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量实用教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测验的使用(1)

一个经过信度和效度检验证明可用,并已获得常模资料的测验便可正式出版交付使用了。测验的使用主要涉及两个问题:①如何实施测验才能保证测验分数尽可能少受施测过程的影响;②如何解释测验分数才能保证受测者的心理不受负面影响。本章围绕着上述两个问题讨论使用心理测验的一些技术性问题。

一、测验的实施过程

心理与教育测验的基本原理在于,通过观测受测者在测验情境中的行为样本,可以推断他平日的一般行为特征。换句话说,根据测验分数,可以预测受测者可能会产生什么心理症状,或可能做出哪方面的工作成绩等等。但实际测验分数不仅受到与测验目的有关的变量的影响,而且也可能受到与测验目的无关的变量引起的影响。换言之,测验分数不仅决定于测量工具本身,也受测验过程的影响。因此,在施测过程中,施测者应当了解哪些因素会影响测验分数,并进一步对这些因素进行有效控制。

(一)施测前的准备工作

一个好的施测程序中最重要的就是预先做好准备。

(1)准备好测验材料。施测者必须把施测中所要用的材料按一定顺序放置在适当的位置,使受测者易于看到和找到。例如在操作测验里,要求受测者拼一个马图,施测者必须将马图的几个碎片按规定的顺序和位置放在受测者面前。如果不事先熟记放置的顺序,到时必定会手忙脚乱,安放不合规定,以致有的受测者可能因碎片的位置引起对马的某一部分的联想使他易于得分,而另一些受测者可能相反,丢失了不应丢失的分数。大部分智力测验表都有操作测验,操作材料的放置都有相应的规定,因此,都必须事先做好准备。

(2)熟练掌握施测手续。为了掌握施测手续,必须对施测者进行必要的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①熟悉测验内容;②掌握施测步骤;③掌握记分方法;④掌握解释分数的技术。

(3)熟记测验指导语并能用口语清楚而流利地说出来。凡是要求念读的指导语都不应念错、停顿、重复或结结巴巴,否则会影响测验分数。

(二)指导语

心理测验的指导语通常包括对测验目的的说明和对题目反应方式的解释。指导语直接影响受测者反应的态度和方式。有人曾以三种不同的指导语对三组受测者实施同一智力测验,结果是将该测验说成“智力测验”的一组成绩最好,而将它说成“日常测验”的一组成绩最差。人格测验常涉及一些受测者敏感的问题,因此,指导语不适当,会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

指导语的主要作用是使受试者按正确形式对题目作出反应。确定指导语时,要注意不要暗示受测者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答案。当指导语中包括对测验目的的说明时,更应注意这一点,一般要求测验的主持者和指导语都应保持和表述中立的态度,不倾向于答案中的任何一种方向。

一般的能力测验和成就测验都要求有标准严格的时间限制,因为速度是能力测量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人格测验和态度测验一般不要求有时间限制。

(三)测验情境

测验情境包括测验场地(通风、光线、噪音)、座位、答案纸型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测验分数,因而需要加以必要的控制,使之对每一个受测者都保持相同。标准化测验一般都对测验条件做出严格的规定,其中包括采光条件、桌椅的高度、桌面的面积,测验采用的试卷都用同一种纸张按同一规格印刷,受测者答题时所用的铅笔一般由施测者统一提供等。

这里尤其要强调的是,心理测验进行之时,务必不能有外界干扰。为此,测验室的房门应挂上一个牌子,示意测验正在进行,旁人不许进入。团体测验时,可以把屋门锁上或派一名助手在门外守候,阻止晚来者入场。

施测者的状态对测验分数也有影响,施测者的语言、行为、态度、表情等都要严格控制。

(四)测验焦虑

测验焦虑是指被试因接受测验而产生的一种忧虑和紧张情绪,它会影响测验结果的真实性。例如进行操作性测验时,由于过度紧张会使手眼失去良好的协调;又如考试之前要求学生定出得分指标为90分,有一两题做不出(每题10分),一个上进心很强的学生就会产生不安情绪。因此,在测验时,应注意稳定被试的情绪。主试有时可以利用保证测验结果绝对保密或鼓励被试等方法来消除测验焦虑。心理学的有关研究证实:①能力与测验焦虑成负相关,亦即能力愈高的,测验焦虑愈低。②抱负水平与焦虑成正相关,也即愈渴望得高分,测验焦虑愈高。③竞争性测验的测验焦虑高,经常接受测验的人焦虑低一些。④轻微的测验焦虑会增进测验效果,但焦虑太高或毫无测验焦虑,则会降低测验效果。

实施测验时,主试的以下四种态度容易使被试产生过度的焦虑,应尽可能避免。

(1)以测验来威胁被试,以使被试循规蹈矩。

(2)警告被试一定要尽力,因为“这项测验很重要”。

(3)告诉被试答题要快,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完。

(4)恐吓被试说:“如果测验失败,会有严重的不良后果。”

