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组织
1936年盐池解放后,今大水坑镇分属陕西定边县委、盐池县委和国民党盐池县(惠安堡)管辖。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年代,五区人民响应陕甘宁边区的革命号召,积极参加革命斗争,成立游击组织,发动组织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支持革命,为巩固红色政权,打击敌人,孙占荣、杨占彪、刘生海等9位干部、战士为革命血洒疆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新中国成立后,五区(大水坑公社、乡、镇)党组织带领人民经过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的变革。农业生产关系,由私营经济转变为集体经济,人民公社化历经22年曲折道路,人民生活仍得不到有效改善,农村经济长期徘徊不前。
改革开放以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大水坑镇、红井子乡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积极进行政治、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改革,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大水坑镇委员会
盐池解放,大水坑地区也随之解放,盐池县境东南部红井子、大水坑、后洼、麻黄山、萌城一带,分别划归定边、环县、预旺等县管辖。
1937年7月,三边地委决定原盐池属地,新中国成立后划归定边二区的六、七、八、九乡和四区苏堡子乡、李原畔乡仍划归盐池县,成立盐池县第五区区委,区委址甜果水,翌年迁红井子。第一任区委书记张守杰,先后七任书记。
1947年盐池失陷,五区3月遭受破坏,4月重新建立五区区委。到1949年有三任区委书记,第一任区委书记白凤奎,第二任区委书记宗连本,第三任区委书记牛万宾。
新中国成立后,仍沿用五区区委,到1958年建立公社。五区区委有5任区委书记。第一任区委书记王子良,此后有吴明山、单维卿、张连玉、张志良。副书记有9任,第一任副书记韩自立,此后有单维卿、徐长乐、韩英、吕登荣、王振宇、苏俊成、冯煦、尤美。
1958年9月建立人民公社,五区区委改星火公社党委,不久以驻地命名,称大水坑公社党委。到1966年大水坑公社有4任书记、7任副书记。第一任公社党委书记张志良,第一任公社党委副书记尤美。之后,书记是牛万珺、侯堰、孙进善,副书记是王贵义、田英魁、王金山、王志诚、李学让、吴润堂。
1967年下半年由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机构瘫痪。大水坑公社党委书记孙进善、副书记王金山,均从1966年5月任职到1967年6月。
1968年2月成立东方红公社革命委员会,1969年12月恢复公社党委,1972年恢复大水坑公社党委旧称。恢复公社党委后,田英魁任书记,1970年7月王珍接任书记,副书记高尚俭。
1976年11月调整和增设公社时,从大水坑公社分出并成立红井子公社。大水坑公社书记彭文金(任职1个月),副书记薛兰(女)(任职1个月)、王爱友(任职1个月)、刘书华,此后,书记有袁福录、单新强、王爱友;副书记有马明辉(回)、单新强、牛万良。红井子公社书记彭文金,副书记王爱友、薛兰(女),此后,副书记有侯锦章。
1984年1月机构改革,将大水坑公社党委改为大水坑乡党委,红井子公社党委改为红井子乡党委。大水坑乡党委书记王爱友、张伯宜;副书记张伯宜、吴兆明、冯儒雄、张立宪。红井子乡党委书记彭文金、侯锦章、牛惠民、李成林、冯世雄、许昌礼;副书记侯锦章、李振荣等13任。
1987年3月大水坑乡并入大水坑镇,撤销大水坑乡党委,设立大水坑镇党委。2003年3月撤销红井子乡党委,合并为大水坑镇党委。大水坑镇党委第一任书记张伯宜,此后,书记郭昉、王志峰、孔繁宗、武福、许倡翊、袁书义、闵森、张泽锋、汪光孝、吴科、刘永辉、范学礼;副书记王志锋、张立宪等22任。
表3-1 1937年—2012年大水坑镇党委负责人更迭表
表3-2 大水坑公社党委负责人更迭表
表3-3 大水坑乡党委负责人更迭表
表3-4 大水坑镇党委负责人更迭表
表3-5 红井子公社党委负责人更迭表
表3-6 红井子乡党委负责人更迭表
第二节 基层组织及工作部门
一、基层组织
1937年7月,建立五区区委,并将下辖6个乡重新划分为5个乡,分别建立了各乡党支部,五区有5个乡党支部。
一乡党支部,乡址牛记寨子(后迁二道沟)。第一任支部书记郑国元,1937年7月到1938年;第二任支部书记罗青元,1938年到1939年;第三任支部书记郭万吉,1939年到1940年;第四任支部书记杨存智,1940年到1945年8月。
二乡党支部,乡址红井子。支部书记王连吉,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
三乡党支部,乡址狼儿沟(后迁苏记沟、大水坑)。第一任支部书记张杰,1937年7月到1937年12月;第二任支部书记邵录,1937年12月到1940年6月;第三任支部书记李文贵,1940年6月到1941年8月;第四任支部书记柴有德,1941年8月到1942年秋;第五任支部书记乔德俊,1942年秋到1943年7月;第六任支部书记冯泰,1943年7月到1945年2月。
四乡党支部,乡址苏记堡子。支部书记冯占彪,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
支部副书记施泰,1938年到1942年。
五乡党支部,乡址冯崾岘(后迁史堡子、李原畔)。第一任支部书记冯世成,1937年7月到1938年2月;第二任支部书记冯玉玺,1938年2月到1942年8月。
1947年盐池失陷,五区3月遭受破坏,4月重新建立五区区委。7月后五区成为游击区和盐池县委、政府机关驻地,所辖各乡党支部陆续恢复。1948年初,收复了原属环县耿湾区的两各乡,编为五区六乡、七乡,并建立了乡党支部(1950年七乡划归环县)。
一乡党支部(1947年3月遭破坏,1948年10月重建),第一任支部书记杨存智,1945年9月到1947年3月;第二任支部书记任永福,1948年10月到1949年1月;第三任支部书记刘永贵,1949年1月到1949年9月。
二乡党支部(1947年3月遭破坏,1948年8月重建),第一任支部书记侯明新,1945年9月到194年6年9月;第二任支部书记李创福,1946年9月到1947年3月;第三任支部书记贾秀,1948年8月到1949年9月。
三乡党支部(1947年3月遭破坏,8月重建),第一任支部书记冯泰,1945年9月到1947年3月;第二任支部书记单永贵,1947年1月到1947年3月;第三任支部书记单永贵,1947年8月到1948年4月;第四任支部书记冯三花,1948年4月到1949年7月;第五任支部书记刘生珍,1949年7月到1949年9月。
四乡党支部(1947年3月遭破坏,8月重建),第一任支部书记冯天祥,1945年9月到1946年2月;第二任支部书记冯俊成,1946年2月到1947年2月;第三任支部书记贺巨福,1947年2月到1947年3月;第四任支部书记贺巨福,1947年8月到1949年1月;第五任支部书记屈兴旺,1949年1月到1949年9月。副书记贾成英,1949年1月到1949年9月;副书记冯占金,1949年1月到1949年9月
五乡党支部(1947年3月遭破坏,1948年1月重建),第一任支部书记冯玉玺,1945年9月到1947年3月;第二任支部书记刘世英,1948年1月到1948年12月;第三任支部书记李生忠,1949年1月到1949年9月;副书记吴占生,1949年1月到1949年7月,副书记赵兴财,1949年1月到1949年9月。
六乡党支部(1949年1月建立,乡址孙记水),第一任支部书记徐长乐,1949年1月到1949年7月;第二任支部书记景生文,1949年7月到1949年9月。
七乡党支部(1949年1月建立,原为环县辖地),支部书记马生发,1949年1月到1949年9月。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仍沿用区、乡建制,五区七乡划归环县后,下辖6个乡党支部,分别是一、二、三、四、五、六乡党支部,后改为驻地命名。
1952年7月,盐池县从五区划出五区六乡和六区一、二、三乡组建成立七区(麻黄山乡)。
1958年2月14日,盐池县人民委员会二届五次会议决定:撤销大水坑区所轄马坊乡的建制,除将该乡所辖井沟和石山沟划归侯家河区的郝家台乡外,其余分别划给苏记堡子乡和吴记塘乡。吴记塘乡改名为红井子乡。
1949年9月至1958年9月五区各乡党支部历任党支部书记:
一乡(马坊乡)党支部书记:刘永贵、韩敏、柴忠、侯兴君。
二乡(吴记塘乡)党支部书记:王有福、聂伦天。
三乡(大水坑乡)党支部书记:侯占墩、刘生珍、胡存有、牛万利、赵风鑫。
四乡(苏堡子乡)党支部书记:余万清、曾旺业。
五乡(圈湾子乡)党支部书记:吴占生、李生忠、王贤。
六乡(孙家水乡)党支部书记:景生文,1949年9月任职到1952年7月。
1958年9月,区改公社,5个乡行政建制废止,乡党支部同时撤销。大水坑公社设立7个生产大队(大水坑生产大队、红井子生产大队、武家禾场生产大队、薛梁子生产大队、圈湾子生产大队、马坊生产大队、苏家堡子生产大队)。
1958年10月4日,中共大水坑区委员会“关于各支部委员会人员名单的批复”:党的基层组织以生产大队为单位建立,即一个生产队设一个支部。全公社已初步确定设11个党支部,暂决定由3人组成支部委员会,支书一人、委员2人(组织、宣传各一人)。大水坑队支部书记邵学礼,委员朱生元、张朋喜;宋记堡子队支部书记胡河,委员肖占珠、赵廷元;圈湾子队支部书记刘生珍,委员高存智、李德;新泉井队支部书记王贤,委员马三花、朱清;雪良子队支部书记李栋,委员陈秀英、姚金贵;武家禾场支部书记何三清,委员崔天德、李万珠;红井子队支部书记李创福,委员贾成举、侯占德;马坊队支部书记韩义堂,委员牛万祥、文进孝;二道沟支部书记杨敏,委员吕元斌、李明智;苏堡子队支部书记袁兴堂,委员屈兴旺、牛生娥;新庄洼队支部书记高世俊,委员李文智、齐玉西。
1959年11月,大水坑公社党委在各生产大队成立总支部委员会,生产队设党支部22个。
1960年,公社党委改下设各生产大队党支部,共8个党支部(含机关支部)。此后,一直沿用生产大队(后改村)设党支部。
1976年,公社调整时将惠安堡公社的摆宴井大队划入大水坑公社,大水坑公社共辖8个生产大队,设9个党支部。
1976年,设立红井子公社党委下设6个生产大队(红井子、李伏渠、东风、新桥、二道沟、马坊)党支部、1个机关党支部。
2003年,撤乡并镇时,将王新庄行政村划入大水坑镇,增加王新庄村党支部。
表3-7 大水坑镇(红井子乡)1958年至1983年各生产大队历任党支部书记名录
表3-8 大水坑镇(红井子乡)1984年至2013年各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名录
续表
二、组织发展
1936年解放,1937年设立五区区委。1937至1944年五区区委设有5个党支部,17个党小组,原有党员56名,是年发展到59名。
1949年五区区委下设6个乡,29个行政村。建立了4个乡党支部(2个乡因党员少未建),共有党员90名(含候补党员27名)。1951年有党员99名,党小组20个。1952年有党员87名,设支部6个,党小组17个。1953年有党员70名(含候补党员7名)。1954年有党员83名(含候补党员6名)。1955年有党员87名,支部6个。1956年有党员107名,党支部9个、党小组12个。
