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成功叫忍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忍受煎熬,耐心把冷板凳坐热(4)

在恢复的过程中,勒格森也曾几度因心灰意冷而想放弃回家。但是每当他看到自己爱不释手的两本书,重温那些滚瓜烂熟的语句,他马上恢复自信,痛下决心绝不放弃。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勒格森到达了乌干达首都坎帕拉。通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勒格森的体质逐渐强壮起来,但是他的身体还是十分虚弱,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彻底痊愈。于是他决定自己先暂时住在坎帕拉保养身体,等痊愈后再另行打算。他这一待就耗费了半年时间,在此期间他并没有贪图享乐,而是利用业余时间到各种图书馆贪婪地阅读各种书籍。有一次他无意中发现了一本介绍美国大学的书,他如获至宝,仔细阅读。令他万分惊喜的是其中夹着一张珍贵的美国地图。这张图深深地吸引着他,图中鲜明地标注着他理想中的学府的位置。

勒格森所申请的第一个具体的院校是位于华盛顿佛农山区的斯卡吉特峡谷学院。在常人眼里,这根本是痴心妄想,不可能实现。但是勒格森还是决定给学院的主任写信,向他讲明自己的境况,同时还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奖学金。勒格森的坚持深深地感动了斯卡吉特的主任,他接受了勒格森的申请,还特意向他提供了奖学金,为他找到了一份工作,通过工作赚来的工资足以支付他上学期间的食宿费用。

尽管学校答应录取勒格森,但是接踵而来的麻烦事又来了。要想去美国,勒格森必须持有护照和签证。但是得到护照他必须向美国政府提供确切的出生日期证明。更糟糕的是要拿到签证,他还需证明他拥有可使他往返美国的费用。勒格森只好再次拿起笔给他童年时起就曾教导过他的传教士写了份求助信,结果传教士通过政府渠道帮助他很快拿到了护照。然而,格勒森还是缺少领取签证所必须拥有的那笔航空费用。

勒格森并不灰心,继续向开罗前进,他相信自己一定能通过某种途径得到自己需要的这笔钱。正是他非常的坚信这一点,他花了自己仅有的一点积蓄买了一双新鞋,使自己不必光着脚走进学院的大门。

几个月过去了,他勇敢的旅途事迹也渐渐广为人知。当他身无分文,筋疲力尽到达喀土穆时,关于他的传说已经在非洲和华盛顿佛农山区广为流传了。斯卡吉特峡谷学院的学生们在当地的市民的帮助下,寄给勒格森650美元,用以支付他来美国的费用。当他得知这些人的慷慨帮助后,格勒森疲惫地跪在地上,满怀喜悦和感激。

经过两年多的行程,勒格森终于来到斯卡吉特峡谷学院。他手持自己宝贵的两本书,骄傲地跨进了学院高耸的大门。毕业后,勒格森并没有停止自己的奋斗。他继续进行学术研究,并到达英国成为剑桥大学的一名政治学教授,同时还是广受尊重的权威。

勒格森就像是个传奇性人物,他的经历真可谓充满荆棘,但是他的事迹说明一个人一旦具有了超强的自制力,他就拥有了无限的力量来战胜前行路上的重重障碍。所以亲爱的朋友们,提高自制力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尤为重要,它的光芒将会指引着人们向着自己心中的理想迈进。

9.宽恕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而一个能够宽恕敌人的胸怀正是为人的最高境界。

佛教《六度集经》中记载着这样一个经典故事。它的主人公是长寿王和他的儿子。相传长寿王爱民如子,慈悲为怀,国家政通人和,人们生活安居乐业。他的邻国贪王见状后,对长寿王的国家觊觎已久,准备出兵侵略该国。长寿王得知后十分不安,因为他知道战事一旦爆发,遭殃的还是贫民百姓。经过慎重考虑,为了无辜的百姓,避免战争发生,他决定主动放弃王位,让位给贪王,而他则准备和儿子退隐山林,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就这样,贪王轻而易举地就占领了长寿王的国土。

然而贪王贪心不足,不知廉耻,竟然恩将仇报,派重兵抓拿长寿王父子。长寿王原本已经息心山林,但是这一下子破坏了他的生活。这时,梵志远道而来,决定投奔长寿王寻求布施。而长寿王身无分文,为了让梵志获得赏金,自愿舍身让贪王捉到。残暴的贪王故意在长寿王国都通衢上,公然火烧长寿王,以逞已能,以警大众。

长寿王在临死前,看见自己的儿子长生正乔装为樵夫混杂在人群中。当时他的儿子眼看着自己的父亲即将受刑,残忍死去,双眼冒着怒火,满怀仇恨。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秉承以德报怨的家风,长寿王向天宣示他以仁为戒的遗教。长生尽管深知父亲的良苦用心,但是父亲被残害的一幕让他刻骨铭心,他决定为父报仇。后来多才多艺的长生,利用在大臣家为仆役的机会,取得贪王的赏识,成为贪王的贴身侍者。

