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所来径:崔永庆参事文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中部干旱带生态环境恢复与农牧业发展情况调查

去年底到今年年初,由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参事处和自治区老科协组织,我和兰泽松高工、戈敢研究员、王宁教授、马福成处长,对中部干旱带生态环境恢复与农牧业发展情况又进行了一次调查,形成了如下报告和建议。

自治区盐池会议决定自2003年5月封山禁牧后,中部干旱带各级组织和广大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形式,切实加强了生态环境的建设保护和农牧业的协调发展。两年来,在全面封禁的基础上,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荒山造林、草原围栏补植和人工种草等措施,这里的自然修复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草畜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逐步形成并健康发展。

一、生态环境明显恢复和好转

(一)生态主体的草原在恢复中全面好转

在两年的封育中,各地都采取了草原承包、围栏和补播改良等积极的措施。如草原面积最大且以荒漠草原类型为主的盐池县,可承包的草原550万亩,已承包到户(含联户)530万亩;围栏326万亩;实施补播250万亩。据盐池县业务部门2004年8月对9种主要草场类型调查测定提供的资料,平均盖度已达86%,比封育前提高了56个百分点;亩产鲜草188公斤(折干草77公斤),比封育前的68公斤增加1.76倍。而且草群结构中优质牧草比重提高,毒害草的盖度降到1%以下。以干草原占57%、荒漠草原占40%的海原县,388万亩草原也已全部承包到户(含联户),围栏56.5万亩。据2004年8月调查测定,中部干草原的亩产干草量由封育前的25公斤提高到47公斤,提高88%;盖度由42%提高到60%以上。北部荒漠草原的亩产干草量由封育前的15公斤提高到36公斤,提高1.4倍;盖度由27%提高到45%以上。而封育已达5年的南华山草地的亩产干草量由封育前的20公斤提高到80公斤,提高3倍;盖度也由30%提高到95%以上。全县草原毒害草的比重由原来占产量的11.8%下降到3.9%。草原害鼠也由原来的每公顷13~16只下降到7只以下。

(二)以灌木为主的人工林植被建设全面提速

据统计,2002~2004三年内,中部干旱带九县市(灵武、利通区、中卫和中宁仅山区部分)共完成人工造林580万亩,其中退耕还林496万亩(全部是灌木)。另外,飞播造林46万亩,封山育林45万亩。规划区内稳定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初见成效。到2004年底,盐池县的林木保存面积累计达310万亩,其中灌木柠条林就达200万亩,以灌木为主的林木覆盖面积已达土地总面积的30%以上。海原县兴仁镇完成退耕还林工程16万亩(退耕还林7万亩,荒山造林9万亩),灌草覆盖率达到80%,初步控制了风沙的南移。

(三)土地荒漠化发展得到初步遏制

据2004年完成的全区第三次荒漠化监测结果表明,从1999到2004年的五年时间,全区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1.3%,其中主要分布于中部干旱带的流动、半固定沙丘,已有1/3转化为了固定沙丘。盐池县上世纪80年代,沙化土地539万亩,占总面积的41.5%, 90年代发展到53.1%。尽管2003和2004连续春夏干旱,全县的年平均降水量只有245.5毫米(多年平均为296.4毫米),仍有50万亩流动沙丘基本固定,沙化土地面积减少到240万亩。

二、草畜产业和特色种植发端良好

(一)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粮为主的传统农业正在向草畜生态农业转变

表现在:一是集粮、料、草三大功能于一身的玉米种植迅速发展,由过去的3万多亩发展到37万亩,增长了10倍多,为畜牧业发展奠定了主要物质基础;二是人工种草发展很快,盐池和海原两个牧业大县的种草面积分别由10多万亩和20多万亩发展到60多万亩和120多万亩。据调查,旱地苜蓿一般亩产干草200~500公斤,而水地可达800~1000公斤,通过养羊转化,每亩苜蓿纯收入可达250元左右,相当于1.7亩粮田的效益。人工种草的发展不仅为封育禁牧后提供了重要的饲草来源,而且带动了草业加工,现有5家龙头企业年加工能力已达8万吨。三是种植业结构中粮、经、饲比例趋向合理。以海原为例,已由过去的79∶14∶7调整为43∶15∶42,充分体现了为牧而农,为养而种。