1959年11月10日大水坑公社党委改设7个生产大队为总支部委员会,生产队支部22个,共有党员224名。
1960年大水坑公社党委设有8个支部(其中,机关支部1个),共有党员231名。
1963年大水坑公社党委设有12个支部,50个党小组,233名党员。
1976年大水坑公社党委下设党支部,由1969年的16个增加到25个、党小组由30个增加到45个、党员由313名增加到450名(其中,女党员57名、回族党员5名)。
1976年设立红井子公社党委,有7个支部(其中,农村支部6个、机关支部1个),有29个党小组,165名党员。
1978年红井子公社党委有8个支部(其中,农村支部6个、机关支部1个),增加文教支部,有29个党小组,172名党员。1982年有207名党员。
1984年红井子公社党委有10个支部(其中,农村支部6个、机关支部1个、文教支部1个),增加财贸支部和联合支部,有48个党小组,213名党员
1986年大水坑乡党委设有21个支部,有党员334名。是年,红井子乡党委有9个支部(其中,农村支部6个、机关支部1个,文教支部1个),有57个党小组,209名党员。
1989年红井子乡党委有9个支部(其中,农村支部6个、机关支部1个,文教支部、财贸支部各1个),有42个党小组,215名党员。
1993年大水坑镇党委设有总支1个,支部18个,党小组49个,有党员392名。是年红井子乡党委有9个支部(其中:,农村支部6个、机关支部1个,文教支部、财贸支部各1个),有42个党小组,222名党员
1997年红井子乡党委有9个支部(其中,农村支部6个、机关支部1个,文教支部、财贸支部各1个),有42个党小组,239名党员。
2002年撤乡并镇时红井子乡有支部 9个,共有党员245名,比分公社初期支部增加了2个,党员增加了48 %。
2012年大水坑镇党委设有支部19个,党小组108个,共有党员719名。比解放初期1952年支部增加2倍,党员数增加了7.2倍。
2013年镇党委下设18个支部,108个党小组,有党员749名。
三、工作部门
20世纪50年代,五区区委下设办公室、组织室、宣传室、青年部、妇女部、治安部、武装等部门。配备组织委员、组织干事各1人,宣传委员、宣传干事各1人,武装部长、武装干事各1人;青年书记、青年干事各1人,妇女干事1人,秘书1人。1950年6月,五区各乡召开妇女代表大会,成立乡妇女联合会,1958年星火公社设立妇联委员会,配备脱产妇女主任1人,不脱产副主任1人。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大水坑公社(乡、镇),党委工作部门主要有:党委办公室、团委、妇联、工会、武装部。还设有组织干事、宣传干事,组织、宣传、工会干部多为兼职。1976年分公社后,红井子乡党委工作部门和大水坑公社相同。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大水坑公社党委内设机构,与70年代基本相同,设党委办公室、团委、妇联、武装部、组检、宣传、工会等部门,各配1名干部。
1997年末乡镇机构改革开始,1998年大水坑镇、红井子乡实施乡镇机构改革方案。这次改革的重点是健全功能,强化服务,精兵简政,提高效率。大水坑镇、红井子乡均被确定为二类乡镇。党政机构设置为4个综合办公室。
涉及党委工作部门的是党政办公室。党政办公室:负责党委、政府、人大主席团日常事务的服务工作,具体管理组织、宣传、纪检、统战、武装、妇联、工会、共青团、统计、精神文明建设等党群工作,协调镇内各机构的关系,搞好镇机关干部的考勤、考核和后勤服务工作。
大水坑镇核定行政编制20名,后勤服务人员定事业编3名;红井子乡核定行政编19名,后勤编3名。领导职数(两乡镇相同)7名,党委书记1名、副书记1名、镇长1名、副镇长2名、人大主席团常务主席1名、武装部长1名。
2002年,根据自治区关于《乡镇机构改革的意见》和《盐池县乡镇机构改革方案》的精神,大水坑镇、红井子乡分别实施了乡镇党政机构改革工作。这次改革的原则是:政企、政事分开的原则,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因地制宜的原则,依法行政的原则。
涉及党委工作部门的是综合党政办么室(挂计划生育牌子)。岗位设置,设13个工作岗位,占行政编13个,即:党委秘书1名,组织纪检工作人员1名;宣传、文化教育、宗教、统战人员1名;科协、团委工作人员1名;妇女、计划生育人员1名;政府文书、工会工作人员1名;民政、残联工作人员1名;统计工作人员1名;土地、乡村建设工作人员1名;武装工作人员1名;财政工作人员1名、报账员1名。司法助理1名(占司法编)。后勤2名。
大水坑镇行政编21名,后勤事业编2名;红井子乡行政编19名,后勤事业编2名。领导职数,大水坑镇、红井子乡各7名。与1998年改革不同的是副书记2名(1名由乡镇长兼任、1名兼纪委书记)。
乡镇机构改革中,按照《乡镇机构改革中人员定岗分流工作的意见》。实行了人员定岗定责,超编人员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调配和分流。
2004年,根椐自治区编委《关于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核定盐池县乡镇机构人员编制及领导职数的通知》,大水坑镇党政机构设置:党政办公室(挂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事业单位设置6个,分别为文化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经济发展服务中心(挂劳动保障工作站牌子)、财政所(挂农税税收征收牌子)、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站。核定行政编23名、后勤服务事业编2名、事业编50名。核定领导职数9名,党委书记1名、副书记3名(1名镇长兼,1名担任纪委书记,1名兼任综治办主任);乡镇长1名,副乡镇长3名,人大主席1名,武装部长1名。行政岗位设置12个。机构改革要做好人员定岗定员,人员分流工作。
2009年,按照自治区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精神,以转变职能为中心,理顺职责关系,建立精干高效,运转协调的乡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化改革。这次,党政行政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17名,领导职数9名。党政办公室12名,社会与经济管理办公室3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办公室3名。事业机构编制及人员36名。其中,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5名,文化体育服务中心3名,民生保障服务中心4名,特色产业服务中心4名,农业服务中心8名,大水坑林业区域站11名,麻黄山水利区域站1名。后勤服务人员2名。
第三节 历届党员代表大会
一、大水坑镇(公社、乡)党员代表大会
第二次党代会 1963年11月27日,中共大水坑公社第二次代表会议召开,会期3天,出席代表34名。牛万珺作了题为《关于第一届党的代表大会以来的工作报告》,研究、讨论了1964年党的工作任务,选举产生了7人组成的中共大水坑公社委员会和5人组成的监察委员会。牛万君为党委书记,王金山为监察委员会主任。选举产生了出席县党代会代表牛万珺等12人。
第三次党代会 1965年6月,中共大水坑公社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按时间顺序应该是第三次代表大会)。
第四次党代会 1969年的大水坑公社重建党委,于11月4日至7日,中共大水坑公社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按时间顺序应该是第四次代表大会),参加党代会的代表73人,其中贫下中农代表占82%。大会听取并审查了《公社整党领导小组的工作报告》,讨论了《公社七年规划》,盐池县革命委员会常委李玉出席会议,并在大会上讲话。选举产生了11人组成的党委领导班子,田英魁为书记。选出出席县党会代表27人。
第五次党代会 1976年10月4日,中共大水坑公社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会期三天,选举产生党代表111名,出席党代表104名。王珍作了题为《中国共产党大水坑公社第五次代表大会工作报告》,讨论制定了《1977年农业学大寨计划、措施和1980年远景规划》。选出10人组成的党委新班子。书记:彭文金,副书记:袁福录、刘书华、王爱友、薛兰。
第六次党代会 1984年4月18日,中共大水坑乡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55名。王爱友作了题为《党委过去8年工作回顾报告》,选举产生了新的党委班子,王爱友为书记,张伯宜、吴兆民为副书记,王志峰、张虎、吴元、尚淑霞为委员。
第七次党代会 1989年1月23日,中国共产党大水坑镇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应出席代表52人,实出席代表45人。张伯宜作了题为《贯彻十二大精神,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尽快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新的党委班子,张伯宜为书记,王志峰、张立宪为副书记,梁国斌、吴元、张虎、彭文強为委员。
第八次党代会 1992年5月16日,中共大水坑镇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应到代表61人,出席代表58人。冯玉广作了代表资格审查报告,郭昉同志作了题《齐心协力,团结奋斗,为实现“小康”而努力》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班子,郭昉为书记,王志峰、冯玉广为副书记,吴元、梁国斌、张虎、彭文强为委员。
第九次党代会 1997年11月25日,中共大水坑镇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51名。武福作了题为《加强党的建设,为实现小康目标而努力》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新的党委班子,武福为书记,许倡翊、党继华为副书记,王世杰、姚守军、王淑莲、赵前为委员。
第十党代会次 2001年12月31日,中共大水坑镇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应出席代表51人,实出席代表48名。许倡翊作了题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新的党委班子,许倡翊为书记,袁书义、党继华为副书记,李鹏程、吴军章、赵前、方华为委员。
第十一次党代会 2006年9月21日,中共大水坑镇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109人。闵森作了党委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班子,闵森为书记,汪广孝、吴军章为副书记,关向高为纪委书记,党继华、李学春、韩斌、罗忠海、曹健为委员。选举产生了出席中共盐池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闵森等12人。
