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穿透通胀迷雾:读懂数据真相,把握投资机遇

第一章 宏观经济变化:决定投资命运的生死符

一、通货膨胀对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有一个小偷去别人家里偷东西,看见一个筐里边装满了钱,他把钱倒了出来,只把筐拿走了。当时的德国,货币贬值到了让人几乎无法相信的程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几年里,德国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战争本来就已经使德国经济凋零,但战胜国又强加给其极为苛刻的《凡尔赛和约》,德国负担了巨额的赔款。德国最大的工业区——鲁尔工业区1923年还被法国、比利时军队占领,这无异于雪上加霜。

德国政府迫于无奈,只能日夜赶印钞票,通过大量发行货币来为赔款筹资。由此,德国经历了一次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超速通货膨胀。从1922年1月到1924年12月,德国的货币和物价都以惊人的比率上升。每份报纸的价格从1921年1月的0.3马克上升到1922年5月的1马克、1922年10月的8马克、1923年2月的100马克,直到1923年9月的1000马克。在1923年秋季,价格更以不可思议的速度“飞”起来了:一份报纸的价格10月1日为2000马克、10月15日为12万马克、10月29日为100万马克、11月9日为500万马克,直到11月17日的7000万马克。

在这样巨大的经济危机中,德国人民遭受了极大的苦难。没有工作、没有粮食,走投无路。德国人民对外国帝国主义和对本国政府极为不满,德国各地斗争、骚乱不断发生,德国处于严重的动荡之中。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的纳粹党建立了,并利用了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掀起了对内反对民主制和共和国,对外要实现民族复仇的浪潮。

从德国这场经济危机中我们可以看出,过度的发行钞票所造成的通货膨胀是导致这次经济危机全面爆发的一个最重要原因。

那么,什么是通货膨胀呢?通货膨胀一般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持续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比如说: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不变,而纸币发行量超过了金银货币量的一倍,单位纸币就只能代表单位金银货币价值量的1/2,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纸币来计量物价,物价就上涨了一倍,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货币贬值。此时,流通中的纸币量比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增加了一倍,这就是通货膨胀。在宏观经济学中,通货膨胀主要是指价格和工资的普遍上涨。

■持续负利率是在征收通胀税

二、辨别虚假繁荣背后的泡沫

西方谚语说:“上帝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的股票市场和土地市场热得发狂。从1985年年底到1989年年底的4年里,日本股票总市值涨了3倍。土地价格也是接连翻番,到1990年,日本土地总市值是美国土地总市值的5倍,而美国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5倍!股票和土地两个市场不断上演着一夜暴富的神话,眼红的人们不断拥进市场,许多企业也无心做实业,纷纷干起了炒股和炒地的行当——日本全社会都为之疯狂。

灾难与幸福是如此靠近。正当人们还在陶醉之时,从1990年开始,股票价格和土地价格像自由落体一般往下猛掉,许多人的财富转眼间就成了过眼云烟,上万家企业迅速关门倒闭。两个市场的暴跌带来数千亿美元的坏账,仅1995年1月至11月就有36家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倒闭,当年爆发了剧烈的挤兑风潮。极度的市场繁荣轰然崩塌,人们形象地称其为“泡沫经济”。

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完全是在苦苦挣扎中度过的,不少日本人哀叹那是“失去的十年”。

■如何辨别虚假繁荣背后的泡沫

泡沫经济指的是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

最近几年,我国政府一直在通过宏观调控限制房地产的价格上涨,而且还出台了好多关于房地产的政策,限制房地产开发商,这是为什么呢?主要就是国家为了防止房地产开发商投资过热造成房地产投资泡沫。那么什么是房地产投资泡沫呢?就是房地产商在投资的时候的增长率,应该和房地产的消费水平的增长率差不多,应该是供求平衡的,但是现在的房地产的投资过快,房子无法销售,造成了还款困难,这样有可能形成金融危机,形成经济泡沫。

日本“失去的十年”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了泡沫经济的危害,但是,仍有一些人认为这是国家宏观经济环境所决定的,跟自己没有太大关系。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因为对于那些准备买房置地和炒股炒汇的家庭来说,泡沫经济与他们有着极为重要的联系,并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行为。因此,家庭理财绝不能忽视外围的经济环境,而要与社会的经济形势相适应,并通过分析市场经济趋势尽可能不让泡沫经济给自己带来过大的损失。

三、物价是涨了还是跌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许女士突然觉得,以前喜欢讨论时装、化妆品的女孩们也常常会说,上个月CPI何时出来?

CPI是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的英文缩写,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衡量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如若在过去12个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3%,那就代表,你的生活成本比12个月前平均上升3%。这也意味着,你的钱不如以前值钱了。

我国CPI涨幅越来越快,究其原因,按照一些部门的解释,当前CPI过高是结构性的,采取临时性或结构性调整政策就可以“药到病除”。但是,现实生活却与上述解释相去甚远。例如,CPI上涨被视为是由食品价格上涨特别是猪肉上涨过高引起的,但近期政府采取一系列促进生猪生产政策,猪肉价格非但没有下降,反而上涨的幅度更快。食品价格上涨也是如此。其实,根本的问题可能是我们对这一轮物价上涨原因还认识不清,自然也就无法找到解决问题之办法。

当国内食品价格出现全面、快速和持续上涨时,它预示了我国可能已出现了全面通胀压力。因为,食品价格全面上涨又会以循环的方式向其上下游产品的价格传导,并可能会形成新一轮的价格上涨浪潮。

