、认识自我情感能力、建立良好人脉能力、给予和接受情感能力、控制冲动能力、理解他人情感能力、承受与应变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评估经验和现实一致性能力等。
目前情商的理论在学术界的争议还很大,其测验方法也有待于完善。但是,在实践中不难发现,一个具有良好情感的人,比情绪经常不稳的人,其成功的几率要高得多。一个人的情商部分由先天遗传而来,但更为重要的是后天的社会环境对情商的培养有更为重要的影响。因此,情商是可以培养与改变的。父母应重视子女情商的培养,否则,孩子的情商经常容易低下,难以适应今后社会发展的要求,更难以成为人才;其实对于自身情商的培养,不光是孩子,成年人也应该引起足够重视,成年人要懂得通过社会实践磨炼来提高自身情商,进而为自身事业的成功铺平道路。
各行各业对情商的要求是不太一样的。一个人如果从事单独的与物打交道的职业,比如手工艺、音乐美术以及其他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等,这时候智力因素占的比重就比较大了,情商因素在解决智力水平的发挥问题时影响相对较小;但是对那些从事需要频繁跟各种人打交道的职业的人,情商因素所占比重就非常的大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有不少美女出于强烈的民族情感,甚至甘愿充当间谍。在这些美女中,有很渊博学识的人相当的少,然而她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几乎个个具有高情商,非常擅长了解并控制自身以及他人情绪,其手法几乎可以用完美来形容。敌方国家许多经过严格训练的机要工作者与“头面人物”终究“英雄难过美人关”,纷纷掉进了她们的陷阱。其实就是在近年来,综观世界各国,女企业家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男女平等观念的提高,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女性情商比男性要高。
许多企事业单位在人才招聘中,常常对应聘者的情商都有较高要求。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案例:一个公司在招聘新员工的时候,他们向两名应聘者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无意间打开了一位旅客的房门,发现一名女士正在洗澡,你这时候该说什么更合适?第一位应聘者回答道:“对不起,小姐。然后退出房间。”而第二位应聘者却回答道:“对不起,先生。然后退出房间。”两者相比,显而易见,第二位的回答比第一位机智巧妙,镇定自若,更为对方着想,毫无疑问,第二位应聘者的情商比第一位要高很多。
因此,为了能让在今后的交往与工作等更加顺利,任何人都有必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情商,为成功增加砝码。
4.情商对人的精神及心理的影响
有关人类精神及其独特性这个问题通常是心理学家们的专长,下面简单透过历史对其进行认识:
自17世纪末18世纪初一直到今天以来,整整经历了两个半世纪,科学家和哲学家一直都对人类的精神世界都有着较强烈的兴趣,最近半个世纪来,这一块儿更是得到了比以往更多更深的关注。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就是其中很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他曾经把人的心理及其干扰因素运用到他的精神分析法当中。他奠定了一定基础后,行为主义理论家和认知行为主义理论家这两个追随派也相继产生了,且这两个心理学派还分别有许许多多个变种。这两个学派都对心理干扰因素的诱因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其目的都是为了消除人的心理干扰因素对人类生活的消极作用。
行为主义理论和认知行为主义理论都认为,如果要消除这种心理干扰,关键是要教人们如何去辨认各种无益的信念和行为,取而代之的是如何利用一些特别的技巧,让人类的生活重新回归到正轨上来。
事实上,这些心理疗法主要的作用也不过是将人的情感健康度从一个负值提升到零,负数的健康度当然属于心理干扰因素(如沮丧或忧虑症),它们的确会阻止你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而零的健康度仅仅表示那些负面的心理因素不致干扰生活。
这似乎有些令人失望,幸运的是心理学家们经过努力找到了一种更积极的方式: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是第一位把研究和思维跳出病理学这一概念的科学家。他全面分析了为什么人会骨折、受伤或是患有神经疾病,着重研究患者本身的精神世界,探索促进人本性中正面而非负面的一些因素。