第十二次党代会 2011年9月7日,中共大水坑镇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109名。刘永辉作了《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努力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纪委班子,刘永辉为书记,徐永生、周轩宇为副书记,李秀学、陈晓雪、张铁汉、王海升、冯彪、王海东为委员。纪委由5人组成,周轩宇为纪委书记。选举产生了出席县十三次党代表会代表29名。
二、红井子乡(公社)党员代表大会
第一次党代会 1984年4月25日,中共红井子乡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38名。候锦章作了《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努力开创我乡各项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班子,彭文金为书记,侯锦章为副书记。选举李振荣等7人为出席县第七次党代会代表。
第二次党代会 1989年1月21日,中共红井子乡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党代表36人。牛恵民作了《党委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乡党委班子,牛惠民为书记,饶文海、韩向春为副书记,黄金兰、候锦章、彭文金、胡成书为委员。
第三次党代会 1992年5月7日,中共红井子乡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48名。李成林作了《全党动员,振奋精神,为实现“小康”目标而奋斗》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班子,李成林为书记,胡成书、韩向春为副书记。冯世雄、黄金兰、孙万林、赵金为委员。
第四次党代会 1997年11月25日,中共红井子乡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47名。冯世雄作了《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加快脱贫步伐,为实现“小康”目标而奋斗》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班子,冯世雄为书记,杨成贵、宁祥为副书记,韩伟、张自礼、冯德河、黄金兰为委员。
第五次党代会 2001年12月26日,中共红井子乡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党代表48名。许昌礼作了党委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班子,许昌礼为书记,韩伟、牛硕民为副书记,黄金兰、宗茂彬、冯德河、韩斌为委员。
第四节 工作纪略
大水坑镇(五区、公社、乡)、红井子乡(公社)党委始终认真贯彻中央、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吴忠市(银南行署)市委、盐池县委的各项方针政筞,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坚持抓党的建设,抓经济建设,抓社会事业发展。充分发挥社会各界人士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大水坑镇加强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使社会事业进步,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繁荣进步。
一、新中国成立前五区党的活动
五区成立到1949年解放的18年中,区委始终贯盐池县委的各项指示,坚持开展革命斗争,发展党的组织,巩固根据地,发动群众,支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1937年7月,五区区委成立初期,工作的重点是建立区、乡、村党的组织和苏维埃政权;组织群众支援人民军队,征收救国公粮,组织扩兵,发动群众打土豪分财物。
1941年至1942年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五区区委组织全区人民开展大生产运动,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支援抗日前线,1942年组织群众修筑公路。
1942年,鉴于国民党部队不断加紧对边区侵犯之严重形势,根据边区政府5月20日命令,盐池县先后建立起各区游击队。五区首先建立起一支一二十名战士,10多匹马,十几条枪的游击队,队长彭风桐;二三四区游击队随之成立,队长分别为马进才、李银山、刘生海。五区人民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枪出枪,青壮年踊跃参加,游击队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1942年至1943年,五区在党内开展整风运动。
1944年5月,三边地委为加强宁夏方面的工作,在盐池及伊盟建立三个工作据点:余庄子(盐池二区)据点由梁大军、李健负责,活动范围是灵武、永宁、宁朔、贺兰四县;红井子(盐池五区)据点由何广宽负责,活动范围为盐池(国民党统治区)、同心、金积、中宁、中卫五县;三段地(伊盟)据点由王延负责,活动范围为陶乐、惠农、平罗、磴口四县及阿拉善旗。是年,盐池县骑兵游击队合并为两个支队,分别驻防红井子(属五区管辖)、余庄子。
1945年3月,三边地委成立中共宁夏河东工作组,组长赵文献、副组长梁大均、成员何广宽。五区区委支持河东工作组开展对国民党统治区的统战工作。
1946年,五区人民遵照中央西北局关于“紧急动员准备战争保卫边区”的指示,五区游击队加紧军事训练,准备迎击敌人,12月13日,马部骑兵团花马队200余骑,趁夜袭扰盐池五区大水坑,企图从两面夹攻驻该地区的共产党骑兵游击队,不料游击队已闻讯转移,马部两股互相射击,伤亡五六人后始知误会。遂恼羞成怒,无故抓走当地居民4人。是年冬季,红井子工委领导的游击队60多人,在何广宽带领下,两次深入敌占区的里山区,在狼布掌解救出被国民党硬性抓捕而进行训练的“国民兵”新兵数百人,俘获马部派来的军事教官3人。这一行动对国民党统治区震慑很大。延安《解放日报》在显著位置以《何广宽部向下马关一带出击》为题作了报道。是年,盐池县骑兵游击队发展到200多人,扩编为骑兵团,团长李振海。辖3个骑兵连,一连驻盐场堡,二三连仍驻红井子、余庄子两地。
1947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派遣工作团,进行第二次土地改革,五区工作组组长郭文举,各乡正在丈量土地,马鸿逵重兵侵犯盐池,3月24日盐池县城失陷,土改工作被迫中断。盐池县委带领机关干部突围之后,撤往南边山区。7月7日西北野战军收复盐池县城,一个月后,马鸿逵部再度进攻三边。8月12日,盐池县委组织干部、警卫队等人员有计划的安全撤出县城,盐池第二次失陷。
盐池县第一次失陷后,3月五区区委遭到破坏,5个乡党支部全部遭到破坏。8月重新建立五区区委,一乡1948年10月重建,二乡1948年8月重建,三乡、四乡1947年8月重建,五乡1948年1月重建。4月,县骑兵班、五区干部及少数民兵与张瑞兰团匪在棉蓬洼接火。张义同志牺牲,马志成、马伟、靳润民同志被捕。8至9月,盐池第二次失陷,盐池县委撤往定边姬原一带,遂转入盐池县南部,组织游击队、武工队,以五区李原畔、苏堡子为据点,坚持游击战争。12月27日,游击队在狼儿沟(属五区管辖)击溃张瑞兰团匪。
1948年,五区区委支持和配合中共宁夏工委领导的回汉支队及中共盐池县委领导的游击队,于4月11日打下惠安堡,5月2日袭击甜水堡后,接着肃清了环县耿湾区六乡(今麻黄山乡东部地区)、耿湾区五乡(今环县耿湾乡境)境内的政治土匪。宁夏工委抽调干部,配合盐池县工委及游击队,对耿湾区五、六两乡进行收复,5月底,将敌保甲组织全部摧毁,建立起2个乡政府及12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组织,编为五区六乡、七乡。与此同时,盐池县游击队收复了五区五乡地区,将盐池县委、政府机关先后设在五区五乡的唐平庄村、李塬畔村,在五乡一带活动,领导开展游击战争,恢复区乡人民政权,发展党的组织。在敌占区,发动群众开展抗丁、抗粮等斗争,摧毁保甲组织,打击敌人,巩固扩大解放区,缩小敌占区。
1949年1月,建立五区六乡、七乡党支部,六乡乡址孙记水(今松家水),书记徐长乐。七乡乡址在环县耿湾乡境,书记马生发(1950年划归环县)。4月,中共盐池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五区的李塬畔召开,着重研究了对敌斗争、生产、建党、和干部等工作。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独立第一师、第二师奉命西进,先后收复安边、定边,于8月6日光复盐池。
二、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政治活动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水坑镇(区、公社、乡)、红井子乡(公社)党委,带领全镇人民积极参加各个历史阶段的政治运动,政治活动,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一)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大水坑镇(区、公社、乡)、红井子乡(公社)党委高度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积极组织全体党员参加历次政治运动,经受锻炼和考验,在组织各种教育活动的同时,还组织了多次较大规模的整党建党、党员轮训、民主评议党员、开展党的民主生活会等教育活动。
整党建党 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每隔两三年进行一次整党,始终把党的建设放在重要地位。
1949年,五区工作重点是建党建政:至年底区委、区公所,6个乡、29个行政村基层政权组织全部建立,大部乡均配齐正、副脱产乡长,村均配齐正、副村长;4个乡建立了党支部(2个乡因党员少未建),共有党员59名。冬季,在全社开展整党建党及归房归地工作。对所有党员进行审查登记,处理自首党员,发展新党员,建立区党委会。
1950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在全党全国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遵照中央指示精神,盐池县委于是年冬季开展了整党建党工作,五区对所有党员进行审查登记,发展新党员,建立健全各乡党组织。
1952年,五区根据盐池县委的整党建党计划,开展了五乡两级全面整党。这次整党进一步健全了支部生活制度,对党员进行了一次较系统的共产党员标准的教育。是年设党支部6个,党小组17个,党员发展到87名。
1954年4月,根据党中央关于审干工作的决定。五区积极配合县审干办公室对本区的干部、党员进行了审查。根据政治历史或其他问题做了结论,并分别不同情况进行了处理。