■你可以跑不赢刘翔,但一定要跑赢CPI

CPI是消费者物价指数的英文缩写,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衡量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CPI告诉人们,对普通家庭的支出来说,购买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商品,在今天要比过去某一时间多花费多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关心的是通货膨胀率,它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CPI高必然会导致居民存款出现严重的负利率情形,推升利率上调预期。随着银行信贷规模收紧及利率上升,将会对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产生最为重要的影响。一旦房地产市场中的投资需求被遏制了,房价自然会回归理性。只要房价上涨得到遏止或这一问题得到解决,国内CPI波动趋势自然会随之调整。可以说,这是治理当前我国CPI高企问题的关键所在。

如果说,是股市的价值洼地吸引亿万股民入市,是基金的蝴蝶效应带领基民养“基”,那么,CPI上涨则成为剩余市民理财意识觉醒的助推器。

对于普通居民来说,既然跑赢刘翔难于登天,那么就选择跑赢CPI吧,至少轻松点。但忙着理了一年财的人们会发现,跑赢CPI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你可以跑不赢刘翔,但一定要跑赢CPI。”正是朝着这一个共同的目标,以前习惯存定期的人们,纷纷为跑赢CPI开始理财。

在理财前,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学习一定的理财知识,不跟风、不听信传言。只要对家庭财务进行合理规划,跑赢CPI应该不是难事。

四、“GDP”背后隐藏着什么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通常对GDP的定义为: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

网上流传有一则有关GDP的笑话:

有两位天才青年经济学者是好朋友,但也爱争论不休。一天饭后去散步,为了某个数学模型的证明,两位青年又争了起来,正在难分高下的时候,突然发现前面的草地上有一堆狗屎。甲就对乙说,如果你能把它吃下去,我愿意出5000万元。5000万元的诱惑可真不小,吃还是不吃呢?乙掏出了纸笔,进行了精确的数学计算,很快得出了经济学上的最优解:吃!于是甲损失了5000万元,当然,乙的这顿加餐吃得也并不轻松。

两个人继续散步,突然又发现了一堆狗屎,这时候乙开始剧烈反胃,而甲也有点心疼刚才花掉的5000万元。于是乙说,你把它吃下去,我也给你5000万元。于是,不同的计算方法,相同的计算结果——吃!甲心满意足收回了5000万元,而乙似乎也找到了一点心理平衡。

可是突然,天才们同时号啕大哭起来:闹了半天我们什么也没得到,却白白吃了两堆狗屎!他们怎么也想不通,只好去请教他们的导师,让一位著名的经济学泰斗给出解释。

听了两位高徒的故事,没想到泰斗也号啕大哭起来。好不容易等情绪稳定了一点,只见泰斗颤巍巍举起一根手指头,无比激动地说:“1个亿啊!1个亿啊!我亲爱的同学,感谢你们,你们仅仅吃了两堆狗屎,就为国家的GDP贡献了1个亿的产值!”

■莫让GDP成为我国环保的绊脚石

绿色GDP

绿色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考虑了自然资源与环境因素影响之后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即将经济活动中所付出的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从GDP中予以扣除,用公式简单说明,即:

吃狗屎能创造GDP,这是件可笑的事情。在笑了之余,我们更应该了解什么是GDP。

在过去的30多年里,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但是,由于发展中资源的浪费、生态的退化和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增长的成果。

一直以来,一些地方政府始终将GDP放在第一位,往往忽视了环保。因为强调环保就要投入,许多工程就不能开工,就会影响GDP的增长。在“重发展、轻环保”思想的指导下,有些领导甚至要求环保部门为违法建设开绿灯。

为正确衡量我国的经济总量并正确地引导经济增长方式,我国正在积极推行绿色GDP的计算方法。改革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其计算结果可称之为“绿色GDP”。

五、人口红利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提到印度,相当多的中国人总难掩饰自己的“优越感”。的确,作为一个人口与中国差不多的国家,印度在主要经济指标上与中国相去甚远。以2014年为例,中国人均GDP超过6700美元,而印度只有1500美元左右。关于基础设施建设,印度自己也承认与中国的差距至少是20年!印度的制造业发展与工业化进程,也与中国有着较大的差距。

但是,人口众多的印度有着大量的年轻劳动力资源,这是印度可能超越中国的最大资本。虽然中国也有着劳动力优势,但中国过早地耗费掉了“人口红利”。如2030年前后中国的“人口红利”阶段出现转折点,2030年之后中国由“人口红利”阶段转为“人口负债”阶段,人口老龄化加速,将会使中国面临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储蓄率下降,以及社会养老负担日益加重等各种挑战。而与中国相比,印度的“人口红利”时期则可能比中国更长。

经济学中所谓的“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为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严格来说,任何完成了人口转变的国家,都会出现这样一种“人口红利”。许多新兴工业化国家尤其是东亚国家因为人口转变的历程较短,往往只用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才完成的人口转变历程,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和经济高速增长之间因而表现出了非常强的关联性,人口转变给经济增长带来的“红利”效应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注意。

■“老龄化”:我国人口红利已近尾声

据2014年年末民政部消息,未来20年中国将进入老龄化高峰。“未富先老”成为中国越来越突出的问题。《人民日报》分析,“跑步前进”的人口老龄化使中国面临几大问题:人口年龄结构迅速转变;劳动力人口逐渐减少;“空巢老人”现象突出;高龄化趋势明显。

日本是亚洲最早实现人口转变和经济腾飞的国家,“人口红利”也出现得最早,大约开始于1930—1935年,结束于1990—1995年,持续了60年左右的时间。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等在内,差不多在晚于日本30年后出现“人口红利”,目前这些国家都正处在人口的“红利”期。