(五)与受测者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

在心理测量学中,良好的协调关系指的是施测者努力设法引起受测者对测验的兴趣,取得他的合作,以保证他能按照标准测验指导语行事。在做能力测验时,应要求受测者认真集中注意于当前的任务,并要求他尽最大的努力来完成它;在填写人格问卷表时,应要求他坦率而忠实地回答问题;在做投射性测验时,则要求他将由刺激唤起的联想充分报告出来。如此等等。总之,施测者要力图激起受测者尽量地并有意识地按照指导语去做。

根据测验性质的不同、受测者的年龄以及其他特点的不同,建立良好协调关系的技巧也有所不同。在测试学龄前儿童时,就要考虑到儿童对陌生人羞怯,注意力分散等特点。施测者以友好、愉快、放松的自然态度可以使儿童感到信任,那些害羞、胆小的儿童需要较多的时间来熟悉情境,因此,施测者不能操之过急,匆忙示范,要耐心等待,等儿童到他愿意接触时再开始。测验要像玩游戏一样呈现给儿童,幼儿有时会拒绝测验,有时没有兴趣,测验手续就要相对灵活一些。对小学一、二年级甚至三年级的小学生,测验也要像做游戏似的才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再大一些的学生则通过竞赛精神去激发他们做好测验。

在测验学校儿童或成人时必须记住,每个测验都暗含有暴露某个人弱点的可能。例如,这个题目答不出来,那个拼图不成功,这都会使人感到丢面子。因此,测验一开始就可以说清楚,没有人能够正确答出所有这些题目。这样交代几句是有好处的,否则他们在遇到困难题目时就会体验一种失败的挫折感,甚至影响到不能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其他测验。

鼓励受测者努力完成测验,争取他的合作,使他表现出真实水平或实际情况,这并不是说在受测者不会做时可以给他提示、暗示或者任何方式的帮助,这样做同样会使测验分数失去作用。

(六)评分技术

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中,测验与答卷通常是分开的。被试将测验项目的答案直接记录在专用答卷上。另外备有一份标准答案卡,此为记分键,评分时只要将被试的答案逐一与标准答案相比较,即可评定被试应得的分数。有时候为了节省评分的时间,采用记分板来记分。所谓记分板是把一张空白答案纸上的正确答案打成圆形或方形的洞,评分时只要将记分板套在每一张答案纸上,然后统计从洞中出现的正确答案之数目即可。凡洞中未出现任何记号者,需以红笔画上斜线,这样可让被试知道答错了哪些题。

二、测验分数的解释

测验分数的解释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看待测验分数的意义;二是如何将测验分数的意义告诉给受测者。

(一)如何看待测验分数的意义

施测者进行一个测验结果的解释必须一方面对所做的其他测验(包括它的常模的代表性、信度、效度、难度等)要熟悉了解,另一方面对受测者的情况(文化程度、职业、是否可能接触测验中的有关问题等)也要有所了解。此外还必须结合当时测验的具休情况,例如是否有干扰,受测者当时有无情绪波动或身体不适等综合考虑。一个分数可能是由于不同原因造成的,合格的施测者会结合以上三方面的因素对测验数作解释,对同一分数可作出不同解释。例如,用平均初中文化程度的标准化样本的智力测验来测量一个不够初小文化程度的受测者,如果测得IQ为85,就可以认为他基本上是中等智力水平;如果受测者原来文化程度是大学毕业,也测得IQ为85,就可解释为受测者可能因疾病而使智力有所减退,属于中下水平。

关于测验分数的解释,高德曼(Gold man)曾提出一个含有三个维度的解释模型,可作为解释分数的参考。这三个维度分别是解释测验分数的类型、资料处理的方法和资料的来源。他提出解释测验分数的四种类型:叙述的解释、溯因的解释、预测的解释及评价的解释。资料处理的方法有两种:机械的处理与非机械的处理。资料的来源有两种:测验资料与非测验资料。将此三个维度加以组合,可有4×2×2=16种不同的解释方式。

就资料的来源而言,有测验资料和非测验资料。前者是指由各种标准化测验所得到的分数;后者则包括学校成绩、家庭背景、晤谈或观察所得资料。

就资料的处理方法而言,有机械的处理与非机械的处理。前者又可称为统计的处理,包括常模对照表、预期表、侧面图分析及回归预测等;后者又可称为临床诊断的处理,采用归纳与演绎的推理方法,综合评判资料的意义,此种方法比较主观、直觉。

就解释的类型而言,上述四种解释类型代表了四种不同层次的解释方式。每种解释类型的含义如下:

(1)叙述的解释:指描述个人的心理特征状态。例如,这个学生是一位怎样的学生?聪明的?中等的?或愚笨的?他的语文推理是否优于非语文推理?他喜欢做些什么?有什么样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