1955年,盐池县委制定建党计划,强调要继续贯彻“积极、慎重”的建党方针,五区是老区农村要“巩固地向前发展”,有计划的壮大队伍,加强党组织力量。1956年党支部发展到9个,党小组12个,党员107名。
1959年12月6日—1960年1月25日,大水坑公社结合整风整社运动,进行整党。8个支部的231名党员参加整党。整党中对党员进行了排队,一类占党员总数的69%、二类占19.7%、三类占7%、四五类占34.3%。在整党中查出党员满产私分等问题32起,确定批判对象8人。
1962年12月下旬至1963年3月5日,大水坑公社进行了农村整党工作。全公社10个大队支部209名党员参加整党,共召开21次党员会议。查出党员中贪污、盗窃现金350元、粮食1600斤,赌博31人,投机倒把2人。还有党员有“单干”思想和“退坡”思想,都进行了教育。
1964年,社教运动中,先在大水坑公社进行试点,然后推及面上。社教工作团认定,大水坑公社240名共产党员被定为有各种问题的l64人,其中属“党内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40人;受党纪处分的l8人,暂缓登记的30人。运动中以极左观点、阶级斗争的观点审视问题,严重混淆是非界限和敌我界限,致使大批干部、群众受到不应有的打击。
1968年7月11日,自治区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向全区发出《关于整顿党的组织加强党的建设的安排意见》,县上成立了整党建党领导小组,大水坑公社及各大队也建立了相应的组织,在全公社实行“开门整党”。整党建党以后,大水坑公社党的支部委员会逐步建立健全。
1969年10月23—11月7日,在盐池县革委会整党建党领导小组、县支左小组的直接领导下,大水坑公社于11月4日至7日,进行了建立公社党委的试点工作。经过充分准备,于11月4日至7日召开了第一次党员代表会议。参加党代会的代表73人,其中贫下中农代表占82%。选举产生了党委领导班子,田英魁任书记。选出县党代表27人。
1970年,进行整党建党,对党员进行“四查”;即查立场、查斗志、查思想、查工作。通过整党,党员的素质大有提高,全社78名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中有党员26名,占30%,394名五好社员中有61名党员,占15%,54名生产队长中有46名党员,占85%。
1971年,开展了整党补课工作。在学习的基础上,各支部书记汇报了任职以来的工作情况,群众进行了评议。
1976年,根据盐池县委关于公社党委进行整风、建党的指示精神,大水坑公社于元月份开始进行整风、建党,党员、干部、群众268人参加。
1985年12月25日—1986年4月底,大水坑乡根据盐池县委部署,在全乡进行整党工作。成立了5人组成的整党工作领导小组,将10个党支部94名党员,编为8个小组进行整党。整个整党工作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习文件,第二阶段对照检查,第三阶段组织处理和党员登记。红井子乡12月15日至1986年4月中旬,对1个党委、3个农村党支部38名党员进行了整党教育,经过学习教育、对照检查、组织处理三个阶段的整顿,党员全部合格,予以登记。
1986年11月21日—1987年1月中旬,红井子乡开展了农村整党工作。农村的6个支部172名党员参加整党。分两个阶段:一是学习、对照检查阶段;二是组织处理和党员登记。大部分党员予以登记,对3名犯错误党员进行处理,一名不予登记,两名给予严重警告处分。
1987年1月25日,开展以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教育为重点,大水坑村级整党工作从上年11月上旬开始,历时近3个月。
党员培训和实践活动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水坑公社党的建设,开始由频繁的整党向加强党员培训教育转变,每年或者隔一、两年进行一次党员培训教育,后来发展到每年冬季进行培训,称之为“冬训”。党训班一般进行政治形势教育、党性党纪教育、廉政教育、法制教育、科普教育等。1989年以后,在党训班学习教育的同时,开始进行民主评议党员活动,以后逐渐形成制度,直到2005年逐渐被其他活动取代。2006年以来,在党内开展了“创先争优”等一系列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党员思想、作风、纪律、廉政建设,从而促进了党的整体建设。
1973年,根据盐池县政治处关于在批修整风中,举办短期党员学习班的通知精神,大水坑公社在1月份举办两期党员训练班。
1977年,根据自治区党委《关于在农村深入进行的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运动的部署》,大水坑公社、红井子公社分别进行了为期8个月的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运动。
1979年,以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要内容,大水坑公社和红井子公社组织党员学习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人民公社条例》,并进行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全面清理和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在指导思想和具体工作中左的错误。把党的工作重点开始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1979年1月13日—20日,红井子公社举行党员教育学习班,参加党员171人,占党员总数的89%,贫下中农代表12人。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华国锋的指示,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党的方针政策教育,统一党员的认识,为实现现代化把各项工作搞上去。
1982年,以宣传贯彻党的十二大建设为主要内容,大水坑公社和红井子公社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
1984年,大水坑镇、红井子乡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活动。
1984年1月2日—10日,红井子公社举办了党员轮训班,参加学习的132人,占总数的64.7%。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在学习班上边学习,边讨论,针对党员的思想、作风、纪律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党员的思想、作风和组织进行了全面整顿。
1987年1月16日—20日,红井子乡对农村党员进行了培训,6个支部183名党员,参加培训138人,占总数的74.3%。学习了中央文件、党章及《准则》,传达了乡党代会精神,检查自己,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1989年12月25日—1990年1月30日,大水坑镇党委进行了全镇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参加评议的22个支部,共有党员377人,参加评议的有331人,评议结果合格党员351人,占93%、基本合格党员22人,占6%。
1991年1月,大水坑镇党委集中15天对21个党支部的党员进行了一次冬训,应参加党员406人,实参加324人。同时,进行民主评议党员活动,重点评议“两头”,一头是评选优秀党员,一头是评议基本不合格和不合格党员。
1991年12月下旬—1992年1月,红井子乡进行了党员冬训。参加冬训的党员192名,占党员总数的89.7%。学习班上,请党校同志讲党课、学习了江泽民“七一”讲话,学习了农村重要政策。党训班上对党员进行了民主评议。
2000年,大水坑镇以“三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和政务公开为契机,完善了有关制度建设,加强了廉政教育。
2000年—2001年,开展“三个代表”(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以“三级联创”(指在县、乡镇和村三级党组织中,开展的以“五个好”村党组织、乡镇党委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为载体,建设“六好”乡党委,“五好”村支部。
2003年12月—2004年1月4日,大水坑镇进行了党员冬训。参加冬训的党员706人,参训率93.9%。学习的重点:一是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党章学习;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三是党在农村的政策的学习;四是农村实用技术的学习。同时,对党员进行了民主评议。
2005年,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水坑镇党委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素质,不断提高镇村两级班子建设水平。
2007年,深入开展“先锋工程”、“党内两项工程”、“双建双带四联系”活动;建立“一述双管”机制,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管理;深入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2008年9月,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镇党委又突出抓了以村级干部队伍建设为核心的“战斗力工程”;以加强镇党校、村(社区)活动阵地规范建设为核心的“向心力工程”;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核心的“凝聚力工程”;以提高农村党员和农民素质为核心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2010年—2011年,在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中,深化拓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化了“三争一创”“一帮一双挂双创”“两管三平一推优”等主题实践活动。