一次贪王外出打猎,长生也陪同前行。长生认为这是报仇雪恨的良机,于是刻意让贪王脱离贴身随从,迷失在山林间。贪王精疲力尽,累得浑身无力,决定在森林里小睡一下。同时,他还将随身的佩剑卸下,交由长生保管。正当贪王熟睡之际,长生觉得这是报仇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他拔剑而出。可是就在他下手之前,他忽然想起父王临终前的叮咛,让他以德报怨,继承家风。这感化了他以牙还牙的固执,长生不禁缓缓抽回了剑。

就在此时,贪王突然从噩梦中惊醒,不安地说道:“我梦见长寿王的儿子要杀我,怎么办?”

“大王不要惊惶!有我在此护卫您。”长生佯装回答道。

于是贪王听信他的话,又安然入睡。长生经过再三考虑,最终决心尊奉父亲的仁戒,原谅贪王。同时他还主动向贪王表明他的真实身份,请求贪王赐他一死,以免后患。贪王在震惊之余,被长寿王父子以德报怨的仁行深深感动。他后悔不已,决定将国土归还长生。从此两国互通往来,结为兄弟之邦。贪王也改变了以前的恶习,善待子民,受到了人民的爱戴。

长寿王为了子民的幸福,应可牺牲自己的性命;他的儿子长生继承父志,原谅了自己的杀父仇人;贪王原本残暴无比,最终也被感化得爱民如子。这就是宽恕的力量。它能够让仇深似海的敌人化为亲密无间的朋友,能够化干戈为玉帛,化腐朽为神奇。

很久很久以前,茫茫大海里住着两条性格迥异的龙,它们一个生性刚直,一个则慈悲宽容。一天,刚直又爱玩的龙说:“在海里,所有可以观赏的景物我们都已经看过了,每天过同样的日子没什么意思。不如我们一起去陆地上开开眼界,怎么样?”

另一条回答:“如果不小心在陆地上遇到恶人,一定会有麻烦的。况且以龙的真身出现,也会让那些人受到惊吓的。”

爱玩的龙又说:“我有个好办法,我们可变化成小蛇啊。如果路上没有行人,我们就在道路上游玩;如果有人出现,我们就躲到路边不让他们看到。这样既不会惊吓他们,他不会被他们伤害。这样不是很好吗?”

那条生性慈悲的龙见朋友这么渴望到陆地上去,于是就同意了它的建议。两条龙一起来到陆地上,变化成两条小蛇,准备到处观赏游玩。但是没多久,它们就遇到了一条毒蛇。毒蛇看到这两条小蛇,就不怀好意的竖起前半身,吐出毒液,想要加害它们。爱玩的龙见毒蛇有眼不识泰山,还无缘无故地要加害它们,非常愤怒,就要加以报复。但是那条慈悲的龙立刻制止了它,说:“我们是要修自利利他的菩萨行者,对于不知因果、随顺习气的众生所犯的过错,都应当宽容、原谅他们。毕竟我们懂得因果,而他们不懂。而且,能忍众生所不能忍,这是圣者的教训,我们一定要遵循。”然后又说:“只知道依照自己的贪念欲望而行动的人是狂夫,没有仁义之心。嫉妒心、报复心会把我们引向深渊,只有安忍而不动心,才是菩萨行者所为。”

爱玩的龙本来已经起了嗔恨心,听到朋友的话之后,马上自惭起来,便放弃了报复的念头。两条龙见毒蛇总是想要加害它们,为了不让它再犯错,就决定回到海里去,这样毒蛇没有了可以加害的对象,也就不会再犯错了。

当两条龙恢复真身,显现它们的神威时,天地都为之震动,乌云涌起,大雨普降,令人鬼都为之震惊。而原来在一旁虎视眈眈的毒蛇,看到自己想加害的小蛇竟然是龙的化现,才知道自己刚才犯了大错,差点就因此断送性命,不由得惊惶恐怖,羞愧难安。

那条慈悲的龙就是释迦牟尼佛的过去生,刚直又爱玩的龙就是他的弟子阿难尊者,而毒蛇,则是一再加害佛陀、且不断被宽恕的提婆达多。

宽恕他人,特别是原谅对手,这好像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因为他们心中放不下已有的仇恨,他们希望的是看到对手惨败甚至倾家荡产的下场。然而当对手真的如他所愿,误入歧途、走上绝路的时候,他们的心理真的好受吗?因此,与其事后后悔万分,不如事先原谅对方。所以宽恕敌人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从前有一位国王,当他年老时他决定要把自己的王位传给三个儿子中的一个。一天,国王把三个儿子叫到跟前说:“我老了,决定把王位传给你们三兄弟中的一个。为了检验你们三个兄弟,我让你们到外面去游历一年。等到一年后回来告诉我你们在过去一年中所做的最高尚的事情。只有真正做过高尚事情的人,才有资格继承我的王位。”