(二)畜牧业稳步健康发展

封育禁牧两年多来,羊只的饲养量经历了由减少到恢复发展的过程,并且使羊群结构得到合理调整,饲养水平和草畜转化的效益明显提高。2000年,盐池县羊只存栏49.4万只,出栏40.97万只,产值0.95亿元。2003年,羊只存栏40.2万只,下降18.6%。而绵羊增加6.4%,山羊下降57.9%,基础母羊的比重由67%上升到79%。羊只出栏数增加到41.12万只,出栏率由82.88%提高到102.26%。牧业产值达到1.36亿元,提高43.76%。海原县由于人工种草多,2004年羊只存栏已恢复到2002年37.25万只的水平,出栏数比2002年增加36.2%。这都预示着畜牧业正走上稳步健康发展的道路。当然,典型调查也表明,不同的品种、不同的饲养管理水平,也都显示出舍饲后畜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三)特色种植业已初步形成区域优势

各地都本着扶优扶强的原则,突破“小而全,全而弱”的传统格局,大力培植具有本地区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的优势特色产业。目前,已初步形成四大特色产业:一是马铃薯产业。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已形成以鲜食马铃薯为主的规模种植区,由30多万亩发展到60多万亩。二是设施农业。盐池县充分发挥荒漠地区光热资源丰富的优势,多采光,少用水,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已建生态温室和二代节能日光温室5000多座,管理好的,一座棚年收入都在万元左右。同时,还建菌草生产大棚380多座,一座棚年收入在7000元左右。这已成为干旱荒漠化地区农民退耕转产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三是中药材生产。盐池县在退耕还林中因地制宜地进行林药间作种甘草,已形成一定规模,仅高沙窝镇就达2万多亩。两年生亩产可达500公斤,毛收入3000元左右,纯收入1000元左右。四是压砂西甜瓜产业。位于中部干旱地区的中卫香山,海原兴仁、高崖和中宁、同心的部分地区,历史上就有造压砂地种西瓜的传统。近二年迅猛发展,由原来的5万亩发展到20多万亩。并将传统农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在不足200毫米降水量的特干旱地区,每亩纯收益在600~800元。据海原县调查,2004年全县特色种植40万亩,实现纯收入9100万元,农民人均261元,占农民人均种植业收入的54.5%,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近1/5。

另外,以红枣为主的林果业和柠条、沙柳的加工利用等,也都健康起步,并呈迅速发展之势。

三、几点建议

(一)继续坚持全面保护,重点建设

中部干旱带是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贯彻生态优先的原则,就必须坚持长期、全面的保护。破坏和退化的生态环境只有在长期、全面的保护中才有可能自我修复和有效恢复,也只有在长期、全面的保护下才有可能进行自然资源可持续的合理利用。两年的保护虽已显露出生态环境良性恢复的曙光,但历史的经验教训沉重地告诉我们,人们在这类地区的任何活动,都必须坚定不移地树立对生态环境长期、全面保护的思想,并贯穿在人与自然相处相依的始终。

在全面保护的基础上,还应围绕着有利于加强保护并为合理利用创造条件而进行必要的建设。首先是继续搞好草原围栏建设,并考虑到各地户均草原面积较小的实际,适当缩小围栏单元。其次是在注重实效的前提下扩大补播改良面积,提高草场质量。第三是切实加强草原鼠害的防治。第四是继续因地制宜的搞好以灌木为主的荒山沙地的造林。应当把这几项建设工作作为重大项目,在国家的必要支持下坚持长期抓下去。