2012年,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实行党委建立联系点制和例会制,形成各司其职,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加强学习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开展讲党课,学先进活动。抓好承诺办好事工作,镇、村党组织承诺为群众办好事36件,党员承诺为群众办好事630件,承诺兑现率达90%。发展党员25名。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建立镇、村、组三级矛盾纠纷调处体系,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20起。树立典型,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2013年,大水坑镇一是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强龙工程”工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积极开展“分类定级”和“五直评”活动,完善“两管三评一推优”管理考核机制,扎实开展“学党章、守纪律”集中教育活动,重点解决党员党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完善党员教育培训网络,抓好经常性教育;加大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力度,筹措资金6.65万元慰问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133名。建立镇领导干部包项目抓典型制度,使各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围绕创先争优抓项目、抓产业、抓发展,并按照“年初建账、年中查账、年底交账”的要求,落实目标责任制。二是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定了《大水坑镇落实八项规定实施方案》《大水坑镇干部工作纪律》等规章制度,严格要求镇村党员干部履行职责,从党员干部的日常行为、工作作风、生活作风抓起,规范干部职工日常行为,增强干部自律意识、服务观念,端正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开展“七廉”文化进机关主题教育活动,努力打造一支勤政廉洁的党员干部队伍,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严格财经管理制度,全面清理预算外收入,日常支出按照定额、定项、专项管理模式进行。加强财务人员的监督管理,对临时性、突发性和大额支出或调整,要经镇党委会集体研究后方可安排支出。明确涉农资金监管工作重点,自觉、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邀请盐池县农经站对全镇15个行政村的财务进行了全面审查,对各项涉农资金要做到及时、公开、公示补助政策和补助对象,各项惠农资金全部通过“一卡通”发放,切实将补助资金落实到户。三是积极推进村级活动阵地规范化建设。筹集资金200万元扩建、新建宋堡子、柳条井、莎草弯、王新庄等村部,着力打造宋堡子、柳条井、王新庄等党建示范点。加快推进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充分利用公示栏、电子显示屏、政务网站等媒介,多渠道、多方面梳理政务公开信息行政职权和便民服务事项,扩大了群众的知情权。同时,邀请盐池县财政局干部对全镇村、组干部进行财务规范化管理培训。
党委民主生活会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水坑镇、红井子乡党委每年进行两次民主生活会,每半年召开一次,参加者扩大到部分支部书记、有关部门负责人。党委委员全部进行自我检查,从党性党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以及工作中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发动参会人员提出改进意见,党委委员互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样做的结果,使党内民主得到充分发挥,改进了工作,增进了班子团结。这项工作形成制度,长期坚持,每年要将党委民主生活会进行情况及有关材料书面报告县委组织部。
表彰奖励 为表彰先进,激励后进,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水坑镇、红井子乡党委十分重视优秀支部、先进党小组、优秀党员和党务工作者的表彰奖励,许多年份“七一”前夕都进行表彰奖励。2000年以来,对各项工作进行年终考核并奖励。
1979年7月1日,红井子公社党委决定,对先进党支部和模范党员进行表彰奖励。受表彰奖励的支部:李伏渠大队党支部。受表彰奖励的模范党员:张明等17人。
1981年3月16日,红井子公社党委决定,对先进支部、先进党小组和先进党员进行表彰奖励。先进支部李伏渠党支部,先进党小组张平庄、罗庄科党小组,先进党员王存仁、罗有等10人。
1988年9月7日,大坑水镇党委决定表彰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柳条井村妇代会、大水坑镇第四居委、银行、信用社团支部、莎草湾团支部荣获先进集体奖励。千元女能手苟淑芳、张惠芳,致富能手苟生红,“五好家庭”张应琴等8人,“三八红旗手”张淑兰等18人,优秀团干部左卿等6人荣获先进个人奖励。
1991年3月7日,红井子乡党委决定:表彰奖励1990年度在农村工作中做出成绩的先进村民小组长,张富珍、张明、刘进昌等18名组长荣获表彰奖励。是年7月1日,红井子乡党委决定:表彰奖励先进党组织、优秀党员。先进党支部:二道沟党支部。先进党小组南洼等6个党小组。优秀党员:刘进昌、铁俊等15人。优秀党务工作者:牛万东、冯德江。
2004年,大水坑镇党委、政府决定表彰奖励2003年度“两个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先进集体:第一名二道沟行政村,第二名新建行政村,第三名莎草湾、新桥行政村。先进个人:党继华、范文平、武晓芳受表彰奖励。
2005年3月4日,大水坑镇党委、政府决定表彰2004年度“两个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及“普九”先进工作者。新建、马坊、新泉井行政村荣获先进集体表彰奖励,姜奋勇等16人荣获先进个人表彰。是年3月8日,大水坑镇党委、政府表彰2004年度“五好文明家庭”和“致富女能手”。冯淑芳、冯芳、鲁生兰、张凤仙荣获致富女能手奖励,鲁琴等11人荣获“五好文明家庭”表彰奖励。
2007年,大水坑镇党委,政府表彰2006年度“两个文明”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奖:第一名柳条井村;第二名马坊村;第三名红井子村;东风村、王新庄村获鼓励奖。计划生育奖:第一名马坊村;第二名柳条井村;第三名二道沟村。王海东等17名同志荣获先进个人奖励。7月1日,大水坑镇各条战线涌现出5个先进党支部、50名优秀党员、5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和4名基层党建工作先进个人,党委对其进行了表彰奖励。9月10日,大水坑镇党委、政府表彰先进教育工作者。张淑聪等17名教育工作者受到表彰奖励。
2008年1月10日,大水坑镇党委、政府表彰2007年度“两个文明”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责任制考核先进集体奖:第一名向阳村,第二名马坊村,第三名新泉井;党组织先进集体奖:第一名王新庄村支部,第二名李伏渠村支部,第三名宋堡子村支部;计划生育先进集体奖:第一名莎草湾村,第二名红井子村,第三名大水坑村;综治先进集体奖:第一名柳条井村,第二名东风村,第三名摆宴井村;城乡环境整治先进集体奖:裕民社区。先进工作者梁晓东等12人获奖。6月26日,大水坑镇党委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员。大水坑、宋堡子、新泉井党支部受表彰。李耀祖等46名党员受表彰。
2009年2月20日,大水坑镇党委、政府表彰2008年度“两个文明”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责任制考核先进集体奖:第一名向阳村,第二名新泉井、大水坑村,第三名马坊、新建、莎草湾村;基层党组组先进集体奖:红井子、王新庄、大水坑、李伏渠村党支部;计划生育先进集体奖:二道沟、马坊、宋堡子、东风村。综治先进集体奖:盐池四中、东风村、新建村、镇水管所;环境整治和绿化先进集体奖:向阳、宋堡子、大水坑、新桥村,裕民社区、市管站;农田水利先进集体奖:莎草湾、新泉井、摆宴井、向阳、马坊、柳条井;合作医疗先进集体奖:宋堡子、红井子、马坊、新桥村。先进个人:张少华等30人获奖。7月1日 大水坑镇党委表彰模范典型、优秀党员。表彰邵建东等15名脱贫致富模范党员,李有等15名带头致富模范党员,马海等40名优秀共产党员。
2010年3月19日,大水坑镇党委、政府表彰2009年度“两个文明”先进集体、先进个人。1.责任制考核奖:第一名新建村,第二名宋堡子、王新庄村,第三名大水坑、新泉井、红井子村。2.先进基层党组织奖:第一名红井子村支部,第二名王新庄村支部,第三名大水坑村支部、裕民社区支部。3.计划生育先进奖:第一名大水坑村,第二名宋堡子村,第三名莎草湾村、柳条井村。4.综合治理先进奖:第一名宋堡子村,第二名东风村,第三名新建、李伏渠村。5.农田建设先进奖:第一名向阳村,第二名二道沟、马坊村,第三名新泉井、摆宴井村。6.养老保险先进奖:第一名新桥村,第二名王新庄村,第三名莎草湾、新建村。7.医疗保险先进奖:宋堡子、红井子、新桥村、裕民社区获奖。先进个人:郑怀东等33人获奖。
2011年9月28日,大水坑镇党委、政府表彰2006年至2010年全镇法制教育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先进家庭奖:大水坑镇派出所、司法所,王新庄、东风村。先进个人:郑怀东等20人获奖。
2012年2月14日,大水坑镇党委、政府决定表彰2011年度“两个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责任制考核先进集体奖:第一名东风行政村,第二名李伏渠、向阳行政村,第三名大水坑、红井子行政村;单项工作先进集体奖:基层组织建设先进集体新泉井村,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摆宴井村,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宋记堡子村,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王新庄村,新农保工作先进集体二道沟村;农田水利建设先进集体:第一名马坊村,第二名新桥村,第三名二道沟村。先进个人:李宗财、张明训等24人获先进工作者奖,杨学森、石松林等10人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个人奖,崔翔、张吉等7人获种植、养殖业、合作社经纪人先进个人奖,包仲林、武占宝等14人获村民小组长先进个人奖。3月26日 大水坑镇党委、政府决定表彰民兵整组先进单位和个人。先进单位:基干民兵应急分队获奖。先进个人:郑怀东获奖。6月28日 大水坑镇党委、政府决定表彰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王新庄村、东风村党支部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奖励,喻培龙等19名党员荣获优秀共产党员奖励。