“人口红利”必然带来经济增长吗?观察上述处于“人口红利”期的国家,不难发现,这些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发展差异巨大。最富裕的国家如新加坡人均GDP超过5万美元,而较穷的国家越南人均GDP在2014年仅有1900多美元。相同的“人口红利”期所导致经济增长的不同结果,这就意味着“人口红利”并不必然导致经济增长。

事实上,“人口红利”更像一个机会,只有抓住这一机会并加以很好利用才能使“机会”转变为“红利”。如果在“人口红利”期,劳动力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则当人口的“机会窗口”关闭后,“人口红利”也会随之消失。

六、恩格尔系数有什么作用

孟子曰:“食色,性也。”食欲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是人的本性。中国人都知道“民以食为天”的古话,对老百姓来说,吃是天底下最大的事情。因此中国才形成了一个让外国人理解不了的现象,不管在哪儿见面,不管何时见面,总要问一句:“吃了吗?”

可是,为什么“吃了吗”慢慢地被“你好”替代了呢?经济学家认为,原因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花在吃上的支出比例越来越少,而花在服装、汽车、娱乐上的消费比例越来越多了,“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下降。

这种现象被称为“恩格尔系数”降低。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花在食物上的支出相对于以前已经多出不少,但是食物支出占整个家庭支出的比例已经呈现下降的趋势。花在住房、汽车、教育、娱乐等其他方面的支出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这就是“恩格尔系数”降低。

■恩格尔定律

七、人民币升值利多还是弊多

人民币升值是指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包括对内升值和对外升值,对内升值是指人民币货币购买力的增强;对外升值就是指人民币兑外汇的汇率下降。目前主要是指人民币兑美元升值。

从2003年至2012年,人民币连年升值。老百姓只听说:“人民币又升值了。”“美元兑人民币跌破8元大关,跌破7.9、7.8……”越来越频繁的升值对我们来说到底是利还是弊呢?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的积极影响

近一段时间,无论是你是政府高官,还是普通公众;也不管你是富裕,还是穷苦,恐怕都被有关“人民币是否会继续升值?”的争吵磨出了耳茧。

总的说来,人民币升值的积极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有利于中国进口。

(2)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

(3)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

(4)在华外商投资企业赢利增加。

(5)中国GDP总量增大,国际地位提高。

(6)增加国家税收收入。

(7)中国百姓的国际购买力增强。

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负面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人民币在资本账户下是不能自由兑换的,也就是说决定汇率的机制不是市场,改变没有意义。

(2)人民币升值会给国内的通货紧缩带来更大的压力。

(3)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4)给中国的外贸出口造成极大的损害。

(5)人民币汇率升值会降低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增大就业压力。

(6)财政赤字将由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时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

所以说,人民币升值是一把双刃剑。

第二章 神奇的投资复利:投资时间就是投资金钱

一、用时间换金钱,用金钱换时间

小明高中毕业后考上了北京一所知名高校,但是他看到身边一些成绩一般但特别有能力的同学却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而选择了工作,感到很不可思议。于是,他问这些同学为什么选择工作,一位同学拍拍他的肩膀说:“这样,我给你算一笔账。”

很快,这个同学找来了一个小本子,一点一点给小明算了起来:“我考上的那所大学是一个二流本科,而我所学的专业也不是那所学校里的热门专业,这样一来,即使毕业了就业前景也不是很乐观,这是我放弃上大学的第一个原因。第二,上大学就意味着每年要交5000元的学费,4年下来就是20000元,而如果我选择不上大学,凭我的能力找一份月薪在2000元左右的工作根本不是什么难题,这样4年下来我就能赚取96000元,当然,我算的这些钱并没有将衣食住行算进去,因为无论我上不上大学,这项支出都是必需的。这样算来,我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就高达116000元,这个数字实在是太高了,这是我放弃上大学的第二个原因。第三,以未来5年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我所学的专业如果在我大学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月薪3500元的工作就已经算是不错了,这样一来,我需要3年多一点的时间才能赚回我的机会成本,而如果我选择工作,4年以后我的月薪肯定也超过了3500元,如此算来,放弃上大学是明智的选择,因为机会成本太高了。”

听了同学的话,小明对他的超前思维佩服得五体投地,同时也萌生了放弃进大学深造的想法。这位同学听了连连摇头,并语重心长地说:“你的录取院校是国家‘211’工程的重点院校,你所学的专业无论是在这所学校还是在社会发展趋势中都是支柱专业,就业形势一片大好。这样,4年后你大学毕业时在北京找到一份月薪5000元的工作易如反掌。假设你的机会成本和我一样也是116000元,那么你只需两年的时间就能赚回你上大学的本钱,并在10年后赚到50万元的资产。而如果你不上大学,顶多和我一样,4年后赚取96000元,即使以后涨了工资提高了待遇,10年后顶多赚取50万元的资产,但是社会地位却远远不及高学历的人,这样算来,你上大学才是明智的选择。”

这个故事将经济学中“机会成本”的概念诠释得淋漓尽致,让我们得以用一种全新的经济学眼光来看待目前逐渐普及的上大学现象。

我们在家庭理财中应该注重考虑机会成本的因素,算一算是排很长的队买打折商品合算,还是买不打折商品省下时间做其他事情合算?是自己在家里慢条斯理地做饭合算,还是去吃快餐合算?是将钱存到银行吃利息合算,还是购买债券合算?如此一算,我们就会将家庭理财规划的头头是道,让我们的家庭理财计划不仅实用还能为我们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二、每月投资700元,退休拿到400万元

一个家庭,增加财富有两种途径:一种途径——通过努力工作储蓄财富;另一种途径—通过理财积聚财富。实际上,理财给家庭增加财富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单纯地通过工作赚钱。

如果每个月你有节余700元,能用来做什么?下几次馆子?买几双皮鞋?700元就花得差不多了吧。你有没有想过,每月投资这700元,你就能在退休时拿到400万元呢!