(二)因地制宜的合理利用天然草原

全面保护、重点建设的目的,既是为了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良好生态环境,也是为这类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无数事实表明,没有经济效益的生态建设是不可能稳固和长久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最佳点,是在全面保护和重点建设基础上的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不利用,是对水土光热及生物资源的浪费;不合理利用,则会造成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破坏。合理利用,应当是人们通过恰当的生产活动,一方面使生物有机物质最有效的转化为人们所需要的畜产品和其他产品;另一方面又有利于把有限的降水得到有效利用,使生物资源的数量和品质都得到不断地增加和改善,持续利用,长久不衰。

这类地区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主要是草原的合理利用。封育两年后,随着草原不同程度的恢复与好转,因地制宜的实施合理利用,应当是可以考虑的。关键是草原的草量和草质状况,在达到不同类型草原可食牧草的产草量水平时,就可以经过科学的检定,并经过草原管理部门的许可,合理利用,不能搞一刀切。在具体实施中,应当把握和注意的是:

1.以草定畜,严格控制载畜量

这是合理利用的核心与关键。一定要依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型草原恢复后的实际生产力状况,确定合理的载畜量,并严格进行控制。在我们调查中,恢复较好的盐池荒漠草原和海原干草原分别以20亩和15亩草地一个羊单位的轮牧实验,已显现出适牧的效果。

2.推广发展季节性畜牧业

早春正是各类牧草发芽萌动之时,不宜过早放牧。一般来讲, 5~9月是草的有效生长期时期,牧草生长快,营养丰富,是可以放牧的最好季节。而10月前后又是牧草为来年积蓄必要养分的时期,应当休养生息。10月以后,要依据饲养目标和饲草料的储备情况,该淘汰的坚决淘汰;留下的繁殖群应转入舍饲。

3.推行轮封轮牧,有条件的地方划区轮牧

这是合理利用草原最科学、最经济有效的方式。不但可以提高采食率,降低荒弃率,而且有利于改变植被成分,使优质牧草的旺盛生长抑制毒害草的生长,一般可提高牧草产量25%,并可改善品质。同时,也便于进行草原的管理和培育。从我们初步调查看,划区轮牧以划为4区或6区、一月一轮的效果比较好。

4.建立人工草地

中部干旱带旱年的机率大于40%,为使畜牧业发展建立在比较稳固的基础上,就必须十分重视建设人工草地。应通过退耕还草和基本农田的结构调整,特别是发挥好绿洲农田在区域生态和农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建立起与畜牧业发展相适应的稳定的人工草地,逐步培育起与这类地区生态条件相适应的半舍饲的养殖制度和模式。

(三)全面推进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要围绕提高中部干旱带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两大主题,把退耕还林(草)、退牧还草同基本农田建设、水利水保建设、农村能源建设以及接替产业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推进现代生态畜牧业和特色农业的发展。确保退耕还林(草)工程和封育等生态恢复重建工程的成果稳得住,不反弹,有发展,通过牧农林产业的良性循环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四)大力培植龙头企业,推进草畜业和特色农业产业化

与政府参事马利华等调研草畜产业。

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龙头企业是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连通的桥梁,是产业化链条中上联基地(农户)、下联市场的核心环节;通过龙头企业对初级农产品的多层次加工转化,才有可能实现农产品价值的最大化,也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最具活力与潜力的环节。龙头企业少、小、弱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的突出问题。在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相提并举中,尤应注意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来促进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而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尤应把培植龙头企业作为重点。既要培植当地的龙头企业,尤应注意以良好的法制和经营环境吸引周边和外地,特别是东中部资金技术转移的企业。既要培植加工型的龙头企业,也要培育合作经济组织、产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

(五)充分发挥科技与教育的支撑作用

要把生态建设与农牧业发展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要大力推广普及先进实用技术,解决肉牛肉羊饲料配合技术、秸杆氨化微贮技术、柠条加工技术、苜蓿适时机械收割技术、肉羊杂交改良利用及舍饲半舍饲高效养殖技术、草原封育及合理轮牧利用技术、无公害设施蔬菜和菌草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中药材良种繁育与规范化栽培及品质监测技术、旱地枣树与砂田耕作栽培技术及农村信息技术等。通过有组织的培训、建立技术示范基地(点)、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把科技文化知识与技术交到农民手中。

2005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