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讨西羌赵充国缓追穷寇
战国军事家孙膑有一次和齐武王探讨军事问题。齐武王问:“攻击走投无路的敌人时,应当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呢?”孙膑回答说:“不要对他们过于逼迫,要让他们有可能找寻生路,在他们找寻生路的时候,再设法消灭他们。”无独有偶,汉朝大将赵充国,在讨伐西羌时,还真耐着性子,不紧不慢地和敌人周旋,终于消灭了敌军。
西汉时期,西北羌族分为很多部族,经常相互攻击。先零羌是其中较大的一支,他们向汉朝要求渡过湟水,到北方没有汉人农田的草原放牧,遭到拒绝。先零羌很恼火,于是联合其他部族,尽释前仇,交质盟誓,背叛朝廷,侵扰边塞。
当时,后将军赵充国已是七十多岁的古稀老人,汉宣帝没想派他去讨伐,询问朝廷大臣还有谁能担此重任,赵充国却第一个站了出来,说:“没有比老臣更合适的人选了。”
原来,赵充国是陇西人,对羌胡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十分了解。他从小羡慕驰骋沙场的将帅,勤学兵法,年轻时参加过进击匈奴的战争,有一次在战斗中身受二十多处伤,武帝连连称叹。汉宣帝见他老当益壮,勇赴国难,就派他率军去平息叛乱。
赵充国率军到达金城(今甘肃皋兰西南)时,因路途遥远,一万多人都长了很长的胡须,史书上称为“须兵万人”。军队在渡黄河西进时,赵充国恐遭敌人暗算,先派了一支小部队,在黑夜里偷偷地率先渡过河去,等他们在对岸立营后,才组织大军过河。
这时,有数百个敌人骑兵赶来,在汉军营旁出入。赵充国告诫部将:“我们这支兵马已经很疲倦了,不可再与敌人驰逐。这些敌骑看来都很骁勇,也许是敌人的诱兵。我们这次征讨,是为了把敌人全部歼灭,这么点小便宜千万不要贪图。”
他又派出游骑,探明前面没有敌人的伏兵时,才挥军前进。叛军多次挑战,赵充国却坚守不出,准备以逸待劳,先打败杨玉为首的先零羌叛军,然后以威信招降被胁迫参加叛乱的其他部族。赵充国率领汉朝大军,直扑先零羌的营帐。
先零羌人本来就没有打过大仗,经过战阵,赵充国军还未到,他们早就生了懈怠畏战之心。当远远望见汉朝大军正向他们开来时,更是丢弃物资粮草,狼狈逃窜。
杨玉想带领羌人渡过湟水逃走,沿途道路狭窄,走得很慢。赵充国也让汉军缓缓地在羌人后面尾随,并不穷追猛打。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现在汉军形势有利,应该快速追上去,消灭敌军,结束战斗,怎么能行动如此迟缓呢!
赵充国对他们说:“穷寇不可追!我们缓缓地尾随,他们就只顾逃跑而顾不上我们;如果追得太紧,把他们逼急了,他们就会回过头来与我们决一死战了。”
羌人争先恐后地只顾逃跑,过河的时候,自相推挤,淹死了数百人,一路上投降汉军和被杀死的有五百多人,丢下的车马牛羊不计其数。先零羌一败,其他部族就主动投降了。
赵充国缓追穷寇,以免敌人狗急跳墙,终于取得胜利。这是对《孙子兵法》“穷寇勿追”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其次,沉稳的性格,冷静的作战理念,都值得后人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