为什么每月投资700元,退休时能拿到400万元呢?那就是理财发挥的重要作用。假如现年30岁的你,预计在30年后退休,假若从现在开始,每个月用700元进行投资,并将这700元投资于一种(或数种)年回报率15%以上的投资工具,30年后就能达到你的退休目标——400万元。

这就是利用了复利的价值。复利投资是迈向富人之路的“垫脚石”。

虽然对于“复利效应”,数据中永远的“15%”是很难实现的,但是“钱生钱”所产生的财富会远远高于我们的预计,这就是金钱的“时间效应”。举个例子来说吧。

过去,银行的“零存整取”曾经是普通百姓最青睐的一种储蓄工具。如今,零存整取收益率太低,渐渐失去了吸引力,但是,如果我们把每个月去储蓄一笔钱的习惯换作投资一笔钱呢?结果会发生惊人的改变!这是什么缘故?

由于资金的时间价值以及复利的作用,投资金额的累计效应非常明显。每月的一笔小额投资,积少成多,小钱也能变大钱。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习惯的影响力竟如此之大,一个好的习惯,可能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甚至会改变你的一生。更何况,定期投资回避了入场时点的选择,对于大多数无法精确掌握进场时点的投资者而言,是一项既简单而又有效的中长期投资方法。

■三种理财招式获得幸福感

合理地规划理财,才能有效防范未来可能存在的风险。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可以从以下三种理财招式中获得。

三、“人”赚钱,最传统的赚钱方法

还记得你毕业踏入社会第一份工作的薪资吗?根据一份最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签约的薪资调查报告,目前大学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的薪资持续下降。就业市场供需失衡的情况使得大学生的签约薪资处于绝对弱势,同时也限制了一般在职人员的薪水上升空间。在消费成本逐年上涨的前提下,上班族如果要靠一份薪水来致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人”赚钱相当辛苦,靠劳动赚取薪资者,不劳动就没有收入,这样的生活很累,但是,对于刚毕业的年轻人,积累第一桶金,利用传统的赚钱方法,也是很必要的。

我们来看一个刚大学毕业的男孩的故事。

我记得大学毕业的时候,在一家贸易公司上班,当时生活过得真是惬意,薪水还算不错,最重要的是全部花自己的钱。自己在外面租房子,没事就和朋友唱唱KTV、到咖啡店品品咖啡、放长假的时候到喜欢的景点旅旅游。每个月薪水都用到刚刚好,心想自己还有大把青春可以把钱给赚回来。

25岁的时候,有一天我碰到自己的高中同学——他看起来还是像高中时代一样朴实,而且在一个很普通的软件公司上班,他很开心地找我聊天。我心想,他的日子一定过得很苦闷,于是请他去喝咖啡。

刚开始,我很快乐地与他分享我的“生活质量”,没想到,几句话之后才发现,这位貌不惊人的男同学,居然在薪水并不高的情况下,用3年的时间存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10万元。毕业后他每个月所赚的钱,除了部分给家人之外,他都存下来买保单。他告诉我,再过半年,他就要拿这10万元去学习MBA。当时,我的脑海中突然浮现这些场景:

哪天他在自己买的房子里舒适地听着音乐的时候,我或许还在为租到好一点儿的房子而奔波。

哪天他开着自己的车子在街上轻松地溜达时,我或许还在公交车上被挤得东倒西歪。

哪天我去一家大的公司面试时,却发现面试考官居然就是这个昔日并不如我的同学。

他现在就存了10万元,再过10年,会不会就有几百万元、几千万元?而我连1万元都没有!先乐后苦→醉生梦死→然后再苦中作乐→苦不堪言,这样的选择实在是太不明智了!

美国《纽约时报》刊登的一篇分析文章认为,“中国的高储蓄源于对饥荒的记忆”。问题是,这种对于饥荒的集体“记忆”是否已经成为中国人储蓄的本能呢?如果不是本能,那么扩大内需就有希望,一旦建立了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老百姓如果是本能,那么即便是有医疗、教育、住房的保障,中国人也照样会维持高储蓄率。

■存款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敢于花钱。

实际上,中国人的储蓄与国际上的标准模式“两头低,中间高”正好相反,即年轻家庭和即将退休的人存款率很高,而40岁上下的人存款最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中国,医疗保险、退休养老、失业保险、社会保障、消费者金融品种等都还很欠缺,许多人对未来充满了担忧,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不敢不多存钱。

或许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人能像中国人那样储存那么多钱。从整体经济来看,中国人的储蓄额比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还多,即达到年经济总量的50%以上。

截至目前,中国的储蓄率比全球平均储蓄率高出100%还多,全球平均储蓄率为25%,而中国的储蓄率为56%。储蓄的增加,必然导致消费下降。

其实,存钱纯粹是习惯问题。任何行为在重复做过几次以后,就变成了一种习惯。而人的意志也只不过是从我们的日常习惯中成长出来的一种推动力量。一种习惯一旦在脑中形成之后,这个习惯就会自动驱使一个人采取行动。

养成储蓄的习惯,并不表示你将会限制你的赚钱能力。正好相反——你在应用这项法则后,不仅将偶然性所赚的钱有系统地保存下来,也使你拥有更多的机会,并将使你获得观察力、自信心、想象力、热忱、进取心,领导才能真正增加了你的赚钱能力。

