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光辉思想与优良传统(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为人民服务(9)

三、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密切联系群众还是脱离群众,不仅是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问题,还是态度问题、感情问题,更是政治立场、政治本色问题。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提出的重要任务。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他再次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铸就了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像“舟和水”“鱼和水”“公仆和主人”“学生和老师”等,都是对党和人民群众关系的生动比喻。正是因为对人民群众历史地位的深刻认识、对群众工作的高度重视,我们党才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反复强调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大力倡导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群众工作取得新成效,党群关系取得新进步,党的群众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一)唯有“问政于民”,方能政令畅达凝聚民心政,即国家大政方针,其贯彻落实程度,不仅事关国家政令的畅通,更是人民群众最切身最直接利益维护程度的体现。如何才能做好“问政于民”?作为执政者,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顺应大多数人民群众意愿的呼声。只有更多地问政于民,才能真正使大多数人民群众受益,才能为执政赢得更多支持,才能使执政者地位更加稳固,并最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时刻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真正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领导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繁荣发展,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始终维护最广泛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唯有“问需于民”,方能冷暖入微体察民情民之所需,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在政治、物质和精神层面的最直接要求,也是事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冷暖疾苦的最现实民情体现。如何才能做好“问需于民”?作为执政者,必须深入到群众中去,悉心体味群众的喜怒哀乐,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让人民群众更多享受改革发展成果。这里更多地强调执政者与人民的沟通和了解。只有执政者更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真正了解人民疾苦和诉求,才能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才能带着感情去为人民谋发展、谋利益。焦裕禄、沈浩、杨善洲等优秀共产党员之所以能够赢得一方百姓的信任,在于他们深入基层,深入百姓,问需于民,了解民生疾苦,并有针对性地谋划发展之路。

(三)唯有“问计于民”,方能群策群力集中民智社会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劳动和智慧的推进,向群众问计,就是对群众智慧的再汇集,再提炼。如何才能做好“问计于民”?作为执政者,无论有多么宏大的政治目标、社会发展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则必须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心实意拜人民为师,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使各项决策和工作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正如郑青原文章所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的成长发展历史告诉我们,人民群众的智慧是使我党化解危机、走向成功的根本原因。因此,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党同志必须坚持问计于民,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的发展就有了最伟大的力量支持,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党的各项事业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三问于民”就是凝聚民心、体察民情、集中民智,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只有得到人民的支持,我们的党才能取得成功;只有汲取人民的智慧,我们的党才能攻坚克难;只有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我们的党才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而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全党同志一定要将“三问于民”精神发扬光大,不断强化政民血肉联系,切实履行职责,将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履行好、实施好,让民众更充分地享受到发展带来的好处。

四、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历史性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中国人民在实现梦想的征途上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同人民一道顽强拼搏、接续奋斗的结果。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核心领导力量。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才有人民幸福;人民幸福也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标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其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责任观的出发点和归宿。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也强调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要责无旁贷地肩负起为实现民族复兴、造福人民的历史职责,这不仅体现了党对自身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也凸显了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一)党员干部要有责任意识

中国共产党党员毕生为之奋斗的理想,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也是党员干部应有的崇高职责。回首过去,党员干部抛头颅,洒热血,壮志雄心,率先垂范;审视现在,党员干部挑重担,干在前,坚定自信,奋勇当先;展望未来,党员干部也必须牢记,把梦想变成现实,我们还将走很长的路,我们必须为之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党员干部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肩负起历史重任,经受住时代考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把人民实现梦想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永葆政治本色,矢志不移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梦想的实现去工作。

(二)党员干部要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真抓实干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途径。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克服浮躁情绪,抛弃私心杂念,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到抓落实中,重实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特别是要坚决克服主观主义、个人主义和“官本位”意识,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在掌握实情上下功夫,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切实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找准制约发展的突出矛盾,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要在真抓实干上下功夫,定下来的事情雷厉风行、抓紧实施,部署了的工作加强督查、一抓到底,重点任务身先士卒、靠前指挥,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各项工作。要在攻坚克难上下功夫,直面困难,勇于担当,主动到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矛盾集中的地方去,同干部群众一起研究办法、采取措施,努力打开工作局面。要在务求实效上下功夫,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积极进取又量力而行,坚决防止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短期行为和不良心态,不搞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和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多办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好事,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要在开拓创新上下功夫,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新举措,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三)党员干部要强化表率意识和示范作用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党员干部的表率示范作用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因此,党员干部应着力坚持修身立德,用自身形象影响人、带动人、感召人。在工作实践中,党员干部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开拓进取,奋发向上,带头讲正气,明明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始终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克己奉公的优良传统,正确处理好权力观、利益观,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诱惑,坚决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铺张浪费行为以及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做斗争,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不搞特殊化,经常保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精神状态,警钟长鸣,防微杜渐,以清正、廉洁的形象感染群众,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凝聚群众,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带领群众,为实现自己的美好梦想而奋斗。

(四)党员干部要有大局意识,要严于律己,要追求健康文明的精神生活

共产党员要善于从全局高度观察形势,在大局下有效开展工作,确保同心同德,步调一致,主动将上级的各项方针政策、战略部署真正落到实处,确保经济和社会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共产党员要严于律己,从自身做起,自觉改进作风,反对腐败。共产党员要追求健康文明的精神生活,自觉强化自我净化、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能力,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和高风亮节,在发挥示范作用中释放正能量。

五、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中华民族历来以勤俭节约、不畏艰苦著称,讲求勤俭持家,勤俭办事。我们党的性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政治本色。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的重要论断。综观我党90年奋斗历史,中国共产党正是继承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总是反复地、经常地向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加以强调。在党的积极倡导下形成了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等具有共产党人品格的艰苦奋斗精神。正是依靠这些精神,我们党领导广大人民克服重重艰难困苦,取得了各项事业的胜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日益增强,综合国力明显提高,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广大党员和干部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本色。但应当看到,近年来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有所滋长,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的现象还大量存在。究其原因,是一些干部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淡忘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廉洁自律意识放松。一些领导干部甚至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不以为然,认为是不合时宜。这是错误的,也是有害的。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破坏了党的威信,严重损害了党和人民的利益。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不仅在艰苦岁月需要,在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里仍然需要。

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做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做支撑的国家,难以发展进步;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做支撑的政党,难以兴旺发达。能不能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对一个执政党和国家来说,是命运攸关的重大政治问题。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党的事业的骨干力量,承担着带领人民完成伟大历史任务的责任,要不辱使命完成这一任务,必须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观念,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始终跟人民群众相濡以沫、同甘共苦,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改变的。不管什么时候,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不能丢。当然,今天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并不是要求人们重新回到以前的生活,缺医少药,节衣缩食,而是要我们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一种生活态度,从节约、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对待生活、工作和建设事业。