在加强教育管理的同时,历届党委都十分重视培养发展党员,吐故纳新,长期坚持,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至2013年大水坑镇党委设有党支部19个,党小组108个,共有党员749名。比解放初期支部增加了15倍,党员数增加了8倍。
(二)精神文明建设
大水坑镇、红井子乡精神文明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教育及创建文明单位活动。次后,贯彻盐池县委制定“七五”期间精神文明建设规划。主要以宣传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组织农民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进行社会公德、法制、移风易俗、优生优育等方面的教育;进行“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爱劳动)教育为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
1984年,大水坑乡、红井子乡进行“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活动。
1988年,继续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户的创建活动。
1994年,在农村开展以创建文明村,创建“四户”(遵纪守法户、科技示范户、五好家庭、双文明户)为内容的创建活动。
1991年—1993年,在农村开展评选“十星级文明户”活动。l993年,全镇开展争创“十星级文明农户”活动,受到群众重视。
2000年以后,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活动,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大力倡导健康、文明、向上的新生活,反对封建迷信,改变陈规陋习。开展各种文明活动,强化农民文明素质。
2003年至2010年,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是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户”的创建活动,制定创建标准,每年进行验收,并对先进单位、“文明户”、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树立典型。
2011年,积极开展“文明镇”创建活动,当年被命名为“区级文明乡镇”,特别是开展的“四讲四做”主题实践活动受到区考核组的充分肯定。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举办广场文化周活动,成立了文体活动中心,组建向阳秧歌队等文艺宣传队2各,创作、排练、演出乡土特色文艺节目,深受群众欢迎。
2012年,在宁夏日报、宁夏电视台、吴忠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大水坑镇典型工作、先进人物42次;积极开展“文明乡镇”“文明村”“十星级文明户”以及区、市、县道德模范评比活动。
2013年,加强信息交流和新闻宣传,在宁夏日报、宁夏电视台、吴忠日报等各种媒体宣传报道典型工作实例、先进人物11次;向盐池信息、政务信息、等报送各类信息124条。全面完成《宁夏日报》、《吴忠日报》等党报党刊的征订任务。积极开展“文明乡镇”“文明村”“十星级文明户”以及区、市、县道德模范评比活动。在镇区大新村和马儿沟等地建设政策法规、村规民约等宣传墙6000平方米。
30多年中,长期坚持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开展向英雄、先进人物徐洪刚、李素丽、孔繁森、赖宁及盐池县全国行业劳动模范王汉、李万福、白春兰等学习活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配合公安、文化等部门开展“扫黄打非”等专项斗争,净化文化市场。每逢重大节日,组织干群职工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三)民主法治建设
大水坑镇、红井子乡党委高度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选举制度,支持乡、镇人大主席团的工作,从各方面关心指导人大主席开展工作,学习借鉴兄弟乡镇的工作经验,人大主席、副主席积极列席县人大常委会,参加培训,互相学习交流,不断提高乡镇人大主席团的工作水平,使镇人大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长期以来,历届党委都高度重视法制建设,20世纪五六十年代,历次政治运动,积极配合公、检、法、司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尤其是镇压反革命。70年代治安形势最好。80年代以后各类刑事犯罪活动急剧上升,在1983年—1985年,开展了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分子的斗争,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之后,根据社会治安状况,每年都集中警力开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和其他犯罪的专项斗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社会稳定。1985年—2012年,在全体公民中开展了5个“五年普及法律知识教育”。“六五”普法已经开始,并进行了依法治镇、治村、治校工作,制定了依法治镇规划,提出了目标任务,推进了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
(四)政治运动、政治活动
大水坑镇(区、公社、乡)、红井子乡(公社)党委带领全乡镇人民,积极参加历次政治运动和各项政治活动,在运动中经受锻炼和考验,不断发展壮大党的队伍,培养干部,教育群众。
镇压反革命运动 1951年5月,全国开展声势浩大的镇压反革命运动。五区人民纷纷控诉、检举罪大恶极的土匪、特务、恶霸、反动党团骨干分子、反动道会门头子等,五区配合政法部门对反革命分子进行了镇压。
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发了《婚姻法》, 1951年政务院发布检查《婚姻法》执行情况的指示,宁夏省委作出关于贯彻《婚姻法》的计划。五区成立以吴明山为主任的贯彻《婚姻法》运动委员会,全区掀起学习、宣传、贯彻新婚姻法的高潮。五区组织妇联、团委、武装部、民政等干部配合各乡党支部,深入各村,大力宣传贯彻《婚姻法》,倡导婚姻自由,反对买卖婚姻,包办婚姻,动员青年自由男女恋爱,到政府登记结婚。
“三反”运动 1952年2月23日,根据中央指示和县委安排,五区成立以贺守勤书记为组长的节约检查小组。用4天时间召开区、乡干部会议安排部署,在全区干部职工中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这次运动共查出各种贪污浪费、行贿受贿案95件,总金额达4297万元(旧币)。均根据情节给予必要的处理。
与此同时,在资本主义工商业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情报的“五反”运动。至8月中旬结束。
整风审干 1952年10月28日,五区召开了87人参加的三干会进行整风审干。11月初,派工作组赴各乡进行整风审干,对整风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了处理,对全体干部进行了严格的教育,作风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农业合作化 1955年10月23日—30日,五区区、乡主要领导和部分农村积极分子参加县上召开的三级干部扩大会议。学习贯彻毛泽东主席《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和中央《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批判干部中存在的右倾保守思想和消极等待情绪,决定立即在全区开展扩社建社。11月,五区进入农业合作化高潮,共建起初级社34个,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20%,至1956年三期建社后,农业社发展到75个,入社农户1206户,占总农户的89%,基本实现了合作化。
“肃反”运动 1956年,根据中共中央1955年7月1日《关于展开斗争肃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指示》,和同年8月25日《关于彻底肃清暗藏的反革命的指示》精神,五区成立“肃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多名干部开展肃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运动,简称“肃反”。这一运动从l956年至1958年分四批陆续进行。先后参加肃反运动的党政、企事业、学校等各个行业的干部、职工达130多人。对查出的反革命分子和各种坏分子,并视其问题性质与情节,分别作了处理。
整风运动 1957年4月27日,党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要求在全党重新进行一次普遍的、深入的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五区随即召开三级干部会议,传达精神,动员干部参加整风运动。5月,五区区委成立整风领导小组。全区整风运动分两批进行,第一批为区级国家机关干部;第二批为乡、社及工商界干部。9月,五区干部、中小学教员,均集中至县城参加为期60天整风反右运动。广大干部职工怀着关心党、爱护党的心情,揭发批评了某些领导人的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作风,并提出了一些积极性建议。但也有人对党的某些政策不理解或有不满情绪,意见偏激。后来,整风运动转入了和反击右派相结合的运动,以反右为主。把干部排成左、中、右三类,一些过激的批评意见,均视为“右派言论”,通过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方法,进行揭批和斗争,以至把提意见者错误地划为右派分子。10月,五区在农村开展“大辩论”形式的整风运动。分两批进行:第一批4个高级农业合作社,第二批5个农业合作社的干部群众参加。先后参加和领导大辩论运动的干部100多人。大辩论的内容是:合作化优越性的问题;粮食及其他农产品的统购统销问题;工农关系问题;肃反和遵守法制问题等。
总路线与“大跃进”1958年6月初,五区掀起大张旗鼓地宣传“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热潮。参加宣传的干部和经过培训的积极分子达100人,突击宣传两个月。区委提出“五年计划,三年完成”、“苦战三年,改变五区面貌”的冒进口号。在全区造成“大跃进”的形势,提出一月实现车子化(五人一推车,三驴一架车),二月实现文化区(扫出全部青壮年文盲)。还以大兵团作战的方式,大搞农田水利建设。1958年9月,五区改为星火公社。星火公社实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提倡“一大二公”。全公社办起39个集体食堂,称为人民公社的“心脏”。男女老幼都集中在食堂吃大锅饭。“一平二调”的“共产”风在农村刮起。