但现在,许多人或许明白,把钱放到银行里,对于自己来说并不划算。因为过去这些年,通货膨胀高于利息收入,存折上的存款月复一月地丢失了购买力,而参与其他投资又深感危机。如买房可以保值,但目前大城市的购房门槛已经很高。转到小城市置业,可能会遭遇“限购令”。投资股市,散户可能会是受伤害最深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80后、90后向美国人学习,与其把钱存起来,不断贬值,还不如将钱花掉,及时享受。

四、“钱”赚钱,最赚钱

如何用“钱”赚钱?有人懂得善用投资工具,大赚机会财;有人则专营人脉圈,年轻时愿意多付点交际费当学费,先蹲后跳,随之而来的是职位、薪水的提升以及见识的增加,已经不是可以用报酬率这类数字来衡量的了。

潇潇在一家国有企业的工会工作,前几年看到不少同事下海经商,事业有成,她也曾动过心,但毕竟单位的各种保障和福利都还不错,她不想轻易就丢掉这份工作而去涉足商场的风险。她想自己要做的是在工作之余学会科学理财!有了第一笔积蓄后,她没有“有钱存银行”,而把积蓄买成了国债。结果5年下来,算上利息和当时的保值贴息,她的积蓄正好翻了一番!然后赶上股市当时行情不错,潇潇又果断地把这笔积蓄投入到了股市中。几年下来,股票总值也收益颇丰。

潇潇并未被胜利冲晕头脑,而是见好就收,把股票及时扔掉,又买成较稳定的国债。2013年年初,她又将到期的国债本息一分为二,分别买了两年期信托和开放式基金。不久前,信托产品到期兑付,那只基金的累计净值在经历涨涨跌跌之后也达到了1.27元,这样算起来,两年时间她共实现理财收益6.9万元,平均每年收益3.45万元,已经远超她的年工资收入了。

“人赚钱”相当的辛苦,我们只有靠自己的大脑,靠钱来赚钱,才能开辟更广阔的财富天空。

投资标的成百上千种,如果不懂该买什么,也没时间看盘,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面”,投资具有良知的企业家,凭借他们稳健、优质的企业,让你的资产稳定增加。

■用“钱”赚钱的三大注意事项

五、加息下的投资策略

对普通百姓来说,加息后,当务之急是尽快调整思路,以适应“加息通道”下的投资理财环境。

1.盲目转存得不偿失

面对加息,很多市民肯定想到的是把手上的存款转存。但仅从一年期的存款利率来看,1万元在加息前后多得利息25元。而定期存款一旦转存,从以前的存入日到转存日这段时间的利息,将按照活期利率计算,转存日之后才按照新的定期利率计算。如果转存造成的利息损失大于新利率带来的收益,或基本持平,就没必要去银行“折腾”自己的存款了。

到底存了多久的定期存款提前支取后办理转存才划算呢?普通百姓可以通过一个公式判断,即以“存入天数=计息天数×(调整后利率-调整前利率)÷(调整后利率-活期利率)”的公式计算:1年期存款54天内、2年期存款112天内、3年期存款165天内、5年期存款288天内提前支取,这样转存同期限定期存款是合算的。

2.基金风水轮流转

债券基金由于其投资对象主要为我国的债券市场,而加息将直接导致债券的价格下跌,因此,加息将影响债券基金的收益,而且对于未来的加息预期,还将导致债券价格的下滑。不过,虽然加息对债券基金基本上是“利空”因素,却并不是所有的债券基金未来都没有投资价值了。对于投资者来说,应该关注债券基金公布的投资组合,如果持有的债券基金在今年上半年已经大幅调整了投资品种,增加了短期债券,减少了长期债券,把基金投资长期控制在比较低的水平,持有人就没有必要因为加息而赎回债券基金。而对于准备投资债券基金的投资者来说,相当于投资中长期债券比例较高的债券基金,投资短期债券比较高的债券基金受加息的影响较小,仍然能够维持比较稳定的收益率。

加息使债券型基金可能失宠,而一度被打入“冷宫”的货币市场基金,则有望“咸鱼翻身”。货币市场基金由于投资央行票据、银行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等,这些投资标的收益会随着央行的加息而上涨。随着货币基金现有的短期、低息券种不断到期,从中长期来看,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将会随着加息不断上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绝大多数的货币基金来说,其能享受到“加息收益”还需要一段时间。

3.提前还贷有技巧

央行加息,使得人们对于市场进入加息周期的预期越来越强烈,特别是一度被人们淡忘的提前还贷问题,再度引起房贷持有人的关注。

加息后,百姓房贷成本到底增加多少呢?以贷款100万元,期限20年为例,假定以等额本息方式还款,在基准利率条件下加息前每月本息合计7129.94元,加息后为7245.31元,等于每月多支付了115.37元,利息总额多出27737.29元。由于本次加息幅度并不大,所以月供涨得并不多,不会对借款人造成太大压力。如果是第一套房,而且还享受7折利率,就不要考虑提前还贷了。本次加息后,5年期以上贷款基准利率是6.14%,7折优惠即4.298%,这是非常低的利率。按这样的加息幅度,就算再加两次,利率也只有6.54%,7折的利率为4.578%。事实上,贷款人能否享受到利率优惠,加息后的区别会更加明显,如果选择提前还贷,除非以后不再贷款,否则再贷款购房,就极有可能会被判定为二套房,利率为基准利率的1.1倍,可谓得不偿失。

此外,有专家提醒,经过加息,CPI和存款利率仍然是倒挂的,在负利率的情况下,可适当负债进行消费和投资,特别是可以选择低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在加息周期中,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会随利率调整作同向浮动,每加一次息,市面上的理财产品收益就会水涨船高一次。眼下买理财产品,以3个月左右为宜,超过半年的不要买。买短期理财产品,能比较快地享受到加息带来的产品收益上涨。