就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精神病学家和催眠治疗师密尔顿·艾瑞克森、理查德·班德勒、约翰·葛瑞德等一批人在马斯洛著作的基础上发展了“神经语法程式学”、“语法”、“程式”,是一门通过改变人类心智的内在态度,从而改变生命外在的应用心理学。这个理论把心理治疗当作一个积极的工具,帮助患者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情感健康度,享受比以往更成功更幸福的生活。他们的神经语法程式学是以优异模范为基础,即找一个自己认为情商高的人作为典范,用神经语法程式学的技巧来培养自己优异品质。
马丁·塞利格曼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位著名心理学教授。他也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发表了一篇关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文章《乐观主义学术》,研究了怎样尽可能地感到幸福。他在文中提出:不用去细究什么定论或是争辩“幸福”的准确含义,也不用拿什么标准来衡量幸福,但有一点相信大家都认同——对生活感到满足,这当然也是大多数人的目标。这个目标可能也是人们最容易触及和理解的幸福。塞利格曼在世界各大洲展开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又试图回到历史发现幸福的某种或某组品质,这些品格可以跨越种族、地理、宗教和历史偏见的界限——它是某种全球性的品质,任何时候都可以用来保证个人幸福。
5.情感的具体作用是什么
什么是情感?在《钱伯斯字典》里给出了这样一个定义:情感指的是感觉的触动;思维的激荡,如气愤、喜悦、恐惧、悲伤以及相对应的身体症状;一种与认知和意愿不同的感觉。
如果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它可用两个生物学上的“理由”来加以解释:
首先,情感延续了生命。冲动、欲望和爱驱动了男女的身体接触,父母对子女的保护欲望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安全和保护。其次,情感保护了我们的安全。对人类来说,尤其是在早期涉猎时代,如果没有对危险本能的反应,没有逃跑和抵抗的反应,那么人类将很难生存下来。
情感保护着人们的安全。美国著名精神病学家阿伦·贝克有句名言:“天性宠爱忧虑基因。”这句话的意思是忧虑和恐惧的情感拯救了人类,让人不会跑到车子底下去,从而免去了太多的潜在危险。
情感同样也会影响人的心理,特别会加快心跳速率,血流迅速供应到情绪相对应的身体部位去。
如果没有了情感,那你能够想象你的生活与世界会是什么样的吗?有些人因为被消极情感困扰而长时间生活在痛苦与悔恨中,他们不愿意去尝试享受美好的积极情感,以至于白白错过了很多让人激动的精彩生活。
大脑到底由哪些部件所构造,它怎么欺骗人们呢?为了全面理解情商,有必要对大脑起源的部分知识有个了解。情感记忆记录在大脑的“中枢边缘系统”。中枢边缘系统中心有个扁桃形小结构叫大脑杏仁核,这是情感思想的聚集地。信息传入到大脑皮层处理之前,情感部分已经对它进行了诊疗。
经过多种调查研究表明:思想中情感部分的力量经常都能够战胜理智。大脑杏仁核专注于管理与情感相关的事,驱动着愉快、同情、兴奋、愤怒以及其他一系列情感。其实,大脑杏仁核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看门员,负责审视每一条进入的信息。大脑杏仁核比理性思维更迅速地采取行动,它不用去考虑后果。一旦大脑杏仁核检测到“紧急信息”,它就会立即做出反应,迅速启动大脑和身体其他部位。这里有一个有关情感战胜理智的案例分析:
在一个不错的日子里,艾米悠闲地散着步,心情也还不错。然而真是天有不测风云呀,阳光明媚的天空突然间乌云密布,狂风卷起,空气也骤然变冷。悠闲的散步变成了寒冷的折磨,艾米悻悻地准备回去了。
正当她转身要走的时候,她听到附近的丛林中传来一阵嘈杂声。她停下脚步,仔细听了听,但除了狂风折断小树枝的声音和脚步踩过树叶声外,什么也没发现。然而,就在不远处的声音离她越来越近了。她吓得几乎连大气也不敢喘。天越来越黑了,艾米身边一个人都没有。她感到自己的心脏在砰砰地乱跳个不停,连脚似乎都被定住了似的。身体的汗毛好像都竖了起来。她的情感向她尖叫,可能真的碰到危险了,必须马上逃走。她奋力地挪动脚步,拼命地跑了起来,还险些被灌木丛绊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