整风整社运动 1959年1月9日,大水坑公社根据县委《关于巩固提高人民公社的紧急指示》,决定元至4月,在全公社开展一次整社教育。抽调区、乡干部配合自治区和县委工作团进行整社工作。8月7日,中共中央根据正在召开的庐山会议情况,发布了《关于反对右倾思想的指示》。据此,县委决定在全县开展以“反右倾,鼓干劲”为中心的整风整社运动。大水坑公社认真宣传动员,做好准备工作。
从1959年12月5日至1960年3月15日,大水坑公社开展了百天整风整社运动。这次运动,对干部、党员、社员,基层各级各类组织都进行了全面的整顿。运动中,不仅对干部党员进行了两次排队,还对社员也进行了排队。运动中揭露出满产私分、贪污、盗窃、损坏公共财物等经济问题164起,涉及粮食2.5万千克,现金400元。犯错误的党员26人,受处分12人。确定为五类分子26人(地主4人、富农6人、反革命12人、坏分子4人),这些人被斗争5人、法办4人、管制5人、劳教2人,其余10人由一类降为二类。这次运动规模大、时间长、声势大、涉及面广、程度深,对农村干部群众是一次深刻的政治教育,而且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三反”运动 1960年5月15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中开展“三反”运动的指示》,大水坑公社以田英魁为首组成“三反”领导小组。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的“三反”运动。这次运动原安排为75天,实际经历了约5个月,至11月底结束。共揭发出犯有各种错误的干部、职工25名。其中有贪污盗窃者、铺张浪费者、官僚主义、右倾机会主义、强迫命令及违法乱纪、严重革命意志衰退及其他错误的,对犯有错误的干部,经过批评教育、批判、斗争,分别给予了处理。
“双反”运动 1960年9月8日,宁夏全区统一行动,开展反坏人坏事的“双反”运动。大水坑公社按照自治区和县上统一部署,配合有关部门逮捕关押多人。这些人有五类分子、有现行反动活动者;五类分子家属对党和社会主义不满者;贪污、盗窃、投机诈骗、流氓分子、政治嫌疑分子等。经过一个时期的集中审查,至10月底分别法办、劳教、集中劳动,后释放、安置、遣送回原籍,制造了许多冤案、错案。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964年4月11日,自治区党委电话会议传达了中央和西北局关于继续抓紧进行“五反”运动,把全党全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进行到底的指示。当月大水坑公社进行面上社教运动,由自治区、盐池县干部及农村贫下中农积极分子共173人组成的“大水坑社教工作团”(团长县委书记魏建华)进驻自治区试点之一的大水坑公社。工作团受区党委永宁社教总团领导,称“大水坑社教分团”。开始了点上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又称“四清”运动:清账目、清财产、清工分、清粮食、又增加清羊只)。工作团下辖10个工作队,分驻各大队,每生产队驻2人—3人的工作组。社教干部进村之后,首先进行“扎根串联”,重新组织贫下中农的“阶级队伍”,建立生产队、大队、公社各级贫下中农协会,选拔“苦大仇深”的积极分子担任协会领导。在充分发动群众的基础上,进行“四清”工作,对“四不清”干部开展斗争。至是年9月,运动暂告一段落,工作组干部全部撤回区、县休整。
11月中旬,社教工作团经过休整训练后,二次进驻大水坑公社。
1965年5月28日,自治区党委召开常委会,听取了关于盐池县大水坑社教运动中清理阶级成分的意见。认为“盐池民主革命不彻底”(主要指1950年冬至1951年春的土改运动)。在这次社教运动中,必须搞好民主革命补课。会议还对清理地主、富农阶级成分问题提出了具体意见:以1936年划定的成分为基础,原划和这次补划的地主、富农的户数,按土改时的总户数计算,控制在5%—7%。
7月点上社教结束,大水坑公社点上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经过两期近14个月的“四清”(清经济,清思想、清政治、清组织),取得“巨大”成绩,胜利结束。最后定案的有:贪污盗窃、多吃多占现金163816元,工分32万多分;粮食21万千克;羊l347只,投机倒把谋利5万余元。其中退赔现金l28872元,占应退赔数的84%,并作为“胜利果实”分配给社员,平均每户分得现金42.40元,粮食6.65千克。
运动中补划地主、富农47户,新定、补定“四类分子”62人,没收和清算了49户地主、富农的财产,包括现金21629元,白银4.7千克,房191间等。将全公社社队干部分为好的258人;比较好的292人;问题多和性质严重的327人;最坏的45人,分别称一二三四类。四类中被定为反革命分子的3人,坏分子5人,贪污盗窃、投机倒把分子8人,戴其他帽子的26人,关押3人。全公社240名共产党员被定为有各种问题的164人,其中属“党内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40人;受党纪处分的18人,暂缓登记的30人。运动后期,建立与健全了公社、大队、生产队管理委员会、贫协、团支部、妇代会、民兵治保等组织。
1965年11月,第三次面上社教运动开始,第一批在大水坑等4个公社的33个大队进行。次年2月结束。
“文化大革命”运动 1966年6月,中央发出《五·一六通知》,“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5月24日,盐池县委常委会议传达学习《五·一六通知》精神。5月26日,召开全县广播声讨、批判大会,有6000多人参加。6月1日,县委办公室结合“运动”下发了《毛主席语录》,要求每人天天读。6月1日—2日《人民日报》连续发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等社论,盐池县各学校纷纷响应,打破“师道尊严”,向一些家庭出身于地、富、资本家或有海外关系的教师“造反”,教师被指控为“黑帮”“牛鬼蛇神”,受到大字报等形式的围攻。6月16日,盐池县召开第三次民兵大会,组织全体民兵投入“文化大革命”,向反党反社会主义黑线开火。7月初,马儿庄公社以大队为单位,召集支部委员、排以上干部进行传达,然后以生产队在民兵中传达讨论,民兵工作走向“阶级斗争”为纲的轨道。
同年7月至8月,盐池县委集中全县中小学和民办学校教师200多人,在县城中小学搞“文化大革命”,县委派工作组,并从农村每个大队选派一名贫下中农代表,从中学选了一部分学生代表参加,两个月揪出“黑帮”五六十人。揪“黑帮”之风漫延全县。
入秋后,全县的工、农、兵、学、商都卷入了“文化大革命”运动,各种名号的战斗队相继成立。各学校成立红卫兵组织,学校停课,红卫兵开展“破四旧”。大水坑公社“红卫兵”去外地串联“取经”,外地“红卫兵”也不断来“煽风点火传经送宝”。在全国大批“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影响下,大水坑公社的“红卫兵”和造反派也开始“炮打司令部”,围攻公社党政领导。后来林彪、“四人帮”鼓吹“踢开党委闹革命”,大水坑公社党委遂陷于瘫痪、基层党组织停止活动。工厂停工闹革命,农村停产无人问。
在农村,“文化大革命运动”中,一些群众将大队党支部书记、队长、生产队队长、会计,都当成走资派。有的被撤职罢官,有的主动躺倒不干,大水坑公社大部分大队、生产队班子处于瘫痪、办瘫痪状态。
12月22日—28日,大水坑公社召开三员(民兵工作员、学习毛主席著作辅导员、部分党员)培训班。红井子大队和新泉井大队301人参加培训,重点是学习毛主席的“老三篇”。会上张玉山、李玉兰等作了忆苦思甜报告。是年,大水坑公社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高潮。学习“老三篇”、背诵语录成风“,斗私批修”当头,破“私”字、立“公”字为荣。农村大力“抓革命、促生产”,全公社9000多人参加学习毛主席著作的达6000多人,把毛主席语录牌插在田头,边学习、边生产。大水坑大队成立了“向秀丽班”“雷锋班”,新泉井大队成立了“红姑娘班”,比赛挖丰产坑,原来每人每天挖170个坑,后来提高到234个坑,革命、生产热情高涨。
1967年9月9日,大水坑公社革命委员会决定:成立“抓革命、促生产”一线指挥部领导小组,王金山为组长,革命造反派3人参加。
1968年2月26日,盐池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大水坑派代表参加了声势浩大的成立大会。革命委员会实行“一元化”领导,党政不分家,设“三处(部)一室”,即:办公室,下设秘书组、机要组、总务组;政治处,下设秘书组、组织组、宣传组、政工组、群工组(包括青年、妇女等);生产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民政组、农牧组、财贸组、工交组、文卫组、综合计划组;保卫处,下设办公室、保卫组、法庭组。
同时,大水坑公社革委会成立。农村各大队先成立革命领导小组,后也改称革命委员会。3月17日,盐池县城召开颁发毛主席像章大会,并向全县广播。接着大水坑公社、各大队也分别举行了隆重的像章颁发仪式。这次全公社共颁发毛主席像章800多枚。在林彪、“四人帮”一伙制造个人迷信、个人崇拜的影响下,“早请示”“晚汇报”制度在全公社盛行。到处刷写标语“语录”、竖立“语录塔”,喷制“忠”字等,谓之“红海洋”。5月25日,盐池县革委会隆重举行赠发毛主席著作大会。大水坑公社革委会也举行隆重的“红宝书”赠送仪式。自此,全公社学习毛主席著作掀起“活学活用,急用先学、立竿见影”的高潮。连续举办各种类型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讲用会”、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会。大水坑公社革委会曾两次召开全公社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6月,大水坑革委会根据毛泽东主席“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的“最新指示”,抽调了一部分工人、贫下中农组成“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工宣队”“贫宣队”),分成10个小队,分别到10个生产大队进行宣传。
盐池县革委会又组成“三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分批到大水坑公社开展“深挖”运动。凡是被“挖”出来的“阶级敌人”大都戴上白底黑字的袖章,限制行动自由,交群众“专政”(简称“群专”)。“深挖”过程中,大搞逼供信,制造了不少冤假错案。
1968年8月26日,盐池县举行了为期10天的教育革命座谈会,大水坑公社派有工人、贫下中农、支左部队、教师、学生等代表参加座谈。根据会议精神,大水坑各学校立即“复课闹革命”,实行教育革命新方案,中小学学制改为初小三年、高小二年、初高中各二年。取消传统的考试制度。
10月,大水坑公社革委会根据“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最新指示”和盐池县革委会的安排,组织动员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至1968年秋的城镇高、初中毕业生到农村插队落户,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是年,在“左”的思潮影响下,各公社均换上了“革命化”的名称:大水坑公社改为东方红公社。