六、投资自己是最稳当的赚钱方法

“时间视野”是财富学上用时间来理财的观念,你将来的地位与财富,取决于你对未来有何长远规划。

如果你在每一笔钱都没有浪费的情形下,还是确实难以开源节流,那不妨投资自己吧,提升自己的学识,多培养与训练自己的做事能力,在公司当中建立不可取代的地位,超过同辈,那么你的投资报酬率还是相当高的。

选择具有潜力的行业或公司,把眼光放远,你才能垫高地位,年轻人不要为了一点点薪水就随意跳槽,俗话说“大公司看制度,小公司看老板”,意思是说大型公司要有制度才有前途,小型公司要有好的老板才有发展,不管待在什么规模的公司,一定要慎重对待职业生涯,而不是单单把它当作一份领薪水的“工作”来看待。

28岁的徐士怀,大学毕业后进入富邦金控,目前担任金融部门的襄理,年薪不足百万元新台币。单身、跟父母同住的徐士怀自嘲道:“我现在不是‘中产’,比较像‘穿着西装的乞丐’!”

徐士怀曾虚心向公司多位主管请教升迁之道,除了认真上班外,开始投资自己,报读英语、金融进修课程,平均每个月都要花近5000元新台币的进修费用。上课期间,徐士怀认识了许多朋友,累积了不少人脉。

徐士怀的基金投资因为金融海啸缩水两三成,但还有近100万元新台币的存款,准备物色自己的第一套房子。“领人家薪水的,若不理财,一辈子都不用想变成‘中产’!因为薪水不可能超过买房子、养小孩的支出,年纪愈大,支出愈多。”

尽管金融业正在谷底,人人自危,徐士怀仍打算深耕金融专业,相信产业景气总是循环的,“这是一场淘汰赛,今年、明年能活下来,还能往上爬的话,就有出头的机会。”

把工作经营好、做出成绩、做得有声有色,也是一个很好的理财方法,如果你对投资理财的工具选择实在没有太多想法的话,那么“储蓄加上竞争力”就是你最大的财富,坚持“投资自己”一样是了不起的投资理念!

第三章 税务规划做得好,投资没烦恼

一、避税,你了解吗?

说起避税,很多人都以为这是违法犯罪的事情。守法的老百姓怎么能去做这种事情呢?其实看待这个问题,也要一分为二。避税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定方式减少税收支付。减少税收支付的手段也有多种多样,例如:偷税、漏税、避税、节税等。避税只是其中一类。偷税、漏税,当然是违法的。但是还有一种方式并没有积极的违法,而是钻法律的漏洞,我们称它为“避税”。

不过避税也有不同的类型。比如有政府提倡的,有政府不鼓励的,还有政府正在研究对策制定新法律、法规制止的。我们在这里主要讲的是前两种,毕竟后一种不是长远之计。政府所提倡的避税,我们也可以称其为“合理避税”。合理避税是指符合政府税收立法意图,以合法的方式比较决策,避重就轻,减少其纳税义务的行为。判断避税是否合法的依据就在于政府是否承认纳税人有权对自己的纳税义务、纳税地点进行选择。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就知道了合法避税就是税收筹划。

说起避税,很多人容易将它和节税、逃税混为一谈。其实三者是有区别的。节税其实就是“合理避税”,是政府所鼓励和提倡的。逃税是指纳税人故意不遵守税法规定,不履行纳税义务的行为。广义上逃税还包括纳税人因疏忽或过失没有履行税法规定的纳税义务的行为。

避税和逃税,两者有明显区别:

(1)适用的法律不同。避税适用涉外经济活动有关的法律、法规;后者仅适用国内的税法规范。

(2)适用的对象不同。前者针对外商投资、独资、合作等企业及个人;后者仅为国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3)各自行为方式不同。前者是纳税义务人利用税法的漏洞、不完善,通过对经营及财务活动的人的安排,以达到规避或减轻纳税的目的;后者则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纳税人,纳税到期前,有转移、隐匿其应纳税的商品、货物、其他财产及收入的行为,达到逃避纳税义务的目的。一般情况下不构成犯罪,严重的构成偷税罪,手段情节突出的可构成抗税罪。

■你合理避税有妙招

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但在履行义务的同时,我们不妨通过税务筹划合理合法地有效避税,避免缴纳“冤枉税”。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出虽然它们都和税有关,也都是减少交税额度,但是避税、节税和逃税是互不相同的三个概念。

在谈到避税的概念时,最后一句话一般是“……少缴纳税款,以达到避税的目的”。毫无疑问,避税的主要目的肯定是少缴税款,让自己收益最大化。那么,如何做到合理避税,让自己收益最大化呢?