于是三个儿子各自到了社会上待了一年。一年过后,他们回到了国王跟前,分别告诉国王自己这一年来在外面的收获。

大儿子先说:“在游历期间,我曾遇到一个陌生人。我们原本素不相识,可是那位陌生人十分信任我,他托我将他的一袋金币交给他住在另一镇上的儿子。于是我走了很久来到了另一个镇上,找到了陌生人的儿子,把金币原封不动地交给了他。”

国王听后,点了点头,说道:“你做得很对,不过诚实是做人必备的品德,你只是做了你应该做的事情,还算不上是高尚的事情。”

接下来二儿子说:“我个人独自旅行,到一个村庄。不幸的是我刚好碰上一伙强盗打劫,我冲上去帮村民们赶走了强盗,保护了他们的财产。”

国王说:“你做得很好,但救人是你的责任,也称不上是高尚的事情。”接着他让三儿子讲述他一年来的经历。

三儿子说:“在这一年中,我有一个仇人,他总是想方设法来陷害我。幸亏我反应及时,躲过了他的暗杀,否则我差点死在他的手上。在一天夜晚,我独自一人骑马走在悬崖边。我突然发现我的仇人正在一棵大树下,当时他睡得正香,毫无防备,只要我轻轻一推,他就可以掉下悬崖摔死。可是我经过考虑,并没有这样做。于是我叫醒了他,告诉他在这里睡觉很危险,劝告他赶紧继续赶路。后来,在路上我遇到了一条河,就在我下马准备过河时,一只凶猛的老虎突然从旁边的树林里跑出来,恶狠狠地扑向我。当时我一下子给吓蒙了,竟然在那一动不动。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我的仇人从后面过来,一刀捅死了老虎。我觉得很意外,我的仇人不是想置我于死地吗?为什么还救我?后来他告诉我,原来是我救他在先,我的仁爱化解了他心中的仇恨,所以他决定和我成为朋友。不过想来,这实在是不算做了什么大事。”

国王听后严肃地说:“孩子,能够让自己的仇人帮助自己,这本身就是一件高尚而神圣的事。你做了一件高尚的事,所以从今天起,我要把王位传给你。”

用心中的大爱化解仇恨,用宽容的心怀原谅别人,这是高尚的人才可以做到的事情。一个心胸狭窄的人是根本做不到这一点的。宽恕他人,用自己的行动来感化他人,这才是做人的真谛。

10.忍耐是人生的一种等待

忍耐是大智者所为,是一种生存智慧。一个人,你能把“忍”功夫做到多大,你将来的事业就能成就多大。

古今中外,凡是成就事业的人都深知忍耐的重要性。他们知道忍耐不是懦夫软弱无能的表现,而是勇士在韬光隐晦以等待时机成熟。一时的忍气吞声是为了日后的光明前途,一时的含泪度日是为了将来的成功之时。忍耐是高明之人的谋略,是为人处世的上上之策,是一贴利于所有痛苦的膏药。

在历史上,大凡有智慧的人在面临危险时,都能冷静地面对,适时地忍耐退步,化解险情,求得生存,然后再伺机而动,取得胜利。

春秋末年,赵简子作为晋国六卿之一,他在临终前立下遗嘱,让自己的二儿子赵无恤作为他的继承人。董阏于是他的臣僚,他感到很奇怪,问简子:“历来的规矩是以长子继位,无恤是庶出又非长子,怎么可以立后呢?”

赵简子回答道:“在我的所有儿子中,唯有无恤能顾全大局,委以重任,将来为国家忍受羞辱。”

不久赵简子去世,他的二儿子赵无恤继位。时隔不久,晋国的大贵族知伯来拜访赵国。为了表示欢迎,无恤专门设宴招待知伯。可是那知伯傲慢无礼,酒席间对赵无恤百般侮辱,可是赵无恤并没有发怒,他还劝知伯不要生气。但哪知伯不知好歹,竟然当着众人的面打了无恤两个响亮的耳光。

知伯的无礼举动让无恤的左右侍臣义愤填膺,他们纷纷要求无恤杀死知伯。可是无恤并没有听取他们的建议,他说道:“先君之所以立我为后,是由于我能为社稷忍辱,如果我因小失大,竟然杀人,岂不是辜负了先君的一片苦心?”

十个月后,不知廉耻的知伯倚仗着自己强大,要向无恤勒索领地。对于这无理要求,无恤没有答应。结果知伯恼羞成怒,派遣重兵围困无恤在晋阳,同时他还决汾水灌城,大有一口吞吃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