1969年4月10日—5月13日,自治区革委会召开首次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交流了活学活用的经验,表彰了19名先进集体和18名积极分子,并通过了给毛主席的致敬电。盐池县大水坑公社社员张绪被评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积极分子,在大会上受到表彰。11月4日—7日,大水坑公社进行了建立公社党委的试点工作。经过充分准备,于11月4日—7日召开了第一次党员代表会议。参加党代会的代表73人,其中贫下中农代表占82%。选举产生了党委领导班子,田英魁为书记。选出县党代会代表27人。12月8日,大水坑公社召开为期4天的农村两条路线斗争教育三级干部会议。160人参加会议,开展以备战为中心的两条道路斗争教育(简称“两教”运动)。次年春末结束。
1970年12月,中央召开北方地区农业会议后,大水坑公社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组织大批劳力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入冬以来,全社1600名大军,奋战80天,新打井85眼、打坝26道、新修水地593亩、冬灌348亩,动土方5.24万立方米。10月,林彪叛逃身死的“九一三”事件发生后,盐池县委召开全县支部书记以上党员会议。大水坑公社支部书记以上党员领导参加。先党内,后党外,逐级传达。10月19日—20日,大水坑公社召开村支书和机关干部会议传达中央77号文件,开始学习、传达、揭批林彪反党集团的罪行。10月31日—11月21日,大水坑公社组织38人的宣传队,深入54个生产队宣传中央7个重要文件,对林彪叛党集团的罪行进行宣传,全公社召开宣传会、学习会460多次,听传达人达7568人。12月20日—28日,大水坑公社集中8天批判、声讨林彪叛党集团的罪行,批判、声讨会190次,参加人数达5829人。
1972年春,大水坑公社开展批林整风,组织广大群众反复学习中央文件和毛主席的一系列指示、讲话和文章。开展大批判,各机关、单位、学校、农村大队、生产队举办“大批判专栏”、田头批判会、现场批判会等。批判的重点是林彪一伙炮制的反革命政变纲领《“571工程”纪要》。
10月10日,盐池县革委会成立“五反补课”复查办公室。大水坑公社也成立“五反补课”复查领导小组,对l964年“五反补课”一案中受过各种处分的19人复查甄别。复查工作历时7个半月,基本结束。对“五反补课”中因法办、戴帽、劳教、开除、下放(包括家属),造成经济上严重损失者,根据困难程度分别给予补助。已死亡者补发了埋葬费、抚恤费和遗属生活费;受株连的家属及其子女,原系职工的,恢复了工作,原是城镇户口的恢复了商品粮户。有的还补发了受害期间的工资。
1973年10月22日,盐池县委成立落实政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大水坑公社抽调专人配合落实政策办公室,对历次运动中的遗留问题复查落实。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四清”运动、“双反”运动、“五反补课"等历史遗留的其他案件。
1974年3月4日,盐池县革委会成立“批林批孔”办公室。大水坑公社组织50名干部参加宣传队,培训以贫下中农为主的骨干431名,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62个生产队大多数办起了政治夜校,参加学习的人达2300人。狠抓阶级斗争、路线斗争、“批林批孔”。3月18日,盐池县委先后向县一中、二中派驻工人宣传队,搞“批林批孔”及“教育革命”。
1975年2月21日—28日 盐池县委、县革委会召开全县“农业学大寨”经验交流大会,参加1300人,亦称“千人大会”。表彰奖励一批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其中,大水坑公社受奖励单位2个(新桥、向阳村)。是年,在农业学大寨高潮影响下,大水坑公社在农村大割“资本主义尾巴”,社员的自留羊被取消,自留地改为集体耕种。5月7日,根据盐池县委创办“五·七”大学的决定,大水坑公社成立盐池县“五·七”大学大水坑分校,首期招收学员54名。
1976年9月9日,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逝世。消息传来,大水坑公社人民以各种方式沉痛悼念伟大领袖。
10月,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大水坑公社广大干部、群众欣喜若狂,奔走相告,纷纷举行集会游行,热烈庆祝。并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开始揭批他们阴谋篡党夺权的罪行。在一二战役中,大水坑公社党委组织干部和群众学习中央文件,广泛传达宣讲“四人帮”反党集团罪证材料,并通过广播、展览、漫画、大批判专栏、编排文艺节目等形式,使林彪、“四人帮"的罪行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是年,大水坑公社根据区党委(73)5号文件精神,组织专人经过几年内查外调,落实政策。至年底,受理申诉案件157件,已复查结论78件。其中,平反的73件,维持原判理的5件。在平反的案件中,恢复党籍的15人。
1977年9月23日—30日,大水坑公社召开党委(扩大)会议。除了大水坑公社的党员代表外,还邀请了红井子的干部、党员代表和老干部97人参加。地委工作组副组长孟昭礼和县委常委苏日太到会讲话。会议学习“十一大”文献,揭批“四人帮”,联系实际揭发、批判盐池资产阶级帮派及其大水坑的“小分队”。在“揭批查”过程中,整顿、调整、充实了公社的领导班子,对有问题的人采取了不同的组织措施。12月31日,盐池县委撤销进驻县二中的毛泽东思想工人宣传队。是年,大水坑公社召开农业学大寨劳动模范、先进集体大会。
路线教育运动 1976年3月,自治区党委作出《关于在农村深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运动的部署》,计划每年抓好三分之一的公社,三年内普通搞一次。之后、自治区机关和银南行署抽调一批干部协助盐池县干部组成路线教育工作队,首先在大水坑等公社开展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教育运动。秋未结束。12月,全国第二次“农业学大寨”会议提出,继续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1978年5月,盐池县委又一次安排全县路线教育,并要求把“路教”同“双打”结合起来。
“双打”运动 1978年7月,根据自治区党委的部署,全县大张旗鼓地开展了“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打击资本主义势力猖狂进攻”的“双打”运动(也叫“一批两打”运动)。大水坑公社、红井子公社党委也成立组织,开展“一批双打”运动。11月,大水坑、红井子公社“一批两打’运动基本结束。通过发动群众揭、批、查,两公社揭发出反革命政治线索、“文革”中打砸抢案、贪污盗窃案、投机倒把案多起,均进行了严肃的处理。批判资本主义倾向,形成大办集体农业的高潮。
“社教”活动 1991年1月30日,盐池县委发出《关于在全县农村深入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通知》,决定用3年时间,分期分批在全县农村开展“社教”活动。每年安排三分之一的行政村,利用春冬闲季节集中教育,每期不少于45天。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等为主要教育内容。
1992年10月,大水坑镇开展了第三期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历时4个月。
同年,红井子乡自6月初至10月进行了第三期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工作队员49人,其中有区林业厅干部17名、区计生委5名、县级机关干部22名。分为7个社教工作组深入7个村进行工作。主要成效是为基层和老百姓办了一些实事,做了发展规划,清理了财务,收回了欠款10万多元,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
“三讲”教育 大水坑镇、红井子乡党委、政府根据县委的安排,在领导班子中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三讲”教育。教育活动从2000年4月开始至11月底结束,主要是集中学习,提高干部思想认识水平。
开展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 2001年至2002年,大水坑镇、红井子乡党委、政府在县委“三个代表”指导组的指导下,认真开展江泽民总书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学教活动分两批进行,第一批在镇机构开展,第二批在农村进行。第一批镇机关的学教活动,于2001年2月19日开始至5月20日结束。整个学习教育活动过程,经历了学习动员、对照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级。全体干部认真学习,深入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剖析思想。党委班子成员每人都要撰写检查剖析资料,领导与领导与干部之间全部进行谈心交流,使大家在思想认识、观念转变上有了新的提高。两乡镇共梳理征求意见100多条,为群众办实事25件。第二批村级学教活动,于2001年11月25日开始至2002年1月底结束,参加村级学教活动的有8个村民委员会的“两委”班子成员,集中学习教育活动覆盖面达到100%。通过学习教育,村干部工作作风有了改变,干群关系有了改善,把进村入户、走访群众作为制度,长期坚持。建立了以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
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 2008年9月,大水坑镇党委根据盐池县委的安排部署,在全镇组织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这一主题,组织干部、群众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采取面对面交流、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镇域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建议,多方听取群众的真知灼见,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完善全镇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及目标措施,集中集体智慧促进全镇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