王某为某单位提供相同的劳务服务,该单位或一季,或半年,或一年一次付给王某劳务报酬。虽是一次取得,但不宜按一次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假设该单位年底一次付给王某一年的咨询服务费为6万元。那么交税时可能出现的情况有以下两种:

(1)如果王某按一次申报纳税的话,其应纳税所得额为:

应纳税所得额=60000-60000×20%=48000(元)

属于劳务报酬一次收入畸高,按应纳税额加征五成,其应纳税额为:

应纳税额=48000×20%×(1+50%)=14400(元)

(2)如果该人以每个月的平均收入5000元分别申报纳税,其每月应纳税额和全年应纳税额为:

每月应纳税额=(5000-5000×20%)×20%=800(元)

全年应纳税额=800×12=9600(元)

根据上述情况分析,按情况二纳税可避税4800元(14400-9600)。

对纳税义务人取得的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等七项所得,都是明确应该按次计算征税的。由于扣除费用依据每次应纳税所得额的大小,分别规定了定额和定率两种标准,从维护纳税义务人的合法利益的角度看,准确划分“次”,变得十分重要。

对于只有一次性收入的劳务报酬,以取得该收入为一次。例如,接受客户委托从事设计装潢,完成后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属于同一事项连续取得劳务报酬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同一作品再版取得的所得,应视为另一次稿酬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同一作品先在报刊上连载,然且再出版;或者先出版,再在报刊上连载的,应视为两次稿酬所得缴税,即连载作为一次,出版作另一次。财产租赁所得,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二、高收入者如何进行避税

对于高收入人群,应该增加平时收入,而减少年终奖。实行年薪制的企业老总,一次性领取年薪,适用税率较高。要使个人所得税负担减轻,那么就需要合理调整月工资总额与年终奖的分配。如年薪25万元的老总,可以和公司签订合同时将年终奖定为6万元,其他19万元改为月薪,每个月1.5万多元的收入可将原25%的税率降为15%。

■对五类高收入者加强个税征收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现在很多企业通过发放购物券或有价赠券等方式,减少职工的现金收入,从而达到少交税的目的。但购物券或有价赠券仍被视作职工收入,这在税务稽查中是很容易受到处罚。

高收入人群的个税申报制度让不少人提高了避税意识。实际上,做好个人税务筹划,进行合理避税,属于个人理财范围。

高收入者进行合理避税有以下几种方式:

(1)利用税基和税率的不同进行避税。由于现在我们实行的是超额累进税率,比如员工可以将某些收入让单位以福利费的形式直接扣除,这样工资就会减少,适用税率就低。

(2)将年薪改为月薪,或者将年终奖金分到每月发放,比如年薪30多万元的员工,一次性领取适用的最高税率为45%,但是要改为月薪,每个月大概只需要交25%的税。对于不少企业发放的季度奖、半年奖、过节费等,如果分摊到月份,对个人来说可以节省很多。

(3)进行一些免税的投资,比如基金获得的股息、红利及企业债的利息收入,已由上市公司代扣代缴了个人所得税;股票型、债券型和货币型等开放式基金派发的红利以及国债、教育储蓄、一些保险利息收入,都属于免税范围。如果个人在进行资产配置的时候考虑税收这个因素,将会是不错的理财方式。

(4)公积金免税,只要每月实际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在其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12%的幅度内,就可以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三、合理避税,让自己收益最大化

很多白领都盼望着早点到年底,因为年底会有大笔的年终奖,但是很多人看到得到大笔奖金的同时,又将大笔的钱交到了税务机关手里,不免有些心疼。那么怎么合理策划,才能使年终奖不那么大幅度的缩水呢?

举个小例子:小王和小张都在一家公司上班,到了年底发年终奖的时候,小王发了6100元,小张发了5900元。可是小王发现扣除所得税后的奖金,他的却反而比小张的少了。这是为什么呢?明明开始比小张还要多200元,怎么一交税自己的奖金反而少了呢?让我们来给小王算这笔账。

由于新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自2011年9月1日起才执行“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的政策,小王和小张2010年的年终奖税仍然按照2000元的标准计算。小王和小张的当月月薪都超过了2000元的起征点,所以适用第一种计税方法。小王应缴税额计算方法:6100÷12=508元,处于2级税率,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25,应缴税6100×10%-25=585元;小张应缴税额计算方法:5900÷12=492元,处于1级税率,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为0,应缴税5900×3%-0=177元。由于小王和小张年终奖除以12个月后所属的税率不同,因此造成了小王税后奖金反而比小张少的情况。事实上,财务人员经计算发现,以下几个区间的年终奖额度都会出现上述结果,如年终奖在6000元至6305.56元之间,24000元至25294.12元之间,60000元至63437.50元之间等。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最好能同公司进行协商,就低选择,余下的请公司之后再补。

所以,在这里我们要记住一个合理避税的好方法:由于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征税,工资收入越高,适用的税率也越高,相应纳税就越多。因此年终奖等收入采取“分批领取”的方法,可适当减少缴税额度;而兼职的收入,采取“分次申报”也可合理地避税。

第四章 在经济危机中发掘投资良机

一、通货膨胀的避风港在哪里

一般说来,当CPI增幅超过3%时,称为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压力不容回避。如果某一时期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2.25%,这意味着存款实际上已经亏本。在负利率时期里,居民的钱通过银行存款的方式存在银行里已不能起到保值增值的作用。

那么,在通货膨胀的形势下,可以选择什么样的投资理财方式来抵御通货膨胀所造成的影响呢?

1.建立家庭理财安全组合

在动荡的金融形势下,投资者保持充足的家庭现金流非常重要。一般来说,不妨配置50%资金在银行定期等收益稳定、流动性高、风险极低的产品上。在选择投资产品时首先要考虑保本的问题,其次才是追求增值,不妨配置40%的资金在债券等固定收益类产品。

2.理财策略要攻守兼备

在行情好的时候,投资者可以随时将自己的股票、基金变现,即便是收益不大,但至少亏损程度在可承受范围内。投资者应该根据不同的目标,配置适合的理财产品组合,比如货币市场基金、国债、债券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等。在投资之前,家庭应注意规避风险,如人身风险、财产风险等。适合的保险规划是一个幸福家庭的守门员,因为保险产品具有其他理财产品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可提供高额医疗费用,提供患重大疾病或残疾后的补偿和生活费用,提供除社保外的更高额的养老保障等。

3.选择理财“避风港”

在当前的金融形势下,投资者应该选择一些具有“避风港”作用的理财方式。

有不少投资者到银行将活期存款转为3年期、5年期的定存。新一轮降息周期已经来临,在此背景下,银行中长期定期存款无疑成为保本理财的一种理想方式。央行这次调整利率,即便是3年期存款利率也有4.25%(截至编者写作此书时),这比货币市场基金收益高,更比目前跌得一塌糊涂的偏股或股票型基金有优势。

■积极理财,寻找通货膨胀时的避风港

4.储备充足“过冬”物资

金融危机期间,很多行业会受到影响和冲击,投资者的收入有可能会下降。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个人或家庭的应急备用金要准备充足。

处于金融风暴时期的理财生活,应该降低理财预期收益率,以低风险理财产品为主,做好“过冬”准备,保存实力迎接下一个景气周期。

二、经济危机带来投资的良机

对于投资者来说,危机就是机会。每一次危机皆有一批巨无霸型的企业或倒闭或衰败,雷曼兄弟和通用汽车就是现实的案例,但这些百年老店的陨落,恰恰给创业者的崛起带来了机遇。对于这一点,联想控股总裁柳传志在参加第八届中国创业投资年度论坛时表示,中国现在也处于经济危机之中,但长远看来,实际上给投资人带来了良好的投资机会。

许多世界富豪都是抓住了危机带来的机会,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人们耳熟能详的财富标杆人物巴菲特、李嘉诚的财富新起点都是在20世纪70年代的危机时代,如同巴菲特所言:买在“市场先生”害怕时,而不是“市场先生”大胆冒进时。2007年无疑是“市场先生”大胆冒进时,人们可以看到巴菲特、李嘉诚选择了撤退;而现在经济危机肆虐,是“市场先生”害怕时,那么创业者的机遇也正慢慢临近了。

巴菲特2008年10月16日投稿《纽约时报》:提醒投资者长期持有现金的风险,而且宣示加码股票投资。虽然至今全球股市仍处于筑底过程之中,巴菲特现在增持股票就与去年减持股票一样广受非议,但是最终“姜还是老的辣”,房利美和房地美近20年来一直是巴菲特下属哈撒韦公司重点持有的股票,但是在美国次债危机爆发前的一年巴菲特以看不清基本面为由清仓了,而2007年借国际油价攀高每桶90美元之际清仓中石油H股也可谓经典,人们必须关注到在2007年之前全球资金流动性泛滥“市场先生”大胆冒进的两年,巴菲特始终在抛售股票囤积现金,至2008年上半年累计囤积超过400亿美元现金。但是现在当“市场先生”害怕时,巴菲特已至少将2/3的现金变成了股票型资产,巴菲特的理由就是:“政府为缓解危机而实行的政策势必引发通胀,现金是注定会贬值的,这时投资才是最好的策略。”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最主要的投资品种就是股票和房产。长线来看,人类的货币史,就是一部通货膨胀史,通货紧缩时间很短,通货膨胀占了绝大部分时间。2008年中国资产价格的调整给普通投资者投资A股指数和购置自住房产带来了良机,现在如果战略上漠视投资机遇,那么未来将会极度扼腕叹息。

其实所谓危机,可以理解为险境降临,也可以理解为危境中的机会。当股市陷入最低迷的时候,正是抄底的大好时机;当整个社会经济低落时,真正的英雄正可以大显身手。

三、根据经济周期把握最佳投资机会

当投资人考虑投资时间的时候,还要考虑相关的经济形势、资金使用的时间等因素。我们要想能够正确地判断这些时间因素,那么首先就要认识一个地区范围内的经济运行和房地产发展的周期,掌握了这一经济起伏的规律,对房地产投资非常有帮助。

■房地产的跟风行为与价格起落

房地产市场与其他经济市场一样具有周期性,而且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往往与人们的盲目跟风有关。

经济周期这一概念,是指经济波动中一起一落不断交替和重复的现象,这种周期就像一个“生物钟”,有规律地再现不同时期的各类经济活动。房地产作为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周期性变化必然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投资者往往就是根据这种周期性的变化,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升降进行判断,确定其投资行为。房地产的价值变动,不是像股票市场那样大起大落,而是平缓波动式的。这种平缓的升降波动,形成了一个往复循环的周期。对各种短线炒作的房地产商人来说,这种有机性的循环过程是极为重要的,帮助他们在合适的时机买进或卖出;对长线投资的人来说,掌握这种循环有利于他们掌握房屋贷款利息的调整情况和房地产价格变化的特点,更好地把握投资时机。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价格的升降,也往往与人们喜欢“跟风”的习性有关,一旦有人进入市场,许多人便不问青红皂白,一哄而起,尾随其后,短时间就把该地的房地产价格抬高;当有人卖出手中的地产时,又有一批人紧追而来,抛出自己的物业,导致房地产价格回落。若想取得成功,那就应该清醒地认识房地产起落的规律,避免卷入这种跟风的旋涡之中。

房地产投资是一项生意,既然是生意,按照它的市场循环周期,可能有时兴旺,有时萧条。同时,你要注意一个问题:尽管长线投资是房地产投资的主要方式,但并不是说时间因素显得不重要。恰恰相反,即使有了其他因素利好的支持,但如果错误地判断了买卖时机,对房地产投资来说,仍然会造成极大损失。因为房地产和股票不同,任何一宗房地产的买卖对一个投资者来说,只有一次的获利机会,我们很少看到有投资人把一宗房地产多次买进卖出。在必要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出现可以投机的可能时,当然要抓紧,不要错过获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